高二历史选修改革单元测试.doc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556247083 上传时间:2023-01-06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7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二历史选修改革单元测试.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高二历史选修改革单元测试.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高二历史选修改革单元测试.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高二历史选修改革单元测试.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高二历史选修改革单元测试.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二历史选修改革单元测试.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二历史选修改革单元测试.doc(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江苏省沭阳府苑中学20112012学年度(上)高二历史(选修一)历史周练1 命题人:孙略 时间:04.12.2012 历史周练1一选择题1梭伦的诗歌中写道:“你们这些财物积山、丰衣足食而有余的人,应当抑制你们贪婪的心情,压制它,使它平静。”这主要是针对哪些人而言( )A雅典的自由民 B 雅典平民 C 雅典的执政官 D 雅典贵族2梭伦在雅典公民中推行以财产为依据、划分等级的改革。这一制度的实行,使下列哪一阶层获益最大( )A贵族 B工商业奴隶主 C平民 D奴隶3梭伦改革为雅典民主的形成打下牢固阶级基础的是( )A颁布“解负令” B鼓励发展工商业,提倡节俭,反对奢侈C创立了四百人议事会 D按照财产

2、多寡将全体雅典公民划分为四个等级 4为解决人多地少就业不足的难题,梭伦采取的改革措施不包括( )A.颁布“解负令” B.鼓励发展工商业C.提倡节俭,反对奢侈 D.禁止农作物出口5梭伦确立的财产等级制度是( )公民财产越多,等级就越高 公民等级越高,享受的权利越多 公民等级越低,承担的义务越少 不同等级的公民虽然享受的权利不同,但所尽义务相同A B C D6下列对梭伦改革后的雅典公民大会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有权决定战争,媾和等国家大事 B有权选举国家公职人员C成为事实上的国家最高权力机关 D享有最高的司法裁判权7以下对古希腊民主政治的评价,不正确的一项是( )A希腊的民主制度在雅典得到了完

3、美的体现B梭伦改革按照财产多少划分社会等级是历史的进步C国家为低等级公民发放工资和津贴有利于他们参加政治活动D经过斗争,长期在雅典居住的外邦人最终获得了公民权8魏文侯为削弱旧贵族特权而采取的措施是( )A提出“选贤任能,赏罚分明”的基本国策 B提出“尽地力政策 ” 的农业政策C强调法制的作用,制定法经 D进行军事改革,创建强大军队“武卒”9商鞅变法的措施中,对后世影响最深远的是( )A废井田,开阡陌 B奖励耕战 C建立县制 D严刑酷罚 10史记评价商鞅变法说:“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这种现象主要得益于( )A奖励军功 B奖励耕织 C轻罚重罚 D令民为什伍,行连坐11史记商君列传记载

4、:“(商鞅)集小(都)乡邑聚为县,置令、丞,凡三十一县。为田开阡陌封疆,而赋税平。平斗桶权衡丈尺居五年,秦人富强”其中涉及商鞅改革的措施有( ) 废井田 奖励耕织 废分封,行县制 统一度量衡A B C D12孝文帝改革前夕,北魏面临的社会形势主要有( )实行宗主督护制严重影响了封建国家的赋税收人赋税征收严重不均,农民负担重 民族矛盾日渐突出 冯太后崇尚“汉法”A B C D13北魏实行均田制,主要是( )把农民原有的土地拿来重新分配 B把官僚多占的土地重新进行分配C把政府掌握的土地重新进行分配 D对全国所有的耕地重新进行分配14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后移风易俗的主要措施有( )易服装 讲汉话 改汉姓

5、 通婚姻 改籍贯A B C D15史书曾称颂孝文帝时代“肃明纲纪,赏罚必行,肇革旧轨,时多奉法”。这是因为( )A推行均田制 B 实行俸禄制度,整顿吏治C实行三长制 D 实行汉制与移风易俗16北魏实行均田制和租佣调制的作用有( )限制了豪强的土地兼并 政府控制的人口增加 农业生产发展 政府的收入增加A B C D17一位史学家说:“北魏孝文帝强制授给露田这对农民是一种剥削手段”这主要是因为( )A均田制是土地国有制 B租佣调制加重了农民的负担C孝文帝推行民族分化政策 D授田的实质是强迫农民开荒18移风易俗是孝文帝改革的重要措施,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A其目的在于促进鲜卑族积极接受汉族文化B其

6、内容涉及服装语言婚姻等众多方面C其结果有利于鲜卑族巩固对中原的统治D其影响是鲜卑族因丧失自身特色而走向衰落19北魏孝文帝主动推行汉化政策是为了( ) A提高自身的素质 B减少与汉族地主的冲突C适应农耕文化的需要 D抵御北方游牧民族侵扰20孝文帝改革推动了北魏政权封建化的进程,具体措施有( )迁都洛阳 实行宗主督护制 尊儒崇经,兴办学校 改汉姓 A B C D21王安石变法中,对农民的春耕、夏种、秋播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的措施是( )A青苗法 B农田水利法 C方田均税法 D均输法22王安石说:“保甲立,则亦所以使民不散;不散,则奸究固宜少”。这表明王安石推行了保甲法主要是( )A抵御辽、夏的进攻

7、B平息农民的反抗斗争C减少政府开支 D巩固自己的权势23从王安石变法中改革科举考试的内容,废除华而不实的诗赋词章取土的旧制,改考经义策论,可以看出王安石变法( )A主要解决财政问题 B选拔人才更注重实用性C否定了科举制度 D根除了“恩荫选官”的弊端24王安石说:“国以任贤使能而兴,弃贤专己而衰 何治安之世存之而能兴,昏乱之世虽有之亦不兴?盖用之与不用之谓也。”下列各项评述符合引文内容与史实的是( )A他认为任用贤才是国兴关键,他注重任人唯贤B他认为任用贤才是国兴关键,但变法用人不当C他认为社会治安是国兴关键,他加强保甲制度D他认为社会治安是国兴关键,但变法只重经济25“熙宁(宋神宗年号),青苗

8、法取息二分,提举使复以多散为功,遂立各州定额,而有抑配(强制分派)之弊。”这段话反映出( )A政府积极帮助农民解除高利贷负担 B官吏以青苗法作为聚敛财富的手段C官吏不向农民提供所需贷款和种子 D新法打击了大地主、大官僚的利益第卷二非选择题(2小题,共20分)39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魏无乡党之法,唯立宗主督护;民多隐冒,三五十家始为一户。内秘书令李冲上言:“宜准古法:五家立邻长,五邻立里长,五里立党长,取乡人强谨者为之。”太尉丕曰:“臣谓此法若行,于公私有益。但方有事之月,校比户口,民必劳怨。请过今秋,至冬乃遣使者,于事为宜”。群臣多言:“九品差调,为日已久,一旦改法,恐成扰乱”。文明太后曰

9、:“立三长则课调有常准,苞荫之户可出,侥幸之人可止,何为不可!”甲戌,初立党、里、邻三长,定民户籍。民始皆愁苦,豪强者尤不愿。既而课调省费十余倍,上下安之。 -资治通鉴卷一三六齐纪二武帝永明四年(四八六)材料二:孝文帝迁都示意图 请回答:(1)北魏曾实行过哪两种政治制度?(2)对于第二种制度北魏政府内部有哪几种观点?原因是什么?(3)孝文帝迁都洛阳的主要原因有哪些?(4)迁都洛阳达到了什么目的?产生了哪些影响?40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王安石说)人之困乏,常在新陈不接之际,兼并之家乘其急以邀倍息,而贷者常苦于不得。昔之贫者举息于豪民,今之贫者举息于官,官薄其息而民救其乏,则青苗之令行矣。引

10、自续资治通鉴长编 材料二:(司马光)言青苗之弊曰:“平民举钱出息,尚能蚕食下户,况县官督责之惑乎!”惠卿曰:“青苗法,愿则与之,不愿固不强。”光曰:“愚民知取债之利,不知还债之害,非独县官不强,富民也不强也。”帝(神宗)曰“陕西行之既久,民不以为病。”光曰:“臣陕西人也,见其病,未见其利。” 引自续资治通鉴长编材料三:清朝史学家赵翼评论说:青苗钱虽曰不得过二加息,而一岁凡两放两收,则其息已加四;有司又约中熟为介,令民偿必以钱,则所定之价,又必逾于市价,而民之偿息,且十加五六,则并非安石之初法矣,此所以病民也引自赵翼廿二史札记请回答:(1)材料一中的“兼并之家”、“豪民”主要指哪些人?(2)据材

11、料一指出青苗法主要对谁有利?(3)在材料二中,司马光认为“青苗法”在实施过程中有什么问题,他指出问题的目的是什么?(4)材料三中赵翼观点是否有道理?结合上述材料分析赵翼的结论与王安石的目的是否矛盾?说明你的结论。班级 姓名 一 选择题1- 5: 6-10: 11-15: 16-20: 21-25: 二 材料题26、(1)(2)(3)(4)27、(1)(2)(3)(4)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1-5:DBBAB 6-10:DDACD 11-15:BDCBB16-20:DDDCC 21-25:ABBBB 二非选择题、26(1)宗主督护制 三长制(2)缓行 此法的实施对国家个人有好处,担心人民埋怨; 不能实行 实行此法会发生叛乱; 立即执行 赋税有了保证,避免隐瞒户籍。(3)从政治、经济、军事、地理位置来分析。(4)接受了汉族先进文化,加强了对黄河流域的控制,洛阳成为北方政治经济中心,促进了民族融合。27(1)大地主,高利贷者。 (2)封建国家。(3)官府逼民借贷,加重对农民的剥削,加剧了社会矛盾。他指出的目的是反对王安石变法,站在大地主阶级立场上,维护他们的利益。(4)有道理。赵翼分析的情况与王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