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生之机趣教案北师大版.doc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556243382 上传时间:2023-07-26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5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生之机趣教案北师大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生之机趣教案北师大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生之机趣教案北师大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生之机趣教案北师大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生之机趣教案北师大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生之机趣教案北师大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生之机趣教案北师大版.doc(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二单元 生之机趣日历【教学建议】1激情导入。“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当我第一次读冯骥才的日历时,我不禁象今天这样,悄声吟诵起朱自清的匆匆了。可是我觉得,在日子面前我们也并非无能为力:你快乐它就是快乐的一天,你无聊它就是无聊的一天,你匆忙它就是匆忙的一天。既然日子的色彩和生命都是我们赋予的,那么我们就不应让日子的色彩显得暗淡,让日子的生命变得枯萎。也许,我们每一个人都没有意识到,那一页页日历上,流淌的是时间,被我们撕去的,是生命。但愿,今天我们学了这篇文章之后,会对时间,对生命,对人生,都

2、会有些新的认识。2简介作者的生平与作品。冯骥才,1942年生,浙江慈溪人。生于天津,青少年时代喜爱美术、音乐、文学及球类运动。1961年高中毕业入选天津市篮球队,四年后因伤转入天津书画社从事美术工作。1978年调天津作协从事专业创作,现任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执行副主席,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小说学会会长,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天津大学文学艺术研究院院长,文学自由谈杂志和艺术家杂志主编,并任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央副主席,全国政协常委等职,2009年1月16日被国务院聘为国务院参事。主要作品有小说集雕花烟斗冯骥才中短篇小说集意大利小提琴高女人和她的矮丈夫等,以及中篇小说神鞭三寸金莲阴阳八卦等,纪实文学

3、一百个人的十年,散文集珍珠鸟巴黎,艺术至上倾听俄罗斯等。江苏文艺出版社1995年推出一套10册冯骥才名篇文库。3检查并巩固重点字词的音形。让学生自己找出生僻或认为重点的字词,通过标音、注释来解决疑难、重点字词。倒行逆施刻骨铭心黯淡无光侥幸拍摄纯粹4整体把握,理清脉络。本文怎么从日历谈到时间与生命呢?这个过程有些曲折。我们一道沿着作者的思路,从“日历”出发向“时间”“生命”攀登,理清脉络,就能更加理解文章深意。朗读以下文段,概括大意。(1)(第23自然段)扯下一页日历向往明天但又感到岁月匆匆与虚无。(2)(第46自然段)不能从容地扯下日历因为那是生命的页码。(3)(第89自然段)明白日历的意义生

4、命忠实的记录。(4)(第1015自然段)不肯再去扯日历因为想保存岁月。归纳:由此可知,本文表面看来是写日历,但处处是写时间,写生命。从“扯下一页日历”到“不能从容地扯下日历”再到“明白日历的意义”和“不肯再去扯日历”,这个过程就是对时间与生命的认识不断深化的过程。5理解文章的巧妙构思珍惜时间与生命,这是个抽象的问题。而此时我们不觉得抽象,反而是具体可感,为什么?明确:主要原因是作者把抽象的认识转化为具体的事物来表现,让读者看得见,摸得着。这就是作者构思的巧妙之处,也是本文的魅力之一。将抽象的时间与生命转化为熟悉而具体的日历,十分形象。如果用几句话来描述二者之间的关系,可以这样说:时间(生命)是

5、一本日历,扯下了一页便消失了一天。它时刻在警醒我们:时间(生命)无价,要好好珍惜。6借助语言训练强化认识如果也让同学们用一种具体的事物来表现时间、生命,你会选择什么?请同学们写一段话来表现你对时间与生命的认识。学生先写后交流,教师板书学生所选择的事物。7作业(1)根据课堂上写的几句话,在此基础上扩写成一则不少于200字的片段。(2)延伸阅读朱自清的匆匆日历(第2课时)【教学建议】1朗读文章,初步感受哲理式句子。上节课,我们体会了文章的魅力之一巧妙的构思。其实,同学们还应当会感受到本文的另一个魅力众多富有哲理的句子。每读到此处,我们不禁会放慢速度,若有所思。请大家细心朗读文章,标画出你认为富有哲

6、理或者能触动你内心情感的句子。(要求边读边标画,形成自己的初步感受。)2朗读并交流哲理式句子,品味深意。(1)学生朗读自己所标画的哲理式句子。(2)学生以同桌两人或前后桌四人为小组,互相交流所标画的哲理式句子。(3)学生个人展示哲理式句子的阅读感受和启发。(4)教师点拨几个重点的哲理式句子,引导学生品味深意。例如:“如果你静下心来就会发现,你不能改变昨天,但你可以决定明天。”“于是,光阴岁月,就像一阵阵呼呼的风或是闪闪烁烁的流光。它最终留给你的只有无奈和频生的白发和消耗中日见衰弱的身躯。”“一个个明天,不就像是一间间空屋子吗?那就看你把什么东西搬进来。”“因为日历是有生命感的,或者说日历叫我随

7、时感知自己的生命并叫我思考如何珍惜它。”(教师的点拨可以有两个层次:首先是句子包含的意义,其次是给予我们的联想与启迪。)3质疑与总结。学生再读文章,还有什么疑问可以提出并进行交流和释疑(尽量多采用学生内部互动,但教师必须有意地解决一些重点疑问)。如:前面老师朗读时有意避开第七自然段,请同学们思考能不能不写这一段,它与文章主题有何关系?明确:本段与文章主题有着密切关系。正因为有这段人生难忘的经历才使“我”对生命有着更深刻的认识,懂得了日历的意义,刻骨铭心。又如:阅读练习与探究中的第二题。明确:之所以全文没有不统一的感觉,是因为这两者之间的本质是统一的。“为有大把大把的日子而心头十分快活”,那是因

8、为我向往明天,有明天就有生命和希望。后来又说“感到岁月匆匆与虚无”“日历大多数的页码都是黯淡无光”,这是因为我感到岁月的易逝、生命的可贵,不想碌碌无为。总结:本文没有写故事,也没有写风景,谈的是一个抽象的道理,但文章却能打动读者,令人喜爱。原因至少有两点:一是巧妙的构思,从具体形象的日历入手,能够引起读者的共鸣。二是众多富有哲理式的句子,令人深思,启人智慧,获益匪浅。4拓展写作。学习了本文,又阅读了匆匆,同学们对时间与生命可能有更深的认识和体会。请以“我想这样走过每一天”为题,或者也借助某一具体可感的事物谈论时间、生命,写一篇600字以上的文章。5课外延伸阅读。发给学生有关作者的简介资料,建议

9、学生课外阅读珍珠鸟和高女人和她的矮丈夫。 蚂蚁(一)课堂教学要求:【教材分析】本文作者用细致入微的笔墨描写一只小蚂蚁爬上了我的书桌,同经试探后,发现桌面上有一粒饼干屑,最终在我的面前扛着饼干屑离开的故事,由此引发出了“蚂蚁的幸福是货真价实的”,“蚂蚁是最令人感动的动物”这样的慨叹。作者在感思蚂蚁的同时,也对自己的命运做了思考。文章充满了理趣,让人深思。全文在记叙的同时,运用了大量描写,并适时地议论突出主题。语言生动、形象、活泼,诙谐幽默。学习本文重在引导学生赏析文中对蚂蚁生动传神的描写,感悟作者由蚂蚁所引发的感慨,同时还要学习这种感悟式的写作方法。【教学目标】1理解并学习文中对蚂蚁传神生动的描

10、写。2掌握文中由蚂蚁引发思考的感悟式写法。3借助文章,加深对生存、生命的认识。【教学重点】1理解并学习文中对蚂蚁传神生动的描写。2掌握文中由蚂蚁引发思考的感悟式写法。【教学难点】借助文章,加深对生存、生命的认识。蚂蚁(第1课时)【教学建议】1激情导入。生活中,我们往往较多关注我们个人自身,我们人类自身,对其他一些生物,特别是一些小生物关注探究的不够。假如你面前出现一只蚂蚁,为一粒饼干屑而奔忙,你会写些什么呢?是蚂蚁的勤劳,还是蚂蚁的渺小,还是生命力的顽强。其实,只要我们静下心来去观察它,定会有许多收益。让我们一起随南帆走近蚂蚁,去认识它,思考它2简介作者的生平与作品。南帆本名张帆,现任福建省社

11、会科学院副院长兼文学研究所所长。同时为福建师范大学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南帆主要从事现当代中国文学和文学理论研究,目前已出版了理解与感悟冲突的文学等学术著作。他写作和出版了文明七巧板星空与植物追问往昔等多部散文著作。3检查并巩固重点字词的音形。让学生自己找出生僻或认为重点的字词,通过标音、注释来解决疑难、重点字词。本课生字词较多,重点字词如下: 一缕l饼干屑xi涵义hn捻成nin 戳破chu怜悯mn嗅着xi(建议:要有侧重点地掌握词语的音、形、义)4整体把握文章。本文层次十分清晰,可分为两部分,如何划分?请概括层意。明确:第15自然段为第一层次;第69自然段为第二层次。第一层对一只发现饼干屑蚂

12、蚁的生动描写;第二层由蚂蚁而引发的个人感悟。5分析文章,理解感悟式写法(1)第一层次理解与分析第15自然段有四个自然段是描写蚂蚁的。请同学们专注朗读第1、2、3、5四个自然段,想想这是只怎样的蚂蚁?(朗读后,学生交流)明确:胆小而又自足的蚂蚁。请同学们标画出表现蚂蚁“胆小”和“自足”的相关语句,再读读。想想作者为什么能把蚂蚁写得如此传神呢?(学生交流)明确:因为作者采用拟人化手法,生动刻画了蚂蚁的动作、神态、心理。请选择你认为最传神生动的词句,说说你的感受(词句品味)。(可结合课后“词句品味与积累”,交流展示。)结合练习题(一):文中运用了一系列拟人化的词语来写蚂蚁是为了赞扬蚂蚁吗?目的是什么

13、?(学生交流)明确:不是为了赞扬蚂蚁。在文中作者只是一个冷静的旁观者。目的是为了传神生动地描写蚂蚁,同时有一定的幽默感(如:义无反顾、重大判断等)。总结:像作者一样,采用拟人化的手法,赋予动物以人的情态、心理,你笔下的动物就可能写得生动形象、活灵活现。但这必须建立在细心观察的基础上。板书:细心观察对象人格化(赋予动物以人的情态、心理)(2)第二层次理解与分析第二层是写作者的内心感悟。请同学们细读第69自然段,分析作者是如何感悟的,感悟的切入点是什么?(学生交流)明确:(蚂蚁)凭借运气获得了饼干屑,就快乐得要晕过去,不知道上方就有一种怜悯的眼光在居高临下地观察它,更不知道某一根手指顷刻之间就能将

14、它捻成碎末(联想)(我)另一高度上面同样有一种眼光正在注视着“我”,主宰“我”的命运。由上述可知,虽然蚂蚁在人类的眼中是个十分渺小的事物,然而我发现此时我们与蚂蚁却有着惊人的相似,这说明了什么道理?(学生交流)明确:往往自足于眼前的幸福,无法主宰自己的命运。从整个生物界来说,我们与蚂蚁一样只是生物链中的一个因素,我们何尝不也是一只渺小的蚂蚁!文章末尾说“蚂蚁是令人感慨的动物”,而不是说是令人感动的动物,为什么?(学生交流)明确:从全文上看作者对蚂蚁毫无感动之情,而是一种怜悯和同情,不忍心伸手戳破它的快乐,而由蚂蚁联想到人类自己。4请同学们想想,作者内心有怎样的感慨?(自由发言)明确:对生命的悲

15、悯、同情,对自足于眼前幸福的反思,对无法主宰自我生命的无奈,对生命意义的冷静思考等等。6作业布置根据平时的观察,选择你熟悉的一种动物,写一则生动的片段(200字左右)。要点:细心观察,对象人格化(赋予动物以人的情态、心理)蚂蚁(第2课时)【教学建议】1主要内容针对感悟式的写法和对动物的生动描写,通过写作深化认识,学会运用。2教学步骤(1)展示学生所写的动物片段以四人为一小组,互阅习作,以训练中的两个要点为标准,推荐最优秀的写作片段一则。小组代表上台朗读习作,学生互相点评。教师总结,并让学生在原作上加以修正。(2)感悟式写法的训练从蚂蚁一文可知,感悟式写法必须借助联想,同时联想还得有恰当的契合点。蚂蚁一文就以“自足于眼前幸福,无法主宰命运”为契合点。请同学们在原作的基础上,找个契合点,由物及人进行联想,续写一段自己的感悟。学生现场写作,在原文基础上续写一段感悟,学生代表交流展示,教师点评。(3)明确感悟的特殊性感悟还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演讲稿/致辞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