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编342农业知识综合四答案11资料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556241192 上传时间:2023-12-16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4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编342农业知识综合四答案11资料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精编342农业知识综合四答案11资料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精编342农业知识综合四答案11资料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精编342农业知识综合四答案11资料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精编342农业知识综合四答案11资料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精编342农业知识综合四答案11资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编342农业知识综合四答案11资料(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河南科技大学2011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答案及评分标准考试科目代码:342考试科目名称:农业知识综合(四)第一部分:发展经济学一、简答题:1、答: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战略主要有两种:进口替代战略和出口导向战 略。这两种发展战略的原因、条件、政策体系、产业的侧重点皆不相同。两种战略 各有其优缺点。(2分) 进口替代战略又称“内向发展战略”。是指用本国产品来替代进口品,或者说, 通过限制工业制成品的进口来促进本国工业化的战略。由于实施该战略必须伴以贸 易保护政策,因而不利于促进本国的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和工业技术进步,更不利于 产品的出口。时间过长,不利于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出口导向战略也称出口替代

2、战略。是指国家采取种种措施促进面向出口的工业部门的发展,以非传统的出口产品 来代替传统的初级产品的出口,扩大对外贸易,使出口产品多样化,以推动工业和 整个经济的发展。(5分) 两种经济战略各有优缺点。出口导向战略可以充分利用国外的资源,并与本 国具有绝对优势的劳动力资源相结合,生产并出口本国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缓解 外汇压力。也通过贸易有利于学习国外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并以出口换取经济 发展所需要的新型机器设备和资金,加速本国经济增长速度加快本国工业化进程。 也可以增加就业改善收入分配,可以通过对外贸易,互通有无,使本国居民享受到 更多的经济福利,提高其生活水平。最后还可以在国际分工中节约劳

3、动,充分发挥 自身的比较优势,在全球性的产业结构调整中,促进本国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获 取因分工而产生的规模经济效益。但出口导向战略也存在问题如外资依存度过高、 以贸易带动经济的持续发展具有局限性、国内产业结构布局贸易出现畸形等。进口 替代战略的优点有:有利于民族工业体系的迅速建立、有助于提高其产品的国际竞 争力、为本国发展战略产业和实现工业化创造必备条件。而其存在的问题是:高贸易保护使进口替代部门容易滋生不思进取的心态和作风金属进步和创新的动力被削 弱,外债风险加大,同时也阻隔了本国向外国学习的机会,不利于企业参与国际竞 争。( 5 分) 两种经济战略虽然在使用条件、原因等方面存在很多差别,

4、但是也有很多联 系。一般地说,各发展中国家在实现工业化的过程中,大都首先实行进口替代战略。 当进口替代战略实施到一定程度,遇到国内市场狭小或其他条件的制约时,才开始 实行出口替代战略,而且往往实施出口替代战略比较成功的国家,进口替代战略大 都实行得较好。(3 分)2答:技术进步是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经济增长依赖于生产要素使用 效率 (或全要素生产率 )的提高。经济学家曾实际测算了生产要素 (主要是资本和劳动) 投入的增加和生产效率的提高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结论是认为技术进步或全要素生 产率的提高是发达国家经济增长的主要来源。当经济发展处于较低水平时,由于技 术水平低,在生产经营活动中,投入的

5、劳动和初级资源相对较多,而资本和技术的 投入较少。随着经济的发展,生产力水平和技术水平大幅度提高,要求投入大量的 资金和技术,劳动力投入比例下降。这种生产要素组合方式的变化,在一定程度上 将对经济增长方式产生重要影响。如果不适时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经济增长将难以 为继。而实现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核心是依靠技术进步、提高经济效益和经济增长 的质量。( 7 分) 技术进步是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核心推动力。现代经济增长理论中对经济增 长因素的分析表明,技术进步已成为发达国家经济增长中的最重要因素,也是现代 经济增长的基础。技术进步的影响因素有很多,如采用新的技术、改进生产设备、 加强企业管理、优化产业结构

6、、提高职工素质以及社会专业化生产水平的提高等, 而这些因素对促进经济增长和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进而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都有着重要的影响。因而可以说技术进步不仅是现代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力,而且 是推动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核心力量。其具体表现在:技术进步是提高经济效益的 重要源泉、技术进步使经济结构发生巨大变革、促进产业结构合理化,从而使宏观 结构效益和资源配置效率得到提高。 (8 分)二、论述题:答:“无农不稳”指的是,“农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是保障国家稳定的基 石。一个国家如果没有农业来支撑,国家就会发生动荡,就会不稳定。农业作为第一产业,是工业特别是轻工业原料的主要来源,能够为第二、三产

7、 业的发展提供广阔的市场,是国家建设资金积累的重要来源,也是出口物资的重要 来源。农业是名副其实的国民经济的基础。从发展经济学的角度来看,中国要想赢得更大范围的“长治久安” ,必须“风物 长宜放眼量”。而首要的是加强农业基础地位,发展农村经济,改变农村面貌,改善 农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求。农村地广人多,如果农业、农村、农民问题解 决不好,则所谓的稳定势必是虚假的稳定,是停滞的令人气闷的稳定,这恐怕才是 可虑的不稳定,更大范围的不稳定! (7 分) “无工不富” 指的是,一个国家如果没有工业,那么该国居民就难以致富, 会遭遇更多的贫穷,经济社会的发展就会遇到很多困难。一般看来,发展中国家都

8、是工业落后的国家,发展中国家工业化的进程影响着 这些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与发展速度,影响着发展中国家的经济结构的优化与进步, 关系到发展中国家从“二元经济”结构向一体化经济的发展。工业化进程能够促进 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的发展,缩小城乡地区差别和收入差别,为国民经济的增长与发 展服务。对于广大农村地区来说,积极发展工业,走工业化带动城镇化的道路,是农民 脱贫致富、农村改换面貌的必由之路。 (7 分) “无商不活” 指的是,一个国家如果没有国内、国际范围内的贸易等商业活 动来支撑,那么就不会有活跃的市场交易,国家经济发展就会受到制约。商贸流通业是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反映一个地区经济繁荣和社会发

9、 展的窗口,也是促进生产、引导消费的重要推动力。拓展对外贸易和充分利用外部资源,是发展中国家促进其经济增长的重要途径。 我们生活在一个开放的时代,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讲,现代经济的发展促使各国经济 的发展日益国际化,这一进程加深了发展中国家参与国际分工的程度,外贸增长成 为其经济增长过程中的重要引擎,生产要素的国际流动使各国经济相互联系、相互 依赖,呈现一体化的发展趋势。 (6 分)第二部分:农村社会学一、简答题:1答:人地关系是指人口与土地的关系,它贯穿整个人类社会发展的主线, 既是社会经济发展的条件和基础,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结果,还对经济社会发展起 到促进或者限制的作用,涉及到社会发展的方方面

10、面。从历史长时段观察,人地关 系演变的总体趋势越来越紧张。现阶段,人地矛盾异常尖锐,中国面临着前所未有 的挑战,如何吸取和总结前人经验教训,正确处理好人口与土地、人口与环境的关 系,直接关乎中国未来发展。 ( 3 分) 当前我国人地关系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如下几点:一是地少人多的矛盾。我国 虽然拥有 960 万平方公里的国土面积,但是人均耕地面积不足世界的四分之一;二 是农村的圈地运动。一些地方政府打着开发区的旗号,肆意乱占耕地,浪费大量的 土地影响农业生产;三是农村土地的抛荒问题比较严重。由于经济、自然、社会、 政策等方面的原因,我国出现较为严重的土地抛荒现象,导致大量耕地的生产和经 济功能丧失

11、,严重影响农村经济发展;四是农村人口过剩问题。中国农村劳动年龄 人口大约为 5.8 亿,如果按照每人耕种 10 亩土地计算,农村土地只能容纳大约 1.8 亿左右的劳动力, 加上企业用工和进城务工人员, 农村目前剩余劳动力大约为 1.5 亿。 这不利于土地的集约化、规模化经营和机械化操作。 (6 分) 缓和人地关系可以采取如下方式:一是严格控制农村人口增长,降低人口增 长率;二是开发后备土地资源,增加耕地面积;三是搞好农村人口的社会保障,解 除农民的后顾之忧;四是确立农民的土地产权,促进土地资源的合理优化配置;五 是加快农村土地的流转,提高土地利用率和农业生产效率。 (6 分)2、答:社会流动(

12、social mobility)指一个社会成员或社会群体从一个社会阶 级或阶层转到另一个社会阶级或阶层,从一种社会地位向另一种社会地位,从一种 职业向另一种职业的转变的过程叫做社会流动。 它是社会结构自我调节的机制之一。( 5 分) 社会流动的表现形式主要有纵向流动、横向流动、代际流动、结构性流动与 自由流动、自发流动等形式。 (定义和举例略。 10 分)、论述题:答:贫困即意味着由于自身或外部的种种发展障碍或制约因素而得不到发展 机会,进而陷入到一种持续的基本生活资料贫乏的生存危机和生活困苦状态或不能 被社会所接受的最低生活标准的状态。贫困是迄今为止没有任何一个国家能够完全 根除的社会问题,

13、 同时也是现阶段世界各国所急需解决的难题。 (2 分) 就贫困地区的现状来看,农村致贫原因可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先天自 然环境的劣势。自然环境的劣势严重制约着农民的温饱;二是后天发展的社会因素 制约。我国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长期的积蓄期中,在生产力落后,工业化水平低下, 城市化进程缓慢的大背景下,牺牲了广大农村的应得利益。三是自身传统观念中的 惰性。区位劣势加之交通,通讯等的落后所导致的必然结果是经济上的封闭停滞和 观念上的保守陈旧。安贫乐道、不思进取是农村改变自身贫困环境的一大障碍。四 是农民的身体及文化素质。贫困地区是各种地方病的多发区,文化教育的贫瘠区。 身体健康不佳、科技文化知识缺乏

14、是农民致富的拦路虎。 (5 分) 我国政府为解决农村贫困问题采取了多种措施,主要的扶贫模式有救济性扶 贫、开发型扶贫和文化型扶贫三种类型。 (5 分) 针对扶贫工作, 虽然投入力度很大, 但是目前我国扶贫工作还存在一些问题, : 一是以政府为主导,民间力量参与不够;二是扶贫对象的确定和动态管理方面存在 溢出和漏出现象,不够规范;三是由于贫困人口自身的脆弱性,返贫问题比较严重; 四是针对贫困人口的教育与专业培训十分缺乏,扶贫效果不够持久。 (8 分) 第三部分:农村政策学一、简答题:1答:从提供的机遇而言。我国入世后可获得良好的外部环境,享受各成员 方授予的最惠国待遇和各种权利。有利于我国更好地

15、利用国内外两种资源、两个市 场;有更多机会引进先进的农业技术设备和管理经验; 可以在下一轮 WTO 多边谈判 中参与制订新规则。我国畜牧业大多数产品包括猪、牛、羊肉类,在国际市场上具 有竞争优势;我国现在是最大渔类产品生产国,发展势态良好,竞争力强;我国劳 动力低廉,成本低,水果、蔬菜和花卉产品类,售价都低于世界市场。入世后因市 场空间扩大,将会取得更大的发展。 (7 分)加入 WTO 也面临许多挑战。一是农业协议中规定的很多规则,与我国多 年来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所奉行的农业政策存在着十分明显的差异。因而入世后对我 国现行的农业贸易规则和有关运行机制及管理制度等,必须进行相应的调整;二是 要放开

16、我国的农产品市场和改变我国对部分农产品长期由国营企业垄断的经营体 制。在农产品市场准入方面,长期以来,我国对农产品进口的调控政策采用“配额” 和“许可证管理制度”为主的非关税措施,配额内进口的农产品税率很低。我国农 产品市场扩大开放后,势将会受到一定的冲击,但承受较大压力的主要是种植业中 的粮食类产品,尤其是小麦、玉米、大米、菜油、食糖等;在有关动植物卫生与检 疫标准方面。三是,入世后将带来我国动植物的卫生与检疫标准与国际标准接轨的 新课题。比如根据中美农业合作协议的规定,对美国小麦的“矮腥黑穗病”(TCK) 和柑橘、肉类和检验标准上,我国必须在农业技术和防疫水平等方面迅速提高,才 能适应这些即将来临的新情况。 ( 8 分)2、答:建国50多年来,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模式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的 变迁,即土地保障+国家救助模式一-集体保障+国家救助模式一-土地保障+国 家、社区扶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活动策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