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5全册说课稿教案.docx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556240500 上传时间:2022-09-30 格式:DOCX 页数:31 大小:73.1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5全册说课稿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5全册说课稿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5全册说课稿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5全册说课稿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5全册说课稿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5全册说课稿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5全册说课稿教案.docx(3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按住Ctrl键单击鼠标翻开全册配套视频动画讲课播放物种起源绪论一、说教材地位作用:本课是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第一专题科学之光的第一篇课文。本专题多为说明 文,重在激发学生学科学用科学的兴趣和热情。让学生学生学会从文章中筛选提 取信息。这篇绪论主要说明了物种起源的写作经过及作者对物种起源问题的一些 根本的看法。文章语言准确严密,充分显示达尔文审慎的科学态度。教学目标及重难点:结合单元教学要求和本课特点,依据新课标中“知、过、情三个维度,我将本 课的教学目标定为:1、初步了解“绪论的写法;理解课文主要内容,筛选达尔文对物种起源的主 要观点。2、继续训练并提高筛选文章主要观点,筛选关键词语、关键语句

2、的能力。3、学习达尔文坚持真理、尊重客观事实、谦虚慎重、严肃认真、深入细致的科 学态度和锲而不舍、刻苦钻研的奋斗精神。根据本节课特点再结合高二学生已经有了一定感性认识,但理性认识缺乏, 逻辑思维能力不强的特点,把教学重难点定为整体把握文章,筛选文章中的重要 信息,并训练学生对相关信息的组合输出能力。二、说教法学法教法本着“因材施教,“教学有法,但无定法的原那么,根据本课的教材特 点及相应的教学目标,结合所教学生的根底实际,我采用以下方法教学:多媒体 教学法,讲授法,点拨法,拓展延伸法。学法上,为真正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我贯彻的指导思想是把“学习的主动权 还给学生,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

3、方式,倡导本课的学法是讨论交 流,合作探究,勾画圈点法,诵读法。三、说教学程序课前准备:请同学们课下自己查找达尔文及其物种起源的相关资料进展归 纳、整理,答复:1. 达尔文是个怎样的人? 2 .物种起源是一部什么样的书?(一)导入新课:我设计的导语是:“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这是进化论的 创始人达尔文在物种起源一书中的一句名言。你了解达尔文吗?你知道物种起 源所阐述的观点吗那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翻开达尔文的进化论之门。这样设 计导语的好处是激发学生探索文章观点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二)解题:1 .辨析绪论及序言。绪论即导言一般放在书的前面,目的是 让读者了解全书的要旨,引导读者更好地理解全

4、书的内容。2.让学生自己简 单介绍物种起源和达尔文。教师归纳总结。三)初步感知,疏通文意给学生三四分钟时间快速阅读课文,阅读过程中给文章分层。教师点名让学生 概括段意。集体讨论得出答案。共两层,第一层1-4)写作经过;第二层5-9) 介绍著作内容及进化论的根本观点。(四)精读课文探究文本1.理清文章思路后,指导学生如何认识文章的关键句A、要明白关键句能突出表达文章主旨。B、从内容看,中心句是关键句,它是集中提醒说明对象特征或点明主要事理的语二、说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基于以上认识,我确定的教学目标是:1背诵全文。2积累重要文言实词虚词3品味作者在表达中蕴涵的真切情 感,理解“忠 “孝的含义。4鉴

5、赏本文直抒真情,不加雕事,用词得体的写 作 教学的重点仍然是实词虚词教学难点是体味真情,体会作者怎样逐层深入地 叙事陈情三、说教法为较好地实现教学目标,落实字词教学,体会以情动人的特点, 结合我们学生的实际情况一一自觉性查,预习不到位,我采取的教学方法是:指 导诵读和讲解为主,加以点播点拨启发、讨论领悟。反复诵读中体会作者的真情 实感,积累常用文言词语和相关文化知识。四、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苏轼曾经说过:读出师表不下泪者,其人必 不忠,读陈情表、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孝,读祭一二十二郎文不下泪者,其人必 不友。因为出师表学生都很熟悉,容易理解本文以情动人这个重要特点。2、解题主要让学生明白陈情

6、表这三个字的含义就行,尤其是应该让学生理 解“表这种文体,明白为什么要些表,写给什么人。3、作者及背景作者李密书上有注释,没有必要展开讲,但要提示学生要和 瓦岗的李密分清。为了更好的理解本文以情动人的特点,背景要简单介绍一下。4、范读正音为何要在范读正音之前给学生轻声读课文,勾画注释的时间呢? 因为就目前来说,我们的学生预习是很不到位的,如果直接范读,会有相当多的 学生会忙着听音注音,而无视节奏和感情,所以,一般情况我检查发现学生预习 不理想时会给学生几分钟让学生把注释的音移到课文中,这样范读时才能提出听 读要求:听准字音,听清节奏,听出感情。由于课本注释比较详尽,也为了培养学生重视课本注释的

7、学习习惯,所以, 在正音时我主要提示了几个多音字的读音,课本很清楚的没有指出,也不知道这 样处理是否适宜,还希望多听各位前辈的意见。5、朗读指导本来在正音之后,安排有个别学生分别朗读,然后就学生朗读 中存在的字音、节奏、感情处理问题进展讨论、评价、指导,因为没有学生,这 个环节也没有进展。6、学习第一段 这一局部我主要想安排3个任务,重点是和学生讨论字词, 梳理构造简单赏析,在此根底上指导背诵,并进展分组朗读比赛,一般时间充足 而我又有把握的情况下我会示范背诵,争取学生能够当堂背。7、课堂小结,要能够承上启下就行,显得课堂的完满。8、作业布置:这 个讲课时一紧张忘了,其实作业有两个,一是背诵全

8、文,二是识记字词,下节课 提问检查。五、说板书设计我向来认为语文板书以简洁为要,实用为主,平时我的板书主要 分三块,一是讲课当中举例提到的名言警句或关键词,比方说今天提到的“鞠躬 尽瘁,死而后已,为了使学生记得准确而不是只记个耳熟,我会板写在右边。 重点字词我板写在左边,中间主板就是行文思路。今天的板书安排好,上去太紧 张,把字音写在左边,其实应该写在副板的位置上没有一节课是一无是处的,也 没有一节课是完美无缺的,每节课上完我都会认真反思,是设计上的缺乏,还是 运行中的失误。一个人要善于反思和正视自己的缺乏,才会不断进步,同样,一 个人更要虚心和真诚听取大家的意见,才会进步的更快。我真诚的希望

9、各位领导 各位教师多提意见,给我成长的时机长亭送别说课稿一、说教材长亭送别选自新编语文教材第四册第五单元,本单元学习中国古代戏曲,目的是 培养学生鉴赏我国古代戏曲的初步鉴赏能力。长亭送别选自王实甫的西厢记,文章曲词非常优美。长亭送别一折戏因老夫人以“相国门第不招白衣女婿为由,硬逼张生赴京赶考,得中状元后才得及莺莺完婚,这一折戏写爱 情刚刚得到母亲认可的莺莺又要及心上人张琪分别痛苦的心情,表现了张生和莺 莺之间的真挚爱情二、说学情高二学生有一定的语文素养,课前能过对剧本进展一定程度的预习,通过教 师在课上的点拨,能过比较容易的掌握所学知识。三、说目标课文节选局部曲词优美,文采飞扬,高中语文大纲指

10、出:“要培养学生热爱 祖国语言文字,热爱中华优秀文化的感情据以上内容和所教学生特点,将学习 目标确立为:(一)知识能力目标:1. 了解元杂剧的特点及成就。2. 了解西厢记富于抒情性和借景抒情的特点。(二)过程方法目标:1 .把握剧情,鉴赏女主人公莺莺的艺术形象。2 .体味剧作情景交融的表现手法,鉴赏剧作的遣词造句。(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认识王实甫西厢记反封建礼教的意义,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爱情观。 教学重点:西厢记是我国古典戏剧中的经典之作,它的作者王实甫是我国古代出 色的艺术大师,王实甫的语言被人称赞为“花间美人,长亭送别是西厢记中最 精彩的一笔,其语言既吸收了古典诗词语言的精华,

11、又吸收了当时民间鲜活的口 语,从而形成了清丽华美、生动活泼的语言风格。我把曲词鉴赏作为这节课的教 学重点四、说方法据新大纲在教学中要重视的问题里指出:“教学过程应突出学生的实践活动,指 导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科学地训练,全面提高语文能力。我根据本课目标和 内容,从学生已掌握的知识根底、开展水平出发,应用各种教学手段调动学生的 主动性。使他们在教师的主导下围绕中心议题发表各自的意见,相互交流,相互 启发,相互争议,激发他们主动去获取知识,培养安康情感。首先激发学生学习 本文的兴趣,然后引导学生美读散文,在读的过程中思考提出的疑问,最后在教 师适当的点拨、归纳、小结中赏析课文,理解本文中作者的感情

12、。据此采取以下 教学方法:1)诵读感悟法曲词教学贵在多读。本课曲词优美,感情浓郁,我要认真引导学生诵读文章, 让学生在诵读中发现诗词中的语言美、情感美、意境美!在诵读的过程中质疑, 思考,品析,鉴赏。2自主合作探究法在教学中设计有深度的问题让学生讨论,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在探究 中大胆质疑在探究中解决问题。(3)启发诱导及点拨教学法针对学生讨论中存在的问题,教师可做适当的点拨,较难的问题可做启发诱 导。(4)运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在教学中采用幻灯片既扩大教学内容,又能激发学生的兴趣。符合教育学中直观 性原那么。此外还灵活运用提问法、讨论法、练习法和板书图示法。五、说流程1、导入新课。好的导入,

13、能巧妙地创设教学气氛,拉近及学生的距离,让学生不由自主地进入 课文情境,我的导语:有一部戏曲演了几百年仍长盛不衰,剧中的故事流传了几百年,至今读来仍让后 人柔肠百转,不忍释怀,这就是王实甫的西厢记。剧中的女主人公崔莺莺是宰相 家的千金小姐,一次偶然的时机,她遇见了白衣秀才张琪,拥有高贵地位的宰相 千金及书剑飘零的布衣书生一见钟情,他们以清风明月为证,私定终身。但这却 让崔莺莺的母亲恼怒不已,这种门不当户不对的婚姻是她万万不能承受的,她拿 出家长的权威,以崔家三代不招白衣秀才为由,逼张生进京赶考,中的状元才能 成亲。莺莺无奈只得在长亭送别张生,此时此刻,她会有怎样的一番滋味在心头 呢?让我们来认

14、识崔莺莺这位不同凡响的女子,走进她复杂而微妙的内心世界。 2、整体感知同学们听课文朗读,疏通文意。学生朗读13、411、1217、1819支曲词, 教师在每次朗读后介绍剧情,其他同学边听边勾画出表达莺映情感的重要词语, 整体把握崔莺莺的内心情感。读完之后,请同学们四人一组,分小组讨论,用四字短语概括莺莺的内心情感。 同学们在经过讨论后,都能给出自己的意见,整体上把我崔莺莺依依不舍、相见 恨晚、离愁别恨等内心情感。3、品味语言此环节是本堂课的重点局部,主要通过启发点拨法和自助合作探究教学法来解决 问题。(1)先请一个同学朗读“端正好提出以下问题(让学生小范围讨论):作者选取了哪些意象?有何特征?

15、 “西风紧, 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醉这三句中,你认为哪个字用得好?有何艺术效果? 紧一一西风紧,秋风里莺莺的心也被张生的离去紧紧地揪着醉一一霜林象喝了酒一样红,莺莺也在离愁的折磨下象喝醉了酒一样不能自持 染一一沟通了景及情的联系,自然之物中融入了人的愁苦泪路离别泪,一路离别情这段话描写了一幅深秋、旷远又凄凉的秋景,通过这个秋景,我们感受到了莺莺 心中那无以言表却又无处不流露的愁苦。(2)接下来朗读“滚绣球,让同学们找出找出作者描写了哪些景物,并体会 主人公的情感。垂柳长条,疏林斜晖,速通行的马,快快随的车。通过景物“柳,引出古人有折柳送行的习惯,讲述“杨柳在古诗文中是惜别 的意象,拓展学生的相

16、关知识。再看“恨不倩疏林挂住斜阳,大家知道离情难舍,寸阴可贵,作者无端埋怨疏 林挂不住残阳,清楚是在写情,此时的崔莺莺多么希望能够留住残阳,留住张生!马儿慢慢行,车儿快快随是景,而实际抒发的却是不肯放弃的惜别深情。在这里,莺莺眼中的枫林红叶,垂柳长条,加上前面的碧云、黄花、西风、归雁、 车儿、马儿,都戴上了传情寄恨的标记,成了抒发情感的载体。接下来,我用用李清照的醉花阴做例子,深化同学们对情景交融的艺术手法的认 识,突破教学难点。4、拓展延伸恋恋不舍、痛苦担忧是夫妻分别是的人之常情,莺莺在送别张生时还有一种特别 的心情是一般情侣分别时不一定有的,是什么之情呢? 一起品读“朝天子。我 对待这一局部设计了三个思考问题循序渐进引导学生思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商业计划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