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子使楚》必背知识点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556236296 上传时间:2022-11-28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9.4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晏子使楚》必背知识点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晏子使楚》必背知识点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晏子使楚》必背知识点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晏子使楚》必背知识点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晏子使楚》必背知识点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晏子使楚》必背知识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晏子使楚》必背知识点(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晏子使楚必背知识点晏子/将使楚。楚王闻之,谓左右曰:“晏婴,齐之习辞者也,今方来,吾/欲辱之,何以也?”左右对 曰: “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王曰,何 为者也?对曰,齐人也。王曰,何坐?曰,坐盗。”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酒酣,吏二/缚一人/诣 王。王曰:“缚者/曷为者也?”对曰:“齐人也,坐 盗。”王/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乎?”晏子/避 席/对曰: “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 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 也。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 /使民善盗耶?”王笑曰:“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 反取病焉。”课本问下注释:

2、一、通假字1、缚者曷为者也“曷”通“何”,什么2、人非所 与熙也熙”通“嬉”,开玩笑I二、古今异义词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 其实:古义:它的果实I今 义:实际上七、一词多义坐:(1)坐在(口技人坐屏障中)(2)通“座”,座位(满坐寂然)(3)犯罪(何坐?坐盗)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之”字。楚王闻之(代词,指晏子将要出使楚国”这件事)(2) 齐之习辞者也(助词,的 )(3) 吾欲辱之(他,代词,带至晏子) (4) 婴闻之(代词,指代“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这件事)(5) 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 助词,的) 解释下列句中的“其”字。(1)为其来也(他,代词,指代晏子)(2)其实味 不同(

3、代词,他们的,指“橘”和“枳”) 九、特殊句式 1、何以也 宾语前置:以何也 2、何坐 宾语前置:坐 何3、吏二缚一人诣王 定语后置:二吏缚一人诣王方欲行简方出神含方来薛人反取痼焉 病则X已殖矣一词多义臣倩缚一人谆王而行过人恒辽,然后能改雛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対其来也为何为者也?衢生淮南则为橘方:( 1)正;( 2)正;( 3)将要过:( 1)经过;2)犯过失;( 3)过错为:(1)相当病:(1)辱;(2)困苦不堪于“于”,当;(2)做;(3)变成 八、重点词语解释1、晏子将使楚使:出使2、谓左右曰 谓曰:对说|左右:近旁的人, 这里指近侍I3、习辞者习:熟练辞:言辞4、今方来方:将要、 何

4、以也,用什么办法呢?为其来也,当他到来的时候。为,相当于“于”, 当。何为者也,做什么的人。5、何坐|坐:犯罪| 6、坐盗|盗:偷窃7、吏二缚一人诣王缚:捆绑诣:到(指到尊长那里 去)酒酣,喝酒喝得正高兴的时候,酣,尽兴地喝酒8、齐人固善盗乎|固:本来| 9、叶徒相似徒:只 | 10、其实味不同|实:果实| 11、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 耳E得无:莫非12、圣人非所与熙也 圣人:才德极高的人 13、寡人反14、晏子避席对曰避席:离开座位所以然者何,这样的原因的什么呢?得无,莫非。1、 晏婴,齐之习辞者也。I晏婴,是齐国很擅长 辞令的人。I2、今方来,吾欲辱之,何以也?现在(他)将要来了,我想侮辱

5、他一卜,用什么办法呢?3、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当他到来的时候,请允许我们绑上一个人从大土面前走过。I4、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酒酣,吏二缚一人诣王。晏子来了,楚王请晏子喝酒,酒喝得止高兴的时候, 两个小官吏绑着一个人走到楚土面前。I5、王曰:“缚者曷为者也? ”对曰:“齐人也,坐盗。”楚王问道:“绑着的人是十什么的?|(小官吏) 回答说:“是齐国人,犯了偷窃罪。”6、王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乎?楚土瞟着晏子说:“齐国人本来就善于偷东西的吗?”7、晏子避席对曰: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晏子离开席位回答说:“我听说过这样的事,橘树 生长在淮河以南的地方就是橘树,生长在淮河以

6、北的地 方就变成枳了8、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两者只是叶子相似,它(果实)味道是不同的。9、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I之所以这样的原因是什么会呢?是水土条件不相同10、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 善盗耶?现在老百姓生长在齐国不偷东西,到了楚国就偷东西,莫非楚国的水土使得老百姓善于偷东西吗?11、王笑曰:“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楚土笑着说:“圣人(品德高尚的人)不是能同他 开玩笑的,我反而自讨没趣了。I晏子将要出使(到)楚国去。楚土听到这个消息, 对身边的侍臣说:“晏婴是齐国善于辞令的人,现在(他) 将要来了,我想侮辱他一下,用什么办法呢?”侍臣回 答说:“当他到来的时候

7、,请允许我们绑着一个人从大 土面前走过。大土(就)问:这是做什么的人?我 们就回答说:是齐国人。大土再问:犯了什么罪?我们回答说:他犯了偷窃罪。”晏子来了,楚土请晏子喝酒,酒喝得止高兴的时候, 两个小官吏绑着一个人走到楚土面前。楚土问道:“绑 着的人是干什么的?(小官吏)回答说:“是齐国人, 犯了偷窃罪。”楚土瞟着晏子说:“齐国人本来就善于 偷东西的吗?”晏子离开席位回答说:“我听说过这样 的事,橘树生长在淮河以南的地方就是橘树,生长在淮 河以北的地方就变成枳了,只是叶子的形状很相像,它 们果实的味道完全不同。之所以这样的原因是什么会 呢?是水土条件不相同啊。现在老白姓生长在齐国不偷 东西,到

8、了楚国就偷东西,莫非楚国的水土使使得老白 姓善于偷东西吗?”楚土笑着说:“圣人不是能同他开 玩笑的,我反而自讨没趣了。”丨课文理解I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则故事:本文写的是晏子出使楚国,用辞令战胜楚土,为国 家保持尊严的故事。“吏二缚一人诣王”的目的是什么?想让楚王看见进而羞辱晏子,从而想羞辱整个齐国2、楚王为什么想侮辱晏子?(用自己的话回答) 因为他知道晏子很会说话,很会外交,想找机会羞辱 他,试探他。3、楚国君臣是怎样安排计谋的?(用自己的话回答)先 抓住齐人偷盗的情境,当晏子到来时, 影射 故意带到楚王面前,以此 齐人都善偷,从而 戏弄晏子。4、楚王戏晏婴,你认为是善意的还是恶意的?为

9、什么?善意或恶意都可(例如:善意的,因为楚王羞辱晏 子的原因只是看看晏子是不是“齐之习辞者”且最后晏 子反驳后并没有恼羞成怒;恶意的,因为楚王羞辱晏子 是经过周密布署的,且目的是想借羞辱晏子达到羞辱整 个齐国的,另外,楚王说到“齐人固善盗乎”,影射的 是整个齐人5、楚王的谋划是针对晏子的,还是针对齐国的?1、针对晏子:从文中的“晏婴,齐之习辞者也, 今方来,吾欲辱之”一句可以看出。2、针对齐国:晏子是齐国的使臣,侮辱了晏子就 是侮辱齐国。“齐人故善盗乎”矛头指向了所有的齐国人。综合:既是针对晏子的,又是针对齐国的。7、王笑曰:“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楚 王的“笑“应该是什么样的笑?表

10、现出楚王当时什么 样的尴尬的笑、羞惭的笑、难堪的笑等,有掩饰自己尴尬和难堪,有自嘲和无奈 有对晏子辩才由衷的赞 赏、佩服的心态。8、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品析“王视晏子”中“视”的 表达效果。这是对人物的动作与神态描写,“视”这里作“瞟” 的意思,生动形象地写出楚王自以为得计的得意神态, 刻画出楚王的骄横。9、楚王与臣下密谋策划侮辱晏子,晏子用类比的方法 进行反驳后,楚王为什么笑着说“圣人非所与熙也,寡 人反取病焉”?楚王无法解释被缚者入楚为盗的原因,自作聪明, 结果是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只得自我解嘲,低头认 输。10、晏子是如何批驳楚王的呢?这样做好在哪里?晏子先退一步,假定缚者是齐国人,接着

11、用类比的 方法进行反驳,先举了个事实:橘生淮南则为橘,生 于淮北则为枳”,原因是什么呢?水土异也。同样,“今 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原因是什么呢?这就顺 理成章地推出:是“楚之水土使民善盗”。晏子就其转 化的条件都是“水土异也”这一点进行类比,十分高明 而巧妙,片语之间,晏子化被动为主动。11、针对楚国君臣的戏弄侮辱,晏子是怎么回击对方的? *以橘树生长地不同,而本质不同来设喻,得出一方水 土养一方人的结论,环境造人。12、晏子是如何反驳楚王的(高超的语言艺术)? 晏子先退一步,假定被缚者是齐国人,在此前提下进行 反驳。 首先他“避席”以对,显示其庄严的态度。 运用类比的方法进行反驳。由

12、“橘生淮南则为橘,生 于淮北则为枳推出 “楚之水土使民善盗”。化被动为 主动。 在说话时,又非常注意掌握分寸,寓刚于柔,把十分 确定的反击对方的语言,用模棱两可的、揣度、疑问的 形式表达出来,(用“婴闻之”留有余地,用“得无”“耶” 等一类虚词)使语气变得委婉,既维护了祖国 的尊严,又不至于使对方过于难堪,以致损害两国关系。 他以子之矛,攻子之盾,义正辞严而又不卑不亢地折 服了楚王I三1=113、课文展示了高超的语言艺术,请联系课文说一说晏 子的语言艺术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晏子既要反驳楚王的诬陷,又不能激怒楚王,因此 在反驳时,他“避席”对,显示其庄严的态度,这是其 一;说话时非常注意掌握分寸

13、,寓刚于柔,这是其二; 他以子之矛,攻子之盾,义正词严而又不卑不亢地折服 了楚王,这是其三。14、请你对晏子的外交语言进行简要的分析评价。注意把握分寸,十分确定的反击对方,语气委婉,但义正词严又不卑不亢的维护了国家的尊严。15、晏婴在这场外交斗争中巧妙地运用了类比的手法, 其中把“淮南比为齐国,把“淮北”比为楚国;把“橘”比为,把“枳”比为。16请根据提示,将文中的故事情节依次填写在A、B 两处。(2 分)楚王密谋策划 楚王当堂羞辱一一晏子巧妙回 击楚王自取其辱17、结合你所了解的知识,说说“橘生准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的道理。橘化为枳”的说法古已有之。但是,从现代植物学的 角度看,橘和枳

14、是不同种的,橘化为枳的说法是不科学 的。不过,淮河以北的自然条件确实不适宜橘的生长。植物的生长受环境(温度、土壤等)的制约和影响。18、甲文中的“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现象 说明了什么?请简要回答。说明了环境会影响植物成长。人和植物一样,在不同的 环境中品质、道德等都有可能发生转变。19、从文中可以看出晏子是怎样一个人?晏子是一位机智善辩而又有风度的政治家、外交 家,他不卑不亢,能屈能伸,具有时刻维护国家利益和 尊严的爱国情怀。20、文中晏子与楚王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试分析这两个人物形象。晏子:机智善辩,义正词严,不卑不亢,能屈能伸, 所向无敌,充满爱国情怀的政治家和外交家。楚王:自作

15、聪明,仗势欺人,傲慢自大,心劳舌拙, 不可一世又不堪一击。21、本文晏子体现了一个外交家的风范,请你结合下面 的例子说说外交家们外交的品质。机智善辩、从容镇定、不卑不亢、具有时刻维护祖 国尊严的爱国情怀。晏子外交特点:擅长辞令、聪明机智、维护国家 尊严。22、晏婴出使楚国,最终不辱使命,保护了自己也保全 了国家的尊严,靠的是什么?晏子凭借自己爱国的热情、机智善辩的才能和不亢 不卑、义正词严、从容镇定的政治家和外交家的风度, 成功地出使楚国,并维护了齐国的尊严。23、人们常说外交是没有硝烟的战场”,在这次“战 斗”中,晏子大获全胜,请说说他取得了哪些胜利?维护了自己及国家的尊严,又不会损害两国之间的关系(或答:让不可一世的楚王自取其辱)24、你喜欢晏子这个人吗?为什么?你还知道他的什么故事?喜欢,机智善辩,义正词严,不卑不亢,能屈能伸, 所向无敌,充满爱国情怀的政治家和外交家。楚人以晏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