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鱼病害防止.doc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556232495 上传时间:2024-01-17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88.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黑鱼病害防止.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黑鱼病害防止.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黑鱼病害防止.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黑鱼病害防止.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黑鱼病害防止.doc(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每1520天全池泼洒一次生石灰水调节水质,每月投喂“保肝宁”、“健胃散”、维生素C等鱼类保健品,持续56天,以加强生鱼的抗病能力。一旦发现鱼病及时治疗。 四,病害防治 生鱼的养殖是一个集约化、高密度的生产过程,与野生自然环境下相差很大,所以这就大大增加了鱼种感染各种各样疾病的可能。一旦发病,很容易使病情扩散,即使采取治疗措施,花费往往很高而结果也未必理想,给养殖户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所以在生鱼养殖过程的病害防治,应注重于“以防为主,防重于治”的方针。 鱼的发病,是鱼体、病原体、环境三者相互作用下,鱼体抵抗力在这种环境中不足以抗衡病原体毒力而形成鱼体患病的。了解到这一点,对于生鱼的病害防治,可

2、从改良环境、增强生鱼抵抗力、减弱病原体三方面来着手。 (一)加强饲养管理,增强鱼体自身抗病能力。 主要是合理放养,适量投喂,保证饲料质量(如选用“群丰牌”膨化鳢科料),加强日常养殖管理。 (二)改善生态环境 保持水质干净清新及各理化因子的稳定性,定期杀虫消毒,定期更换新水,泼洒净水剂或光合细菌,保持水环境的稳定性。 经常调节水质,防止水质恶化 高密度养殖产生大量粪便,如不换水将造成水体中氨氮、亚硝酸盐等有害物质的含量大大增加,水体溶氧含量减少,影响生鱼食欲,出现生鱼吐料现象,从而影响生鱼生长,且容易滋生各种病菌。因此,要经常加注新水,防止水质恶化。池水中也可以加入复合细菌等微生物来降解氨氮、亚

3、硝酸盐等有害物质。调节水质:在鱼苗培育过程中,由于施肥投饵,粪渣残饵最容易败坏水质,因此,生鱼培育期间,视水质情况经常换水,每次换水量为池水的1/41/3,先排后灌。另外在鱼池中移植一些水浮莲或水葫芦等水生植物,以净化水质和供鱼苗隐蔽。 2)及时分养:当鱼苗生长规格出现较大差异时,生鱼有大吃小的习性,尤其是食物缺乏时表现更为突出。因此,生鱼苗种培养要及时拉网、过筛、分养,同一池的鱼种力求大小一致,以免弱肉强食,影响鱼苗成活率。 3)防病防逃:日常注意进出水口栅栏,雨天防止漫池。拉网过筛难免损伤鱼体,鱼体一旦受伤,最容易患水霉病,生产中常用0.10.2PPM的孔雀石绿防治。应注意预防车轮虫、斜管

4、虫的侵袭。 (三)药物防治 用药物来抑制和杀灭鱼体和水环境中的病原体,降低其毒力。 常见的生鱼病害有: 1. 出血病 1. 1 流行情况 出血病是乌鳢鱼种培育阶段的一种常见病,发病率高,易引起成批死亡。每年的69月是此病的主要流行季节。流行适宜的水温为2730。由于放养密度过高,水质恶化,水中溶氧低,透明度低等原因,常会导致此病的暴发。 1. 2 症状 病鱼鳍基、腹部、尾部等处有出血斑,鱼体暗黑而消瘦,眼球突出,剥除鱼的皮肤,可见肌肉呈点状或块状充血、出血。严重时全身呈鲜红色,、腮丝发白,即呈“白腮”现象,肠内无食,肠壁充血。 1. 3 防治方法 (1)提高水位,增加换水次数,增加红虫等喜食饲

5、料的投喂。 (2)博灭0.51PPM+硫酸铜0.3PPM全塘泼洒,并拌喂不溶性氟哌酸原粉5克/公斤料,连喂35天。 (3)呋喃西林原粉23PPM全塘泼洒。 (4)百杀迪0.20.3PPM全塘泼洒,并拌喂利福平原粉4克/公斤料,连喂3天。 2. 白皮病(烂身病) 2. 1 流行情况 主要危害乌鳢的夏花鱼种,每年68月为流行季节,尤其是夏花分塘前后,因操作不慎,碰伤鱼体或水质恶化,特别是放了没有充分发酵的粪肥,病原菌更易滋生和繁殖,鱼体容易感染此病。死亡率高,可达50%以上;病程短,从发病到死亡只有23天的时间。 2. 2 症状 随着病情的发展,迅速扩展蔓延,严重时病鱼尾鳍烂掉或残缺不全;病鱼游动

6、不平衡,头部向下,尾部向上,与水面垂直,直至死亡。 2. 3 防治方法 (1)定期充换新水或泼洒生石灰、养殖宝、亚硝酸盐降解剂、海中宝等药物调节水质,以保持水质爽洁。 (2)二氧化氯或强氯精0.3PPM全池泼洒,连用2天,第二天起用红霉素原粉35克/公斤料内服,每天2次,连用5天。 (3)五倍子45PPM+红霉素3PPM溶水全塘泼洒,隔日再用一次。 (4)大黄粉3PPM煮水+硫酸铜全塘泼水,并拌喂溃疡平或鱼夫宝,35天为一疗程。 3. 水霉病 3. 1流行情况 主要发生在乌鳢受精卵的孵化阶段和鱼种阶段,由于水环境不良或气温低(1520),特别在阴雨天,突然感染引起,可造成受精卵大批死亡。 3.

7、 2 症状 菌丝进入卵膜内或进入受伤鱼的肌肉内,丛生大量外菌丝,外菌丝呈放射状。 3. 3 防治方法 (1)严格用药物消毒孵化池和池塘,保持水体清新,水温低的季节做好防虫、防冻伤鱼的工作。 (2)鱼卵可用10PPM的孔雀石绿溶液浸泡1015分钟,每天1次,连续2天。至于病鱼可用0.1PPM孔雀石绿全塘泼水。 4. 肝胆坏死病 4. 1 流行情况 此病流行于每年的611月份高温季节,为严重危害生鱼养殖的疾病之一,由于水体亚硝酸盐太高,或长期过量投喂,常会导致此病的暴发。 4. 2 症状 病鱼体软无力,游动缓慢,常常靠在岸边,解剖内脏可见肝脏变黄或变白,表面分布有白色或绿色或黑色的脓点,肝脏肥大,

8、部分病鱼胆汁变清。部分严重的病鱼肠道有充血的现象。4. 3 防治方法 (1)用药之前先调水,可用海中宝和亚硝酸盐降解剂降低水中的毒性和亚硝酸盐。 (2)百杀迪0.20.3PPM全塘泼洒,连用2天,并拌喂氟哌酸原粉46克/公斤料,一天两次,连喂35天为一疗程。 (3)强毒净0.81PPM+硫酸铜0.5PPM全塘泼洒,隔一天再用一次,并拌喂抗生素原粉,连用35天。 (4)桂花博士0.50.8PPM+呋喃唑酮1PPM泼水。 5. 小瓜虫病 5. 1 流行情况 此病流行于春、秋季。对乌鳢的年龄无严格的选择性。小瓜虫病借助于胞囊及幼虫传播,刚孵化出的幼虫侵袭力较强,随着时间的推延而逐渐减弱,水温1520

9、侵袭力最强。5. 2 症状 病鱼皮肤、鳍条或鳃瓣上可见布满了白色小点状的囊泡,病情严重时鱼体覆盖着一层白色薄膜。病鱼游动迟缓,漂浮水面,鱼体不断与其它物体摩擦,最后病鱼呼吸困难而死。 5. 3 防治 全塘泼洒硝酸亚汞,水温1520,使池水成0.1PPM。 6. 车轮虫病 6. 1 流行情况 主要危害乌鳢的鱼苗鱼种阶段。一年四季都可发生,而以47月较流行,适宜温度2028。池小、水浅、水质不良、饵料不足、放养过密、连续下雨等情况易于发病。 6. 2 症状 病鱼粘液增多,鱼体大部分或全身呈白色,游动缓慢,鱼体消瘦,呼吸困难而死。6. 3 防治 (1)苗种分塘,转池,越冬时用8PPM的硫酸铜溶液浸洗

10、1015分钟。 (2)0.7PPM的硫酸铜与硫酸亚铁合剂(5 : 2)全塘遍洒。 (3)毒虫一号0.1PPM全池泼洒。 (4)每亩用苦楝树2030公斤煮水泼洒,连用2天。 7. 嗜子宫线虫病 7. 1 流行情况 此病在长江流域流行最为广泛,感染率高达90%,最早是冬季1月间,春季出现最多,到夏季后鳍上不再发现有成虫。 7. 2 症状 病原体为藤本嗜子宫线虫,雌虫寄生在乌鳢的背鳍、臀鳍和尾鳍的鳍条之间,雄虫寄生在鱼的鳔和肾内,一般肉眼看不出明显的症状。 7. 3 防治 (1)用35%的食盐溶液浸洗病鱼10-20分钟。 (2)用晶体敌百虫(90%)和面碱混合泼洒(比例为5 : 3),其浓度第一天0

11、.2mg/L,第二天0.3mg/L。 8. 萎瘪病 8. 1 病因及病状 夏花和成鱼养殖阶段都可发现。主要放养过密,饵料不足,使部分鱼种因得不到足够的饵料而严重消瘦,离群散游,不久萎瘪致死。病鱼鳃丝花白,严重贫血。 8. 2 防治 养殖中应尽可能做到放养鱼种规格均匀,密度适宜。饵料投喂均匀、适口、充足。当发现鱼患萎瘪病时,应立即采取措施,增加营养,在疾病早期可恢复健康。 乌鳢对病害的抵抗力很强,只要养殖过程中不断提高养殖技术和管理水平,做到“无病先防,有病早治,全面预防,积极治疗”,就能够减少疾病的发生。同时,我们研究工作者还应加强应用基础理论的研究,积累知识和经验,控制乌鳢的突发性、暴发性、毁灭性疾病的发生,以提高乌鳢的养殖产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