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心凝聚的家园 众志成城的彰显.doc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556232469 上传时间:2022-10-06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4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爱心凝聚的家园 众志成城的彰显.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爱心凝聚的家园 众志成城的彰显.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爱心凝聚的家园 众志成城的彰显.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爱心凝聚的家园 众志成城的彰显.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爱心凝聚的家园 众志成城的彰显.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爱心凝聚的家园 众志成城的彰显.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爱心凝聚的家园 众志成城的彰显.doc(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爱心凝聚的家园 众志成城的彰显-记江油抗震安置点即“国储爱心家园”诞生“这是哪家单位这么舍得花钱关照职工?!”“这家单位才真是关心自己的职工!”在附近灾民们一片啧啧羡慕和赞扬声中,跟随大家的目光望去,只见一座排列整齐、错落有致的深蓝色的“庄园”矗立在江油市福利院对面一空旷的工地上。“庄园”三面环乡村菜地,一条小河沟从旁边穿过,正面越过一较宽阔的草坪临城市公路。“庄园”的大门上方豁然写着“国储爱心家园”橙黄大字,大门两边低矮的红篱笆围墙上写着“国家物资=江油抗震安置点”。穿过大门是一条笔直的水泥路,路的两边平行分布着一幢幢盖着深蓝色蓬布的抗震棚,路的尽头则是厕所与洗澡间。“庄园”的最两边各排列着

2、一条长长的亭廊,廊中均匀的摆着炉具,炉灶上茶壶冒着袅袅蒸汽。棚内的老人端着茶杯扯着闲话,小孩嬉笑打闹着;靠近“庄园”后方的电视房里,一群人全神贯注地看着电视;隔壁的娱乐室有零星的几桌人在玩棋牌与公路上密密麻麻搭着形状各异的小帐蓬、公厕排着长队、生活极不方便的躲避地震的人们相比,真可谓是天壤之别。这就是国家物资储备系统用爱心为“5.12”地震灾区储备离退休老同志凝聚的家园,它的诞生过程也是系统上下众志成城抗震救灾众多画面中的一个缩影。关爱备至,上级组织情系灾区老同志“5.12”地震给=江油市区的离退休老同志造成了较大的心理恐慌。两处住江油市区的离退休老同志分散在市区各个街边角落,两处虽对在各个临

3、时抗震帐蓬点的老同志采取了分区负责、专人服务照顾的管理办法,但随着天气日渐炎热,老同志较差的生活条件越来越令人担忧。对于老同志的处境,上级组织一直十分牵挂。国家局局长、党组书记=在前期分别前来两处视察灾情时,专程看望了离退休老同志。=特别指示:“要关心职工特别是离退休老同志生活,抓好健康、安全、稳定工作是头等大事”。管理局=带着局党组的嘱托于地震当天就赶到江油,同两处离退休老同志共同生活4天,安抚老同志。管理局党组书记、局长=同志在指导两处救灾工作时,对离退休老同志的处境十分关切,嘱咐两处在抗震救灾的同时要照顾好老同志。为避免离退休老同志在人口流动较大、条件极差的避震聚居点发生中暑、诱发疾病和

4、感染疫情等问题,5月23日管理局党组决定即使有再大的困难,需要的投资再多,也要想方设法保障离退休老同志的健康与安全,并立即委派=带领党办室主任=来江油专门研究解决江油离退休人员集中安置问题。通过详细调查和征求老同志意见后,当即决定租用市福利院对面的一块面积4800平方米的工地建设“国家物资=江油抗震安置点”,并明确由=负责设计、施工,=协助。在此后的建设过程中,国家局=等领导分别专程视察了江油抗震安置点,详细询问了建设情况及安置计划,认为四川局想得周到,做得好;管理局=、=等领导几次来江油检查指导安置点建设工作,盼望着早日改善老同志抗震过渡期的生活条件,确保老同志的身心健康。艰苦奋斗,倾力打造

5、“爱心家园”精心设计,充分体现人文关怀。=立即行动,23日当天与工地产权单位协商确定4800平方米工地租用事宜,并联系江油市抗震救灾指挥部取得认可,同时联系好水、电连通事项。处长=连夜与改扩建施工单位留守工程技术人员共同研究至深夜4时形成初步规划设计方案,第二天上午进一步细化,形成正式设计方案:抗震棚采用角钢架结构,屋面采用木板、泡沫板、蓬布等材料结合铺设,具有防水、保温、隔热功能;床架抬空、墙群上方与顶棚镂空,解决了夏天通风散热问题。抗震棚幢数按两处居住江油市区的离退休老同志及职工家属的户数设计,共20幢(2530m2),其中16幢为住宿区(1792 m2),每幢住30人,可容纳480人;另

6、外4幢分别为洗澡间(30 m2)、厕所(60 m2)、长廊灶棚(360 m2)、娱乐房(160 m2)、电视房(128 m2)等等。出库与建园并重,挤出人手齐头并进。建园时,正值255处执行储备油料紧急出库抗震救灾任务。出库任务责任重大,全处的主要精力、人力几乎都投入进去。而建园所需民工因地震避难非常不好找,由于余震不断,即使给当地民工出双倍的工资都没几人想做。时间紧,任务重。离退休老同志是我们的宝贵财富,安置好老人和家属小孩才能使在职职工更加全身心地投入到抗震救灾的战斗中去。尽快建成安置点也至关重要。=处统筹安排,将办公室、后勤人员再度压缩充实到出库队伍中,将两班倒的油料出库作业人员以及加油

7、站人员抽调了12名,加上在江油照顾老同志的原10多名职工和主动支援的天津大港公司15施工人员到江油进行施工。同时,438处在接收救灾物资的情况下也派出10余名职工参与建设,使“国家物资=江油抗震安置点”建设工作得到及时顺利开展。夜以继日,风雨无阻,倾力赶造“家园”。参加江油搭建抗震安置点的同志是充当了民工角色,而且是一支优秀的、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的“民工”队伍。“施工队伍”由=带队指挥,规定了施工人员吃住在工地,工作时间为早上7时至晚上12时,并严格执行作息时间。大家团结协作,平场地、挖沟坑、抬钢材、焊钢架、粘泡沫板、盖屋面、上螺钉、铺蓬布、打绳带、架电路,在草帽工程师=带领下,手托肩扛,

8、夜以继日,风雨无阻的抢赶工程。震后的太阳显得特别的热情,特别的火辣,特别的“勤快”,从早到晚火头火脸就不见它打个盹。大家除了一顶草帽,没有任何遮盖,脸、手臂、胸膛晒红了,褪皮了,再变黑了;汗水流干了,衣服变硬了,手掌长厚了;声音喊哑了,手上流血了,身体疲惫了,心灵却殷实了。到了深夜,大家拖着疲惫的身躯在材料旁、卡车上一躺,感觉不久又开始了新一天大家没有一个喊累,没一个人要求休息,只有一条信念:赶紧搭好抗震棚,让老同志尽早住进去。5月29日更将大家的信念体现得淋漓尽致。从头天晚上至29日一直下着大雨,早上五点=冒雨开车到几个离退休老同志避震点查看。看到许多离退休老同志的帐蓬淋垮,被褥淋湿,=看在

9、眼里,痛在心里,当即决定将部分老同志提前搬入刚已基本完工的几幢棚里。同志们一起冒着大雨,踩在工地上深达30、40公分的泥泞里,使劲挥舞着锄与镐,抢挖排水沟,疏通排水渠道,建立临时排水系统,对已成塘的工地进行排水;排成长达30多米的的几排长队传递砖块在抗震棚各通道上铺建临时道路;三五一组甩开膀子加快进度赶建新棚。大家皮鞋泡涨了、全身湿透了,污泥沾身,象个泥人一样,硬是赶在天黑之前再搭建好10多幢棚。同志们也顾不上换上干衣服,跟随几辆客车、小车又加紧将帐蓬受损的约50户离退休老同志及职工家属搬进棚内,解决了当晚栖身问题。就这样经过8天的努力奋战,两处职工及天津大港施工人员等共50多人,完成江油离退

10、休安置点20幢抗震棚共计2350平方米的建设工作。老同志摸着抗震棚由衷地说:“这个抗震棚就像行军帐蓬一样,连我们休闲娱乐的地方都做好了,真不错!”后勤保障,成就美丽家园。行军打仗,三军未动,粮草先行。255处党委书记=组织部分女职工,挑选了一名厨艺较好的男职工一起承担了后勤保障工作。他们知道施工同志很辛苦,累了以后口味不好,必须要保证大家吃好吃饱。于是他们架起行军灶、备齐锅碗瓢盆、调味佐料,想尽办法在有限的条件下不断改变菜品和口味,炒的、蒸的、炖的、凉拌的搭配成较丰富的菜品。工地上最少的时候有50、60人,多的时候加民工有80、90人,人多锅小,炒菜做饭得分三次,吃饭得分三批吃,一批吃完,后勤

11、同志们立即清洗碗筷让后一批人用。为保证饮食的安全和预防疾病,每顿饭菜均清洗得仔仔细细、干干净净,每天晚饭后餐具均要集中用消毒药水浸泡消毒。他们每天还要给施工同志们熬清凉中药、保障开水等等。厨师的手挥累了,女职工的手粗糙了,同志们腰弯疼了,但施工人员的劲有了,美丽的家园一天天建起来了。兄弟援手,储备一家亲在四川江油“爱心家园”建设过程中,兄弟单位伸出援助之手,主动给予了有力的帮助。24日,抗震棚正式实施的当天,436处从重庆运送来了焊接所需的角钢材料,后又陆续送来蓬布、板材和泡沫等建材,保证了建园的材料供应。27日晚,在成都支援=处进库的=处22名职工带上背包行李主动来江油支援建设。=处的同志在

12、江油支援整整两天,29日晚因437处有进库任务才离开。他们真象一支铁军,作风硬朗,吃苦善战。他们的到来给我们注入新鲜血液,带动了士气,增强了干劲。特别是到来的第二天晚正好遇上通宵大雨, 29日一早,他们在廖中权处长的带领下一齐抢挖排水沟、运砖铺路、搭建、加固抗震棚,来不及脱皮鞋、袜子,就直接踩在浑浊的泥潭里,光着膀子顶着大雨卖力地干了整整8个多小时着,为当晚部分老同志及家属及时入住,解决无处可去的困境发挥了突出作用。兄弟单位的援手,充分体现了“储备一家亲”血浓于水的亲情、友情。发挥余热,不坐享其成上级领导的关心和同志们的拼命苦干深深感动了离退休老同志,大家尽其所能发挥余热纷纷上工地帮忙。廖中权

13、处长的妻子李世琼同志已离岗待退,仍发挥其医护技术每天坚持到工地,顶着烈日给中暑的同志取送药、量血压;原在单位机修间干过焊工的内退女职工宁淑芝自愿到场进行棚架焊接;有许多老同志到工地表示:同志们很累,为让大家晚上能放心休息,我们虽不能干重活,但可以通宵守护建材!还有些老同志的家属到工地上帮工地食堂洗菜煮饭、打扫卫生离退休支部委员黄永伦说:我们也要为自己“家园”的建设做点力所能及的事,为抗震救灾做点力所能及的事,不能坐享其成!6月1日,国家局姜在君巡视员与四川局刘树信局长、袁昌模副局长检查集中居住点建设情况时,看到住宿、生活、娱乐样样齐备,抗震棚既隔热通风,又宽敞明亮,尤为高兴。他们说江油抗震安置点是用储备系统从上至下的爱心凝聚成的,并取名为“国储爱心家园”。其实,通过“爱心家园”的诞生历程来看,更是体现了全储备系统在抗震救灾中的关爱他人、众志成城、忠诚奉献的精神。- 1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