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小组讨论”落到实处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556231366 上传时间:2023-01-26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3.4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让“小组讨论”落到实处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让“小组讨论”落到实处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让“小组讨论”落到实处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让“小组讨论”落到实处》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让“小组讨论”落到实处(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让“小组讨论”落到实处 时下,“小组讨论已成为小学诸多学科教学中的热点,甚至出现了上课必有“小组讨论的现象,公开课教学更是甚之又甚。诚然,采用小组讨论的形式,让更多的学生参与教学活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可以充沛体现素质教育的主体参与思想,体现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这一现象表明课程改革的新思想已经融入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之中,并且正逐步转化为教者的实际行动,这本是件令人欣慰的好事。但是由于一些教师在对小组学习的目的、意义、操作办法和规律等方面的认识上存在偏差,所以教学实践中往往难以收到理想的效果,甚至事倍功半,反而影响了课堂教学质量和学生能力的开展,走入了形式主义的误区。如何让小组讨论

2、学习落到实处,我认为应从下列三个方面着手努力。一、认识问题:首先,我们应该认识到:小组讨论不应成为制造主体学习热烈氛围的工具,不应成为公开课教师用来调整自身教学状态和讲课进程的工具。要从“一切为了学生的高度上去提高认识。“小组讨论是指根据学生的能力、性格等各方面因素,把假设干名学生组合在一起,为到达同一学习目标,通过相互合作,而共同完成学习任务的组织形式。它把学生由传统班级中单纯的旁观者,转变为学习活动的积极参与者,它既可促进学生进行积极主动和发明性思维,也可增强学生学习的动机,它使学生由过去个体与个体的独自竞争式学习中走出来,有助于学生人格和心理的健康成长,有助于学生形成合作观和群体发明意识

3、,有助于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和人际交往能力,是素质教学的一种好形式、好办法。二、操作问题:避免“面面相觑,哑口无言或是“各自为战,信口开河实际教学中经常出现上述两种现象。“小组讨论开始,几名同学却不知从何说起,由谁先说,于是你推我让,或是心不在焉,词不达意,有的甚至一言不发,结果白白浪费时间,这是其一;其二是讨论一开始,便各自滔滔不绝,说个不停,你说你的,我说我的,互不相干,或者两个人一起随便谈谈,说的内容与讨论问题并无关联。这两种外表形式的“小组讨论,实际上已蜕变成了学生放松精神和拉近友谊的大好机会。为防止上述现象的出现,倡议教者要在小组讨论的操作上作如下调整,即:“分派角色,适时轮换,任务分

4、割,结果整合,教者在小组的构成过程中,应有意识地安顿一名组织者,由其给每名组员分配任务,并且要定期或不定期的轮换组内角色,让每名学生都有时机担任组中的不同角色,如组织者、记录者、小组意见陈说者等等。同时,教师应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去思考问题,共同协作,共同完成任务。指导他们如何在组中叙述自己的意见,如何倾听别人的发言,逐步培养学生在小组学习中所需要的组织能力,交流能力,协调能力,相互尊重的态度等,为小组讨论顺利高效地进行奠定根底。提高所讨论问题“质量。想使讨论富有功效,教者所提出的“讨论题,首先必须有讨论价值,另外必须引起学生的兴趣。如果问题含量过小,一个人三言两语就可以解决,就设有让大家共同讨

5、论的必要。如果总是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那么讨论中学生热情不高,势必影响讨论的效果。这就要求教者,必须在问题设计的“质高低功夫,最好提一些“牵一动员全身的问题,让学生有话可说,真正起到调动学生思维,促进学生能力开展的作用。减少讨论次数,增强一次讨论的时间量。有些课堂教学中,教者让学生讨论了四、五次,可谓“高潮迭起,但每次讨论的时间却少得可怜,实际学生刚才进入角色,思维还未完全展开,问题的讨论还不深入,不透彻,就“被迫停止,让听课者感到遗憾。因此倡议教者,既然给了学生讨论的自由,就应给足他们讨论的时间。当然讨论的时间与“讨论问题的难易适度有关。但我想,对于那些真正能拓展学生思维,锻炼学生能力的“有

6、价值问题,让学生去讨论10-15分钟,也是无可非议的。三、评价问题:在实际教学中,存在着这样的现象“讨论结束后,教者关怀的往往是“讨论问题的结果和答案,以此来评价学生学习的质量,却很少提及“讨论得怎样?讨论中有什么现象或问题等,殊不知,我们设计小组讨论的目的,并不仅仅是为了找到“问题的答案,更重要的是培养和训练学生,使他们在学习讨论的过程中,形成能力,提高素质。因此,教者在“小组讨论之后,应有意识地对“讨论的质量进行评析,以促进学生“讨论能力的增强。为以后的小组讨论打好根底,铺平道路。否那么,我们犯下的将是“舍本而求末的大毛病。综上所述,我认为“小组讨论被广泛的重视和采用,有效地改变了传统课堂中静态和单向的人际交往模式,逐步实现了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良好局面,相信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小组讨论会真正地落到实处,让学生从中受益,让教学从中受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