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念的形成需要在实践中感悟(田可华).doc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556231192 上传时间:2022-08-28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4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理念的形成需要在实践中感悟(田可华).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理念的形成需要在实践中感悟(田可华).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理念的形成需要在实践中感悟(田可华).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理念的形成需要在实践中感悟(田可华).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理念的形成需要在实践中感悟(田可华).doc(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理念的形成,需要在实践中感悟杨思镇小学 田可华这几年来,参加史久甫老师工作室收获有很多。总结了一下,觉得之前一些理论学的很多,树立一个理念也很简单,但往往与课堂实践脱节,形成学管学,做管做,真正要最终有所小成,则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再吸收,再感悟。一、一个理念-“以学生为本 这个理念很早就提出来了,我也早就耳闻目睹。但真正有所感悟,却是在参加了工作室之后。1、 以学生为本,根据学生的实际,制定教学要求以往,制定教学要求时,会出现两个极端。一、过高过难。我以前就是这样认为的:课堂中教的内容越难越好,这样考试中,万一有难题,不吃亏。但实际情况是-形成多而嚼不烂的尴尬局面,不得已只能课后日复一日的进行补

2、差补缺;二过低过易,出现-教师知道结论(故弄玄虚,讳深莫测, 拐弯抹角的引导);学生也知道结论(但开始要做出无知的样子,一脸天真,直到最后作恍然大悟状);而听课的人更知道结论(看你怎么表演)。这样的课,给人缺乏真实感,留下只是作秀般的表演。那么课前准备到底准备什么?我觉得主要是备学生。被符合学生实际的教学目标。学生在上这节课之前,在知识系统中,已有一定的感性认识,所以决不是空着脑袋进教室。根据学生现有的实际情况,合理制定教学目标,那么学生和教师都能减轻工作或学习负担,形成共赢。比如:在四年级工作效率一课中,我通过备课与实践,对比前后两份教案,发现前一份中,对教学目标过大过宽,实践中学生学的不扎

3、实。知识点的教授如蜻蜓点水,轻轻飘过。我根据以往这一教学的心得,合理制定了适于学生学习的教学目标。两份教案的教学目标的对比原来教学目标修改后的教学目标1、初步认识工作效率,知道工作效率的含义。1、能够熟练地运用“工作效率、工作时间与工作量”这组数量关系解决实际问题。2、利用已有知识推导出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量三者的关系。2、掌握解答应用题的一般步骤,会分析应用题中的几组常见的数量关系。3、能灵活运用“工作效率、工作时间与工作量”这组数量关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3、初步培养学生运用数学语言的能力,促进学生抽象思维的发展。从实际效果上看,学生知识的习的的过程非常扎实。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

4、非常牢固。从课堂反馈中,也映衬出教学效果的合理。可见合适的教学目标是一节课有效与否的根本。脱离了这一点,即使一节课化尽心血进行备课和预设,穷尽现代教学手段,其结果无异与缘木求鱼。2、 以学生为本,让学生参与教学、生成教学“以学生为本,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体。”这是一个先进的理念,也是我辈所要追求的。但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做起来并不容易。因为课堂里的情况变化很大,用固定的、预设的教案是去教一群有思想、有情感的学生,在教学实践必定会出现新的情况。对于这些课堂生成,教师要善于利用,敢于利用。比如在复习小数乘法的简便运算时,以往为了达到复习效果,又受教时限制,便预期要让学生更加多的接受、纠正平时出现的一些

5、易错或较难的题目,教师于是便根据自己的主观意想,设计好教案,预期在课中尽量的“多塞一点”,好让学生应付即将到来的考试。在这种思想的影响下,教师课中体现出来的便是预设和灌输较多,生成的较少,甚至为了赶时间,不允许学生生成,这样学生学的十分被动。我在实践工作中觉得学生是有自己的思想情感的,对于自己的学习有自己的想法,而且一个班的学生,在复习时,学习状况又是各异的。如何让他们发挥主体作用,学的主动,学的更有效率,这是我一直思考的问题。本课以此尝试,意图让学生发挥主体作用,积极主动参与学习。在课堂学习中,通过自编题目的形式,把自己隐性的思维通过题目和对题目的理解,显性的表达出来。既体现自己学习上个性又

6、把一些共性的东西与其他学生进行分享。整堂课有三个环节组成:一、 学生编比较简单的,但能体现运算定律的题目。教师把题目进行归纳整理,呈现简便运算的基本形式和常见类型;二、 学生根据自己往常的体验,编比较容易出错的题目。教师引导突破重点进行变式强化训练,初步形成解决问题的基本技能;三、 学生编一些自己认为比较难的题目,教师有选择进行精讲精练,让有潜能的学生得到提高和拓展。课中学生学习兴趣高涨,教学效果良好。比如:在第二层中有一个学生编出8(1.25+2.5)4一题,不少学生都作成81.25+2.54。于是我引导他们进行估算,由于学生们有一定的口算能力,所以马上发现了之前的简便方法有问题。重新审视后

7、,寻找出错误的地方,并订正。通过这一层的训练,让学生形成自我评价,调节的能力,突出教学中学法的指导。又比如:有学生编出了45+5599一题,本意是让同学辨别,强调不能做成(45+55)99,但是有一些学生则认为可以简便。只要把45看成55,然后用乘法分配率简便成55(1+99)后,在减去10,得出5490。在课中通过这样的合理引导,让学生主动的去学,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使学生在学习评价调节再学习的过程中完成了对知识的梳理、归类、提高和拓展。学生们通过自己对知识点的感悟、体验和经验提炼,以自编题目的形式表达出来,使全体学生在相互交流课共享自己的学习成果。从实际情况看,这种教学尝试,效果比较好。通过这节课,我也感悟到-只有敢于让学生的思维以及存在的问题呈现出来,教师基于平时对教材的了解钻研,进行合理组织与调配,这样才是一堂有价值、鲜活课。而之前特别是一些公开课中,由于紧张,所以不能尽情发挥,课中害怕学生在课中有游离于预设教案的回答与问题,以致打乱自己的之前预设,所以课中每走一步总显得十分拘谨。实际上,课的评价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作为主角的我则要充满信心,只有放下思想上的包袱,达到一个忘我的境界。这样课才会有激情,不畏缩;做到以我为主,上一堂有个人特色的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