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本课程《野外生存技能之如何寻找水源》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556230267 上传时间:2023-08-24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校本课程《野外生存技能之如何寻找水源》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校本课程《野外生存技能之如何寻找水源》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校本课程《野外生存技能之如何寻找水源》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校本课程《野外生存技能之如何寻找水源》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校本课程《野外生存技能之如何寻找水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校本课程《野外生存技能之如何寻找水源》(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附件: 野外生存技能之如何寻找水源课程阐明授课教师:左巧珍编写教师:左巧珍授课对象:各年级学生,适合在全国范畴内推广课程目的:通过学习,让学生学会野外寻找水源,运用理论联系实际的措施,从而提高自己的野外生存技能。课程内容:野外生存技能之如何寻找水源一、课前准备1、作为学生选课内容进行,对这项技能感爱好的学生构成小组。2、时间和地点可以任意选择。二、课程内容水是生命之源,没有食物,正常人平均能活三周,但没有水三天也活不了。正常人平均每天耗水-3升。呼吸、工作强度加大、气温升高和出汗等都会促使人体失去水分,我们必须不断补充水分以维持身体正常水分平衡,因此野外生存水需要优先考虑,流动的水源是最抱负的

2、。维持体液平衡 :为了使水分消耗最低限度,可以采用如下措施:a、要多休息; b、不要抽烟;c、呆在阴凉场合。如果找不到,可搭一凉棚;d、不要躺在热腾腾的地上;e、不要进食或尽量少进食。如果身体得不到水分,体液会从要害器官转移以便消化食物,这会加速脱水。脂肪很难消化,需要大量水分;f、不要饮酒,那样会使器官消耗大量水分; g、不要谈话不要用嘴呼吸。寻找水源:听凭借敏捷的听觉器官。多注意山脚、山涧、断崖、盆地、谷底等与否有山溪或瀑布的流水声,有无蛙声和水鸟的叫声等。如果能听到这些声音,阐明你已经离有水源的地方不远了,并可证明这几的水源是流动的活水,可以直接饮用。但要特别注意的是,不要把风吹树叶的“

3、哗哗”声当做流水的声音。嗅用鼻子嗅。尽量地嗅到潮湿气味,或因刮风带过来的泥土腥昧及水草的味道。然后沿气味的方向寻找水源。固然这要有一定经验积累。观测凭着丰富的经验和知识。去观测动物、植物、气象、气候及地理环境等也可以找到水源。根据地形地势(地理环境),判断地下水位的高下。如山脚下往往会有地下水,低洼处、雨水集中处,以及水库的下游等地下水位均高。此外,在干河床的下面。河道的转弯处外侧的最低处,往下挖掘几米左右就能有水。但泥浆较多,需净化解决后,方可饮用。根据气候及地面干湿状况寻找水源 如在炎热的夏季地面总是非常潮湿,在相应的气候条件下,地面久晒而不干不热的地方地下水位较高;在秋季地表有水气上升,

4、凌晨常浮现像纱中似的薄雾,晚上露水较重,且地面潮湿,阐明地下水位高,水量充足;在寒冷的冬季,地表面的隙缝处有白霜时,地下水位也比较高;春季解冻早的地方和冬季封冻晚的地方以及降雪后融化快的地方地下水位均高。根据植物生长状况寻找水源:生长着香蒲、沙柳、马莲、金针(也称黄花)、木芥的地方,水位比较高,且水质也好;生长着灰菜、蓬篙、沙里旺的地方,也有地下水,但水质不好,有苦味或涩味,或带铁锈;初春时。其他树枝还没发芽时,独有一处树枝已发芽,此处有地下水;入秋时,同一地方其他树叶己经枯黄,而独有一处树叶不黄,此处有地下水;此外,还如三角叶杨、梧桐、柳树、盐香。根据动物、昆虫的活动状况寻找水源夏蚊虫汇集,

5、且飞成圆柱形状的地方一定有水;有青蛙、大蚂蚁、蜗牛居住的地方也有水;此外,燕子飞过的路线和衔泥筑巢的地方,都是有水源和地下水位较高的地方。再有,鹌鹑傍晚时向水飞,清晨时背水飞;斑鸠群早晚飞向水源,这些也是判断水源的根据。具体措施:1、找水源首选之地是山沟底部地区,高山地区寻水,应沿着岩石裂缝去找,干涸河床沙石地带往往会挖到泉眼。2、在海岸边,应在最高水线以上挖坑,很也许有一层厚约5厘米的沉滤水浮在密度较大的海水层上。、饮用凹地积水处的水时,必须做到先消毒、沉淀后煮沸饮用。4、收集雨水:在地上挖个洞,铺上一层塑料,四周用粘土围住,可以有效地收集雨水。5、凝结水:在一段树叶浓密的嫩枝上套一只塑料袋

6、,叶面蒸腾作用会产生凝结水。6、跟踪动物、鸟类、昆虫、或人类踪迹可以找到水源。7、植物中取水:竹类等中空植物的节间常存有水,藤本植物往往有可饮用的汁液,棕榈类、仙人掌类植物的果实和茎干都具有丰富的水分。、日光蒸馏器:在干旱沙漠地区运用下述措施能较好地收集到水:在相对潮湿的地面挖一大概宽90厘米、深45厘米的坑,坑底部中央放一集水器,坑面悬一条拉成弧形的塑料膜。光能升高坑内潮湿土壤和空气的温度,蒸发产生水汽,水汽与塑料膜接触遇冷凝结成水珠,下滑至器皿中。备注:1、“从植物中获取的饮用“水”,容易变质,最佳即取即饮,不要长时间寄存;2、当你在极度疲倦干渴之际,找到了水源,最佳不要立即狂饮,应当就当时的环境条件对水源进行消毒;3、备注:这里的前提条件是在北半球,如果也许,最佳带领学生野外实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