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二大气运动第1讲大气的热力状况和大气运动课时规范练新人教版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556228758 上传时间:2023-02-14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51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二大气运动第1讲大气的热力状况和大气运动课时规范练新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18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二大气运动第1讲大气的热力状况和大气运动课时规范练新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18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二大气运动第1讲大气的热力状况和大气运动课时规范练新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2018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二大气运动第1讲大气的热力状况和大气运动课时规范练新人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2018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二大气运动第1讲大气的热力状况和大气运动课时规范练新人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8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二大气运动第1讲大气的热力状况和大气运动课时规范练新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二大气运动第1讲大气的热力状况和大气运动课时规范练新人教版(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专题二 大气运动第1讲 大气的热力状况和大气运动课时规范练一、选择题(2017衡阳三模)夏季绿洲、湖泊的最高气温比其毗邻的沙漠戈壁低30 左右,水分的蒸发量要少一半,几乎和沿海湿润地区差不多。其原因是沙漠戈壁和绿洲、湖泊对于太阳辐射的反射率不同,在阳光辐射下,沙漠戈壁干燥地面强烈增温,通过大气的平流作用,暖空气被带到绿洲、湖泊上空,形成一个上热下冷的逆温层,上下层空气间的热交换难以进行,下层冷空气团得以保持稳定,因而形成一个湿润、凉爽的小气候。这种现象就称之为“冷岛效应”。据此完成12题。1“冷岛效应”产生的根本原因是()A不同纬度的光照差异B不同下垫面的热量差异C不同高度的气压差异D不同海陆

2、位置的水分差异2“冷岛效应”能()A促进绿洲植物的蒸腾作用B抑制绿洲地面的水分蒸发C加快绿洲上空的热量交换D抑制绿洲地区农作物生长解析:第1题,根据材料提示,由于绿洲、湖泊上空,形成一个上热下冷的逆温层,上下层空气间的热交换难以进行,下层冷空气团得以保持稳定,因而形成一个湿润、凉爽的小气候。可知是由于沙漠戈壁和绿洲、湖泊对于太阳辐射的反射率不同,导致形成绿洲、湖泊空气中热量的差异。所以“冷岛效应”产生的根本原因是不同下垫面的热量差异。第2题,“冷岛效应”导致绿洲湖泊气温偏低,抑制绿洲植物的蒸腾作用和绿洲地面的水分蒸发,减缓绿洲上空的热量交换,水汽蒸发量减少,绿洲土壤相对湿润,有利于绿洲地区农作

3、物生长。答案:1.B2.B(2017长沙二模)“枸杞、蔬菜、羊”是格尔木的三大主导产业,下图是格尔木各月日均最高气温和日均最低气温分布图。据此完成34题。3格尔木日较差最大的月份及原因是()A1月份太阳高度较小,白昼时间短B3月份气温回升快,大气逆辐射弱C7月份白天气温高,夜晚降温幅度大D10月份太阳高度变小,冷空气势力增强4关于气温对格尔木三大主导产业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A夏季高温多雨,利于蔬菜生长B年均气温高,利于牧草生长C气温日较差小,枸杞品质优良D冬季气温低,羊毛品质优良解析:第3题,根据图中数据可算出,1月份气温日较差为13 ,3月份为17 ,7月份为13 ,10月份为15 ,日

4、较差最大的月份是3月,B正确;原因是气温回升快,大气逆辐射弱。第4题,格尔木位于青藏高原,夏季气温较高,但降水较少;牧草生长受降水影响大,受年均温的影响较小,且青藏高原海拔高,年均温不高;气温日较差大,枸杞品质优良;冬季气温低,羊毛细密,品质优良,D正确。答案:3.B4.D(2017衡水模拟)风速廓线是风速随高度的变化曲线。风速通常随离地面高度增大而增加。增加程度主要与地面粗糙度和温度梯度有关。达到一定高度后,地面的摩擦影响可忽略不计,该高度称为梯度风高度。梯度风是不受地表影响能够在气压梯度下自由流动的风。下图为不同粗糙度情况下的风廓线比较示意图,据此完成57题。5同一海拔高度上城市风速小是因

5、为()A城市建筑物密度大增加地表摩擦力B乡村和郊区气压差大C城市植被覆盖率低,地表摩擦力小D乡村和郊区植被覆盖率高6城市风速慢会导致()A城市热岛效应减弱B污染物扩散速度减慢C乡村和郊区污染加重 D乡村和郊区风速加快7针对城市大气污染从根本上应当()A建设城市风道B减小与乡村地区建筑物差异C控制污染源D将污染企业布局在卫星城解析:第5题,由材料可知,风速通常随离地面高度增大而增加。增加程度主要与地面粗糙度和温度梯度有关。因此城市风速的大小与地表摩擦力的大小有关,与乡村和郊区气压差的大小无关,B错误;城市地表建筑物密集,增加了地表的摩擦力,造成城市地表风力比郊区和乡村低,A正确;城市植被覆盖率低

6、,地表摩擦力小,造成风速大,与题意不符,C错误;乡村和郊区植被覆盖率高,地表摩擦力大,造成风速小,与题意不符,D错误。故答案选A正确。第6题,热岛效应是指由于人类活动造成城市区域气温较高的现象。因此只要有风存在就会减弱城市热岛效应。城市风速减慢对热导效应的影响会减弱,热岛效应会加强,A错误;风速减慢,污染物的扩散速度减慢,B正确;城市风速不一定会直接导致乡村和郊区污染加重,C错误;乡村和郊区风速主要取决于气压差,D错误。故答案选B。第7题,城市大气污染的解决应当是控制污染源,C正确;建设城市风道,减小与乡村地区建筑物差异,将污染企业布局在卫星城,这些措施会对城市环境污染起到一些作用,但只能减轻

7、污染,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环境问题,A、B、D错误。故答案选C项。答案:5.A6.B7.C(2017南京、盐城一模)下图示意某地区的温压场分布,实线为该地1 000百帕等压面的高度分布(单位:m),虚线为近地面等温线分布,读图完成89题。8图中地的近地面风向是()A东北风 B西南风C东南风 D西北风9图示近地面各点中,可能出现阴雨天气的是()A BC D解析:第8题,图中该地区近地面等温线值由北向南递减,可推断该地位于南半球。实线为该地1 000百帕等压面的高度分布。同一等压面上,地所处的气压中心海拔高度低于四周,即等压面在该气压中心向下凹,说明同一海拔高度上,该气压中心为低压中心,因此可画出图中

8、地的水平气压梯度力,受南半球向左的地转偏向力的影响,该地风向为东南风,故选C项。第9题,根据上题分析可知,该地位于南半球,所以附近的低压中心是顺时针转动的,故位于冷锋锋前,位于暖锋锋前,又因冷锋锋后降雨,暖锋锋前降雨,所以最有可能出现阴雨天气,故选D项。答案:8.C9.D(2017衡阳三模)季风指数是季风现象明显程度的量值,其大小反映一个地区季风环流的强弱程度。下图示意我国东部地区18802000年的夏季风指数(a)和冬季风指数(b)距平(距平是某一系列指数值中的每一个数值与平均值的差)值曲线。读图完成1011题。1019601970年期间,与多年平均状况相比()A华北地区寒潮多发 B东北地区

9、河流春汛提前C天山雪线偏高 D南方地区羽绒服滞销11下列年份,我国江淮地区梅雨期偏短的年份是()A1880年 B1920年C1980年 D2000年解析:第10题,根据材料,图中曲线分别表示夏季风指数(a)和冬季风指数(b),19601970年期间,与多年平均状况相比,华北地区冬季风指数高,寒潮多发,A对。东北地区河流春汛推后,B错。寒潮多发,气温低,天山雪线偏低,C错。冬季风影响范围广,南方地区羽绒服销售情况好,D错。第11题,我国江淮地区梅雨期偏短的年份,是夏季风势力强,推动雨带北移,影响华北、东北地区。根据图中曲线,1880年、1980年、2000年夏季风指数低于距平值,说明夏季风势力弱

10、,江淮地区梅雨期长,A、C、D错。1920年夏季风指数高于距平,势力强,B对。答案:10.A11.B二、综合题12(2017茂名5月模拟)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双峰林场又名“中国第一雪乡”,位于黑龙江省东南部的牡丹江市张广才岭中段,平均海拔1 200 m以上,年积雪期长达7个月,积雪最厚处约2 m,为我国降雪量最大的地区。中国雪乡的房屋全为纯木结构,主要是用木头和手斧刻出来的,有“楞”(“棱”衍生的俗字)有角,非常规范整齐,所以人们就叫它“木刻楞房”。修建“木刻楞房”时,在地上和墙壁缝隙中填塞苔藓,房屋前面修一间像走廊一样的房屋,起到防风的作用。下图为我国东北局部地区1月份和7月份等温线

11、图和“木刻楞房”景观图。(1)简述图示区域7月份等温线的分布规律,并分析其原因。(2)说明中国雪乡降雪量大且时间长的原因。(3)分析中国雪乡采用“木刻楞房”建筑的自然原因。解析:第(1)题,图示区域7月份等温线的分布规律要从总体分布规律、等温线密度及局部变化情况分析。7月份为北半球夏季,气温普遍较高,南北温差小,所以等温线分布较为稀疏。从数值分布来看,大体随着纬度升高,从南向北气温逐渐降低,是由于纬度高的地区,正午太阳高度小,获得的太阳辐射量少,在局部地区受地形的影响,等温线略有弯曲。第(2)题,中国雪乡降雪量大且时间长的原因主要从气温及地形角度分析。读图可知,该地纬度高且位于山地之中,海拔高

12、,气温较低,从地形看,位于山地东侧,为海洋湿润气流的迎风坡,降雪量大。降雪时间长主要与气温低有关,除了纬度及地形的影响外,距离冬季风的源地近,导致其气温低,也是导致降雪持续时间长的原因。第(3)题,中国雪乡采用“木刻楞房”建筑的自然原因主要从该地整体自然环境特征角度考虑。该地纬度高,且位于山地之间,气温低,冬季寒冷漫长,修建“木刻楞房”建筑有利于防寒保暖。从材料来源看,位于山脉中,为我国著名的林场,木材丰富,可以就地取材。答案:(1)规律:等温线分布稀疏,数值由南向北递减,局部地区发生弯曲。原因:夏季太阳直射北半球,气温普遍较高,所以分布稀疏;越往北,正午太阳高度角越小,所接收的太阳辐射能越少

13、,所以数值由南向北递减;受到平原和山地地形影响,等温线在局部地区发生弯曲。(2)纬度高,气温低;位于山脉中,海拔高,气温低;位于山脉东侧迎风坡,受海洋湿润气流影响带来降雪;离冬季风源地近,受冷空气影响大。(3)冬季寒冷而漫长,“木刻楞房”建筑有利于防寒保暖;处于张广才岭山脉中,木材丰富。13(2017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预测密卷)阅读下列图文材料完成问题。材料一我国某区域图。材料二图示区域分布有青藏高原上的重要农业区,该农业区所在的谷地流域面积仅占青海全省面积的2.2%,耕地面积却相当于全省的56%,并养育了全省人口的61%。(1)对图中字母A所在的山脉进行描述。(2)结合图中等降水量

14、线的分布情况,概述图示地区降水的分布特征。(3)根据图文信息,判断图中字母B代表的等降水量线的数值,并分析该线闭合区域降水出现差异的原因。(4)图示区域分布有青藏高原上的重要农业区,请判断该农业区的农业地域类型。并根据所学知识简述该地区发展农业的优势条件有哪些?解析:第(1)题,结合中国山脉分布情况,可判断A所在的山脉为祁连山,即可描述。祁连山是我国地势一、二级阶梯的分界线,是青藏高原和内蒙古高原分界线,是青海省和甘肃省分界线或是青藏地区和西北地区分界线。第(2)题,认真观察图中等值线分布规律,降水从东南向西北递减,局部山区受地形雨的影响降水增多。第(3)题,联系图中等降水量线数值规律,结合上

15、题分析,字母B代表的等降水量线位于祁连山山区,东南暖湿气流沿山地迎风坡抬升形成丰富的地形雨,受地形雨的影响降水偏多,所以B代表的数值是偏多的400 mm。第(4)题,湟水谷地位于青藏高原上,属于河谷农业,河谷地带发展农业的优势条件主要包括热量、地形、水源和土壤等条件。答案:(1)该山脉为祁连山,为西北东南走向,是地势一、二级阶梯的分界线,是青藏高原和内蒙古高原分界线(柴达木盆地和河西走廊分界线),是青海省和甘肃省分界线或是青藏地区和西北地区分界线。(2)降水从东南向西北递减,山区降水增多。 (3)400 mm;东南暖湿气流沿山地迎风坡抬升形成丰富的地形雨。(4)河谷农业。优势条件:处于河谷地带,谷地平坦,利于耕作;地势较低,热量相对丰富,日照时间长,利于光合作用,昼夜温差大,利于养分积累,紧邻河谷,灌溉水源较充足,土壤较肥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