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顿第一定律惯性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556221166 上传时间:2023-06-06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1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牛顿第一定律惯性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牛顿第一定律惯性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牛顿第一定律惯性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牛顿第一定律惯性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牛顿第一定律惯性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牛顿第一定律惯性》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牛顿第一定律惯性(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宾县“一师一优课”教学设计方案基本格式学校经建二中学科物理年级八年级设计教师俞勇课题牛顿第一定律 惯性指导教师课标解读 1、在课程目标上注重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牛顿第一定律深刻揭示了运动与力的关系,是人类对世界本质规律认知的成果。学生在学习本节的过程中应树立起对科学、真理的追求。 2、在课程实施上注重自主学习,提倡教学方式多样化:本节内容的难度中等,适合学生自主讨论学习,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3、在课程结构上重视基础,体现课程的选择性:牛顿第一定律是整个力学的基础,把最基本的匀速直线运动和物体是否受力联系起来,确立了力和运动之间的关系,是前面力的作用效果的延伸,又为学

2、习二力平衡的知识打下了基础,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教材分析 牛顿第一定律是力学中重要的基本定律之一,也是培养学生分析、概括,推理能力很好的素材。本节课是在学习了运动学和力学知识基础上,首次将力和运动联系起来,研究力和运动的关系和规律的知识,本课内容在初中物理知识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为后面平衡力等知识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因此教材比较注意科学地编排内容,它把理论联系实际,还把物理知识融入到生活中去,能让学生觉得物理就在身边,从而激发学生继续学习物理的兴趣。本节需要两课时,第一课时主要安排学生实验得出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第二课时要理解惯性的内容。学情分析1.学生的兴趣:具有强烈的

3、好奇心与探究精神。2.学生的知识基础:学生在初中九年级学过牛顿第一定律的基本内容,对运动与力的关系已有初步的了解。 3.学生的认识特点:进入高中,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以及逻辑推理能力有很大的发展,能适应物理的科学推理方法。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1)理解力与运动的关系,知道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的维持;(2)理解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与意义。(3)理解惯性的概念,知道质量是惯性大小的量度,并能用惯性解析生活中的一些现象。2.过程与方法(1)通过学生对历史演变过程的“亲身”参与,培养学生深度分析和思考的能力。(2)重现伽利略的理想实验,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与科学推理能力。(3)通过对惯性现象的解析,培

4、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让学生感受科学,对学生进行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的教育。(2)培养学生观察力、逻辑推理能力和科学想象能力。(3)通过惯性现象,向学生进行交通安全教育。重、难点教学重点:牛顿运动第一定律、惯性教学难点:对牛顿运动第一定律、惯性和理想实验的正确理解教学准备多媒体电脑、数据/视频投影仪、实物展台、鸡蛋(生的、熟的各一只)、装满水的瓶子、蜡块、铜块。教学过程学习目标学习行为教学策略设计意图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观察思考 好奇创设情境,引入课题当你乘坐公交车的时候,是否有过这样的体会,当汽车突然启动时,你的身体会不由自主地往后仰,当汽车突然刹车时,你的身体会向前

5、倾。这是什么原因呢?要弄清这个问题,那就请走进今天的物理课堂牛顿第一定律。用贴近学生生活的例子引入课题,提出要解决的问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通过播放乘车时身体前倾或后仰的flash动画,让学生感受动态的物理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猜想假设设计实验认知历史思考、讨论、猜想与假设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对力与运动的关系进行假设与猜想,引出伽利略的理想实验。 重现历史,敢于猜想从生活中的常见现象出发:用力推静止的课本,课本运动了,撤去力,课本也便停止,引导思考:力与运动是否存在一定关系?带领学生穿越时空隧道,领略学者亚里士多德与物理科学家关于力与运动关系的不同观点: 亚里士多德: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伽利

6、略: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外力维持。 让学生亲身体验思考的过程,以便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敢于质疑,勇于创新。实验探究1、听教师介绍实验装置与注意事项。2、明确实验目的,设计实验步骤,猜想实验现象。3、设计实验记录表4、分析讨论实验结果5、总结实验规律6听教师科学分析。1、先向学生介绍伽利略理想实验的实验装置,并强调试验中要注意的事项:忽略摩擦力、确定释放点的位置、标记下落高度与小球到达的高度。2、引导学生明确实验的目的、实验步骤与需要注意的实验现象。3、引导学生设计实验记录数据表4、与学生一起讨论分析实验结果5、引导学生总结实验规律。6、板书、多媒体展示,总结伽利略理想实验,明确实验结论。注重

7、全体学生的发展,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质。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过程,学习科学研究方法,发展学生的科学想象与推理能力。总结规律1、牛顿第一定律:2、惯性、惯性定律。听讲记录笔记认知科学推理法听课记录认知惯性1.具体解析牛顿第一定律的含义以及它的重要历史影响,说明:牛顿第一定律是建立在实验基础上,进一步的科学推理得到的非实验定律。鼓励学生学习一种研究问题的方法科学推理法。2. 向学生解说,牛顿第一定律说明每个物体都要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所有物体都具有的,就应当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所以牛顿把它取名为Inertia,翻译过来就叫惯性。牛顿认为,一切物体都有惯性,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了解自然界的

8、基本规律,使学生客观地认识世界。知识应用听讲思考回答听讲思考设计实验实验操作解析实验知识应用1、老师提问引导式授课,并且展示课件辅助教学:惯性能解析日常生活中的许多现象,让我们一起回顾上课前所提的问题,并用这节课所学的惯性知识解析:为什么同学们在日常的乘车过程中身体会向前倾或向后仰呢?2、引导学生操作鸡蛋入杯的实验:先介绍实验中所需要的器材,然后引导学生利用器材设计实验验证惯性定理。最后让学生解析试验中得到的结果。感受身边的物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让学生应用知识指导实际的生产生活,以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 运用知识设计实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动手操作能力。让学生感受知识对解决

9、生活生产中问题所起到的重要作用。布置作业思考物体的惯性与什么因素有关? 思考好奇引导启发:大量事实证明,任何物体,无论处于什么状态,都具有惯性,那为什么运动的汽车总比运动的自行车难以停下来呢?物体的惯性究竟与什么因素有关?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评价“授人以鱼,供一饭之需;授人以渔,则终身受用。”在课堂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 首先,通过回顾历史,展示历史上关于力与运动的两种对立观点,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积极的探索欲望;其次,在教学中重演伽利略理想实验,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和总结,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本身构成一个解决问题的过程;第三,在教学中,引导学生理解惯性的概念,并理论联系实际,让学生把物理运用到生活中。教学反思 本节主要采用探究式教学模式,围绕教学目标,先用日常生活中的现象,提出问题:力与运动是否存在关系。然后重现历史,引出历史上对该问题的两种观点看,鼓励学生进行大胆的猜想与假设。接着进行伽利略理想实验,引出本节课的重点:牛顿第一定律与惯性的教学。最后知识应用,利用惯性解释生活中的问题。各个环节联系紧密,顺理成章,突出教学重点。各种教学手段的应用也是恰到好处,例如通过诱导式的提问启发学生,用多媒体课件辅助,化抽象为具体,引导学生进行科学的猜想与推理,突破了教学难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