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质教育在小学美术课中的渗透.doc用的.doc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556220258 上传时间:2023-03-15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8.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素质教育在小学美术课中的渗透.doc用的.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素质教育在小学美术课中的渗透.doc用的.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素质教育在小学美术课中的渗透.doc用的.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素质教育在小学美术课中的渗透.doc用的.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素质教育在小学美术课中的渗透.doc用的.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素质教育在小学美术课中的渗透.doc用的.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素质教育在小学美术课中的渗透心得体会 -李强 不少美术教育专家曾研究过人文素质教育在美术课程中的重要性。王嘉澍指出,应该改变当前重专业,轻人文;重技术,轻素质的教育现状,以人文素质培养为美术教育核心,对教师和学生进行综合的美术教育,提高其人文素质,成为“全面发展的人”。刘建荣强调,“美术教育绝不仅仅是一种单纯的技巧训练,而应视为在广泛的文化情境中展现出人文关怀的教育”。梁健惠针对当前高等艺术院校人文素质教育存在的问题,分析了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提出了加强人文素质教育的相应对策。以上这些专家大多是从高等院校美术教育的现状出发,研究了人文素质教育在美术教育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笔者不揣浅陋,结合当前小

2、学美术教育现状及自己多年的教学体会,尝试探讨在小学美术课程中渗透人文素质教育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人文素质的内涵所谓人文素质,也可以称为人文主义、人道主义或人文精神,是属于一种高级的精神追求,是一种把人和人的价值置于首位的观念,是一种价值取向、人生态度,它要求尊重人的需要、情感,并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和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人文素质包括四方面:具备人文知识、理解人文思想、掌握人文方法、遵循人文精神。在这四个方面中,人文精神是核心。人文素质的形成依赖于后天的人文教育。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渗透人文素质教育的必要性人文素质教育是“以人为本”的教育。教育的最终目标就是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相互尊重、相互接纳、相互关怀

3、,获得完美的人格。由此,在小学美术教学中融入人文素质教育是迫在眉睫的。1、 在美术课程中实施人文素质教育是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社会处于日新月异的发展过程,对每一个人的素质都提出了高要求。而小学阶段的素质教育又是一个人素质培养的关键期。不同的学科以不同的方式完善学生的综合素质。科学课程以其严密的逻辑和知识增长他们的才智,语言课程以其丰富的语言和文化知识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包含美术教育在内的艺术教育以其生动的表现形式陶冶学生的情感,净化学生的心灵。经过这种艺术(美术教育)熏陶的学生,必将具有博大的精神境界、丰富的生活经验和独特的人格魅力。2、 在美术课程中实施人文素质教育是美术学科自身发展的需要

4、美术课程是一种人文课程,是人文精神的集中体现。新课标将美术教育的基本性质界定为人文性,使美术教育从根本上转变到以人的全面发展为中心,充分体现对学生的人文关怀,走出旧的单一技能训练为主的美术教育误区的层面上来。美术教育不仅仅是知识技能,还同样包括观察、感知、认识、实践、表现、创造、反思、评价、合作、交流等能力。美术课程对陶冶学生情操,提高审美能力,完善个性发展,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有重要意义。3、 在美术课程中实施人文素质教育是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美术教育是人文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美术教育对学生进行的审美教育是使受教育者成为全面发展的人,成为心理结构完善发展的人,审美的人,成为与

5、自然、社会和谐统一、协调前进的人。美术不仅能表达感情,使人的创造性冲动得以最大施展,而且能提高学生的洞察力、理解力、表现力、创新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渗透人文素质教育的举措:美术教育应完整反映美术学科的全面功能,体现美术教育的人文特征。教学中渗透人文素质教育的具体措施因人而异,关键是在培养学生知识、技能的同时,应更加关注学生的生活态度,对人和事物的情感意向和价值取向,以及宽容乐观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首先,教师应着力把握人文素质的内涵,在课堂上尊重学生的人格与个性,尊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小学美术每册教材作品欣赏单元都有许多古今、国内外优秀艺术作品,由于学生的兴趣、经历、知识面乃

6、至成长环境不同,面对同一幅的作品,学生会有不同的理解。例如,在欣赏小学美术第八册梵高的鸢尾花油画作品时,有的孩子透过画面看到了春的风,夏的影,仿佛自己马上就能变成一只蝴蝶穿越于绿叶与蓝花之间;有的学生却透过画面中蓝紫色的忧郁和灰褐色的悲伤,感受到梵高的寂寞、孤独与死亡的气息。这些感受是孩子们内心的真实反映,教师应完全尊重学生的这些感受,从专业的角度培养他们感悟作品的能力。因此,通过欣赏课的学习,可以让学生了解艺术与社会、艺术与历史、艺术与文化的关系,培养他们的人文精神。 其次,美术教育要培养学生在生活中感受、思考和发现的基础上来体验创作乐趣。美术作品是表现人类对世界的思考和看法,画家必须首先学

7、会从生活中感受、思考和发现,才能在创作中运用多种媒材和造型语言表达出来。在小学美术第二册我们身边的线条一课中,首先要让学生观察、寻找生活中各种各样的线条、纹理,获得一定的感性认识。再通过教师从专业角度所给予的深入讲解,让学生的感性认识升华为理性思考。在表现作品时,他们才能够较好地融入自己的理解和想象,创作出富有情趣和感染力的线描作品。因此通过此类创作教学,可以让学生获得一定的人文感悟,掌握表现作品的人文方法。第三,美术教育要提高学生艺术评价能力。美术教育要在学生生活经验的基础上,认识了解中外传统文化及世界多元文化,拓展文化艺术视野,从而获得感受美、创造美、鉴赏美的能力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并最终帮

8、助学生发挥自己的艺术才能,实现自己的抱负。正如英国怀海特所说:“艺术教育的目的,就是唤起智慧和美感。”在学习小学美术第十册雕塑之美中,针对该年龄段的学生特点和心理特征,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教学时可以从他们身边的雕塑出发,通过人民英雄纪念碑、卢舍那佛头像等雕塑作品引导学生在欣赏中感受到雕塑艺术的美;通过米开朗基罗的摩西和亨利摩尔的女人坐像,了解“雕塑”这种造型艺术形式以及雕塑在生活中的不同作用。在让学生欣赏古今中外优秀的雕塑作品的过程中,逐步体验、感受雕塑的美感,了解雕塑艺术的历史文化,使学生由最初的对雕塑的表象描述发展到能够欣赏、认识雕塑的材质、形式与内容,并能够运用语言阐述自己对作品的认识和

9、感想,深化审美体验感知能力,感受雕塑的美。最终使学生了解自己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树立民族自豪感,尊重世界多元文化,增强对身边艺术的审美意识,体验到学习的乐趣。第四,倡导采取师生互动的教学形式,营造宽松、民主的教学氛围,以利于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形成尊重、关心、友善、合作、分享等人文素养,丰富学生的情感和精神追求。在学习昂蒂布的夜渔时,运用合作学习的方法,能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教师通过点评昂蒂布的夜渔中三颗奇特的星星,让学生对画家的创新精神留下深刻的印象,再出示各学习小组应当讨论的问题。各小组根据问题,和老师共同扮演画中的角色,包括叉鱼的小孩、被叉到的鱼、天上的星星、吃冰激凌的女士,共同体会抽

10、象作品给人的想象空间。并组织学生以即兴表演的形式,展示学生对画家世界的理解。通过合作学习的方式,让每一位学生身临其境,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大胆表达心中的感受,并进一步激发他们乐于探究新事物的精神,从而培养了学生个性的完善与身心和谐发展。第五,美术教育要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的设计运用能力和创新能力。在创作作品时,运用对比与和谐、对称与均衡、节奏与韵律、多样与统一等组合原理,利用媒材特性,进行创意和设计,美化生活,形成初步的设计意识。在我国举办奥运会期间,组织学生查找有关奥运会的起源和参赛项目等知识,让学生用多种材料、多种形式来创作、设计相关的奥运美术作品。开可以用身边各种废弃材料设计、制

11、作各种运动项目的动态模型和吉祥物等。最后,用这些美术作品装饰、美化校园。从而让学生将美术知识应用于日常生活中,凸显了教育的本质。只有通过全面的美术学习,学生才能寻求一种个体的真实性,获得应有的知识,具备应有的能力,形成应有的态度和价值观,为终生发展奠定好素质基础,即“生存基础、做人的基础、做事的基础和终生学习基础”。美术是一种艺术门类,具有极高的人文情怀和丰富的文化底蕴。它更多关注人的精神境界,关注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关注人类灵魂的呼声。只有美术教育教学与人文素质教育结合,美术学习才会变得更加丰富多彩,学生才能全面地接受多方面的审美感受,在学习活动中潜移默化地提高自身素质和精神境界,树立高尚的人生理想和道德追求,成为一个集真、善、美三位于一体的“完美人格”的人。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