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讲消费者最优1.doc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556216001 上传时间:2023-12-16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8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2讲消费者最优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第2讲消费者最优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第2讲消费者最优1.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第2讲消费者最优1.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第2讲消费者最优1.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2讲消费者最优1.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2讲消费者最优1.doc(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级微观经济学第2讲消费者最优:预算约束下最大化效用选择“能买到的、最好的商品组合”需求曲线x1x2x1*x2*P72:第五章附录:消费者最优化模型:在价格p1,p2和收入M已知的情况下消费多少x1,x2,使得效用 U(x1, x2)最大。Max UU(x1, x2)S.t. P1 x1 + P2 x2 = M构造拉格朗日函数:L=U(x1, x2) (P1 x1 + P2 x2 M)对拉格朗日函数求偏导数:Lx1= U/x1 P1=0(1)Lx2 = U/x2 P2=0(2)L=M P1 x1 P2 x2=0(3)这三个方程可以把三个未知数x1,x2和解出来:x1=x1*(p1,p2,M),

2、x2=x2*(p1,p2,M);由(1)式得到:U/x1 /P1=MU1 / P1由(2)式得到:U/x2 /P2=MU2 / P2即MU1/ P1=MU2/ P2或MU1/ MU2 = P1 / P2也就是说,满足相切条件下的消费组合(x1*,x2*)使效用 U(x1, x2)最大。x1=x1*(p1,p2,M)和x2=x2*(p1,p2,M)分别是商品x1,商品x2的需求函数第2讲的内容提要:效用最大就选择“买得到的商品组合中的最佳组合”1.买得到的商品组合预算约束(2)2.要找到最佳,就必须能够排序偏好、效用(3、4)3.在预算集中选择最偏好的消费束选择(5)最优选择模型ch5买得到的组

3、合:稀缺排序:偏好无差异曲线ch3效用函数Ch4边际替代率边际效用预算集预算线预算约束Ch2相切条件:选择Ch5 Ch2预算约束:买得到的商品组合2.1预算线与预算集商品:能够带来效用,有胜于无,Goods而不是 Bads;关键是理解什么是“不同的”的商品(时间、空间、自然状态、质量、宣传)经济物品(economic goods)稀缺自由物品(free goods) 不稀缺商品消费束:X =(x1,x2)预算约束:p1x1+p2x2=m (p16)。预算约束消费者受到经济环境的约束稀缺性、可选择性。预算集:能够负担的消费束的集合,预算线:费用正好等于m的消费束的集合p1x1+p2x2=mx2

4、= m / p2 (p1 / p2 ) x1 (p17)复合商品,计价物x2:p1x1+x2=m (p17)预算线的斜率(dx2 / dx1)= (p1 / p2 )是商品1的机会成本,p1 / p2即是为了多得到1单位商品1,消费者必须放弃商品2的数量,也叫经济交换率。市场价格,相对价格,相对稀缺(p19)预算线的变动:价格与收入同比例变动不会改变预算集名义收入的变动相对价格的变动预算约束取决与当期收入m,事实上可能有财富禀赋,或者可以借贷。可以处理为两个问题,首先是考察在财富约束下的收入的跨期安排问题,确定未来和现在的最优支出花费量;之后考察给定现期支出后选择最优商品消费组合的问题。2.2

5、税收、补贴与配给从量税相当于提高了物品的价格(p + t)从价税相当于提高了物品的价格(1+ t)p总额税相当于降低了收入m T超额税提高了超额数量的价格(p + t)(p23,图2.5从量补贴相当于降低了物品的价格(p s)从价补贴相当于降低了物品的价格(1 s)p从价补贴:增加153元食品消费须放弃25元其他商品消费(p24,图2.6-A)总额补贴:收入m +S ;实物x +x1(p24,图2.6-B)配给政策:供应 x =x1(p22,图2.4)Ch3偏好:排序消费者要在“负担得起的物品中找到最佳”,前提是能够比较不同商品组合的优劣,按照满足程度的高低,对消费集的商品进行排序。我们已经学

6、过排序的工具无差异曲线。3.1无差异曲线画出“性状良好、互补、替代、厌恶品、中性品、餍足、离散、凹偏好、非严格凸偏好、带状”的无差异曲线。P31-37无差异曲线对消费束排序,是表示偏好的技术工具;每个人对消费可行集的消费组合都有一个稳定的排序(偏好),不同的无差异曲线形状表示不同的偏好(排序)。3.2偏好及其性质 表示排序的经济学概念就是偏好;P27偏好的表示:严格偏好,弱偏好,无差异,三者的关系。偏好是消费者的主观事物,是不可直接观测的。假定偏好是稳定不变的。经济学并不研究所有的偏好,有些偏好是“不合理”的,为了保证偏好是理性的、是一致的,经济学对偏好做了以下假设: 1、完备性能够比较,知道

7、好坏。完备性是说偏好关系在消费集上任何地方都有定义。2、反身性相同的东西一样好。3、传递性两两比较可以区分细微的差别,没有“差不多”。(“老头子总是对的”)这三个假设是理性的全部内容,说一个人非理性,就是说他至少违背了上述三个假设中的一个。现实中的人很难做到完全理性,因此,理性假设受到许多的质疑。为了应对这种挑战,有人辩护说跳楼、吸毒也是理性的吗?其实单说人是理性的,无助于解释人的行为现象,这种辩护既无助于对经济学理性人假设的捍卫,也是没有必要的。理性是一个基本假设,只有理性的人才能做出最佳选择。这样的人的行为才是可以被模型化(约束条件下最优化),并是可以预测的。或者说,经济学不解释非理性行为

8、。虽然不同环境下的人都是理性的,但是其约束条件不同,选择范围和机会成本也不同,行为千差万别。“经济学就是以理性为基础、通过考察约束条件来解释现象的。不从理性出发来解释社会现象的理论就不是经济学理论,反过来,从理性出发来观察和解释现象则都是经济学的理论,哪怕是这些现象与金钱和物质利益无关”。面对各种质疑,理性可以理解为是竞争的结果:非理性的行为会在竞争中淘汰。理性人假设的合理性在于能够成功推断个体的竞争性行为。理性不包含偏好进步的含义:不能说读莎士比亚比读金庸更理性。自利人假设与理性假设,合起来就是“经济人假设”4、连续性:消费集是闭集,排除了有孔的消费集和间断的无差异曲线;5、单调性:经济学研

9、究稀缺的经济物品,多多益善,这就排除了负商品,排除了斜率为正的无差异曲线,等价与说无差异曲线向右下倾斜;越高的无差异曲线效用越高。6、凸性:其经济含义是假设平均消费比端点消费更受喜欢,x1x2,tx1+(1-t)x2 偏好于x1或x2;其数学含义是上优集是凸集(集合概念,不是函数的凹和凸);其几何含义是无差异曲线凸向原点,不能凹向原点;凸性假设允许直线段的无差异曲线;严格凸性则排除了线段部分,是“圆形”的,等价于说边际替代率是递减的。P36-37之所以对偏好进行这些假设,是为了在经济上排除非理性的行为,和在数学上能够最优化,确保效用函数的存在,和最大化效用有内点解,排除了无解、角点解和边界解。

10、Ch4效用无差异曲线是一种很好的排序工具。但是,如果对任意两个消费束进行比较时都要画出其所在的无差异曲线,很麻烦。对一个人来说,偏好是稳定的,也就是说对消费组合的排序是固定的,有没有一种方法,对可能消费的商品组合一一对应给予一个数值,这一列数字的大小次序与商品组合排序高低的次序刚好一样?有的,这个一一对应的方法就是效用函数。4.1效用函数效用函数就是通过为消费集内每个消费束指派一个数字来对消费束进行排序的方法:x1偏好于x2当且仅当u(x1)大于等于u(x2),也就是说,如果一个人偏好x1强于x2,那么为x1指派的数字u(x1)必须大于为x2指派的数字u(x2),效用函数u:XR就是为消费束指

11、派数字的(排序)方法。一个例子。P43指派数字的方法有很多,但是如果不同的方法对所有消费束给出了相同的排序,则这些不同的方法(函数)表示相同的偏好。也就是可以用不同的效用函数表示相同的偏好,因而效用函数是不唯一的。效用函数的任何单调变换形成的函数依然表示相同的偏好。例子,p43效用(函数)数字的唯一目的在于对消费束排序,只要能够排序,就能做出最优的选择。因而对于选择来说,我们只需要知道偏好(更喜欢)哪一个消费束,并不需要知道效用具体有多大,任意两个消费束之间的数字差额是无关紧要的,没有任何经济含义。基数效用即便存在,也是一个不必要的(多余的)且未能证实的假设,它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效用函数的存在

12、性(是否能够合理排序)。当偏好是理性的(完备、反身、传递),连续的,单调的,那么效用函数就是存在的。P45-46画对角线根据无差异曲线构造效用函数。4.2效用函数、边际效用与边际替代率效用函数与边际效用U = U(x1,x2) MU1 =U/x1 ;MU2 =U/x2但是,表示相同偏好的不同的效用函数得到的边际效用是不一样的。怎么办?我们发现表示相同的偏好的不同的效用函数的边际替代率竟然是相同的。效用函数与边际替代率dU = (U/x1) dx1 + (U/x2) dx2=0MRS12=-dx2/dx1= (U/x1) / (U/x2)= MU1/MU2效用函数不唯一,边际效用函数也不唯一,效

13、用函数单调变换会改变边际效用,从而无法在不同人之间利用边际效用的取值进行比较。边际效用是有单位的,取决于效用单位的选择,但是边际替代率是交换比率,与效用单位无关。边际替代率是唯一的,单调变换不改变边际替代率。即使效用函数不同,但如果边际替代率相同,则两个效用函数表示相同的偏好。(p53)边际效用递减的含义是 (U/x1) / x1 0,边际替代率递减的含义是 (U/x1) / (U/x2) / x1 0,边际效用递减并非是边际替代率递减的充分条件,习题四-54.3不同偏好的效用函数与无差异曲线写出性状良好、替代、互补、拟线性、道格拉斯偏好的效用函数:偏好效用函数无差异曲线边际替代率道格拉斯U(

14、x1,x2)= x1x2x2=k/ x1完全替代U(x1,x2)= a x1 + b x2x2=完全互补U(x1,x2)=min(a x1 ,b x2)x2=拟线性U(x1,x2)= v(x1)+ x2x2=偏好 =效用函数 =无差异曲线 =排序经济语言=代数语言 =几何语言 =生活语言Ch5选择:消费者最优(均衡)Max U(x1,x2)Stp1x1+p2x2=m在预算线上意味着把钱花完,根据单调性假设,效用最大化的消费束一定满足预算约束等式,这也叫瓦尔拉斯定律。5.1相切条件: 由无差异曲线MRS12=-dx2/dx1=MU1/MU2由预算线dx2/dx1= (p1 / p2 );即MRS

15、12=MU1/MU2= (p1 / p2 )边际替代率:无差异曲线上的商品组合带给消费者相同的满足程度,因而告诉了我们一个消费者愿意进行的交换。MRS12= - dx2 / dx1,反映了消费者对商品1价值的主观评价,是用相对价格商品2的数量表示的边际支付意愿。如果把第二种商品处理成货币收入,它就是商品1的最高边际支付价格,即保留价格。凸向原点的的无差异曲线可以理解为边际支付意愿递减(边际替代率递减)。相切条件是在预算线上选择最优消费束:边际替代率=经济交换率,边际替代率是对商品1的主观价值,经济交换率是商品1的机会成本。如果前者大于后者,增加持有该商品1,反之反是,相等时不再改变消费组合,达到最优,确定了最优的消费组合。5.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