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 专题三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 第1课 “顺乎世界之潮流”课后课时作业 人民版必修3

上传人:m**** 文档编号:556208332 上传时间:2023-04-15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3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 专题三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 第1课 “顺乎世界之潮流”课后课时作业 人民版必修3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 专题三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 第1课 “顺乎世界之潮流”课后课时作业 人民版必修3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 专题三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 第1课 “顺乎世界之潮流”课后课时作业 人民版必修3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 专题三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 第1课 “顺乎世界之潮流”课后课时作业 人民版必修3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 专题三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 第1课 “顺乎世界之潮流”课后课时作业 人民版必修3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 专题三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 第1课 “顺乎世界之潮流”课后课时作业 人民版必修3》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 专题三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 第1课 “顺乎世界之潮流”课后课时作业 人民版必修3(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1课 “顺乎世界之潮流”学业达标1.林则徐主持编译的四洲志对后世影响最大,书中重点介绍了英、法、美等国的社会风情、政治制度、工艺制造、机械生产、对外贸易和西洋各国相互关系等。林则徐编译这本书,对当时禁烟斗争的现实意义包括()了解西方列强国情寻求御敌的策略维护中国司法主权宣传商战的主张A. B. C. D.答案A解析四洲志“重点介绍了英、法、美等国的社会风情、政治制度”,故正确;林则徐的四洲志目的是了解英国情况,应对英国侵略,故正确;四洲志主要是了解世界,有利于了解法律的是各国律例,故错误;商战思想是早期维新派的主张,故错误。故选A项。2.中国必须把他们的“长技”学到手,“尽收外国之羽翼为中国

2、之羽翼,尽转外国之长技为中国之长技”,才能富国强兵,有效地抵御侵略。上述观点的提出者是()A.魏源 B.康有为 C.严复 D.章太炎答案A解析从材料“中国必须把他们的长技学到手”“尽转外国之长技为中国之长技”“有效地抵御侵略”中可以看出,作者的观点是师夷长技以制夷,根据所学知识,此观点是魏源提出的,故A项正确;B、C、D三项人物主要主张学习西方政治制度,均排除。3.“知有兵事而不知有民政,知有外交而不知有内治,知有朝廷而不知有国民以为吾国之政教风俗,无一不优于他国”此番言论意在批评()A.林则徐、魏源“师夷长技以制夷”B.洋务派“中学为体,西学为用”C.维新派“君主立宪,发展工商业”D.革命派

3、“创立民国、平均地权”答案B解析“以为吾国之政教风俗,无一不优于他国”指出了洋务派只意识到技术落后于他国,但坚持认为中国的政教风俗即政治、思想文化具有优越性而不触动的错误认识与实践,故B项正确。林则徐、魏源属于地主阶级的抵抗派,只是倡导学习西方的技术,而对中国的文化制度没有具体论述,故A项错误;维新派主张改变封建专制,故C项错误;革命派也主张改变政治制度,在中国实行民主共和,故D项错误。4.“能变则存,不变则亡;全变则强,小变仍亡。”康有为表达了“维新派变法必须是全面的大变,而不是部分的或局部的小变”的观点。这主要反映了维新派()A.急于求成的躁进心态B.与传统体制决裂的勇气C.“跪着”变法的

4、策略D.对变法成果的乐观预期答案B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近代中国无法实现社会转型的阻碍因素是腐朽的封建政治、经济、文化观念,故“全面的大变”是符合历史潮流的,应给予肯定,故A项错误;材料中康有为主张“全面的大变”,故B项正确;康有为主张“全面大变”而非“跪着”变法,故C项错误;题目中并没有提到维新变法的结果,排除D项。5.康有为在孔子改制考一书中,宣称孔子是托古改制、主张变革的先师,说孔子假托古圣先王尧、舜、禹的言论来宣传自己的政治观点。康有为撰写此书目的在于()A.传承训诂考据的学术风气B.客观阐述孔子倡导革新的立场C.颂扬古圣先贤的伟大功绩D.借助儒家外衣宣传维新思想答案D解析根据所学可知

5、,康有为的孔子改制考是打着孔子的招牌宣传维新变法思想,故选D项。6.严复是清末极具影响的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和翻译家,也是中国近代向西方国家寻找真理的“先进的中国人”之一。在戊戌变法时期,严复提出()A.“世道必进,后胜于令”B.“伸民权”“设议院”C.“令百官易服而朝,小民一听其便”D.“誓杀天下君主,使流血满地球”答案A解析“世道必进,后胜于令”是严复的主张,故A项正确;“伸民权”“设议院”是梁启超的主张,故B项排除;“令百官易服而朝,小民一听其便”是康有为的主张,故C项排除;“誓杀天下君主,使流血满地球”是谭嗣同的主张,故D项排除。7.某一部学术著作统计了18901898年间中国各大媒体宣

6、传“维新”一词的数量。对下图信息解读正确的是()A.西方政治观念大量输入B.维新思想为民众普遍接受C.救亡图存成为时代呼声D.民主共和意识初露端倪答案C解析从图表中可以看出,1895年以前,各大媒体没有宣传过“维新”一词,但从1896年开始宣传,到1898年达到高潮。结合所学可知,在甲午战后,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民族危机空前加深,维新变法、救亡图存运动成为时代强音,故选C项。“维新”一词的数量,反映不了西方政治观念的大量输入,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是中国各大媒体宣传“维新”一词,体现不出民众是否普遍接受维新思想,排除B项;“维新”要求政治改良,而非民主共和,排除D项。8.下列是中国近代不

7、同政治派别的主张,他们的共同诉求是()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下诏鼓天下之气,迁都定天下之本,练兵强天下之势,变法成天下之治革命必先反满反清,其清廷已蜕变为“洋人之走狗”,焉可保狗护狗而不打狗乎A.反对专制统治,实行民主政治B.反抗外来侵略,抵制西方文化C.发展资本主义,振兴民族经济D.救亡图存,推动中国的近代化答案D解析图中分别反映了洋务派、维新派和革命派的主张。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三个派别的三种主张都是在民族危机严重的情况下提出的,都是为了挽救民族危亡,分别从经济、政治方面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故D项正确。洋务派不反对专制统治,故A项错误;三个派别都主张

8、学习西方,故B项错误;洋务派不主张发展资本主义,故C项错误。等级提升9.鸦片战争时期,研究世界史地方面的著作广泛使用世界地图,如海国图志共收地图77幅,瀛寰志略有地图42幅。该现象的出现表明当时()A.政府重视对世界地图的研究B.世界地图均以中国为中心C.部分士人有一定的世界意识D.史地著作被社会普遍接受答案C解析“鸦片战争时期,研究世界史地方面的著作广泛使用世界地图”,这反映了在鸦片战争的刺激下,部分士人有一定的世界意识,故C项正确。海国图志瀛寰志略是由部分知识分子编撰而成,并不代表政府的立场,当时的清政府仍然坚持天朝上国的观念,故A项错误;材料体现不出世界地图均以中国为中心,故B项错误;海

9、国图志瀛寰志略在当时并不被人们所重视,影响很有限,人们的思想依然很闭塞,故D项错误。10.1885年王韬主掌上海格致书院,延请洋务大员,命题考士,其中教育类试题命题有“(或谓)纲常政教,中国自有常经,惟兵商二途,宜集思以广益”之语,体现了其当时主张()A.维新变法 B.民主共和C.工商皆本 D.中体西用答案D解析据题干中“(或谓)纲常政教,中国自有常经,惟兵商二途,宜集思以广益”可知当时王韬的观点是“中体西用”,故选D项。11.1875年,郭嵩焘奏称:“西洋立国有本有末,其本在朝廷政教,其末在商贾。造船、制器,相辅以益其强,又末中之一节也将谓造船、制器,用其一旦之功,遂可转弱为强,其余皆可不问

10、,恐无此理。”这一认识()A.是中体西用论的具体表述B.对洋务派思想有所突破C.反映了顽固派的政治主张D.奠定维新变法的思想基础答案B解析洋务派“中体西用”观点认为中国不需要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而材料强调西洋立国,本末相辅以强,洋务运动只学习了“末”,而没有学习以政治制度和法律为代表的“本”,对其能否使中国转弱为强表示担忧,这是对洋务派思想极大的突破,故B项正确,A项错误。顽固派主张维持原有经济、政治、文化格局不变,闭关自守,与材料不符,故C项错误;康有为奠定了维新变法思想的基础,故D项错误。12.谭嗣同在其著作仁学中,将儒家的仁、墨家的兼爱以及耶稣教、佛教的教义结合起来,再同当时科学家的“以

11、太说”混合来宣扬他的仁学。这一做法()A.以西方学术改造中国传统文化B.是对传统文化的高度肯定C.团结多方力量反对君主专制D.目的是为变法扫清思想障碍答案D解析材料不能体现“耶稣教”“以太说”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改造,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谭嗣同也吸收了“耶稣教”“以太说”等非中国因素,故B项错误;根据所学,维新思想家意在对传统君主专制进行改良,故C项错误;根据材料“将儒家的仁、墨家的兼爱以及耶稣教、佛教的教义结合起来,再同当时科学家的以太说混合来宣扬他的仁学”,结合所学可知,谭嗣同意在宣传维新变法,为变法找到合理的依据,故D项正确。13.梁启超在戊戌政变记中写道:“康有为以为望变法于朝廷,其事颇

12、难。然各国之革政,未有不从国民而起者;故欲倡之于下,以唤起国民之议论,振刷国民之精神,使厚蓄其力,以待他日之用。”这说明()A.康梁意识到启发民智的重要B.戊戌变法没有借鉴外国经验C.康梁认为变法不能依靠朝廷D.戊戌变法是发自民众的运动答案A解析由材料“故欲倡之于下,以唤起国民之议论,振刷国民之精神,使厚蓄其力,以待他日之用”可知,康、梁认识到启发民智的重要性,故A项正确;由材料“然各国之革政,未有不从国民而起者”可知,戊戌变法是借鉴了外国的经验,故B项错误;由材料“康有为以为望变法于朝廷”可知,康有为是把希望寄托于朝廷,C项和戊戌变法依靠皇帝的史实相违背,故错误;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之一就是没

13、有发动群众,而且从题干中只能得知康梁意识到发展民众的重要性,无从得知康梁是否在事实上发动了民众,故D项错误。14.有学者认为,甲午战争使清王朝统治集团分化出一些试图在某些制度上“师夷”的维新人士,他们虽然人数不多,也不堪封建顽固势力的打击,但这毕竟是改革层面上的飞跃。这一“分化”()A.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B.造成了清廷官员内部的分裂C.加速了清王朝统治的灭亡D.促进了中国维新思想的产生答案A解析维新变法从思想理论的宣传到政治运动的实践,有利于推动中国的近代化,故选A项;根据材料可知,这些维新人士人数少,力量薄弱,不足以成为分裂力量,排除B项;加速了清王朝统治的灭亡是清廷的错误政策,排除C项

14、;甲午战争后维新思想逐渐成熟,排除D项。15.孙中山认为,中国“断难行其君主立宪政体,故非实行革命、建立共和国家不可也”。其得出这样结论的依据是()A.西方文化制度均优于中国B.君主观念在中国已失去土壤C.清政府拒绝变法并镇压革命D.民族主义成为三民主义核心答案C解析西方文化制度均优于中国过于绝对,这一结论是错误的,故A项错误;当时的立宪派仍主张保留君主制,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断难行其君主立宪政体,故非实行革命、建立共和国家不可也”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清政府拒绝变法并镇压革命,所以必须推翻清政府,实行民主共和制,故C项正确;民权主义是三民主义的核心,故D项错误。1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5、材料一魏源在海国图志中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并认为“夷之长技有三:一战舰,二火器,三养兵练兵之法”。材料二请定立宪开国会折载:“上师尧舜三代,外采东西强国,立行宪法,大开国会,以庶政与国民共之,行三权鼎立之制,则中国之治强,可计日待也。”材料三孙中山在檀香山正埠荷梯厘街戏院的演说:“革命为唯一法门。”“我们必须倾覆清朝政府,建设民国。革命成功之日废除专制,实行共和。”(1)从材料一看,魏源对“夷”有何认识?“制夷”的本质是什么?(2)根据材料二,说明维新变法最重要的是什么?比起魏源,康有为在学习西方方面有什么进步性?(3)从材料三看,就改造中国的方法和目的而言,孙中山的思想主张是什么?答案(1)认识:西方国家的军事装备、军队的训练、管理方面优于中国。本质:抵御外国的侵略。(2)实行君主立宪制。进步性:不仅要学习西方的军事和技术,更应该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3)方法上主张革命;目的上主张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幼儿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