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患者的护理(1).doc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556205385 上传时间:2023-12-31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一般患者的护理(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一般患者的护理(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一般患者的护理(1).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一般患者的护理(1).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一般患者的护理(1).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般患者的护理(1).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般患者的护理(1).doc(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般患者的护理(1)一般患者的护理门诊和急诊护理工作1.“以人的健康为中心”的护理服务理念。2.门诊工作对外联系多,接触面广,患者集中,流动性大,且就诊时间受限,病情轻重缓急不等。3.导诊分诊:分诊台分诊后再挂号。4.分诊时诊断时,除了注意患者主诉外,还应辅助分析判断,并使之成为一种习惯:望,闻(烂苹果气味提示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听,问,触,查。5.急救物品的“五定”:定数量品种,定点安置,定人保管,定期消毒、灭菌和定期检查维修。6.生命体征是体温T、脉搏P、呼吸R、血压Bp的总称。7.水银体温计分为口表,腋表,肛表三种。最准确的是肛表,最常用的是口表。8.散热的方式:辐射,蒸发,对流,传导。

2、9.口温测量3min,腋温测量10min,肛温测量3min。10.婴幼儿、昏迷、精神异常、口腔疾患、口鼻手术、张口呼吸及不合作患者,禁忌测口温。11.腋下有创伤、炎症,肩关节受伤或极度消瘦不能夹紧体温计者,不宜测腋温。12.直肠、肛门疾患或手术、腹泻、心肌梗死(刺激肛门,引起迷走神经反射,导致心动过速)患者不宜测肛温。13.正常成人不同部位的体温 部位平均温度正常范围口温(舌下)37.036.337.2腋温(腋窝)36.536.037.0肛温(直肠)37.536.537.714.发热程度的判断发热的程度温度值()常见疾病低热37.338.0活动性肺结核、风湿热中度热38.139.0急性感染高热

3、39.141.0急性感染超高热41.0以上中暑15.发热的过程及症状发热过程症状特点体温上升期皮肤苍白、干燥无汗、畏寒、寒战等产热大于散热,体温升高。高热持续期皮肤潮红、灼热;呼吸深而快;脉率增快;口唇干燥、尿量减少等产热和散热在较高水平上趋于平衡。体温下降期大量出汗和皮肤潮湿散热大于产热,体温恢复至正常。16.常见的热型有:稽留热、弛张热、间歇热、不规则热。17.体温过高患者一般每日监测体温4次。18.体温过低患者一般多见于衰竭和新生儿发育不全。19.体温计的清洁、消毒及检查方法: 消毒的目的:威力防止交叉感染。 清洁、消毒方法:单:消毒浸泡冲洗擦干;多:浸泡消毒5min,冲洗擦干,浸泡消毒

4、30min,冲洗擦干备用。 检查方法:水银甩至35以下,放入已测好的40(3640)以下的水中,3min后取出检视;误差在0.2以上、水银柱自动下降或玻璃管有裂痕者则不能再使用。20.脉搏的测量:将食指、中指、无名指的指端按在桡动脉表面,正常脉搏测30s,乘以2;异常脉搏应测1min。脉搏短绌者,应由两位护士同时测量1min:一人听心率,一人听脉率,由其中一人发出“起”和“停”口令。记录:次/分;脉搏短绌记录方法:心率/脉率。21.正常成人在安静状态下脉率为60100次/分。22.异常脉搏:1.心动过速:又称速脉,指成人安静状态下脉率超过100次/分。常见于发热、甲状腺功能亢进、血容量不足、心

5、力衰竭等患者。2.心动过缓:又称缓脉,指成人安静状态下脉率少于60次/分。常见于颅内压增高、甲状腺功能低下、房室传导阻滞等患者。3.间歇脉:指在一系列正常规则的脉搏中,出现一次提前且较弱的脉搏,其后有一较正常延长的间歇(代偿间歇)。二联律:每隔一个正常搏动后出现一次期前收缩。三联律:每隔两个正常搏动后出现一次期前收缩。常见于各种器质性心脏病,有时也可见于情绪激动或恐惧引起的暂停征象。4.脉搏短绌:指单位时间内脉率少于心率。常见于心房纤颤的患者。5.洪脉:当心输出量增加,周围动脉阻力较小,动脉充盈度和脉压较大时,脉搏强大有力,称为洪脉。常见于甲状腺功能亢进、高热、主动脉关闭不全等患者。6.丝脉:

6、当心输出量减少,周围动脉阻力较大,动脉充盈度降低,脉压较小,脉搏细弱无力,扪之如细丝,称为丝脉,又称细脉。常见于大出血、休克、主动脉瓣狭窄等患者。7.交替脉:指节律正常而强弱交替出现的脉搏。常见于高血压性心脏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等患者。8.奇脉:指吸气时脉搏明显减弱或消失。常见于心包积液、缩窄性心包炎等患者,是心包填塞的重要体征之一。23.测量呼吸的计数方法:正常呼吸测30s,乘以2;异常呼吸患者或婴儿应测1min;危重患者呼吸微弱,可用少许棉花置于患者鼻孔前,观察棉花被吹动的次数,计数1min。24.正常成人安静状态下呼吸约1620次/分。脉率与呼吸之比为4:15:1。25.异常呼吸

7、:呼吸过速:指成人呼吸频率超过24次/分,也称气促。多见于高热、疼痛、甲亢等患者。呼吸过缓:指成人呼吸频率低于10次/分。多见于颅内压增高、麻醉药或镇静剂过量患者。潮式呼吸:又称Cheyne-Stokes呼吸,呼吸由浅慢逐渐到深快,然后再由深快转为浅慢,经过一段时间的暂停(530s),又开始重复以上的周期性变化,其形态就如潮水涨退样。多见于脑炎、脑膜炎、颅内压增高及巴比妥类药物中毒的患者。胸式呼吸减弱,腹式呼吸增强:由于肺、胸膜或胸壁的疾病,如肺炎、胸膜炎、肋骨骨折、肋骨神经痛等。腹式呼吸减弱,胸式呼吸增强:由于腹膜炎、大量腹水、肝脾极度肿大,腹腔内巨大肿瘤等,使膈肌下降受限。26.三凹征指:

8、吸气时胸骨上窝、锁骨上窝、肋间隙出现凹陷。27.当心室收缩时,动脉血压上升达到的最高值称为收缩压;在心室舒张末期,动脉血压下降达到的最低值称为舒张压。28.影响血压值得因素肱动脉低于心脏值肱动脉高于心脏值袖带缠绕过松值袖带缠绕过紧值袖带过窄值袖带过宽值29.上肢血压测量法:患者取坐位或仰卧位,血压计的“0”点、被测肢体肱动脉与心脏位于同一水平,掌心向上,打气至肱动脉搏动音消失,再升高2030mmHg,以每小时4mmHg左右的速度缓慢放气,听到第一声搏动即为收缩压,当搏动突然变弱或消失时,水银柱所指刻度为舒张压。30.血压值的记录:收缩压/舒张压(mmHg)。31.还原血压计:右倾45关闭水银槽

9、开关。32.对需长期观察血压的患者应做到四定:定时间、定部位、定体位、定血压计。33.测量血压时应选择健侧肢体。34.正常成人安静状态下,收缩压为90139mmHg,舒张压为6089mmHg,脉压差为3040mmHg。35.异常血压:高血压:在未服用抗高血压药的情况下,成人的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即为高血压。低血压:血压低于90/6050mmHg称为低血压。常见于大量出血、休克、急性心力衰竭等患者。36.血压的分级:分级收缩压(mmHg)舒张压(mmHg)理想血压12080正常血压13085正常高值13013985891级高血压(轻度)1401599099亚组:临界高血

10、压14014990942级高血压(中度)1601791001093级高血压(重度)180110单纯收缩期高血压14090亚组:临界收缩期高血压1401499037.冷疗的作用:1.控制炎症扩散;2.减轻组织的肿胀和疼痛;3.减轻局部出血;4.降低体温。 热疗的作用:1.促进炎症的消散和局限;2.减轻疼痛;3.减轻深部组织的充血;4.保暖和舒适。38.冷热疗的时间一般以1030min为宜,如需反复使用,中间需休息1h。39.冷疗的禁忌证:1.慢性炎症或深部化脓病灶;2.血液循环障碍;3.组织破损;4.对冷过敏;5.冷疗的禁忌部位:枕后、耳廓、阴囊(防冻伤);心前区(防心率减慢);腹部(防腹泻);

11、足底。 热疗的禁忌证:1.面部危险三角区的感染;2.未明确诊断的急性腹痛;3.各种脏器出血;4.软组织损伤或扭伤早期(48h内);5.其他:心、肾、肝功能不全者;皮肤湿疹;孕妇;金属移植物部位;恶性病变部位;急性炎症反应如牙龈炎、中耳炎、结膜炎等。40.冰袋、冰囊和冰帽是一种局部冷疗的方法,使用的目的是降温、止血、镇痛和消炎。当体温降至39以下,可取走冰袋。使用时间不超过30min。41.乙醇拭浴(温水擦浴):头部放冰袋防止拭浴时表皮血管收缩致头部充血;足底放热水袋使患者感觉舒适,并减少头部充血。 拭浴顺序:双侧上肢背臀部双侧下肢。 上肢拭浴顺序:颈外侧上臂外侧前臂外侧手背;侧胸腋窝上臂内侧肘

12、窝前臂内侧手掌。 下肢拭浴顺序:髂骨下肢外侧足背;腹股沟下肢内侧内踝;股下下肢后侧腘窝足跟。 四肢及背臀部各拍拭3min。42.小儿、老年人、昏迷、麻醉未清醒、末梢循环不良、感觉迟钝等患者,水温调节在50以内,防止烫伤。43.继发效应:用冷或用热超过一定的时间,将产生与生理效应相反的作用。 用热1h后,局部小动脉收缩。 用冷30min1h后,局部小动脉扩张。44.烤灯的使用:照射胸、腹、腰、背部5001000w,照射手、足部250w(鹅颈灯4060w)。 灯距为3050cm。 保护眼睛可戴有色眼镜。 照射时以皮肤出现桃红色的均匀红斑为合适剂量。45.湿热敷的水温为5060。46.热水坐浴一般用于肛门或者会阴部的疾病及手术后,达到消炎、消肿、和止痛的目的。女患者在月经期、妊娠后期、产后2周内、阴道出血和盆腔急性炎症均不宜坐浴,以免引起感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