夯实基础关心时事掌握技巧提高实效.doc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556201437 上传时间:2024-01-21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73.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夯实基础关心时事掌握技巧提高实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夯实基础关心时事掌握技巧提高实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夯实基础关心时事掌握技巧提高实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夯实基础关心时事掌握技巧提高实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夯实基础关心时事掌握技巧提高实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夯实基础关心时事掌握技巧提高实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夯实基础关心时事掌握技巧提高实效.doc(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夯实基础 关心时事 掌握技巧 提高实效一例谈中考分析说明题的解题方法中考思想品德一般包括四种题型:选择题、简答题、分析说明题、实践探究题,有的地市将后三种题型都归为非选择题之类。其中分析说明题是中考中要求最高、难度最大的题型,也是同学们在考试时容易丢分的题型。其所占分值在l 5分左右,约占非选择题分值的三分之一。由此可见分析说明题在中考试卷中的地位。它侧重于考查课程标准关于“理解、运用、层次”的知识,试题突出理论联系实际,要求同学们运用所学知识对具体材料进行综合分析、说明。试题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开放性、时代性,突出重点。贴近社会、贴近学生、贴近生活是分析说明题的命题特点。 分析说明题的题材料大

2、都会围绕近期我国发生的重大时事来出比如近期取得的各方面的重大成就、全国性的会议精神、举办的大型活动等都是中考出题的热点,内容涉及科教兴国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以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等重点知识。这就需要我们在学好课本知识的同时要关心时事,做到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更重要的是我们要学会运用所学知识去分析和解决问题,培养能力,提高基本素质,为自己升入高一级学校奠定坚实的基础。那么,如何做好分析说明题呢?下面笔者就出题形式和解题方法谈谈分析说明题。 一、纵观分析说明题,归纳出题形式分析说明题一般会以下列几种形式出现: 1材料分析题 这种形式会先出示两至三则材料,然后出示两至三个问题。问题由易到难。最

3、后还要落实到学生身上,这是题目的落脚点。 2图表式 有时是出示两个表格,有时是出示一个表格和一个柱状图,还有的以漫画形式出题。总之,这种形式是把用语言描述的事实通过图表的形式更直观、更形象地展示出来,再给我们提出相关的问题。 3网民发的帖子或摘自某人微博里的感言 这种形式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仔细想来,它只不过是材料分析题改头换面而已。 4以上几种形式的结合 有时是语言材料与柱状图或图表结合出题,有时是漫画与语言材料相结合等。但无论形式如何。都是让我们通过分析题得出结论,说出做法或提出建议。二、分析说明题的一般解题规律 做好分析说明题必须做到以下几点:首先,要有扎实的知识基础,课本基础知识的掌握

4、是我们提高能力的前提条件。其次,要掌握做分析说明题的方法和技巧。不同的出题形式有不同的答题技巧,但是无论形式如何变化,都离不开以下几方面: 1学会审题 审题包括审材料和审问题两方面。通过审材料,确定出题者的立意范罔;通过审材料,提取有效信息,明确立意。2认真组织答案答案的组织应条理清楚,表达要准确。教材中有些内容需要我们理解了能用自己的话表达出来就可以,但是有些内容必须按照教材语言进行表述。组织的答案内容要完整,中考试卷是按要点计分的,任何一点内容的忽视都会让我们感到遗憾的。 三、分类解析分析说明题 针对分析说明题的几种题型我们应该如何来解题呢?下面我们以20 11年典型的中考题为例来进一步说

5、明。 1以文字材料为题干的分析说明题 下面是2011年湖南省衡阳市的中考分析说明题: 材料一:20 l 0年6月7日,中国科学院第十五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次院士大会在人民大会堂隆重开幕。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建设创新型国家,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赢得发展先机和主动权最根本的是要靠科技的力量,最关键的是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材料二:20 1 O年l O月1日l 8时5 9分5 7秒,“嫦娥二号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顺利发射升空,并获得圆满成功。这是我国自主研制的第二颗月球探测卫星,标志着在继实现人造卫星飞行和载人航天后,我国航天事业叉向深空探测迈出了一步。(1)材

6、料一、材料二分别说明了什么? (2)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国家为什么鼓励倡导自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3)作为新时代的中学生,怎样才能更好地培养自己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呢? 解析:要想做好该题,首先需通过审题,确定立意范围,即考查创新的有关知识,同时我们也应注意这三问之间是有联系的,依次解决“是什么”、“为什么”、“怎样做”的问题。要看清第一问是“分别说明,突出“分别”二字,做题时不能忽视。然后我们带着问题去审材料,这是我们做好题的关键所在。材料一共三句话,第一句话告诉我们两院院士召开大会,第二句话告诉我们出席此次会议的主要人物及其行为。第三句话是领导人强调的事情,即科技创新非常重要,这也是开会

7、的主要议题。三句话联系起来分析,得出结论说明党和政府高度重视科技创新。材料二用同样的方法分析,提取关键词,总结本句意思:“嫦娥二二号”发射成功及其重要意义。 回答此题的第二问要注意三个要点:一是要清楚是与“创新有关的知识;二是创新对国家的重要性的相关知识。三是要“结合所学知识”去说明。要尽可能充分地把与此有关的知识条理清晰地列出来,这样答案就出来了。 第三个小问题就落实到了青少年的做法上来了,这是此题考查的落脚点,答对前两问,基础知识掌握得又比较扎实的情况下,这个题就不会难倒考生。我们从善于观察、积极思考、培养创新思维的角度,积累知识的角度,勇于创新实践的角度等回答即可。回头看这三小问题,第一

8、问容易出现的问题是答不准;第二问容易出现的问题是答不全面;基础知识掌握牢固的情况下就能答好第三问。在没有很好地掌握如何回答分析说明题的情况下,第一、二问就是我们的失分项。 除了上述题目之外,20 11年的山东泰安市中考题34题,黑龙江省鸡西市中考题3 2题等都可以运用上述方法去做。 2图表类分析说明题 我们以20 11年陕西省中考题2 4题和宁夏回族自治区的15题为例来说明其中的答题方法和技巧。 (2011陕西)为了帮助同学们更好地了解陕西、热爱陕西,小秦和同学们制作了一期以“回眸十一五,展望十二五”为主题的展板。展板:“十一五成就大集锦“十一五”期间我国农村和城镇居民收入及其增长速度示意图陕

9、西非公有制经济占GDP(国内生产总值)比重2006年 44.42007年 45.62008年 47.32009年 48.62010年 49.5(1)从柱状图中,你能获取那些信息?(2)陕西非公有制经济的增加表明了什么?解析:该题是以同学们制作的展板的形式出现的,包括了柱状图和没有格的数据罗列,解答此题要求同学们有较强的识图能力。解答此类问题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表头就是图或表的题目;二是仔细观察图或表的内容,纵坐标和横坐标都要看清楚而且要看清表头中指标的具体变化情况。图的表头告诉我们三个信息:时间段是“十一五”期间;反映的项目是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对城乡居民人均收人进行比较。抓住这三个点的基础上我

10、们再观察柱状图,将三个点的信息进行完善,用我们的语言将图反映的内容描述出来就是:“十一五”期间陕西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通过观察代表城市居民的黑色和代表农村居民的斜线图可以得出比较的结论:城乡居民收入存在很大差距,这样就把的问题给解决了。第(2)问可以从国家对其采取的政策或者非公有制经济所起的作用方面考虑回答就可以了。 2011年广西桂林中考1 7题、河北中考1 7题都是类似的问题,我们完全可以按照以上解题思路去学着解答。 (20 11宁夏)我国第五次、第六次人口普查部分统计数据15我国第五次、第六次人口普查部分统计数据人口总量受教育程度【每10万人中】年龄构成【其中,60岁及以上人口的比率】

11、总人口年均增长率大学高中初中第五次1266亿107%3611人11146人33961人1033%第六次1340亿057%8930人14032人38788人1326%运用所学的国情国策和民族政策常识知识回答: 比较我过国两次人口普查中人口总量、受教育程度、年龄构成的数据,说明我国人口状况发生的积极变化和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积极变化的原因。 解析:该题以表格的形式展示了有关的数据,相对于语言描述的文字材料更直观、更具体、更形象。解答此类问题需注意以下几点:表头,这一点是和上面相同的。第一行和第一列,因为这是表格要比较的项目指标。表格其他部分的数据变化。审清问题。按照前三方面将表格反映的内容用语言描

12、述出来,就是我国第五次、第六次人口普查部分统计数据表明,我国人口总量增加,但年均增长率明最降低,受教育人口增多6()岁及以上人口所占比例有所上升,这是根据表格反映的直接意思。 要想很好地解答此题,还需要我们将直接意思尽量转化为教材语言。这样我们根据问题的问将刚才总结的那句话分为两部分,积极变化和存在的主要问题。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得出结论,答案如下。发生的积极变化:从人均增长率看,人口年均增长率降低,人口过快增长的势头得到有效控制。从受教育程度看,人口的素质在提高。存在的主要问题:人口老龄化速度加快。人口基数大。分析积极变化的原因时一定要紧扣发生的积极变化,对应地分析原因。答案为:我罔坚持计划牛育

13、的基本罔策;实施科教兴围战略、人才强罔战略,大力发展教育事业,如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等。 诸如此类的问题还有很多,比如20 1 1年安徽中考1 6题、广西柳州巾考2 9题等都是我们练习的典型题目。 3其他形式的分析说明题 20 11年的分析说明题除了上述几种形式外,还出现了以发帖子或在自己微博上发表感受的命题形式。形式的变化让我们眼前为之一亮,但是也会使同学们头脑发蒙,一时有点不知所措。其实,这只是形式的变化,如果我们掌握了回答此类题的技巧,就会达到其不意的效果。两会期间,某网站围绕“我的小康生活”话题展开讨论。结合你对我国目前小康社会的认识,谈谈为什么两位网友会有不同的感受?说说我国全面建设小康

14、社会的目标要求。答:【1】我国已经步入小康社会,或人民生活总体达到小康水平,或正处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但现在的小康社会是低水平、不全面、发展很不平衡的。两网民之所以对小康生活有不同的感受,是因为他们所处的地区,收入、职业等不同,但都是现实生活的写照。【2】要在本世纪头20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或增强发展协调性,努力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扩大社会主义民主。更好保障人民权益和社会公平正义;加强文化建设,明显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加快发展社会事业,全面改善人民生活;建

15、设生态文明。解析:此题可以归人简答题之列,但是从难度系数和审题需要的认真程度来看,笔者觉得归入分析说明题更为合适。根据我们的“两审(审材料、审问题)原则,首先审一下问题,清楚了是网答有关小康社会的知识,继续往下看,让我们结合日前小康也就是总体小康的知识,分析两位网民的不同感受。我们知道,我们现在达到的小康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这就很好地解释了两位网民的不同感受。两位网民生活的地区不同、职业不同、收入不同,所以感受肯定不同这也正是总体上小康在现实生活巾的写照,这样答案自然出来了。最后,请考生说出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要求,考查的则是考生有没有扎实的知识錾删j 2011年重庆市中考1 4题是一个以发帖子为命题形式的分析说明题。第一问是让我们谈谈我闭科技创新成果不断涌现的主要原因。其实,原因类问题是中考中经常出现的题目可以以简答题的形式出现有时也会放在分析说明题之列。我们解答此类问题需要从多角度去分析,但是要注意的是一定要根据材料提示,从众多的原因中筛选出符合题意要求的内容,而不是不加区分地都写,那样既耽误时间,也会打乱我们的答题思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