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教版语文12册第五单元集体备课.doc

上传人:m**** 文档编号:556199787 上传时间:2022-11-30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17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鄂教版语文12册第五单元集体备课.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鄂教版语文12册第五单元集体备课.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鄂教版语文12册第五单元集体备课.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鄂教版语文12册第五单元集体备课.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鄂教版语文12册第五单元集体备课.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鄂教版语文12册第五单元集体备课.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鄂教版语文12册第五单元集体备课.doc(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教学内容13 二泉映月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10个生字。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五自然段。3、能联系课文内容,理解文中描写月夜景色和由琴声联想二泉映月乐曲丰富内涵的语句的意思,并能选用部分词语写一段话,来描写自己所观察到的月夜景色。4、通过朗读和背诵课文的训练,感受民间艺人阿炳创作不朽名曲二泉映月的艰辛历程,学习他敢同命运抗争,矢志不渝追求美好理想的精神。教学重点了解阿炳创作二泉映月的经过。教学难点理解第五自然段乐曲的丰富内涵。教学准备一、预习:1、收集阿炳的生平资料,对阿炳生世有必要的了解。听听二泉映月这首曲子。2、读读课文,划出生字新词,在生字上注上拼音。3、不理解的词通

2、过查字典并能联系上下文解决。4、有疑问的地方作上记号。5、初步理解下列词语:萦绕倔强饱经风霜升腾跌宕坎坷积淀委婉二、课件课时划分2课时教 学 流 程调 整第一课时一、播放二泉映月,导入新课。1、同学们,喜欢欣赏音乐吗?为什么?(音乐能抒发人的思想感情,陶冶人的性情)今天这节课上,王老师想先播放一段曲子,请同学们仔细聆听,用心体会,听完后谈谈第一感觉。2、播放乐曲二泉映月(节选)3、谈谈听完乐曲后的感受(悠扬、婉转、悲伤、深沉、优美、高昂)4、了解曲名同学们,你们知道这首曲子叫什么名字?板书课题:二泉映月二、明确学习目标,了解阿炳生世。1、同学们,这首曲子的名字叫二泉映月,而我们今天学习的课文就

3、是介绍“二泉映月”这首曲子的,课题就叫“二泉映月”。看了课题,你想了解关于“二泉映月”的哪些问题。(1)二泉映月这首曲子是谁谱写的?(2)在什么情况下谱写的。(3)这个曲子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老师依次在课题后打上?)师:上述问题,只要通过认认真真、仔仔细细地读书,就很容易解决。2、同学们,我们先来解决第一个问题,通过课前预习,谁能说说这首曲子是谁谱写的?3、课前,老师要求大家听听二泉映月的曲子,并收集有关阿炳生世的资料。现在谁来说说你对阿炳有哪些了解。三、精读14节,了解创作背景。1、同学们,下面我们来讨论第二个问题:二泉映月这首曲子是阿炳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创作的呢?请带着这个问题反复读读1

4、4节,要把这四小节读正确、读通顺。2、学生自读,老师巡视。3、分节指名朗读。教师评价并随机点拨:(1)出示“饱经风霜”一词指导朗读好这个词和所在的句子。(2)出示“卖艺度日”一词,从这个词中你体会到什么?出示另一个成语:度日如年。这句话该怎么读?4、同学们,阿炳是在什么情况下创作二泉映月的,哪一节回答了这个问题?(第4自然段)再细细读读第4自然段,然后自己试着说说阿炳是在什么情况下创作二泉映月这首曲子的?5、指名说,畅所欲言,教师随机板书:时间:中秋夜地点:二泉环境:月光、流水心境:想到听到6、再指名练说,把板书中的关键词都用上,完整地说清阿炳创作二泉映月的背景。7、再读读第4自然段,边读边体

5、会,你觉得哪些词语、句子比较难理解?(1)什么叫“静影沉璧”?(出示词语,结合插图体会)(2)“他似乎听到了深沉的叹息,”一句怎么理解?出示“渐渐地,渐渐地,倔强的呐喊”一句。以四人小组为单位,结合阿炳的生世,体会体会这句话的含义。四人小组讨论,推荐一名代表汇总。请四人小组的代表发言,老师随机点拨体会“坎坷”“饱经风霜”等词。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这句话。8、指导朗读第4节。同学们,第4小节写到了似水的月光,淙淙的流水,多么美好的中秋之夜,但饱经风霜的阿炳却回想起了辛酸的往事。美好的景,伤心的情,构成了多么强烈的对比。我们要通过有感情的朗读来体会他当时创作二泉映月时的情境。(1)指名读,评价。(2)

6、集体朗读。四、小结同学们,这一堂课同学们围绕课题提出了三个问题,通过读书和讨论,已经解决了两个问题。(老师把课题旁的前两个“?”擦掉)还剩下的这个“大问号”我们下一堂课再来解决。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课前写上第一课时的板书)教师用语言创设情境,导入课文一、导入新课1创设情境。 中秋之夜,瞎子阿炳又次来到了美丽的二泉。皎洁的月光照耀着清冽的泉水,淙淙流淌的泉声拨动了饱受穷困和疾病折磨的阿炳的心弦。看,他用颤抖的手操起了琴弓;听,如泣如诉的琴声在池畔回响起来了。2听二胡曲二泉映月。3你从音乐里听出了什么?用一句话简单说说感受。(提示:仿佛听到什么或看到什么、感到什么)音乐委婉抒情,夜深人静,泉清月

7、冷,阿炳仿佛正坐在泉边沉思往事;琴声很凄凉,好像看到了阿炳流落街头、卖艺度日的身影;似乎听到了阿炳在愤怒质问:人间为什么有这么多的不平?仿佛感受到了阿炳的刚直顽强和对幸福生活的向往4阿炳用心演奏音乐,你们用心领悟音乐,所以感受都很准确。课文哪一自然段集中体现了这首名曲所体现的内容和意境?找出来,认真朗读体会。二、指导精读第5自然段1自由读,找出表现阿炳演奏二胡时的动作的语句,用“”画出;找出描写琴声变化的语句,用“”画出;找出琴声表达的丰富内涵的语句,用“( )”标出。小组讨沦。2交流表现写阿炳演奏二胡动作的语句。(1)联系上下文说说对“倾吐”的理解。(“倾吐”即“倾诉”,从“禁不住”、“不停

8、地滑动”、可看出阿炳抒发情怀的急切和全身心投入创作的状态)(2)阿炳要“倾吐”什么?通过什么“倾吐”?3交流描写琴声变化和琴声所表达的丰富内涵的语句。(1)出示:起初,琴声委婉连绵,有如山泉从幽谷中蜿蜒而来,缓缓流淌。这似乎是阿炳在赞叹在怀念在思索听音乐起始部分,想象相关画面,感受乐曲的“委婉连绵”,体会琴声表现的内涵。交流:作者是如何把“委婉连绵”的音乐形象地表现出来的,又是如何把阿炳通过琴声要倾吐的情怀具体表现出来的?(比喻句,“似乎是”领起的排比句)(板书:委婉连绵赞叹怀念思索)指导用徐缓、抒情的浯调朗读,加深体会。自由读,女生读。(2)出示:随着旋律的升腾跌宕,步步高昂,乐曲进入了高潮

9、,可挡的力量,表达出抒发了说说自己对这两句话的理解。(板书:升腾跌宕表达出抒发了)欣赏音乐高潮部分,进一步体会阿炳通过琴声表达的感情。指导朗读,语速加快,音调加高,读出“势不可挡”的气势。自由读,男生读。(3)出示:乐曲久久地在二泉池畔回响,舒缓而又起伏,恬静而又激荡。阿炳用这动人心弦的琴声告诉人们,他爱他爱他爱他爱圈出表现这首乐曲特点的词语。朗读理解作者通过这看似矛盾的两对词语所表现的乐曲的丰富内涵。(舒缓而又起伏,恬静而又激荡)乐曲表现了阿炳的悲、苦、恨、怒,更表现了他对音乐和生活的爱。引读:他爱他爱他爱他爱一提问:“他爱”的内容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4听配乐朗读,想象当时的情景。乐曲就

10、这样久久的在二泉池畔回响,但是同学们回想起在二泉池畔的难道仅仅就是乐曲吗?仔细的听还有什么也在你的心头久久的回想着。5、你知道阿炳在呐喊什么吗?他在向谁呐喊?三、就这样,一首不朽的乐曲诞生了这就是经后人整理并定名为二泉映月的二胡曲。十多年,这首曲子深受我国人民的喜爱,在国际乐坛也享有盛誉。作业设计:1、写一段话,描绘月夜的优美景色。注意选用以下的词语。月光似水 静影沉壁 赏月月光照水 水波映月 照耀2、指导注意写的话要有一定的整体感觉,用词要优美流畅。信息链接:影响最大,流传最为广泛的还是世界著名指挥家小泽征尔对该曲的评价:“我应该跪下来听”那是1978年,小泽征尔应邀担任中央乐团的首席指挥,

11、席间他指挥演奏了勃拉姆斯的第二交响曲和弦乐合奏二泉映月(改编),当时,小泽征尔并没有说什么。第二天,小泽征尔来到中央音乐学院专门聆听了该院17岁女生用二胡演奏的原曲二泉映月,他感动得热泪盈眶,呢喃地说:“如果我听了这次演奏,我昨天绝对不敢指挥这个曲目,因为我并没有理解这首音乐,因此,我没有资格指挥这个曲目这种音乐只应跪下来听。”说着说着,真的要跪下来。他还说:“断肠之感这句话太合适了”同年9月7日,日本朝日新闻刊登了发自北京的专文小泽先生感动的泪。从此,二泉映月漂洋过海,得到了世界乐坛的高度赞誉。(金石声)作业设计A题1、 完成长江作业本。2、 背诵第五自然段。B题请你自己课下欣赏二泉映月的二

12、胡曲,写出感受来。板书设计 13、 二泉映月 倾吐琴声 情怀动人心弦 积淀已久委婉连绵 赞叹怀念思索升腾跌宕 表达出抒发了舒缓而又起伏 他爱他爱 恬静而又激荡 他爱他爱教学反思教学内容14 清明上河图教学目标1、学会10个生字。会用“人声鼎沸”“惟妙惟肖”写句子。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默读课文。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清明上河图的内容、特点和历史价值,使学生受到热爱祖国古代文化,热爱劳动人民的教育。4、学习作者生动有序地描叙画面的方法。教学重点感悟清明上河图的内容、特点,体会图画表现出来的美,了解其历史地位。教学难点了解图画对北宋风俗世情的表现,感悟清明上河图的艺术、历史价值。教学准

13、备查资料 课件课时划分2课时教 学 流 程调 整 第一课时(一)揭示课题,明确目标在我国绘画史上,有一件享誉中外的传世杰作。其问世后得800多年里,曾被无数收藏家和鉴赏家把玩欣赏,被一代代帝王权贵巧取豪夺;曾辗转飘零,几经战火,历尽劫难,演绎出许许多多地传奇故事。它就是现在收藏在北京故宫博物馆的国之瑰宝清明上河图(板书课题)(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出示字词,指读。汴梁、萌动、吆喝、巍峨 、宅第、轿子、鸟瞰、妥贴、概括阡陌纵横、屋宇错落、古柳参差、车水马龙、人声鼎沸、酒楼茶肆鳞次栉比、五光十色、摩肩接踵、熙熙攘攘、戛然而止、惟妙惟肖2自由朗读全文思考:课文都描绘了哪些地方的景象?边读边勾画3、

14、师生交流相机板书 (市郊田野、 汴河两岸、 市井街市)(三)自读课文,领悟特点1提出要求,默读课文思考: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向我们介绍这幅画的?2小组讨论、交流。3全班交流师小结:全文按照总分总的顺序,首先开篇夺人,揭示了清明上河图的艺术价值,然后按照画卷的结构顺序,描绘了画卷上从郊外田野、汴河两岸到市井街道三个部分的不同景象。最后又概括了这幅画的特点,并对它的艺术价值、历史价值作了高度的评价。4、同学们我们这节课就来一起欣赏一下这美丽的画面吧!自由朗读课文24自然段,划出“郊外田野、汴河两岸到市井街道”这三部分画卷中画家所刻画的景物。5、分小组上台展示自己勾画的词语,介绍这三部分画卷在刻画上的特点。6、小组交流,相机指导朗读:市郊、田野:薄雾、树林、农舍、农田、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