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小康教学设计[6].doc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556186752 上传时间:2023-03-03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6.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走向小康教学设计[6].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走向小康教学设计[6].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走向小康教学设计[6].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走向小康教学设计[6].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走向小康教学设计[6].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走向小康教学设计[6].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走向小康教学设计教学目标情感目标:感受我国现代化建设取得的伟大成就,初步形成对小康社会的感性认识。能力目标:学会从现实变化去感受小康社会,正确认识党的基本路线。知识目标:了解小康内涵的历史演变、小康的标准、不同阶段的小康特征;认识实现全面小康,实现共同富裕的发展目标。教学重难点:重点:了解小康的标准、不同阶段的小康特征;难点:学会从现实变化去感受小康社会,正确认识党的基本路线。教学过程:一、 导入多媒体呈现生活中的各种画面,让学生感受生活的变化,教师引导分析,引出课题走向小康二、 新课教学环节一、感受小康学生谈小康:你是怎样看待小康生活。提示学生从自己的身边 所发生的变化如、衣、食、住、行、用

2、等方面所发生的变化所起。教师对学生的观点进行简单的评价后作总结:从衣食住行看小康:1、靓起来的衣着服饰 2、精起来的饮食 3、大起来的住房 4、多起来的私人轿车 5、鼓起来的钱袋子 6、降下来的恩格尔系数。这些成就是党的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取得的。到20世纪末,人们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实现了从温饱到小康的历史性跨越。 环节二、解读小康什么是小康?小康的演变经历了哪些过程?现代意义上的小康的是谁在什么时候提出来的?引导学生阅读26页的相关内容进行了解并分别抽学生回答,教师评定并总结,要求学生了解掌握。引导学生分析三步走的战略目标并填写下列内容: 时间 目标第一步第二步第

3、三步 抽一位学生上黑板填写,教师巡视其余同学的填写情况。教师评定并作分析,特别强调学生要求掌握每一的时间及其对照的相关目标,千万不能混淆。要求学生及时的记忆并抽查学生记忆的情况。结合三步目标的内容和时间,今天以实现的目标是哪几步?学生分析后抽学生回答,教师评定总结。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当今意义上的小康:一方面:城乡差距、贫富差距、东西差距仍相当的突出,所以发展不平衡。二方面:到2000年底,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只达到800美元,所以是低水平的。三方面:当今的人们仍只注重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而无法注重精神生活和生活环静的改善,因此说是不全面的小康。这样的小康是总体小康。归纳总结总体小康的特点:低水平的、

4、发展不平衡的、不全面的。抽一位学生朗读27页第二段正文,要求其余学生提取文段中的信息,抽学生回答自己提取的到的信息,教师引导分析,全面小康的特点:较高标准的、共同富裕的、精神文明的小康。要求学生掌握全面小康实现的时间及其特点。环节三、学生讨论:小康的实现有什么意义?提示学生将不同时期的生活情况进行对比。抽学生作答,教师评定并归纳:1、 将进一步造福十几人口,促进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2、 有利于充分体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和社会主义本质。3、 有利于缓和社会主义的主要矛盾。课堂小结:1、 三步走的战略目标分别是什么?2、 总体小康和全面小康的特点分别是什么?板书设计:环节一、感受小康:从衣食住行用等方面感受小康。环节二、解读小康1三步走的目标:第一步:第二步:第三步;2、总体小康的特点: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不平衡的、全面小康的特点:较高标准的、共同富裕的、精神文明的小康、3、 小康的意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