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我们的爱来感化学生.docx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556181902 上传时间:2023-06-07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5.9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用我们的爱来感化学生.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用我们的爱来感化学生.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用我们的爱来感化学生.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用我们的爱来感化学生.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用我们的爱来感化学生.docx(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苏霍姆林斯基说:“谁爱孩子,孩子就会爱谁 ,只有用爱才能打动孩子,教育学生。”作为教师的我们要善于接近孩子,体贴和关心学生,和他们进行亲密的思想交流,让他们真正感受到老师对他的亲近和“爱”。教育是一门艺术,只有走进学生内心的教育才是真教育。爱是教育的原动力,教师关爱的目光就是学生内心深处的阳光。孩子,真的需要老师关心,需要细心的爱,需要老师站在他的角度体验他的感受,把自己当作学生。正如苏霍姆林斯基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只有爱能化尴尬为神奇,奏出和谐的旋律。有这样一个故事:有一屠户从集市上买来一头牛,这头牛体格健壮,肚大腰圆,屠户满心欢喜地牵着牛回到家准备开宰。这时,牛的眼睛里满含泪水,屠户

2、知道,牛是通人性的,它已经预感到自己的死亡,但屠户还是举起了刀子。突然,牛的两条腿扑通跪下,牛的眼睛里泪如雨下。屠户从事屠宰业已数十载,死在他刀下的牛不计其数,牛在临死前掉泪他也见得多了,但牛下跪还是头一次见到。屠户来不及多想手起刀落,鲜红的血从牛的脖子里汩汩流出,然后对牛进行剥皮开腔。当打开牛的腹腔时,屠夫一下子惊呆了,手中的刀子咣当落地在牛子宫里,静静地躺着一头刚长成型的牛犊。这件事令从事屠宰业数十载的屠户也震颤了:屠户沉思良久,破例没有把牛拉到集市上去卖,而把母牛和那个还未及出生的牛犊,掩埋在了旷野之中。这个故事也深深地震撼了我:还有什么语言能够代替那神圣的一跪呢?所有的母爱,其实表达起

3、来就是这样简单,它没有做作,没有张扬,有的只是极其普遍又憾人的细节啊!难道我们教师在教学互动中就没有如此极其普遍又憾人的细节吗?有的,一定有!在我刚毕业走上工作岗位的第一年,虽然我分配在小学,由于那所学校有附属初中,所以我也任教了二个年段四个班的课,在这里就读有都是一些成绩不好的学生。其中初二(甲)班有这样一个男生,有个性、聪明、调皮,因父亲早年去世,在家只有母亲一个人管教。小学毕业以优异的成绩考到了邻近的一所初中就读,由于在学校经常和同学打架、与老师较真,最后被学校开除转到了原来的母校。对于这样的一个学生,怎么办?我将自己的耐心给了他,发现:他的确是个可塑之材。很聪明,也很喜欢思考,问一些别

4、人问不出来的问题。可是如果要真正地想启用他,那也是挺困难的,因为他上课爱插嘴、爱捣乱、课间经常与学生打闹;而且他本人好像上进心也不强,批评就批评了,批评过了照样我行我素。我斟酌了许久,决定启用他。我先给他来一个思想动员兼教育,单独找到他,单刀直入问他是否想当文娱委员,他眼里流露出不屑的神色,我马上给他讲了文娱委员的重要性,他疑惑地看着我说:“我可以吗?”我肯定地回答:“当然可以啦,只要你肯用心,老师和同学们都相信你的!”他开心地答应了。于是,在一次音乐课上,我先对同学们说文娱委员是一个需要非常有能力的人来担任的职位,而且对一个班级班风、班貌来说是极其重要的。再隆重地把他介绍给他们,我第一次看到

5、他的脸有点红,眼睛里有了渴求上进的欲望。自从他走马上任以来,我发现他每次上课都是的带领班里的同学早早来到教室,而且每次都会先把讲台、黑板擦的干干净净,座位排的整整齐齐,俨然一个小老师的模样。从此课上少了他往日捣乱的情形,课堂增添了几分乐趣。为此我经常表扬他。为了树立他在同学中的威信,我在上课的时候也特别关照他,一看到他的表现比别人好就马上表扬他、奖励他;看到他举手发言,我总是尽量照顾他,有什么不对的地方也总是单独提醒他渐渐地,他举手的次数越来越多了,歌唱得也是越来越好听了,更难能可贵的是他开始注意自己的言行了,我又私下里找他,告诉他一个好的班委干部,不仅要工作负责,在学习纪律方面也要起模范带头

6、作用。看见他若有所思地点点头,我由衷地感到高兴,好几次也当着全班同学的面表扬了他。此后他果然没有再犯类似的错误,在工作上更加尽心尽职,学习上也更加积极上进。虽说他后来并没有考取了什么好的高中,只是在本县城的职业中学学习,毕业以后在社会上找到了一份属于自己的工作,就是现在,他还会经常给我打电话,说说他现在的生活及人生理想。至此,我也更体会到了那句话:“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的确有道理,每一个孩子的心灵都有一把锁,教师就得掌握各种各样的钥匙,不可能有一把“万能钥匙”会打开每一个孩子的心门。“可见,教师用自己高水平的情商给学生以“细无声”的“滋润”,不但会使学生爱其所教的学科,产生“亲其师,信其道,乐其学”的情感效应。学生就是这样,让我既恨又爱。最可恶的学生也有他可爱的一面。每个学生都是鲜活、灵活的个体都是活生生的有感情的人,有着各自独特的性格、志向和智慧。恰恰是这些不一样的学生给我们的教学带来更多的可能性。而心灵的桥梁要用情感去架设,用尊重、信任、体贴、关怀去充实。只有理解了这一点,我们才能去尊重和热爱我们的学生,而我们的尊重和热爱会如同一缕缕的阳光温暖了学生稚嫩的心灵。我们有理由相信只要付出爱心,枯草也会发芽;只要一缕阳光,他们就会灿烂。那么,让我们秉着爱走进他们的内心,从他们的心底透出这抹灿烂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