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6《过秦论》教学设计粤教版高中必修四 .doc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556181901 上传时间:2023-01-29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2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4.6《过秦论》教学设计粤教版高中必修四 .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4.6《过秦论》教学设计粤教版高中必修四 .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4.6《过秦论》教学设计粤教版高中必修四 .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4.6《过秦论》教学设计粤教版高中必修四 .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4.6《过秦论》教学设计粤教版高中必修四 .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4.6《过秦论》教学设计粤教版高中必修四 .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4.6《过秦论》教学设计粤教版高中必修四 .doc(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过秦论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教学目标:了解并梳理文中的通假字、古今异义词、词类活用、特殊句式等。2.能力教学目标:理解文章结构层次,学习事实论证、对比论证的论证方法;加强诵读,学习本文词采华丽、千变万化的语言特点,在诵读中积淀语感。3.情感教学目标:理解贾谊对秦王朝速亡原因的分析和他反对暴政、提倡仁政的政治主张,培养科学的、正确的历史观和独立判断能力。【教学重难点】1. 了解大量描写秦国兴盛史背后的巧妙构思。找出文中的对比。2. 作者记叙、渲染了大量的史实来突出中心论点;记叙中运用对比手法增强文章说服力的方法。【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战国时期,七雄并举,秦国地处西域却异军突起,称霸天下

2、,其实力可见一斑。经李斯辅佐,改革兴政,国力更是强盛,可为何仅短短15年的时间就被推翻了呢?让我们来看一看西汉政治家、文学家贾谊在过秦论中的见解。2.解题过秦:指出秦的过失(既表明文章的内容又揭示写作目的)论: 表明文体是一篇议论文3写作目的借古讽今(借用秦事)秦始皇统一天下之后,为了享受而横征暴敛;为了修城造宫而滥征民力;为了钳制思想而焚书坑儒;为了防止人民反抗而实行严酷的刑罚,终于导致农民大起义,秦朝迅速灭亡。(昭汉之过)西汉初期,经历了春秋战乱到楚汉战争,社会经济遭到了极大的破坏,土地荒芜,人民流亡,人口减少,经济凋敝。贾谊的过秦论正是针对这种现实而写。他希望汉统治者能吸取秦灭亡的教训,

3、推行“仁政”以求经济发展,社会安定。即所谓“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也。4作者介绍请同学们朗读李商隐的贾生和毛泽东的贾谊,结合贾谊的生平资料,说说各写了什么事及两人对贾谊的死持何观点。明确:李商隐的诗意在借贾谊的遭遇,抒写诗人怀才不遇的感慨。诗选取汉文帝宣室召见贾谊,夜半倾谈的情节,写文帝不能识贤,任贤;“不问苍生问鬼神”却揭露了晚唐皇帝服药求仙,荒于政事,不能任贤,不顾民生的昏庸特性。诗寓慨于讽,讽刺效果颇好。毛泽东对贾谊的自伤身世、郁郁而死是持否定态度的(“寻常事”,“何须”“付一生”)。贾谊的盛年而逝,一方面固然由于怀才不遇,另一方面也是由于他自己想不开。贾谊怀才不遇,空有抱负,曾深情吟咏出吊

4、屈原赋。梁王落马而死本是寻常之事,贾谊又何必为此自悲自责、抑郁而终呢?苏东坡就曾认为贾谊“志大而量小,才有余而识不足”(见苏轼“贾谊论”一文)。同时也可以说明,贾谊的才,是文学之才,若作为一个政治家,他显然还是不够成熟的。他的过秦论,也是文学家所写的政论文,富有汉赋的气势、笔法。鲁迅先生赞过秦论为“西汉鸿文”,新编中国文学史称过秦论为“政论文之楷模”,那么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篇古今第一“盛”文。二、文言梳理(一)通假字:1.外连衡而斗诸侯(“衡”通“横”);2.合从缔交,相举为一(“从”通“纵”,“举”通“与”);3. 秦有余力而制其弊(“弊”通“敝”);4.赢粮而景从(“景”通“影”);5鉏

5、耰棘矜(“棘”通“戟”) (二)词类活用1名词作动词(1)过秦(过:指责过失);(2)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帝王:作帝王);(3)然而陈涉,瓮牖绳枢之子(瓮:用瓦缸做;绳:用绳子系)2名词作状语(1)席卷天下 (席:像卷席子那样);(2)包举宇内(包:像打包袱那样);(3)囊括四海 (囊,袋子;像装袋子那样);(4)天下云集响应(云:像云彩那样;响,回声,像回声那样);(5)赢粮而景从 (景:像影子那样);(6)南取汉中(南:向南) 3动词作名词追亡逐北(亡:逃跑的败兵;北:溃败,溃败的军队)4动词的使动用法(1)外连衡而斗诸侯 (斗:使争斗);(2)序八州而朝同列,(朝:使朝见);(3)亡诸侯

6、(亡:使亡);(4)却匈奴七百余里(却:使退却)5动词作状语争割地而贿秦(争:争着) 6形容词作名词秦孝公据崤函之固(固:险固的地方)7形容词作动词且夫天下非小弱也(小弱: 变小变弱)8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以愚黔首(愚:使愚蠢)(三)一词多义:1因(1)因遗策(沿袭);(2)因利乘便(趁着);(3)因河为池(就着)2制(1)制其兵(统帅);(2)制其弊(制服);(3)增其旧制(制度,规模) 3致(1)致万乘之势(导致);(2)以致天下之士(招致,招纳,招引) 4亡(1)秦无亡矢遗镞之费(丢失);(2)追亡逐北,伏尸百万(逃兵);(3)吞二周而亡诸侯(使灭亡);(4)河曲智叟亡以应(无,没有)5遗(

7、1)秦无亡矢遗镞之费(丢失,损失);(2)路不拾遗(遗失的东西);(3)蒙故业,因遗策(遗留);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wi,送给) 6度(1)内立法度(规章制度);(2)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大(du,计算);(3)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越过);(4)平心而度之,吾果无一失乎(du,揣度)7利(1)有蒋氏者,专其利三世矣(好处);(2)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有利的形势);(3)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锋利)(4)古今异义:1.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古:黄河以西一带/今:河的西面);2.赢粮而景从 古:担负/今:输赢的“赢”);3.山东豪俊并起(古:崤山以东/今:指山东省);4.流

8、血漂橹(古:盾牌/今:使船前进的工具)(五)特殊句式1判断句:然而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2省略句:(1)(孝公)内立法度;(2)(始皇)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3)于是(始皇)废先王之道;(4)以(之)愚黔首。3被动句:(1)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2)一夫作难而七庙隳三、内容分析(基础较好的学校可省略第二步骤,一边分析课文,一边进行重点文言字词的整理归纳;可让学生用课文的句子回答问题,以加深对课文的认识、理解)1秦孝公之崛起地理优势据崤函之固,拥雍州之地,君臣固守以窥周室雄心壮志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内外政策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外连

9、衡而斗诸侯。成功崛起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2版图的扩张,霸业的发展秦连衡的结果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西举巴蜀,东割膏腴之地,南取汉中,北收要害之郡。诸侯的对策合从缔交,相与为一。(四位公子、九个国家、四个谋士、八个说客)秦国的策略开关延敌 合纵的结果于是纵散约败,争割地而略秦。 秦国的称霸宰割天下,分裂山河。强国请服,弱国入朝。3始皇称霸史 姓名:赢政 身份:始皇帝 强劲登基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 强势出击对外 (1)南取百越之地百越之君,俯首系颈,委命下吏(统编); (2)北筑长城而守藩蓠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抱怨(国防)

10、强权整顿对内(1)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2)隳名城,杀豪杰 ,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防患于未然 ;(3)践华为城,因河为池。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天时地利,金城千里 4帝国灭亡记陈涉VS秦二世姓名:陈涉 身份:迁徙之徒 出身: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 智力:才能不及中人 现状:率疲弊之卒,将数百之众 武器:斩木为兵,揭竿为旗 影响: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业余FANS)山东豪俊并起(专业FANS,详见鸿门宴) PK结果: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5纵横中国之贾谊大讲堂(1)贾谊认为秦王朝灭亡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如何理解这句话? 明确:仁义不施,攻守之势异也 (2)“仁

11、义不施”,贾谊“过”的是始皇还是自孝公以来的秦君主?请结合文章和所学知识分析。(3)“攻守之势异也 ”,其中“攻”与“守”的形势分别是怎样的?四、理清思路(板书)(叙事) (议论)秦创业(雄心勃勃) 秦亡教训不施仁政秦日盛(所向披靡)秦统一(势如破竹)秦灭亡(一败涂地)论据 对比论证 论点仁义不施,攻守之势异也五、写作特色 1. 以史实为论据,用观点统率材料,用叙事来说理。(按时间顺序用大量篇幅叙述秦国由盛转衰而亡的史实,在以上史实的对比中突出中心论点,使文章说服力特别强,语气也更加激昂有力。)2. 对比论证方法的巧妙运用。(横比:陈涉与秦国的对比;陈涉与九国的对比;九国与秦国的对比。纵比:秦

12、国前兴后旺的对比;九国会盟之时与惨败之后两种情况对比)3. 大量运用修辞手法,富有文采。(以辞赋家的素养来写政论文,极尽铺张、渲染、夸张之能事,文采飞扬、气势磅礴,笔力雄浑)六、比较阅读关于秦朝灭亡的议论,本文与杜牧的阿房宫赋有哪些相似之处?它们的立论角度又有什么不同?共同点:都指出秦朝灭亡的原因是不实行仁政,都为讽喻之作。阿房宫赋的主题是:秦国的暴敛民财终致亡国,后人应引以为戒。过秦论的主题是:秦王朝“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不同点:阿房宫赋以阿房宫的兴建与毁灭为话题,别具匠心地从阿房宫的兴起写起,层层铺叙,其笔法:由外到内,由楼阁建筑到人物活动,铺叙阿房宫建筑宏伟、豪华,极写宫中生活

13、荒淫、奢靡;又由古及今,铺写秦始皇骄奢淫逸,终于导致灭亡,讽喻当朝切勿重蹈覆辙。 过秦论采用逐层推进的办法,先叙述秦国由弱而盛,又由盛而灭亡的史实,再进行对比论证,将秦国的实力与山东九国对比,与秦统一天下后的秦朝对比,将陈涉的实力与九国对比,结果弱小的陈涉战胜最强大的秦朝,在史实鲜明的对比中,自然推出结论:“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过秦论作为一篇政论,重在正面说理;阿房宫赋作为一篇文赋重在讽喻现实。七、课堂小结贾谊曾说:“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也。”他的史论过秦论通过总结秦不施仁义二世而亡的教训,来讽谏汉朝统治者。他这样做,是希望汉文帝以秦朝为借鉴,施行仁义,以免蹈秦朝的复辙。其实古人写史论,都是从当时的政治形势出发,或借古讽今,或以古鉴今,议论历史事件往往抓住一个方面,虽不全面,却比全面论述更能切中时弊,引起统治者的注意。”希望同学们能够结合过秦论和阿房宫赋等的写作背景,理解作者对历史人物和事件的评价,增强忧患意识。学习独到的立论角度,理解借古讽今的写作意图。八、布置作业1归纳整理本课的通假字、古今异义词、词类活用、特殊句式等。2写一篇作文,题目是“从历史看天下兴亡”(可建议学生从已学过的古代名篇过秦论季氏将伐颛臾谏太宗十思疏等寻找观点并融入自己的分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