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改革的目标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556179743 上传时间:2023-12-19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课程改革的目标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新课程改革的目标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新课程改革的目标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新课程改革的目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课程改革的目标(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新课程改革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新乡市三中 李建红新课程改革明确提出了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任务,要求确立新的学习方式,如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等,以促进学生和谐均衡、个性地发展。在这里我想谈谈新课程改革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一、新课程理念为学习方式的转变创造了条件首先,新课程的一个基本理念,就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它要求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时要采用有个性的学习方式。长期以来,我国教育过于注重学生发展的共性,而对学生的差异性关注不够。在教学中,传统教学追求标准化和“一刀切”,不顾学生不同的兴趣爱好和多方面的学习需要而提供统一的课程、统一的教学,在统一的时间里讲授相同的内容,教师在授课时也追求标

2、准化答案,课后布置的作业也是一样的作业。这种“千人一面”的课程与教学过于注重学生共性的发展却有悖于人的发展的特点。为了实现学生有个性的发展,课程改革必然要求在学习方式上采取一些自主的、个性化的学习方式,也就是说,善待学生“异想天开”。” 事实上,正是喜欢“异想天开”的孩子,才是最有创造潜力、最具有发展前途的人。人类历史上,许多伟大的科学发现和科学发明都是来自科学家的“突发奇想”和“异想天开”。因此,教师和家长应大胆面对孩子的想象,不要把孩子的“异想天开”视为“怪癖”,挫伤他们,而应加倍关注爱幻想、爱标新立异、有独到见解的孩子。因此,教师要认真学习新新课程提出的课程理念,保护、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3、。再者,当今的社会越来越向信息化社会迈进,大众传媒、国际互联网络等各种信息渠道每天都提供大量的信息,学生简直置身于一个信息的海洋。如何仅仅强调被动的接受式的学习,学生只能接受有限的知识,很难拓展学习的知识面。因此,在信息化社会,应该允许学生选择有个性的学习方式,包括一些个别化学习,从自己的需要出发,在教师的指导下,充分利用各种信息渠道获取知识,充实自己的头脑。因此,教师不能采取单纯的讲授方式,要积极引导学生转变学习方式。二、新的课程形态为学习方式的转变提供了课程载体新的课程体系开设了一种新的课程形态,这种课程形态可以更好地实现学习方式的转变,它就是研究性学习。什么是研究性学习?研究性学习是指在

4、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进行研究,并在研究地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开展研究性学习,可以培养学生信息收集和处理能力,可以促进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综合运用,使学生沟通与合作,培养团队意识,培养创新精神,并获得亲身参与研究探索的积极体验,可以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道德,发展学生对社会的责任心和使命感。研究性学习做为一种课程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一个重要领域,它的开设正是着眼于学生学习方式转变的。研究性学习开设的初衷,就是在新的课程体系内开辟一个新的领域,为学生自主探索提供一个全新的空间,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初步的科学

5、研究的意识和态度以及创新精神。三、教师要转变观念,为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提供条件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倡导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在获得自主、负有责任的新课程环境下,作为语文教师应怎样做呢? 1.要由教科书的忠实执行者而成为自己课程的创造者。 所谓自己的课程,是指教师在兼顾语文课程共性的前提下而自主设计、选择、开发、实施和评价的个性化课程。这种不同程度的个性化课程,是判断语文教师创造精神和创造才能优劣强弱的最重要标志。概而言之,包括下述几个方面。(1)就既定课程内容而言,教师要对语文教科书作出适当的裁剪,取舍

6、多寡、增删与否,均要依据该校、该班、该生的实际情况而作出相宜的安排。尤其要百般珍视童心世界的课程资源价值,从学生的兴趣、爱好和个性化选择出发去拓深、拓宽语文课程的内涵和外延。(2)语文教师要将语文课延伸到课外,多多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诸如让报刊、影视、广播、网络、演讲、辩论、广告、自然风光、文物古迹、风俗民情、全球事件等进入语文课堂。(3)就课程具体实施而言,语文教师要努力改善和优化教学流程,使课程进展充溢创造性的生机和活力。 2.由学生课程成绩的裁判者而成为培养新型学习方式的创造者。 加拿大著名课程论专家大卫杰弗里史密斯教授所说的:教师所关注的并不是教-即通常所谓的灌输条理分明的知识,而是保

7、护使每个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道路的环境条件。这方面,语文教师的创造性职能表现为两点。(1)教师要成为学生自主化学习的促进者。由于语文课程的发展方向同样是“使每个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道路,那么,语文教师的课程使命就在于引导和促进学生主动求知,尤其要通过平等和诚挚的对话,为学生个性化的课程体验铺设多种路向。(2)教师要成为学生各种精神资源的开发者。读写听说是心灵运行的轨迹、生命活动的本身,故以读写听说的教学为主要形式的语文课程,必然要成为人的精神资源的开发过程,成为生命品位的提升过程,成为人生质量的优化过程。 此外,新课程要求教师改变教学方法,要求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

8、,打破单一的达到、落后的教学方式,为课堂教学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教学方式的转变最终也是为了学生发展的需要,它在客观上也促进了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因此教师要转变“满堂灌”和机械训练的教学方式,就能够自觉倡导学生主动参于探究、勤于动手,这样学生除了知识的掌握,还能培养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从而实现更好的发展。新课程体系中的一些课程类型要求教师必须改变原有的以课堂讲授为主导的教学方式,需要教师和学生互动与对话,为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提供条件。四、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转变学习方式。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与教师引导和影响有直接的关系。在新世纪的课程与教学改革

9、中,教师应积极把自己定位于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这一角色上,而不是知识的化身,以权威自居。教师是学生学习生涯中起辅导、帮助、引导作用的成人,不是支配学生的控制者。而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学习的主人,不是被动的、消极的“接受器”,教师与学生应该是一种“交互主体”的关系。认识到教师和学生的这种关系,教师就不能推行单一的灌输式课堂教学,而是要积极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地学习,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给学生有个性的学习提供空间。教师要致力于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新课程要求教师转变学生观,把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而赋予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主动性。新课程要求教师重新思考学生的角色,把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来看待。学生不是消极接受知识的“容器”,而是有待点燃的“火把”,他们有探索新知识的好奇心,有主动探究知识的愿望,有积极的学习态度,这些在学习上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都是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所具有的,教师要认识的学生的主体地位,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发现、合作交流,从而拓展学生学习知识的渠道,拓展学生发展的空间。因此,教师必须更新观念,改变教法,转变学生的学法。在自主、探究的基础上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注重质疑解难,切磋学问、砥砺思想,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