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层教学的实施方案.doc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556179729 上传时间:2024-03-18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分层教学的实施方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分层教学的实施方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分层教学的实施方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分层教学的实施方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分层教学的实施方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分层教学的实施方案.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分层教学的实施方案在传统的教学中,由于学生思维、认知水平、性格等方面的差异,造成了一部分学生长期得不到老师的关注,教师在班级授课制(尤其是人数众多的大班级)下对能力强的学生“吃不饱”,能力欠佳的学生“吃不消”普遍感到力不从心,而分层教学从根本上解决了这一难题,各个层面的学生都得到了应有的关注,使每个层面的学生都得到最好的发展。一、 分层教学的概念所谓的分层教学,比较集中地被强调了几点:学生的现有知识、能力水平 分层次 所有学生都得到应有的提高。综合各家观点,分层教学就是教师根据学生现有的知识、能力水平和潜力倾向把学生科学地分成几组各自水平相近的群体并区别对待,这些群体在教师恰当的分层策略和相互

2、作用中得到最好的发展和提高。二、分层教学的理论依据我国古代教育家、思想家孔子提出育人要“深其深,浅其浅,益其益,尊其尊”,即主张“因材施教,因人而异”;原苏联教育家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认为:每个学生都存在着两种发展水平,一是现有水平,二是潜在水平,它们之间的区域被称为“最近发展区”。教学只有从这两种水平的个体差异出发,把最近发展区转化为现有发展水平,并不断创造出更高水平的最近发展区,才能促进学生的发展;美国学者卡罗尔提出的“如果提供足够的时间(或是学习机会),再具备合适的学习材料和教学环境,那么几乎所有的学生都有可能达到既定的目标”。这些都是分层教学的理论依据。三、分层教学的原则根据学

3、生的知识和能力水平,分成不同的层次,确定不同的教学目标,运用恰当的教学策略,辅以不同的训练和辅导,借助各层本身的力量促进每一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最好的了发展。四、分层教学的分层实施1学生分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充分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各种测试手段,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智力水平和学习态度等,将学生大致分成三个层次:C层(平行班):知识基础、水平智力较差,接受能力不强,学习积极性不高,成绩欠佳; B层(实验班): 知识基础和智力水平一般,学习比较自觉,有一定的上进心,成绩中等; A层(竞赛班):基础扎实,接受能力强,学习自觉,方法正确,成绩优秀。2分层备课在学生分层的基础上,根据教材和大纲的要求,以

4、及各层次学生的水平,对各层次的学生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根据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设计好教学内容,课堂提问,技能训练并注意层次和梯度,以使每一个层次的学生吃饱、吃好。对于学习困难学生的目标是掌握基础概念、基本知识点、基本计算技能,重视情感目标,以维持这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努力方面。3分层授课分层授课,根据备课要求,做到对C层学生则要求低,坡度小,放低起点,浅讲多练,查漏补缺,弄懂基本概念,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对B层学生,则实行精讲精练,重视双基教学,注重课本上的例题和习题的处理,着重在掌握基础知识和训练基本技能上下功夫;对A层学生少讲多练,让他们独立学习,注重培养其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提

5、高其解题的技能技巧。 B、C两层学生按教学大纲要求的进度实施授课,A层学生则加快进度。每一层次的课堂教学注重层次性,具有启发性,及时点拨,充分发挥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作用,让学生“不跳得不到,跳一跳抓得到”,只要努力,都能享受到成功的快乐。为使C层学生得到更好发展,学校不惜加大教育成本,每班的人数控制在三十人左右,使教师在课堂上可以关注到每一个学生,增加平行班的辅导时间,免费为学生补课,使得部分平行班学生成绩了不同程度提高,往上流动进入实验班。同时在平行班实行二次考试制度,对于月考和期中、末考试没有取得理想成绩的学生,可以参加学校组织的二次考试,取两次考试中较好的一次记入学生手册,这一举措又极大的

6、激发了平行班学生的学习热情。 4分层训练分层练习是分层施教的重要环节之一。课堂教学效率要提高,教师就要随时掌握学生的学习活动情况,及时帮助学生克服学习过程中的困难。因此,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运用练习对学生学习进行监督,发现问题,及时矫正。教师在设计练习或布置作业时,C层学生作业应以知识的直接运用和基础练习为主;B层学生作业应以变式题或简单综合题为主;A层学生为综合题或探索性问题。这样可使A、B、C三层学生都有充分发展的余地,都能享受到成功的喜悦,因而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5分层辅导学生训练时,要做好课堂巡视,及时反馈信息,加强对B、C层次学生的辅导。对C层次的学生课后组织在校完成作业,并安排教师在

7、一旁辅导。积极组织A层次的学生开展第二课堂活动,通过开展竞赛知识讲座,开拓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各方面的知识。6分层评价分层评价也是分层施教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对学生的学习评价能使学生分析学习中的进步和存在的问题,了解自己在多大程度上实现了预期目标,了解自己的学习状况,评价的目的在于发扬成绩,改进学习策略,不断取得学习进步。以往一张考卷,需要兼顾各层次的学生,对于学习成绩优异的学生来说难度偏小,不能考出学生的真实水平;对于学习困难学生来说难度偏大,不能适应,以致经常不及格,渐渐失去学习的信心及进一步学习的愿望。分层评价的方法主要有:一是采取A、B卷的方式,由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选取A卷或B卷,

8、以卷面成绩记载评定,使一些过去经常不及格的学生,在降低要求的试卷中及格。第二种方法是试卷难度降低,以基础知识点为标准,增加几道开放题,既保证大部分学生能做出,又满足了好学生。第三种方法是一份试卷,根据学习困难学生的能力,删掉几道难题,增加基础题,使这些学生能获得成功。五、分层教学的流动机制每学期流动两次。第一次是期中考试后,第一次月考成绩占40%,期中考试成绩占60%,名列前茅者向上流动进入高一层次班级学习,名列末尾者向下流动进入低一层次班级学习。第二次流动是期终考试后,向上流动者按第二次月考占40%,期终考试占60%,名列前茅者流动;向下流动者按第一次月考占10%,期中考试占20%,第二次月考占30%,期终考试占40%,名列末尾者流动。为给向上流动的学生有充分的适应期,一个学期内不往下流动。六、分层教学的管理在教学管理中以备课组工作为抓手,促进课堂的教学改革和教学质量的提高,加强对备课、授课、作业、辅导、测试五大教学环节的检查,坚持进行质量跟踪管理,发现问题及时调整和改进。在班级管理中,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注意形成良好的班风和班貌。尤其是对于平行班,特别要加强行为规范教育,在学生中树立榜样的作用。年级部要关注各层次班级的状况,为个层次的教学提供保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