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推进我市农村信息化建设的建议.doc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556175269 上传时间:2022-08-11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推进我市农村信息化建设的建议.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关于推进我市农村信息化建设的建议.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关于推进我市农村信息化建设的建议.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关于推进我市农村信息化建设的建议.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关于推进我市农村信息化建设的建议.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推进我市农村信息化建设的建议.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关于推进我市农村信息化建设的建议 农业农村信息化是将数据挖掘、云计算、物联网、互联网等技术创新成果与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深度融合,从而提高农业农村经济创新力和生产力的有效途径。 本市农村信息化建设起步较早,但从目前来看,主要存在5个问题。第一,基础设施的投入使用有待改善,智能农业设施、自动化种植或养殖等智能服务还不到5%,多数村服务中心配备了计算机,但绝大多数村组织尚未建立村内信息网络平台。第二,村民拥有网络设备的情况有所改善,但作用有待提高。虽然农村居民家庭拥有电脑,也能接入宽带网络,购买智能手机,但农村居民在网上购物、销售农产品,物流配送、取货点少,给线上、线下的交易带来了障碍。第三

2、,村民上网以获取生活信息为主,网络应用范围狭小,许多人可以使用因特网,但在使用内容上局限于休闲娱乐,了解新闻事件,交友聊天,很少了解生产经营信息。第四,农村网购人次增长较快,但经营性交易较少。当前,农村居民家庭上网购物多为购买生活用品,少数为农资,大部分农村居民家庭不上网购销农产品或农资。第五,农户网络应用技能的获取渠道分散,学习效率低下。网络技术在农村居民中的普及主要是通过朋友家人的引导,而掌握信息设备使用的学习方式还有待拓展。 提出以下建议,以全面推进农业信息化,构建科学、完备、高效的农业农村信息化体系。 围绕“三农”工作,推进农业农村信息化建设。第一,以“互联网+农业”推动农业供给侧改革

3、,实现农村产业从“+互联网”到“互联网+”的转变,从根本上改变农业生产模式和产业体系;第二,以“互联网+农村”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利用互联网信息渠道打破行政区划、城乡融合等制度性障碍,实现城乡信息、公共服务设施共享;第三,以“互联网+农民”培育市场观念、创新观念、开放观念塑造新农民,以绿色发展为核心,以信息化手段延伸产业链条,实现美丽乡村建设方式的升级。 以县域电子商务为切入点,加快向特色产业中的互联网渗透。首先,在产业形成期,要结合地方特色产业特点,加强农村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技术设施建设,吸引大型电子商务服务企业进入;第二,在产业成长期,完善公共服务基础建设,解决人才、物流、体制等瓶

4、颈,营造良好的外部政策环境和市场氛围,促进农村电商发展。第三,在产业成熟期,加强网络+金融服务,改善农户贷款环境,大力支持县域特色产业发展,提升县域品牌;第四,在产业提升阶段,以特色产业、优势产业为导向,推进电子商务科技园区建设,促进集聚、集约发展,形成县域特色产业集群优势和县域电商生态系统。 以村级为重点,发挥村级信息服务平台的窗口引导作用;首先,要打破城乡之间信息传递的壁垒,实施“村信息服务平台”工程,适应村民需求,运用感性认识和可视化操作界面和方式,开发多样化的接入平台、软件,开发微信接入,在信息平台基础上,实现城市现有交通、医疗、养老等方面的服务共享;其次,要加强网络服务传播,重视网络

5、推广,培养农民“互联网+”意识,通过原有电视、广播等渠道广泛传播信息化理念,培训新型“互联网+”农村网民。第三,各县区政府要加强服务引导,选择符合本地发展实际的电子商务平台和项目,组建落地服务队伍,规划公共服务项目,开展农民培训,开展网络营销推广。 以农户为基点,培养懂网络应用操作技能的“草根”电子商务经纪人。第一,通过培训学习,促进网络应用在农村居民中的普及和推广;第二,通过示范引导,培养农村电商本土化人才,扩大农民对网络应用的认知范围,使“触网”农民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能够深刻地影响农村地区的发展;第三,通过实践参与,着力培育网络服务团队,使农民成为农村“互联网+”农业的主体,成为跨界融合

6、的基层人才,创造农村新型的职业群体和业态。 优化农业农村信息化推进方式和模式。第一,探索村务管理的服务组织模式,从发展农户基础、完善网站系统、构建供应链协同、创新运行机制、拓展管理平台微观层面上形成垂直组织模式,从网络基础、物流系统、信贷系统、农民信息化水平等方面多管齐下地形成扁平化组织模式;第二,完善市场化运作模式,丰富“电子商务园区+支撑平台+涉农企业+消费者”的运营推广方案,以县域特色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为主,以第三方平台为辅,吸引涉农企业、消费者参与,形成网络渗透、市场引导、商业运作的县域产业运营体系;第三,加强扶持政策体系,政府提供全方位支持,保障网络平台服务和技术支持,制定优惠政策,

7、吸引“互联网+”领域人才进入“三农”领域,构建网上购销社会化服务体系。 加快构建产城融合的“互联网+”平台。第一,构建“互联网+特色产业”发展平台,大力发展生态循环农业,加快将具有互联网基因、休闲旅游功能、绿色生态特征、加工物流板块、示范带动作用的现代农业园区建设,促进传统农业产业体系再造、重构、出新,将新兴产业融入、更新、激活第六产业;二是推进“互联网+三农”村级服务平台建设,用互联网思维重新审视地域自然特色、生态环境保护、特色产业、人居环境改善的关系,转变农村居民的生产方式、经营理念,把互联网作为建设“美丽乡村”的有效手段;三使建城乡公共信息资源共享平台,建立健全城乡居民业情、民情、社情信息数据的采集、分析、发布、服务机制,破除公共资源共享的障碍,推动城乡间信息服务资源的共享开放,为促进农业产业、农村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持。 关于推进我市农村信息化建设的建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商业计划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