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面前的路.doc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556175162 上传时间:2023-06-24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职院校面前的路.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高职院校面前的路.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高职院校面前的路.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高职院校面前的路.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职院校面前的路.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职院校面前的路.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职院校面前的路南京邮电大学吴江学院 戴国忠 内容提要:随着我国职业教育改革整体推进力度的不断加大,在其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的高职院校未来的路怎么走,这是很值得思考和探讨的问题。本文从加强内涵建设、多校整合、国际合作三个方面,多高职院校更进一步发展做了分析。关键词:内涵建设 多校整合 国际合作国家教育部、财政部从2006年起启动了“实施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到2010年,在全国分三批重点支持100所高水平示范院校建设。这个计划的实施,标志着已有20多年办学历程的中国高职院校真正步入到了改革发展的春天。另据人口统计与高等教育生源规划报告:1990年我国当年出生人口为26210044人,1

2、991年为20082026人,此后便呈逐年下降趋势。在我国,一般情况下,出生人口6周岁入小学接受9年义务教育,15周岁入高中,18周岁接受高等教育。这就是说,1990年出生的人到2008年正是上大学的年龄,从数据上看,2008年正是我国高等教育生源“顶峰值”的到来期,而2009年的生源将会大幅下降,此后逐年有所减少。一面是国家重点投资建设,是高职院校发展上的大好机遇;一面是“生源拼挣”步步临近,是高职院校适者生存的淘汰性挑战。面对这样的背景和形势,高职院校的路该怎么走?一、 内涵建设:必走之路内涵建设之路是高职院校必走之路。作为一所独立设置的高职院校,内涵就体现在活的内部机制上,反映在富有特色

3、的竞争品质上,彰显在服务于社会的功能体系上。高职院校的内涵建设,根本的就集中在一个明确的办学定位、一条贯穿的运行准线、一支过硬的双师型队伍、一套有效的理论与实践教学体系、一条环环紧扣的职业能力开发链上,简称“五个一”。“一个明确的办学定位。”这个定位是在将培养目标、办学指导思想有机融合于整体规划运行时所构成的“盘子”。这个“盘子”的主要构成要素有:学院占地、生均教学行政用房、教学仪器设备、图书、师生比、具有研究生学位的青年教师占比、具有高教系列副高以上职称的教师占比、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中双师型教师占比、兼职教师在专业课和实践指导课教师中占比、在校生规模等。“盘子”的大小随在校生规模而变化。在规

4、模定位上,从实际运行经验来看,高职院校执行现行收费标准,当在校生达到3000人规模时收支持平,当多于3000人时产生效益,在性质定位上,从中国特定的社会主义教育体制的变革与发展上看,在民间资本相对缺乏(有人认为人均可支配收入为3000美元时对民办学校运行有正向推动),公益性投入环境尚未形成的时候,公办性质引入民营机制的独立院校最具竞争力,因为这类院校既有外部体制保障,又有多样化、国际化的招生政策;既有一定数量的经费下拨,又有可以进行活化的内部机制,风险系数小。“一条贯穿的运行准线。”这个准线就是专业建设,高职院校的办学就应是紧紧围绕专业建设而进行的整体布局和有序展开。受约于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和

5、成才标准,这类院校的专业建设与普通高校的专业建设有着很大区别:其一,从专业建设的过程上看,起点和落脚点都集中在地方社会文化和经济产业的发展需要上,以就业为导向,又以充分就业为收脚,教学计划、课程设置、教学实施,以及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均以实践应用为取向,这就是高职院校专业建设上“职”的定向。其二,从培养目标上看,用周济部长的话说叫“银领”,这个“银领”并非是处在白领与灰领之间的一个阶层,而是高职院校特有的成才规格,即能动手做、会动脑做、有热情做、有创意做。高职院校的专业建设,就应充分而全面的落实到学生以“做”为特质的素质发展上来,也只有这样才能形成教学质量。其三,从高职院校“产品”品质上看,充分就

6、业是最重要表征。随着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和新兴产业的不断诞生,高职院校的专业设置不大可能“超前”,但必须紧紧贴合经济产业发展需要。这就是说,高职院校的专业建设,应把学生操作技能的培养和应用能力的提高置于“牵引”的位置。要做到这点,就应把专业建设与相关于该专业的岗位群融合成一体来考虑,围绕岗位需要进行专业结构构建。其四,从校园文化建设上看,高职院校的校园文化就应该而且必须是围绕“职”而建构起来的“就业文化”。江阴职业技术学院,将所有的实验实训设备都对外开放,承接对外加工服务,在这服务过程中,老师就是师傅,学生就是徒弟,教师和学生便构成了手把手的师徒关系;大连商务职业学院把院内系部改叫车间称呼,给予

7、学生以职业暗示;苏州工业园区职业技术学院把工厂劳保服作为学生统一校服,给予学生以角色同化。这样,学生踏进校园,走向教室,就象是进入了自己的劳动岗位,处处被职场吸引着。高职院校就是依靠着专业建设这条准线,把管理过程中的诸多要素有序串联起来,形成特有的结构形态,对外彰显着服务功能。“一支过硬的双师型队伍。”“双师型”,是高职院校教师队伍建设上的一个重要特征,也是为全面实施以应用能力培养为标的的高职教学所必须。所谓“双师”,往简单里说,就是一个教师既能从事专业基础课或专业课教学,又能进行专业实验或实训指导。从角色转换上看,就是一个教师同时或相继受过正规的专业教育和实践应用训练,拥有代表学术水准和工程

8、技术水平的两种证书,具备相应的从事教学和实训指导的资格。衡量一所高职院校教师队伍建设水平时,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中双师型教师占比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指标。因此高职院校在办学过程中也就必须使该指标达到标准值并且过硬。首先,应让现有教师特别是专业基础课或专业课教师直接轮流下企业,让他们在企业一线操作岗位上经受锻炼,努力汲纳企业精神,掌握操作技能,培养应用能力。其次,在人才引进上,在提出学历条件的同时,必须充分考虑其是否具有从事企业实践的经历,从普通高校吸收应届毕业生的比例必须有所控制,引进后还应对其提出限期掌握某项实践应用技能的要求。把人才引进的目光投向学历层次较高且有一技之长的工程技术人员才是长久大计

9、。再次,固定教师与围绕实践教学而短期聘用的教师比例要保持适度,一般认为不要超过规定师生比数量的80%。这样更有利于队伍结构的优化。“一套有效的教学体系。”教学体系包括基础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两大块,并集中体现在课程建设之中。从高职院校特有的目标功能上看,教学体系在纵向建设上,应该围绕特定专业为学生预设岗位群的性质特点,通过促使学生成为“全面人”的公共基础课、“职业意识人”的专业基础课、“职业技术人”的专业课和“职业人”的实践课的“金字塔”式的设置,引领学生朝着不同的层次迈进;教学体系在横向上,应围绕必修课、选修课、实践活动课和社会实践课四块,按照促进学生成长为受欢迎的“技术人”、“职业人”,并获

10、得积极、健康发展潜力为主轴进行构建。在教学体系的动力建设上,应让有助于高职生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养成的内容等分量、同步实施,使整个教学活动动静相宜、虚实相间、运行有序。“一条环环紧扣的职业能力开发链。”高职教育,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就业教育,而高职院校往往受约于专业设置而把学生就业选择的方向、范围框限在比较狭窄的知识结构里,使学生应有的职业技能、职业能力的发展与提高受到制约。从我国就业形势上看,提高毕业生就业率是当前高职院校面临的一个很大的任务。如何提高?一个比较有效而且成功的路径,就是在努力针对所设专业大力开发岗位群的同时,着力于学生多面职业能力的开发,让学生面对偌大的就业市场不会因为所学专业的

11、局限而能够确定“适合于我”的选择,勇于接受挑战。学生职业能力的开发是一个完整的体系,这个体系主要应包括:具有一定专业倾向的基本知识结构的建构、具有受特定意图或所修专业引领的技能训练、具有一定职业取向的能力开发、具有合乎中国改革开放要求的职业品质培养。在具体开发方式上,一是课内开发:以知识应用为主线,情景模拟为主要样式,做到活学活用,因用而学,学有所用。二是校内开发:以技能训练为主线,实际场地练习为主要样式,并使课内模拟与之接通。三是实验实训基地开发:以提高实践应用能力和培养职业品质为主线,实际的顶岗实践并纳入生产考核为主要样式。由课堂里的情景模拟到实验室的尝试验证,再到生产岗位上的顶岗实践,以

12、知识应用、技能训练、品质培养为贯穿其中的主线,建立起一条完整的职业能力开发链二、 多校整合:壮大之路在生源“高峰值”过后,诸多高职院校遭遇“饿肚子”之困将是不足为怪的事情,伴之而来的资源浪费现象将难能扭转。与其守困,还不如破局,实行多校整合则是一条壮大自身的重要之路。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也明确提出:“每个市(地)都要重点建设一所高等职业技术学院。”这实际上表明国家已经发出了战略调整的信息,也同样为高职院校在面临生存抉择时指明了方向。第一,因专业建设力度不够而整合。高职院校的社会知名度和影响力最根本的将取决于专业所能开拓的岗位群对学生的吸引力,也就是专业影响力。一所院校重点建设的专业

13、数量一般不会太多,不同院校在重点建设的专业上又客观存在着重复现象。当高职院校面临生存抉择,单一一所院校重点建设的专业又不能发挥应有效益时,实行院校整合,把原各校专业建设资源和力量统合到一起并强化,把该专业做强,形成强势专业,整合后的院校竞争实力必然获得壮大。第二,因教师结构性调整而整合。学院在迎接评估时所做成的“盘子”里,教师的专业、年龄、学历结构均已得到相对合理的建设,且数量也已达到一定规模。当外部条件发生变化,特别是生源大幅下降,学院面临专业调整甚至专业并轨时,已有的教师队伍结构必然被打破,这必将带来教师富余。当多所院校实行整合,新的整合情境将会带来教师结构性建设上的新的需求。这不仅使整个

14、教师队伍得到进一步优化,避免富余教师达到“极端”,而且还会使教师人际更加和谐,为和谐社会的建构提供精神支持。第三,因办学功能多样化需要而整合。高职院校应该而且必须在地方终身教育体系的建设中发挥作用,通过职前与职后教育、学历教育与资格证书培训、全日制教育与业余短训等多种办学形式,来拓展服务于社会的功能。一所院校往往受约于现有资源以及主管条块上的单一而无法体现多样化的办学要求。实施多校整合后,不仅资源得到扩充,而且诸多潜在资源还能得到充分开发,形成体系较为完善的办学格局。第四,因资源短缺和优势互补而整合。无论是实验室和实训基地建设,还是教学仪器设备的完备性和先进性;无论是图书信息资料的数量,还是现

15、行管理的规范和理念的先进性,任何一所院校都不可能完美。相反,随着高职院校生存环境日益紧缩,现有资源面临重组,将会出现资源闲置和资源短缺并存的现象。而针对另一所院校来说,一方的闲置将有可能是另一方的急需,一方的短缺有可能在另一方获得,形成互补之势。如若实施校际共享,将必然带来管理与利益上的多重矛盾,影响绩效。只有实行多校整合,一个计划,统筹调配,统一调度,方能实现对国家资源的利用达到最大化,而不仅仅是共同来享用。三、 国际合作:发展之路随着中国教育文化对外开放力度的加大,高等教育的国际交流与合作正呈上生之势。当英国偌丁汉大学落户中国宁波之后,长期以来多以项目合作为主的格局遭打破,中外教育机构合作

16、的新形态出现了,有了一所,就会有第二,据说耶鲁大学正准备在北京落户。随着时间的推移,这样的中外合作机构还会更多。这就是说,中外合作办学形式有两种,一是项目合作,一是机构合作。不管是哪种形式的合作,在其本质上都是一致的,甚至跟企业外资的引进都具有共同的“对经济利益关切”的特性。高职院校在经济利益与社会公益责任得到有效调节之后,走与国外教育机构合作之路,对于其自身办学水准与国际化融合的程度都会带来大幅提升。其一,注入先进理念,提高管理水平。国外职业院校的办学,如德国的双元制、日本的“终身雇佣制”和“年功序列制”、美国社区学院的“宽专多能”、英国的职业资格证书NVQ制度、澳大利亚的“二八”(在学校学习20%,在工作岗位上学习80%)结构制等都有其独特的理念。高职院校在与国外知名职业院校合作中,可以有效借鉴吸收甚至直接移植这些理念,进一步深化自身管理改革。如健雄职业技术学院与周边德资企业联系比较紧密,办有中外合作的教学班,该校就在尝试引入德国的双元制模式。值得注意的是,在与国外教育机构的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