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种植技术.docx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556161486 上传时间:2024-02-01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24.2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麦种植技术.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小麦种植技术.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小麦种植技术.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小麦种植技术.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小麦种植技术.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小麦种植技术.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麦种植技术.docx(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小麦一、小麦的生物学基础(一)小麦的生育期与生育时期1、小麦的生育期小麦从出苗到成熟所经历的天数称为生育期。(1)小麦生育期的长短与种植地域的纬度、海拔高度、耕种制度及品种特征的不一样有很大差别。一般纬度越高、海拔越高,生育期越长。(2)低纬度地域,冬天较短,小麦播种较迟,越冬期短,所以生育期较短。(3)在同一地域,不一样种类品种生育期长短不一样。春性品种生长发育快,成熟早,生育期较短;冬性品种生长发育慢,成熟迟,生育期较长。(4)同一品种,播期不一样生育期也有变化,迟播生育期缩短,早播生育期延伸。(5)我省主要种植春性、半冬性品种,生育期一般在200-220天左右,鄂东、鄂东南及江汉平原等一

2、般播种较迟,成熟较早,生育期稍短。鄂西北地域,一般播种较早,成熟较迟,生育期偏长。2、生育时期的区分小麦的一世要经过种子萌生、出苗、分蘖、拔节、孕穗、抽穗、开花、灌浆、成熟等生育进度。小麦在整个生育过程中要发生一系列形态和生理生上的变化,挨次出现和形成各样不一样的器官,最后形成作物产量。冬小麦一世区分四个时期:即幼苗期、分蘖期、拔节孕穗期和抽穗结实期。(二)小麦阶段发育特征小麦由营养生长转变生殖生长,这种阶段性的质变叫阶段发育。不一样的发育阶段都要求必定的外界条件,如温、光、水、空气、养分等,常常是此中某一个要素起主导作用,若缺乏主导要素作用,小麦就不可以达成阶段性发育,因此就不可以开花结实。

3、小麦从一个阶段过渡到另一个阶段,对外界条件要求差别极大。所以,小麦的个体发育可分为春花阶段和光照阶段。1、春化阶段春化阶段是小麦第一个发育阶段。冬小麦在抽芽出苗后,一定经过一准时间和必定程度的低温才能进入生殖生长时期。温度起主要作用,这一阶段称为春化阶段,又称为感温阶段。假如冬小麦春播,因缺乏春化阶段发育所需的低温,个体发育就停止在分蘖状态而不抽穗。依据小麦春化阶段对温度高低和时间长短的要求不一样,小麦品种可分为三个基本种类:(1)冬性品种。这种品种经过春化阶段所要求的温度范围小,时间长。事宜温度为0-3,在这种温度下,达成春化阶段的发育需23-50天。(2)半冬性品种。经过春化阶段的适合温度

4、为0-7,历时15-35天,假如这种品种春播,未经春化办理,则不可以正常抽穗。(3)春性品种。经过春化阶段的适合温度范围较宽,0-12,5-15天即可经过这一阶段发育,这种品种对温度反响不敏感,未经春化办理的种子,春播也可正常抽穗,但耐寒性较弱。2、光照阶段小麦经过春化阶段后,一定在必定日照时间才能达成生殖器官的生长发育,开花结实。日照长短在这一阶段起主导作用,其次还有较高的温度。小麦是长日照作物,在光照阶段,若延伸日照,一般能促使发育,提早抽穗成熟。若长日照条件不可以知足,则不可以经过光照阶段,致使抽穗延缓或不可以抽穗结实。依据小麦对日照长短反响的不一样,可将冬小麦分为三个种类:(1)反响愚

5、钝型。在每日8-12小时间照条件下,经过16天以上就能经过光照阶段而抽穗,一般指的春性品种。(2)反响中等型。在每日8小时间照条件下不可以抽穗,每日12小时间照能正常经过光照阶段而抽穗,历时25天左右,一般指半冬性品种。3、阶段发育理论在小麦生产实践上的应用。(1)引种。小麦品种拥有严格的地域性,不一样地域的生态环境的差别,对品种的要求各不同样。如北种南引,因为南方温度较高,日照时间较短,不可以知足春化阶段和光照阶段所要求的低平和长日照条件,发育缓慢,表现迟熟,甚至幼穗发育不全不可以抽穗。南种北引,越冬前很快经过春化阶段和光照阶段表现早熟,且易冻害,也南成功。纬度同样或大概邻近的地域引种较易成

6、功。(2)确立适合的播种期。冬性品种春化阶段要求的温度低,时间长,在南方栽种不会拔节,宜早播。春性品种春化阶段短,播种过早,很快经过春化阶段而进入光照阶段,年内出现拔节现象,易受冻害而减产。所以春性品种宜迟播。半冬性品种则介于春性和冬性品种之间,所以应依据前茬作物收获早晚,合理采纳和搭配品种,冬天气温较低的地域,宜用半冬性品种,反之宜用春性品种。早茬地可适合早播,宜用半冬性品种。晚茬地可适合晚播,宜用春性品种。(3)确立适合的播种密度。春性品种春化阶段短,分蘖力衰;冬性品种春化阶段长,分蘖时间长,分蘖力强;半冬性品种介于两者之间,所以在确立播种密度时,为保证单位面积的有效穗数,春性品种播种密度

7、要大些,而半冬性品种播种密度稍小些。(4)确立种植管理举措。小麦达成春化阶段时期,主要分化叶片、分蘖、节和节间的营养器官,如能延伸春化阶段时间,增添主茎叶片数和单株分蘖数,有益于争取多穗;小麦进入光照阶段后,开始分化穗这一世殖器官,所以光照阶段发育越快,穗分化时间越短,穗越小,反之则有益于形成大穗。在小麦阶段发育过程中,增强肥水管理,增添适合的氮素营养,保证充分水分,有益于延缓光照阶段的发育,延伸穗分化时间,进而增添小穗数和小花数。(三)小麦产量的形成小麦产量是指有机物质和数目或生物质量和经济产量。生物产量是指小麦生产和累积的有机质的总量,经济产量是指种植目的需要的那一部分产品,即籽实。1、小

8、麦光合生产、干物质累积、分派与产量形成小麦的生物产量中90%以上是有机物质,有机物质生产是形成产量的主要基础,小麦的叶片是进行光合作用、生产有机物质的主要器官,光合生产量=光合面积X光合时间X光合生产率,当小麦灌浆结实期当地气温适合而偏低时,日夜温差大,呼吸作用减弱,对有机物质耗费减少,叶片光合寿命延伸,小麦灌浆时间延伸,光合生产率提升,增添有机物质的累积和向籽粒输送。小麦一世干物质累积速度和累积量:拔节抽穗期,占一世总累积量的45-50%(最快);抽穗成熟期,占一世总累积量的30-35%(次之);茎杆输出,占一世总累积量的70%;叶鞘和叶片输出,占一世总累积量的30%;抽穗扬花期光照、温度、

9、水分、营养情况的利害,对小麦产量的高低起着决定性的作用。2、产量构成要素的形成小麦的产量是由单位面积穗数,每亩实粒数及千粒重三个要素构成,每亩穗数X每亩实粒数X千粒重(克)产量(667)=100(1)穗数的形成。小麦穗数是由主杆穗和分蘖穗构成,因为小麦的播种不一样,基本苗数不同,主穗在总穗数中所占的比率也不一样,一般在25-70%之间,增添分蘖穗提升成穗率是提升小麦产量的重要目标之一,小麦分蘖成穗规律是:低位蘖分蘖成穗率提升,高位蘖分蘖成穗率减弱,主茎基部第一、二分蘖成穗率可达60-80%,跟着分蘖节位的提升,成穗率急剧降落。早发生蘖成穗率高,迟发生蘖成穗率低。(2)粒数的形成。小麦在幼苗期前

10、就开始进入小穗分化发育期,一般在短日照5-10的温度能延伸小穗分化期,增添小穗数,为多花多粒打基础。拔节至孕穗期是小花发育的重点期,营养不足或密度过大,致使小花大批退化而减少穗粒数。孕穗至开花期,是花粉粒和小花发育的重要时期,光照不足影响有机营养缺乏,低于10的温度造成小花发育不良,不可以正常授粉,影响小花正常结实,所以,只有在形成许多小穗小花的基础上,改良小麦拔节后的营养和光照条件,在适合的温度条件下,才能减少小花退化,形成许多粒数。(3)粒重的形成。小麦开花后8-10天,光合产物主要用于籽粒形成,随后灌浆速度加速,中期籽粒增重达到60-70%,先期、后期各占15-20%。所以小麦灌浆时期,

11、日照充分,温差较大,气温适合有益于籽粒灌浆和提升千粒重。二、小麦种植技术(一)整地1、土地平坦。2、土层深沉。3、构造优秀。4、有机质和养分含量高。(二)麦田整地技术做到:早、深、松、碎、净、平。早前茬收获后提早整地;深适合加深耕种层;松表面松散通气不板结;碎土渣渺小;净实时灭茬,表土无作物根蔸;平地面平坦,厢平沟直。(三)施肥1、小麦施肥特征(1)小麦对氮、磷、钾汲取:氮素在小麦籽粒中占干重%,是构成细胞原生质的重要成分。磷素在小麦籽粒中占干重,是核蛋白的构成成分。钾素在小麦籽粒中占干重,是促使碳水化合物合成和运行。(2)小麦对氮、磷、钾的汲取数目(生产100公斤小麦)纯氮:-3.23公斤,

12、折碳铵斤;五氧化二磷:-1.39公斤,折过磷酸钙斤;氧化钾:-4.0公斤,折氯化钾斤。(3)小麦与微量元素。小麦在生长发育过程中需要汲取锰、锌、铜、硼、钼等微量元素。缺锰:小麦叶片柔嫩下披,有时出现灰色斑点。缺锌:影响小麦分蘖,降低成穗率。缺硼:雄蕊发育不良,花粉少而差,降低结实率。缺钼:小麦植株矮小、穗小、粒少、产量低。(4)施肥方法A、生产200-250公斤小麦施肥量(按标准亩):总施氮量为公斤;生产450-500公斤小麦施肥量(按标准亩):总施氮量为碳铵50公斤,过磷酸钙40公斤,钾肥10-15公斤,有机质占60-70%。B、基肥:标准亩施有机肥2500斤,N、P、K肥占总肥量的60%。

13、追肥:追肥占40%。(5)栽种密度A、密度与光合生产的关系:小麦生产是经过光合作用汲取日光能转变为有机质的过程。合理密植能充分利用日光能,密度过低,浪费光能,光合产物减少;密度过大,呼吸作用加速,耗费光合产物也增添,通风透光不良,功能叶片死亡提早,光合寿命缩短,合成有机质减少。B、密度与产量构成要素的关系:栽种密度一般基本苗,它是产量形成的基础,密度增添时,单位面积的穗数获得提升,但穗粒数和千粒重降落;密度降低时,穗数减少,但穗粒数和千粒重有所增添。一般要求每亩基本苗数在15-30万才是适合的栽种密度。(6)采纳良种。优秀品种的特色:产量高,质量好,抗逆性强,产量稳固。目前生产上应用的良种有:

14、郑麦9023、鄂麦23、鄂麦18、华麦13.(7)播期、播量及播种方式A 、播期。冬性品种日均匀温度17-18,在10月此后播种;半冬性品种日均匀温度15-16,在10月从前播种;春性品种日均匀温度13-14,在10月尾开始播种;华北地域在9月中旬播种;华南地域在11月中旬播种;华中地域在10月下旬-11月上旬播种。B、播量。一般亩播15-18斤。C、播种方式。分三种播法:条播、撒播和点播。小麦的田间管理一、出苗分蘖阶段的生育特色和田间管理1、生育特色:出苗分蘖阶段,自播种出苗开始,到拔节为止。春性小麦出苗拔节4叶进入幼穗伸长久;半冬性小麦出苗拔节5叶进入幼穗伸长久;冬性小麦出苗拔节7-8叶进入幼穗伸长久。2、种植特色(1)要苗齐、苗壮。(2)争取早分蘖、早发根。(3)达到壮苗越冬。(4)营养物质累积多,有益于安全越冬,为增产打基础。3、管理举措(1)苗肥:齐苗后追一次速效肥,促使幼苗生长,提早分蘖,一般每亩追尿素5-8斤;(2)分蘖肥:分蘖肥用量不行过多,防备冬前旺长,降低抗寒能力,一般亩追尿素8-10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