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高考真题——化学(湖南卷)Word版含解析

上传人:ligh****329 文档编号:556157166 上传时间:2024-06-25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1.7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4年高考真题——化学(湖南卷)Word版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2024年高考真题——化学(湖南卷)Word版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亲,该文档总共2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24年高考真题——化学(湖南卷)Word版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4年高考真题——化学(湖南卷)Word版含解析(2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化学试题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N 14 O 16 Cl 35.5 Cu 64一、选择题:本题共14小题,每小题3分,共42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近年来,我国新能源产业得到了蓬勃发展,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理想的新能源应具有资源丰富、可再生、对环境无污染等特点B. 氢氧燃料电池具有能量转化率高、清洁等优点C. 锂离子电池放电时锂离子从负极脱嵌,充电时锂离子从正极脱嵌D. 太阳能电池是一种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答案】D【解析】【详解】A理想的新能源应具有可再生、无污染等特点,故A正确;B氢氧燃料电池利用原电池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对氢气

2、与氧气反应的能量进行利用,减小了直接燃烧的热量散失,产物无污染,故具有能量转化率高、清洁等优点,B正确;C脱嵌是锂从电极材料中出来的过程,放电时,负极材料产生锂离子,则锂离子在负极脱嵌,则充电时,锂离子在阳极脱嵌,C正确;D太阳能电池是一种将太阳能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D错误;本题选D。2. 下列化学用语表述错误的是A. 的电子式:B. 异丙基的结构简式:C. NaCl溶液中的水合离子:D. 分子中键的形成:【答案】C【解析】【详解】A由Na+和OH-构成,电子式为:,故A正确;B异丙基的结构简式:,故B正确;CNa+离子半径比Cl-小,水分子电荷情况如图,Cl-带负电荷,水分子在Cl-周围时,

3、呈正电性的H朝向Cl-,水分子在Na+周围时,呈负电性的O朝向Na+,NaCl溶液中的水合离子应为:、,故C错误;D分子中的共价键是由2个氯原子各提供1个未成对电子的3p原子轨道重叠形成的p-p键,形成过程为:,故D正确;故选C。3. 下列实验事故的处理方法不合理的是实验事故处理方法A被水蒸气轻微烫伤先用冷水处理,再涂上烫伤药膏B稀释浓硫酸时,酸溅到皮肤上用的NaHCO3溶液冲洗C苯酚不慎沾到手上先用乙醇冲洗,再用水冲洗D不慎将酒精灯打翻着火用湿抹布盖灭A. AB. BC. CD. D【答案】B【解析】【详解】A被水蒸气轻微烫伤,先用冷水冲洗一段时间,再涂上烫伤药膏,故A正确;B稀释浓硫酸时,

4、酸溅到皮肤上,先用大量水冲洗,再涂上的NaHCO3溶液,故B错误;C苯酚有毒,对皮肤有腐蚀性,常温下苯酚在水中溶解性不大,但易溶于乙醇,苯酚不慎沾到手上,先用乙醇冲洗,再用水冲洗,故C正确;D酒精灯打翻着火时,用湿抹布盖灭,湿抹布可以隔绝氧气,也可以降温,故D正确;故选B。4. 下列有关化学概念或性质的判断错误的是A. 分子是正四面体结构,则没有同分异构体B. 环己烷与苯分子中键的键能相等C. 甲苯的质谱图中,质荷比为92的峰归属于D. 由与组成的离子液体常温下呈液态,与其离子的体积较大有关【答案】B【解析】【详解】A为四面体结构,其中任何两个顶点都是相邻关系,因此没有同分异构体,故A项说法正

5、确;B环己烷中碳原子采用sp3杂化,苯分子中碳原子采用sp2杂化,由于同能层中s轨道更接近原子核,因此杂化轨道的s成分越多,其杂化轨道更接近原子核,由此可知sp2杂化轨道参与组成的C-H共价键的电子云更偏向碳原子核,即苯分子中的C-H键长小于环己烷,键能更高,故B项说法错误;C带1个单位电荷,其相对分子质量为92,因此其质荷比为92,故C项说法正确;D当阴阳离子体积较大时,其电荷较为分散,导致它们之间的作用力较低,以至于熔点接近室温,故D项说法正确;综上所述,错误的是B项。5. 组成核酸的基本单元是核苷酸,下图是核酸的某一结构片段,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脱氧核糖核酸(DNA)和核糖核酸(RNA

6、)结构中的碱基相同,戊糖不同B. 碱基与戊糖缩合形成核苷,核苷与磷酸缩合形成核苷酸,核苷酸缩合聚合得到核酸C. 核苷酸一定条件下,既可以与酸反应,又可以与碱反应D. 核酸分子中碱基通过氢键实现互补配对【答案】A【解析】【详解】A脱氧核糖核酸(DNA)的戊糖为脱氧核糖,碱基为:腺嘌呤、鸟嘌呤、胞嘧啶、胸腺嘧啶,核糖核酸(RNA)的戊糖为核糖,碱基为:腺嘌呤、鸟嘌呤、胞嘧啶、尿嘧啶,两者的碱基不完全相同,戊糖不同,故A错误;B碱基与戊糖缩合形成核苷,核苷与磷酸缩合形成了组成核酸的基本单元核苷酸,核苷酸缩合聚合可以得到核酸,如图:,故B正确;C核苷酸中的磷酸基团能与碱反应,碱基与酸反应,因此核苷酸在

7、一定条件下,既可以与酸反应,又可以与碱反应,故C正确;D核酸分子中碱基通过氢键实现互补配对,DNA中腺嘌呤(A)与胸腺嘧啶(T)配对,鸟嘌呤(G)与胞嘧啶(C)配对,RNA中尿嘧啶(U)替代了胸腺嘧啶(T),结合成碱基对,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故D正确;故选A。6. 下列过程中,对应的反应方程式错误的是A天工开物记载用炉甘石()火法炼锌B用作野外生氢剂C饱和溶液浸泡锅炉水垢D绿矾()处理酸性工业废水中的A. AB. BC. CD. D【答案】A【解析】【详解】A火法炼锌过程中C作还原剂,ZnCO3在高温条件下分解为ZnO、CO2,CO2与C在高温条件下生成还原性气体CO,CO还原ZnO生成Zn

8、,因此总反应为,故A项错误;B为活泼金属氢化物,因此能与H2O发生归中反应生成碱和氢气,反应方程式为,故B项正确;C锅炉水垢中主要成分为CaSO4、MgCO3等,由于溶解性:CaSO4CaCO3,因此向锅炉水垢中加入饱和溶液,根据难溶物转化原则可知CaSO4转化为CaCO3,反应方程式为,故C项正确;D具有强氧化性,加入具有还原性的Fe2+,二者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Fe3+、Cr3+,Cr元素化合价由+6降低至+3,Fe元素化合价由+2升高至+3,根据守恒规则可知反应离子方程式为,故D项正确;综上所述,错误的是A项。7. 某学生按图示方法进行实验,观察到以下实验现象:铜丝表面缓慢放出气泡,锥形

9、瓶内气体呈红棕色;铜丝表面气泡释放速度逐渐加快,气体颜色逐渐变深;一段时间后气体颜色逐渐变浅,至几乎无色;锥形瓶中液面下降,长颈漏斗中液面上升,最终铜丝与液面脱离接触,反应停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开始阶段铜丝表面气泡释放速度缓慢,原因是铜丝在稀HNO3中表面钝化B. 锥形瓶内出现了红棕色气体,表明铜和稀HNO3反应生成了NO2C. 红棕色逐渐变浅的主要原因是D. 铜丝与液面脱离接触,反应停止,原因是硝酸消耗完全【答案】C【解析】【详解】A金属铜与稀硝酸不会产生钝化。开始反应速率较慢,可能的原因是铜表面有氧化铜,故A项说法错误;B由于装置内有空气,铜和稀HNO3反应生成的NO迅速被氧气氧化为

10、红棕色的NO2,产生的NO2浓度逐渐增加,气体颜色逐渐变深,故B项说法错误;C装置内氧气逐渐被消耗,生成的NO2量逐渐达到最大值,同时装置内的NO2能与溶液中的H2O反应3NO2+H2O=2HNO3+NO,气体颜色变浅,故C项说法正确;D由于该装置为密闭体系,生成的NO无法排出,逐渐将锥形瓶内液体压入长颈漏斗,铜丝与液面脱离接触,反应停止,故D项说法错误;答案选C。8. 为达到下列实验目的,操作方法合理的是实验目的操作方法A从含有的NaCl固体中提取用CCl4溶解、萃取、分液B提纯实验室制备的乙酸乙酯依次用溶液洗涤、水洗、分液、干燥C用标准溶液滴定未知浓度的溶液用甲基橙作指示剂进行滴定D从明矾

11、过饱和溶液中快速析出晶体用玻璃棒摩擦烧杯内壁A. AB. BC. CD. D【答案】D【解析】【详解】A从含有I2的NaCl固体中提取I2,用CCl4溶解、萃取、分液后,I2仍然溶在四氯化碳中,没有提取出来,A错误;B乙酸乙酯在氢氧化钠碱性条件下可以发生水解反应,故提纯乙酸乙酯不能用氢氧化钠溶液洗涤,B错误;C用NaOH标准溶液滴定未知浓度的CH3COOH溶液,反应到达终点时生成CH3COONa,是碱性,而甲基橙变色范围pH值较小,故不能用甲基橙作指示剂进行滴定,否则误差较大,应用酚酞作指示剂,C错误;D从明矾过饱和溶液中快速析出晶体,可以用玻璃棒摩擦烧杯内壁,在烧杯内壁产生微小的玻璃微晶来充

12、当晶核,D正确;本题选D。9. 通过理论计算方法优化了P和Q的分子结构,P和Q呈平面六元并环结构,原子的连接方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P为非极性分子,Q为极性分子B. 第一电离能:C. 和所含电子数目相等D. P和Q分子中C、B和N均为杂化【答案】A【解析】【详解】A由所给分子结构图,P和Q分子都满足对称,正负电荷重心重合,都是非极性分子,A错误;B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第一电离能呈增大趋势,氮原子的2p轨道为稳定的半充满结构,第一电离能大于相邻元素,则第一电离能由小到大的顺序为BCN,故B正确;C由所给分子结构可知,P分子式为C24H12,Q分子式为B12N12H12,P、Q分子都是

13、含156个电子,故1molP和1molQ所含电子数目相等,C正确;D由所给分子结构可知,P和Q分子中C、B和N均与其它三个原子成键,P和Q分子呈平面结构,故P和Q分子中C、B和N均为sp2杂化,D正确;本题选A。10. 在水溶液中,电化学方法合成高能物质时,伴随少量生成,电解原理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电解时,向Ni电极移动B. 生成的电极反应:C. 电解一段时间后,溶液pH升高D. 每生成的同时,生成【答案】B【解析】【分析】由电解原理图可知,Ni电极产生氢气,作阴极,发生还原反应,电解质溶液为KOH水溶液,则电极反应为:;Pt电极失去电子生成,作阳极,电极反应为:,同时,Pt电极还

14、伴随少量生成,电极反应为:。【详解】A由分析可知,Ni电极为阴极,Pt电极为阳极,电解过程中,阴离子向阳极移动,即向Pt电极移动,A错误;B由分析可知,Pt电极失去电子生成,电解质溶液为KOH水溶液,电极反应为:,B正确;C由分析可知,阳极主要反应为:,阴极反应为:,则电解过程中发生的总反应主要为:,反应消耗,生成,电解一段时间后,溶液pH降低,C错误;D根据电解总反应:可知,每生成1mol,生成0.5mol,但Pt电极伴随少量生成,发生电极反应:,则生成1molH2时得到的部分电子由OH-放电产生O2提供,所以生成小于0.5mol,D错误;故选B。11. 中和法生产的工艺流程如下:已知:的电

15、离常数:,易风化。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中和”工序若在铁质容器中进行,应先加入溶液B. “调pH”工序中X为或C. “结晶”工序中溶液显酸性D. “干燥”工序需在低温下进行【答案】C【解析】【分析】和先发生反应,通过加入X调节pH,使产物完全转化为,通过结晶、过滤、干燥,最终得到成品。【详解】A铁是较活泼金属,可与反应生成氢气,故“中和”工序若在铁质容器中进行,应先加入溶液,A项正确;B若“中和”工序加入过量,则需要加入酸性物质来调节pH,为了不引入新杂质,可加入;若“中和”工序加入过量,则需要加入碱性物质来调节pH,为了不引入新杂质,可加入NaOH,所以“调pH”工序中X为NaOH或,B项正确;C“结晶”工序中的溶液为饱和溶液,由已知可知的,则的水解常数,由于,则的水解程度大于电离程度,溶液显碱性,C项错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