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校本课程的开发研究.doc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556152028 上传时间:2023-10-24 格式:DOC 页数:28 大小:192.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校本课程的开发研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小学校本课程的开发研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小学校本课程的开发研究.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小学校本课程的开发研究.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小学校本课程的开发研究.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学校本课程的开发研究.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校本课程的开发研究.doc(2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小学校本课程的开发研究”是我校“十五”期间独立承担的江苏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于2002年4月立项批准,经过6年的探索,课题实验取得了显著成效,基本上实现了实验的预期目标。现对实验工作进行总结。一、课题的意义校本课程开发是20世纪70年代在英美等发达国家中开始受到广泛重视的一种与国家课程开发相对应的课程开发策略。它是指学校根据自己的教育哲学思想,结合教育教学实际,自主进行的课程开发,涉及学校教育经验的各个方面。校本课程开发是国家课程开发的重要补充,它充分考虑到教师的积极参与、学生的认识背景与需要、学校的客观条件及其所处社区的经济与文化水平,凸现学校自身特色等为主要特征。英、美等国家在校本课程开

2、发方面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目前,有更多的国家正在或将要推广校本课程。我国的校本课程开发的研究刚刚起步,处于初始阶段。随着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提出运行三级课程管理的政策,校本课程开发成为关注的课程改革热点之一。可以说,强调校本课程开发是当今世界课程改革的一种潮流,也是未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种基本取向。校本课程开发是社会进步、科技发展、教育变革的客观要求,是课程深化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校本课程开发在适应社会变化方面更加灵活,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需要,可以针对学校、学生实际发展水平的差异及时做出调整,切实根据学校的办学特色、学生的兴趣、爱好、特长和

3、教师的特点,有效地安排教学内容,保证教育目标的实现,从而更好地促进学生全面、自主、协调地发展。校本课程开发,也为教师提供了无限的表现与创造空间,使教师有机会全面了解课程编制的过程,把握课程的纵向和横向结构,更加深刻理解国家教育方针和学校办学宗旨,使教师不仅成为课程的实施者,而且成为课程的构建者。我校自办学以来至今一直积极进行课程改革实验,先后完成了多项省、市、区级科研课题。“探索最优的课程结构,构建大课程体系”已成为我校办学特色之一。多年来,通过实践已经初步构建了以优化课程结构为特色的小学教育模式。在当前强调综合素质的培养,弘扬个性发展的新形势下,为进一步深化研究,不断开发和探索适应我校新课改

4、的校本课程体系,我校以学科课程资源开发、德育、英语、语文等学科为切入点进行实验研究,形成富有学校特色的校本课程。二、理论依据(一)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中的核心思想。然而,如何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则不仅仅是一个基本的理论问题,更是一个重大的实践问题。在目前的中国教育改革进程中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论已经成为现代教育的基本原则,全面发展是人的基本需要和基本权利,现代社会的教育必须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一切必要的条件,现代教育的基本原则是使一切教育活动有益于人的全面发展而不是片面发展。创设适宜学生的全面发展的活动是实现其发展的基本条件和

5、关键所在。校本课程正是基于教育有益于人的全面发展而开设的课程。(二)马克思主义关于实践的理论马克思主义一贯主张要重视书本知识,但是也从来认为知识最深厚的根源乃在于实践之中。实践是知识之源,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如何让学生在认真读书的基础上广泛地参与社会生活实践,这是现代教育改革面临的重大问题之一。应该让学生懂得,读书是学习,实践也是学习,而且是更重要的学习,学习可以在书本之外,可以在课堂之外,可以在学校之外。(三)现代课程的有关理论课程的价值在于促进学生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和谐发展。学生的发展是课程的出发点和归宿。从课程开发到课程实施与评价的每一环节,都必须建立在理解学生、尊重学生个性差

6、异的基础之上。课程必须适应学生的需要,而不是让学生去被动地适应预先规定的课程。三、实验目标1.探索有效开发和利用学科课程资源的原则和策略;研究校本德育、校本英语、校本语文的活动要求、实施原则、操作模式,编订校本教材;对课程做出较为科学的界定,初步探索出课程的目标体系及多元评价方式。2.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开发潜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个性张扬。3.通过实验,更新教师观念,建立课程意识,提高教育教学科研的能力和水平,打造专业化的教师队伍,展现教师教育智慧,成为课程的开发者、建构者。4.开发具有学校特色的校本课程,全面提升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形成学校办学特色。四、实验过程(一)实验时间,从2001年至

7、今,可分为以下几个阶段。1.校本课程设置阶段:2001.12-2002.2;学习课程开发的相关理论,进行课题的方案制定,为课题实施作好物质和心理的充分准备。2.校本课程实施阶段:2002.3-2005.12;按方案实施校本课程的开发研究,开设校本课,编写校本课程教材,在实践中不断调整实施策略,收集、分析、筛选、整理有关资料,总结积累经验,作出适时的过程评价。3.校本课程的评价、总结阶段:2006.1-2008.3。对校本课程的开发研究进行总结和评价,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理性思考,形成系列化的理论、实践研究成果。(二)实验方法本课题主要采用了行动研究法,将校本课程开发与学校的教研紧密结合,通过全体教

8、师在教学实践中体验、反思、再体验、再反思,不断深化研究,及时总结经验,通过典型引路,以点带面,推动整个实验工作的开展。(三)实验措施1.组建实验课题组,组长由郭瑞燕校长担任,组员由负责科研、教学、德育副校长及全体教师组成。2.组成专家组,聘请专家做主题报告,培训实验教师,更新教育观念,明确课题的价值、意义。3.成立学习型组织,建立每周学习制度,引发和推荐有关校本课程开发的最新研究成果与信息,组织实验教师有计划地开展教育理论学习活动。4.以实验骨干教师为龙头,以点带面,充分调动每位教师参与实践和研究的积极性,及时交流、展示、推广不同阶段的成果。5.以校本教研为依托,以学科课程资源应用为平台,每个

9、年级纵向发展,各年级横向联系,实现资源共享。6.开展听课、评课、课例分析、研讨等活动,各分项负责人直接面对每位实验教师,亲自参与研究课的备课、试讲及评课活动。倡导实验教师勇于改革,不断总结新的教学经验。7.保证实验经费按时到位,专款专用。五、实验成果(一)开发了丰富的学科课程资源课程资源在人类知识经验和教育教学活动之间建构起了一座桥梁,课程资源的丰富多彩决定了教材内容丰富性的特点,教育教学的真谛在于使学生获得更多的经验以适应在未来社会中生存,因此作为课程资源的开发者就要尽可能地拓展教材内容的领域,使那些促进学生终身发展的教育内容因时因人而异地进入学生的学习生活,让教师的“教”成为极富创造性的“

10、教”,学生的“学”成为极具个性化的“学”。为此,我们构建了开发与利用课程资源的原则和策略。1.开发与利用课程资源的原则全面性原则。面向全体学生,兼顾能力层次不同的每一类学生,使每个学生的潜能都得到发展;面向每一个学生的全面,通过参与、探索、实践、体验,使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均得到充分发展。科学性原则。精选有价值、有意义的学习内容,保证学习材料的科学性,同时能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科学性的评价。开放性原则。创设开放的学习环境,使资源内容更加广阔,特别要在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方面实施开放,尽可能地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思维空间,让他们较充分地思考、讨论

11、,以激发其思维和创造性。2.开发学科课程资源策略整合策略,即:整合教学素材,深化教学内容。教材虽然为我们教师提供了一块学习的土壤,但它并不是唯一的课程资源,所以作为教师就应把教材作为教学素材去看待,挖掘其中有价值的部分,以此为依据来走进我们的实际生活,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和需要迈近,达到走出教材、深化教材、跳出教材的目标,从而有效地为教育教学服务。在整合教学素材时,我们注意了以下四方面:考虑学科内容及特点。关注教材上内容的呈现方式。思考教学设计。设想课堂使用情况。生成策略,即:捕捉动态生成,优化教学活动。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也是教师生成新的实践智慧的立足点。作为教师就应善于保护和捕捉这

12、些资源,在课堂上创设民主、平等、宽松的学习环境,留心学生的反馈,及时抓住学生的奇思妙想,捕捉学生中的课程资源并恰如其分地利用好这些资源,使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氛围中经历知识形成的同时培养起良好的学习情感。广大教师们在教学实践中做到了四会:一会判断选择这些资源,课堂上信息量非常丰富,教师们学会了在40分钟内在师生交互的信息中通过比较、判断,选择出有价值的信息作为教学资源。二会“回应”不同声音,在教学过程中,对待学生发出的不同声音,为了保护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教师学会了根据学生不断冒出来的问题和有价值的反馈信息不断地改变自己的教学方式或调整教学内容或改变课时计划,不断积累实践智慧。三会延伸和拓展课程

13、资源,面对课堂上动态性的生成的有价值的资源,在课堂上来不及解决的教师把这些资源延伸到课外进行拓展,这样不仅可以保护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而且可以激发学生爱学、乐思的积极情感。四会善待学生的错误,实践使我们感到学生的错误是一种鲜活的课程资源,对于学生错误,教师要善待,引导学生从错误中汲取经验,进行创造,发现真理,让“错误”服务于教学和学生发展,同时也丰富着教学实践智慧。可见,教学在互动中生成,在沟通中推进,只有融进课堂教学中,课程资源建设才能从肤浅走向深刻,课程资源的丰富内涵才得以真正实现。和谐策略,即:和谐师生关系,挖掘潜在资源。在特别关注三维目标达成的今天,我们逐渐认识到师生关系也是一种动态的、

14、对教学实践活动有着深刻影响的教学资源。实践使我们感到,没有民主与平等,师生之间就无法对话,就无法让学生敞开自己的心扉。从知的方面来看,教师与学生只是先知与后知的关系,而从情的方面看,学生与教师一样,在人格上都是具有自己丰富的内心世界和独特的情感表达方式,都需要理解和尊重。因此,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它自身就是一种难得的教育资源,具有极大的教育价值,平等的交流可以促进师生的共同进步、共同成长。我们现在所面对的学生,他们获取知识和信息的渠道不仅仅来自课堂和老师,很多的是来自于他们自己在课余生活中的积累,只要我们创设一种民主的教学氛围,来挖掘学生学习的潜力,丰富学生们的生活,孩子们会更加自觉主动地在

15、生活中寻找知识,发现知识,从而更加喜爱学习。新课程理念倡导要从“教教材”走向“用教材教”,因此我们在优化教材这一基本的课程资源时,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合理地建构各学科课程资源的结构,形成了资源开发主体、条件、途径等各方面的有机整合,力求达到体现时代发展的多元化。使学科的教育内容有助于学生主体性活动,注重知识之间的联系,谋求师生的共同发展,软化学科之间的界限,加强学科之间的有效联系,从而实现学科课程的终极价值为了每个学生的终身发展而奠基。为此,我们在各学科中,就学科课程校本化的途径进行了深入的探索。语文学科中,从开展实践活动来拓宽语文学习内容;从增加课外阅读来深化学习内容。品社学科中,将校园作为

16、大课堂,开展形式多样的德育实践活动。英语教学中,我们从创设真实情境来激发英语学习兴趣;从融入辅教材来增强会话能力;从开展实践活动来促进潜能开发。信息技术及其它学科中,我们从对教材呈现的信息进行深加工来激发学生思维;从创生教学内容来激励学生思维;从捕捉教学中的生成信息来激活学生思维。为了使这一理念转化为具体的教学行为,教师们自主地提出了教学四活原则,即:把教材用“活”。把知识学“活”。把方法用“活”。把过程盘“活”。许多教师的创造性得到了发挥,创设了许多帮助学生主动建构学习内容的有效策略:语文教师注重引导学生由课内向课外延伸,重视学生的语言积累,引导诵读经典,使学生在文化作品的熏陶中提高语文素养;英语教师以双语课堂为平台,积极创设听、说、玩、做、演多种情境,帮助学生感知英语,积极自主地学习语言;品德与生活、科学课教师在教学中注意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把情感、态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