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记承天寺夜游》课内梳理、对比阅读练习.doc

上传人:m**** 文档编号:556113853 上传时间:2024-01-01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1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语文《记承天寺夜游》课内梳理、对比阅读练习.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中考语文《记承天寺夜游》课内梳理、对比阅读练习.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中考语文《记承天寺夜游》课内梳理、对比阅读练习.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中考语文《记承天寺夜游》课内梳理、对比阅读练习.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中考语文《记承天寺夜游》课内梳理、对比阅读练习.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考语文《记承天寺夜游》课内梳理、对比阅读练习.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语文《记承天寺夜游》课内梳理、对比阅读练习.doc(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记承天寺夜游课文翻译层意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昼夜,解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昼夜晚,我第一层:交代了时间、地址和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脱了衣服,打算睡觉,这时月夜游的原由。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光照进门里(十分美好),我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快乐地起来走到户外。想到没相与步于中庭。有能够谈话取乐的人,于是到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承天寺去找张怀民。张怀民也荇交横,盖竹柏影也。还没有睡觉,(于是)我们一起何夜无月?哪处无竹柏?但少在庭院中漫步。闲人如吾两人者耳。月光照在院中,如水一般清明第二层:描述庭中月光的澄澄澈,竹子和松柏的影子,就澈。像水中交织的藻、荇。哪一夜没有月(光)?哪里没有第三层:痛惜

2、无人观月。竹子和松柏?不过缺乏像我俩这样的安闲的人啊课内考点梳理一、要点字词1古今异义(1)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但古义:不过今义:可是,表转折关系的连词闲人古义:安闲的人今义:无事可做的人耳古义:助词,表示限制语气,相当于“而已”“罢了”今义:耳朵(2)月色人户古义:门今义:窗户(3)念无与为乐者古义:考虑,想到今义:读出,小声说。(4)盖竹柏影也。古义:句首语气词,这里可译为“本来是”今义:器物上有掩盖作用的东西2词类活用相与步于中庭步:名词作动词,漫步3要点实词(1) 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于是(2) 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到(3) 月色人户:门(4) 欣然起行:快乐、快乐的样子(5) 怀民亦

3、未寝:睡觉(6) 相与步于中庭:共同,一起(7) 相与步于中庭:漫步(8) 相与步于中庭:庭院里(9) 庭下如积水空明:形容水的澄清(10)水中藻、荇交横:均为水生植物(11)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只4一词多义(1)与:相与步于中庭。与“相”连用,共同,一起念无与乐者和,跟(2)何:何夜五月疑问代词,哪何陋之有疑问代词,什么二、特别句式1省略句:解衣欲睡。句首省略代词“余”欣然起行。句首省略代词“余”念无与为乐者。句首省略代词“余”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句首省略代词“余”相与步于中庭。句首省略代词“吾”2状语后置(介词构造后置)句:相与步于中庭。正常语序应为:相与于中庭步。3定语后置句:但少闲人

4、如吾两人者耳。正常语序应为:但少如吾闲人两人者耳。三、问题研究1. 全文以月光为线索,依照作者的行迹,以诗的笔触描述了夏夜月光图,创建了一种清冷洁白的境界,表达了作者旷达心境。2.文中描绘月色的句子是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写出了月色的清澈透明(空明)特点;运用了比喻的修辞写作手法,把月光比作积水空明,突出月色的澄澈。以水中藻荇侧面衬托月色的清亮透明。“积水空明”用比喻手法写出月光的清亮透明。用“藻荇交横”写竹柏之影参差错乱。作者以高度凝练的笔墨,点染出一个空明澄澈,疏影摇曳,似真似幻的美好境地。3.表达作者奇妙复杂的感情语句是:何夜无月,哪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主

5、旨句)4. 用简短的语言归纳作者的复杂感情。寥寥数语,意味隽永:贬谪的凄凉,人生的感触,观月的惊喜,闲步的安闲各种难言的感情尽在此中。5. 文中写了哪两个人?他们有什么同样点?苏轼和张怀民。共同点:都是闲人;都被贬了,心情抑郁,但仍思进步;都有豪迈的胸怀。6. 全文没有一处直接写友谊,但能够从字里行间看出来。请找出能表现作者与张怀民友谊的句子(写出两句)并以此中一句为例,谈谈你选择它的原由。答:遂至承天寺原由:唯张怀民能够同乐。怀民亦未寝原由:心境同样,赏识兴趣同样相与步于中庭原由:关系亲密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原由:志同道合起趣相投命运同样7.如何理解闲人?闲人在文中有什么作用?“闲人”,即安

6、闲的人。它包括着复杂的意味。第一,指拥有闲情精致的人;同时指明作者身为闲官的现实。其次,它包括了作者郁郁不得志的凄凉感情。对世人忙于名利而辜负吉日良辰的感叹。作用:“闲”是文眼,闲人是画龙点睛,深入中心,点明要旨。四、文学知识与艺术特点苏轼: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他在文学艺术方面可谓天才,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艺术特点:(1)有条有理。文章固然只有一段,但从交代时间,到作者的行为,到写景,到抒怀点题,脉络清楚可见。(2)行文自然。作者依照“所想一所为一所见一所感”的次序来写,一呵而就,如流行水上,自然

7、成文。(3)叙事简短。写到承天寺找张怀民一节时,作者只用“亦未寝”三个字,略去相见时的对话,省了许多笔墨,使文章的构造显得更紧凑。(4)写景新奇。全文写景只有一句话,“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这里先虚后实,暗用了“月光如水”的比喻,写法奇妙,匠心独运,标新立异。五、对照阅读集锦(一)阅读下边甲乙两个文语言段,达成题目。甲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两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而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天生下之忧而优,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乙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昼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8、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哪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1解说文中加点的词。(2分)不以物喜:2下边句子朗诵节奏区分正确的项是(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2分)A予尝求古仁人之心B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C念无/与为乐者D相与步/于中庭3把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微斯人,吾谁与归?译文: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译文:4甲段中抒发生者政治志向的一句是。乙段末三句抒写作者的心情和感觉,画龙点睛是而自我排解的心理活动。(2分)【答案】1.介词,由于只,可是“”二字,反应了他失落愁闷2.

9、B3.没有这类人,我同谁一道呢?月色洒满庭院,如水一般,清亮透明,水中水藻、荇菜交织错乱,本来是竹子、柏树的影子。4.天生下之忧而优,后天下之乐而乐闲人(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昼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哪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苏轼记承天寺夜游(乙)然杭人游湖,止午、未、申三时。其实湖光染翠之工,山岚设色之妙,皆在朝日始出,夕舂未下,始极其浓媚。月景尤不行言,花态柳情,山容水意,别是一种兴趣。此乐留与山僧旅客受用,安可为俗士道哉!袁宏道西湖游记1解说以下加点的词。(

10、2分)月色入户。户:其实湖光染翠着工。工:2用现代汉语翻译以下句子。(4分)庭下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译文:此乐留与山僧旅客受用,安可为俗世道哉!译文:3这两段文字都写了“月景”,但在写法上有什么不一样?(2分)【答案】1. 门精、精良2. 月色洒满庭院,如水一般清明澄澈,竹子和松柏的影子,就像水中交织的藻、荇。这类心得乐趣只好于山中隐逸的僧侣闲游的人共享又怎么能和俗世中人一起讨论。3. 前者直接描绘与间接描绘相联合,经过比喻表现了月光的澄澈透明,又经过描绘竹柏的影子来间接表现月光的光亮;后者则是纯真用直接描绘来表现“朝日始出,夕春未下”时月光的别样兴趣。(三)阅读短文两篇,达

11、成下边题目。酬谢中书书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顶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记承天寺夜游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昼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哪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1.解说加点词的词义。晓雾将歇()月色入户()庭下如积水空明()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2.词的用法、意思同样的一组是()A之:山川之美甚矣,汝之不惠B是:实是欲界之仙都问今是何世C与:念无与为乐者未复

12、有能与其奇者D寻:寻张怀民寻病终3.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边句子的意思。 夕日欲颓,沉鳞竞跃。译文: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译文:4. 简答。从表达方式看,两文都有紧扣光景特点的,也都有可谓画龙点睛的。从思想感情看,两文都表达了对自然的亲密和热爱,但作者的思绪其实不一样。记承天寺夜游的苏轼是遇到贬谪的“”人,酬谢中书书中的陶弘景则可谓隐居的“”人(均填摘自文中的一个字)。参照答案:1.消失(或“消歇”“散去”)门院子(或“庭院”)不过(或“只”)2.B3.太阳快要落山了,潜游在水中的鱼争相跳出水面(表达与此邻近即可)水中藻、荇交织,本来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表达与此邻近即可)(“盖”是发语词,可译为“本来是”,也能够不译出,直接翻译出“也”字判断句也可)4.描绘谈论(答“抒怀”也可)闲仙(4)阅读下边两篇古文,达成以下各题。(15分)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昼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