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经济学概述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556113216 上传时间:2024-01-30 格式:DOC 页数:29 大小:74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产业经济学概述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产业经济学概述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产业经济学概述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产业经济学概述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产业经济学概述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产业经济学概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产业经济学概述(2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篇 总论(考试占比重小) 第一章 产业经济学导论第一节 产业的含义与分类 一、产业的含义(一)产业是社会分工的产物:三次社会大分工推动产业形成,为产业经济活动形成奠定了基础;四次产业革命使其进一步细化,为产业经济学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二)产业是具有某种同类属性的企业经济活动的集合(三)产业是介于微观经济与宏观经济的中观经济 二、产业的一般分类方法(一)关联方式分类法 1、技术关联分类法技术关联分类法就是按照一些比较密切的技术关联关系,划分企业的经济活动。相当多的企业经济活动都这样或那样的密切的技术关联关系,如制造业、建筑业、冶炼业、运输业等产业均具有各自密切的技术关联关系。2.原料关联分

2、类法:原料关联分类法就是按照具有相同或累死的原材或活动对象相类似为依据对企业经济活动进行归类的一种划分方法。具有相同的原材料:如棉纺工业,化纤工业,钢铁业,木材业,卷烟业等具有相类似的原材料:如造纸业,纺织业,服装业,印刷业,冶金工业等具有性能累死的其他投入物:如电力,煤气,供水等具有活动对象相类似的产业:如采石业,矿业,渔业,伐木业等3.用途关联分类法:产品具有相同或相似的用途,如:自行车制造业,造船业,汽车制造业,仪器工业,软饮料业,烟草业,制药业,橡胶轮胎业。4.方向关联分类法方向关联分类法:方向关联分类法是以产业间的关联方向为标准 对产业进行分类的一种分类方法。单向关联:前向关联,后向

3、关联,侧向关联环向关联:单环关联,双环关联,多环关联5.战略关联分类法主导产业:依靠科技进步或创新获得新的生产函数,持续较高的增长率,较强的扩散效应先导产业:对其他产业具有引导作用,但未必对国民经济又支撑作用。支柱产业:对国民经济体系占有重要的战略地位,产业规模在国民经济中占有较大的份额,并起着支撑作用。重点产业:在国民经济规划中需要重点发展的产业。先行产业:狭义的包括:瓶颈产业和基础产业 广义的包括狭义的先行产业和先导产业(二) 三次产业分类法新西兰经济学家费歇尔(1935)首先创立:按人类经济活动的发展阶段划分。英国经济学家,统计学家克拉克(1940)在费歇尔的基础上,采用三次产业分类法对

4、三次产业结构的变化与经济发展的关系进行了大量的实证分析,总结出三次产业结构的变化规律及其对经济发展的作用。第一产业是指直接从自然界获取产品的物质生产部门第二产业是指加工取自自然界的物质生产部门第三产业是指非物质生产部门此种分类法的缺陷:产业的归类尚存争议,第三产业内容过于繁杂第一次产业是指广义上的农业,一般包括种植业、畜牧业、渔业、狩猎业和林业;第二产业是指广义上的工业,包括制造业、采掘业和矿业、建筑业以及煤气、电力、供水等;第三产业是指广义上的服务业,包括运输业、通讯业、仓储业、商业贸易、金融业、房地产业、旅游业、饮食业、文化、教育、科学、新闻、传播、公共行政、国防、娱乐、生活服务等。 (三

5、)国家标准分类法 国家标准分类法是指一国(或一地)政府为了统一该国(或该地)产业经济研究的统计和分析口径,以便科学地制定产业政策和对国民经济进行宏观管理,并根据该国(或该地)的实际而编制和颁布的划分产业的一种国家标准。这种分类法具有如下一些特征:第一,它是由一国或一地的政府或其技术标准管理部门编制和颁布,而不是由个人或产业研究机构自己编制的,因而具有整体性、广泛性和权威性的特征;第二,它是一国或一地的国家标准,在运用上具有强制性和代表性;第三,它具有明确的目的性,它的目的就是为了统一统计口径和分析口径,以便科学地制定产业政策并对国民经济进行宏观管理;第四,它具有特殊性,它是针对一国或一地的具体

6、实际编制的,只适用于该国或该地的产业分类,其他国家只能参考和借鉴。第五,它具有较高的科学性,比较能反映该国或该地的产业发展和变化情况,也比较能适应其产业发展和变化的需要。(四)国际标准分类法 国际标准产业分类法是联合国为了统一世界各国的产业分类于1971年编制和颁布的全部经济活动的国际标准产业分类索引。(五)两大部类分类法 马克思说:社会的总产品,从而社会的总生产,分成两大部类:1、生产资料:具有必须进人或至少能够进入生产消费的形式的商品。2、消费资料:具有进人资本家阶级或工人阶级的个人消费的形式的商品。局限性:1、它没能涵盖所有产业,不利于对产业经济的全面分析。2、许多商品难于归类,给产业经

7、济的研究工作带来困难。3、这种分类法不够细化,不能深人地分析产业结构变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六)农轻重产业分类法 农轻重产业分类法就是将经济活动中的物质生产部门分成农业、轻工业、重工业三大部门。其中农业包括种植业、畜牧业、林业和渔业等;轻工业包括纺织、服装、食品、饮料、印刷、家具、制革等工业部门;重工业包括冶炼、钢铁、煤炭、电力、石油、化工、机械等工业部门。局限性:1、它仍然是针对物质生产领域的,没有涵盖非物质生产部门,不利于对产业经济问题进行比较全面系统的研究。2、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传统的农轻重界线越来越模糊,相当多的产业特别是新兴产业难于归类到哪一部门。3、农轻重分类法也不够细分,

8、一方面很难从深层次揭示农轻重结构变化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另一方面也难于对统计结果进行比较,这都给产业经济的分析和研究工作带来困难 (七)生产要素分类法。 生产要素分类法就是按照劳动、资本、知识等生产要素的比重或对各生产要素的依赖程度对产业进行分类的方法。 分为劳动密集型产业、技术密集型产业、资本密集型产业、技术、资本密集型产业、知识密集型产业局限性:它的划分界限比较模糊,也比较容易受主管因素影响。另外,资源的密集程度是相对的,也是动态变化的三、产业的其他分类法(一)四次产业分类法(二)产业发展阶段分类法产业发展阶段分类法是指按照产业发展所处的不同阶段进行产业分类的一种方法。由于划分产业发展阶段的

9、标准很多,所以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产业的界限并不是很明确,只能是大概的划分。按照这种分类法划分的常见产业有幼小产业,新兴产业,朝阳产业,衰退产业,夕阳产业,淘汰产业。三)生产流程分类法(四)霍夫曼分类法(五)钱纳里泰勒分类法第二节 产业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一、产业经济学的定义产业是具有某种同类属性的、具有相互作用的经济活动组成的集合或系统。产业经济学是研究具有某些相同特征的经济组织集团的发展规律及其相互作用规律的学科。二、产业经济学的学科领域 (一)产业组织理论产业组织理论主要是为了解决所谓的“马歇尔冲突”的难题,即产业内企业的规模经济效应与企业之间的竞争活力的冲突。传统的产业组织理论体系主要是由张

10、伯伦,梅森,贝恩,谢勒等建立的,即著名的市场结构(structure),市场行为(conduct)和市场绩效(performance)理论范式(又称SCP模式)。SCP模式奠定了产业组织理论体系的基础,以后各派产业组织理论的发展都是建立在对SCP模式的继承或批判基础之上的。(二)产业结构理论产业结构理论主要研究产业结构的演变及其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它主要从经济发展的角度研究产业间的资源占有关系,产业结构的层次演化,从而为制定产业结构的规划与优化的政策提供理论依据。产业结构理论一般包括:对影响和决定产业结构的因素研究;对产业结构的演变规律的研究;对产业结构优化的研究;对战略产业的选择和产业结构政策

11、的研究;产业结构规划和产业结构调整等应用型的研究,等等。(三)产业关联理论产业关联理论又称产业联系理论,侧重于研究产业之间的中间投入和中间产出的关系,这些主要是有里昂惕夫的投入产出方法解决。能很好的反映各产业的中间投入和中间需求,这是产业关联理论区别于产业结构和产业组织的一个主要特征。产业关联理论还可以分析各相关产业的关联关系(包括前向关联和后向关联等),产业的波及效果(包括产业感应度和影响力,生产的最终依赖度以及就业和资本需求量)等。(四)产业布局理论产业布局是一国或地区经济发展规划的基础,也是其经济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其实现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前提条件。产业布局理论主要研究影响产

12、业布局的因素,产业布局与经济发展的关系,产业布局的基本原则,产业布局的基本原理,产业布局的一般规律,产业布局的指向性以及产业布局政策等。(五)产业发展理论产业发展理论就是研究产业发展过程中的发展规律,发展周期,影响因素,展业转移,资源配置,发展政策等问题。对产业发展规律的研究有利于决策部门根据产业发展各个不同阶段的发展规律采取不同的产业政策,也有利于企业根据这些规律采取相应的发展战略。(六)产业政策研究产业政策的研究领域包括:1. 从纵的方向来看包括产业政策调查(事前经济分析),产业政策指定,产业政策实施方法,产业政策效果评估,产业政策效果反馈和产业政策修正等内容;2. 从横的方向来看包括产业

13、发展政策,产业组织政策,产业结构政策,产业布局政策和产业技术政策等几个方面的内容;3. 从其作用特征来看包括秩序型(或称制度型)产业政策以及过程型(或称行为型)产业政策。三 产业经济学的学科体系第三节产业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一、产业经济学研究的方法论(一)系统分析方法论(二)唯物辩证方法论(三)“人为为人”方法论二、产业经济学的具体研究方法(一)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实证分析主要研究经济现象“是什么”,即考察人类社会中的经济活动实际是怎样运作的,而不回答这样的运作效果是好还是坏。实证研究又分为理论研究和经验研究两部分。规范分析是研究经济活动“应该是怎样的”。也就是说,在有关理论的研究分析

14、中,其有关判断或结论的得出是以一定的经济价值标准为前提的。 (二)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定量分析方法是研究产业经济要尽量采用的方法。定量分析是必须尽量采用的,但也离不开定性分析。这是由于:1、定性分析是定量分析的前提;2、许多定量分析就是定性分析所得到的对于某个产业的认识的定量化;3、定性分析往往能减少定量分析的复杂性;4、越是复杂的系统,定量的研究越有困难。 (三)静态分析与动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静态分析是指考察研究对象在某一时间点上的现象和规律。动态分析是指研究产业随着时间的推移所显示出的各种发展、演化规律,特别是产业间的关系在经济发展中此长彼消的规律。 (四)统计分析与比较分析相结

15、合的方法(五)博弈论的分析方法(六)结构主义的分析方法(七)案例研究方法(八)系统动力学方法第四节研究产业经济学的意义一、研究产业经济学的意义(一)研究产业经济学的理论意义 1、产业经济学的研究有利于统一的经济学体系的建立2、产业经济学的研究有利于经济学和管理学的沟通。3、产业经济学的研究有利于应用经济学的学科建设(二)研究产业经济学的实践意义 1、研究产业经济学,有利于建立有效的产业组织结构2、研究产业经济学,有利于产业结构的优化3、研究产业经济学,有利于产业的合理布局(三)研究产业经济学的现实意义 第二章 产业经济学的理论基础及其发展第一节 产业组织的理论基础一、产业组织的定义与思想渊源(一)产业组织的含义 所谓产业组织,通常指同一产业内企业间的组织或者市场关系。这种企业之间的市场关系主要包括:交易关系、行为关系、资源占用关系和利益关系。 (二)竞争机制与市场秩序 竞争是商品生产者(交换者)之间进行经济实力较量和利益争夺的一种关系,它使市场经济规律的内在强制成为对商品生产者的外在强制而得到贯彻。竞争机制被视为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进步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