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大连市四十四中九年级语文愚公移山教学片断反思人教新课标版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556075211 上传时间:2022-08-16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16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辽宁省大连市四十四中九年级语文愚公移山教学片断反思人教新课标版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辽宁省大连市四十四中九年级语文愚公移山教学片断反思人教新课标版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辽宁省大连市四十四中九年级语文愚公移山教学片断反思人教新课标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辽宁省大连市四十四中九年级语文愚公移山教学片断反思人教新课标版(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愚公移山教学片断反思关键词:愚公移山、寓言、励志故事、坚持不懈 课堂实录片断:师:我们把最后一段读一遍,来继续思考一些问题。有人说,这个故事到最后还是靠了神仙的力量把这两座大山搬走的,这样看来,愚公到底是无能的。你们同意这个观点吗?生:不同意,文中用了一个“惧”字,如果愚公无能,山神就不会害怕他了。生:对,愚公连天帝都感动了,可见他的精神很伟大。师:同学们分析得非常好,本文采用神话结尾,借助神的力量来实现愚公的宏伟抱负,是在生产极不发达的条件下解决人和自然矛盾的方式,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的美好愿望。这种神话结尾和宣

2、扬封建迷信思想有着本质的差别。(体会文章对比、衬托的写作手法)师:也有人说愚公“有愚”,干嘛不搬家呢?智叟“有智”,山本来就挖不平。你的看法呢? 生:我觉得愚公有点笨,搬家比挖山容易多了。要不然挖地道、用炸药也行啊。(学生笑)生:我觉得这样说不对,寓言是用故事来说明一个道理,让我们理解愚公的精神。师:说得很有道理,我们应该从文章体裁去考虑这个问题,决不能以今天的科学技术进步来看待愚公的“愚”和智叟的“智”,也不能以今天提倡的“巧干”来要求愚公。我们不妨站的更高远些,从中国古代社会的土地制度上来考虑,从中华民族安土重迁的民族存在意识上来思辩,那样,能够达到新的高度。师:中国人为什么会对这样一个老

3、人津津乐道,传诵千年?它背后肯定隐藏着中国人非常喜欢的,或者非常熟悉的文化密码。愚公精神是什么?今天我们还需要这种精神吗?生总结概括:愚公精神志向远大、无惧困难、崇尚实干、持之以恒、目光远大、不怕吃苦,不惧怕任何困难;就是敢于改造自然、征服自然的精神;就是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精神。教师展示课件:徐悲鸿画作愚公移山,毛泽东文章愚公移山,以及各地以此为主题的雕塑等。生:这种精神在今天仍有意义,能够鼓舞中华民族昂扬进取。师:谈谈寓言给你的启示。生总结:做事要有恒心,要不畏艰难险阻。做事要团结,要发挥集体力量。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有志者事竟成。师:山、人、过程、结局,这是一个隐喻,包含了励志故事的普

4、遍特征,其实愚公移山常和另外两个故事一起出现,你们能说出来吗?生:精卫填海、夸父追日生:他们都是坚持不懈试图完成自己的理想。 片断反思:愚公移山是一则寓言,愚公移山的成功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和惊人毅力,说明了要克服困难就必须下定决心,坚持不懈地奋斗。寓言体现的,是远古人类对自然和社会的认识与理解。那么,我们该如何来对待寓言中的故事呢?那就是要跳出寓言中形象和情节的局限,来评味寓言的内涵。愚公移山提供的,就是一种精神,这种精神,只要我们需要,那就应该继承并发扬;如果我们不需要,那就研究如何扬弃。实在是没有什么理由,要从细微末节处挖掘出什么微言大义,然后生成出一种为自己所用的“

5、思想”来的。研究精神,不研究行为。我们可以让学生讨论,为什么外国人对愚公的认识,会和我们中国人有这么大的反差。若如此深入下去,可以让学生探究出不同民族不同文化背景下对同一事物的认识反差,这样,也就可以推广到眼下现实世界中长期纠缠的中美人权问题等热点。可以帮助学生认识我们民族精神中的积极的、消极的东西,达到相对客观公正的认识自我,认识他人的目的。让学生看徐悲鸿画作愚公移山,毛泽东文章愚公移山,了解作品产生的背景及意义,再看现在各地以此为主题的雕塑等,来了解寓言永不褪色的精神。因为愚公移山是有灵魂的。它的灵魂,是中华民族面对灾难或着困难时的迎难而上,是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无畏精神,是执着勇敢、自强不息的进取态度。这个短小的寓言故事,顺应了一个民族昂扬向上的民族精神,也就理所应当地成为了民族精神的象征。人类社会几千年来培植的勇气和精神,我不会让学生进行否定的。一个民族要生存于这个世界,没有这点民族精神,是要灭亡的。 学习本课后,让学生积累类似的故事,从而更好的体会这种蕴藏在中华民族脊梁里的精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自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