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电教手段培养学生能力.doc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556074538 上传时间:2022-12-08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运用电教手段培养学生能力.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运用电教手段培养学生能力.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运用电教手段培养学生能力.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运用电教手段培养学生能力.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运用电教手段培养学生能力.doc(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运用电教手段 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电化教育是现代化科学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运用,它以形、声、光、色等表现手段,形象、直观、生动地创设一种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使学生在愉悦、自由的气氛中接受知识,使他们爱学、乐学,达到学会的目的。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合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可以充分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促进学生积极思考、主动探索,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品质。不仅能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还能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一、运用电教手段,培养学生的识记能力 在领会新旧知识的连接点上凭借电教手段助一臂之力,能使学生的思维在“旧知识固定点新旧知识连接点新知识生长点”上有序展开,促进良好认知结构的形成,从而轻松地获

2、取新知识。 如教学“分数的意义”时,我设计了两组画面。第一组认识一个数或一个计量单位的几分之一、几分之几 ,再通过学具配以折折、摆摆、画画等实际操作,感知单位1,认识几分之一、几分之几以及何为“平均分” 。 第二组认识由一些物体组成的整体的几分之一、几分之几。如六个苹果组成的整体、八面小旗组成的整体 通过幻灯在银幕上依次显示。于此同时教师边引导边板书,学生边观察边思考边回答教师在讲解“分数的意义”过程中所提出的有关问题。 通过直观演示,学生对单位1、平均分、几分之一、几分之几等分数概念诸多要素有了全面的感知,即而抽象概括,一个东西(一个苹果、蛋糕)、一个计量单位、一个整体(如一堆苹果、一些小旗

3、、一片森林、一 群羊、一队小朋友)都可看作单位1(同时银幕不断显示这些画面,加深对单位1的具体理解单位 1小可小到比细胞还小,大可大到整个宇宙)。由平均分成2份、3份最后抽象为平均分成若干份然后 将抽象出来的各个本质属性综合起来就很自然地概括出“分数的意义”。 二、 运用电教手段,培养学生理解能力教者如能在学生思维困惑处介入电教媒体,那精彩的画面,生动的情景,能及时点拨和调控,可以使深奥的道理浅显化,复杂的内容条理化,形象具体,重点突出,帮助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使学生在较短时间内获得准确丰富的知识,从而促进学生理解能力的培养。 如:教学长方体、正方体体积之后,出示这样一题:把一个棱长为3厘米的正

4、方体表面全部涂上红色,然后将此红色正方体切割成体积是1立方厘米的正方体小块,一共可切多少块?其中一面、两面、三面有红色的各为几块?还有几块一面红色也没有的? 由于学生缺乏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解答起来还是比较困难的。这时,通过投影在银幕呈现“切割”、“ 旋转”、“提取”等动态过程,使学生一目了然,这其间既发展了学生的想象思维和抽象思维能力,也培养了他们的空间想象能力。 又如教学“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关键是要求学生弄清楚分母不同为什么不能直接相加减的道理。在教学1/ 2+1/3时,我设计了两框投影片: 教学时,首先展示第一框,启发提问:1/2+1/3结果是多少呢?是2个1/2吗?是2个1/3吗?同

5、时旋转动片, 从1/2片的阴影使学生看清2个1/2的阴影面积便是整个圆;然后旋转1/3片,使其占有2个1/3的阴影面积,此时,再将1/2阴影面积与1/3阴影面积相加后,与上两次2个1/2与2个1/3面积所得圆的阴影面积均不同,然后再旋转它们各复原位。使学生直观观察到1/2+1/3既不是2个1/2,也不等于2个1/3。从而自然得出异分母分数分母不同 ,即分数单位不同,不能直接相加的结论。明确了这个道理后,学生由于受同分母分数加减法正迁移的启示, 就会立刻联想到通分,化为同分母分数后再相加减。待学生答出各分数通分后的结果时,展示第二框,并将两框图形完全重合在一起,这样,整个思维过程、计算方法全容于

6、一框投影片中,不知比传统媒体由几个不透明的图来讲述效果要好多少呢。 三、运用电教手段,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思维能力是各种能力发展的基础,教学中必须重视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运用电化教学手段,不仅是为了给学生提供认知的感性材料,使之建立表象,更是为了在学生对学习上遇到困难时再现情境,以启发学生对表象进行分析、综合、概括,促使其思维向深层发展。 如教学“相遇应用题”时,其要点是:掌握此类应用题的结构特征;在能正确分析此类应用题数量关系的基础上正确解答此类应用题。如教学时,在两张胶纸上各画一辆汽车,通过抽拉直观演示,显现两车相遇的全过程。如这样分解就会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a时间:同时;b地点:两地;

7、c方向:相对;d结果:相遇。待学生掌握了这些特征后,进一步通过投影片抽、拉的演示,弄清速度和相遇时间、相距距离等概念的含义。 即速度和单位时间里两车共行的路程;相遇时间从两车同时出发到同时相遇所经过的时间;相距距离 相遇的这段时间里两车共行的路程。教者通过投影的直观演示,突出了相向而行的两车各从起点出发开始直到两车相遇难点。突破了难点后,学生对相遇应用题特征既有感性认识又有理性认识,因而解答起来就会得心应手。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要善于把握学生的思维导向,要有一定的预见性,在学生思维转折处采用恰当方法及时点拨提示,尽可能地使学生产生发散性思维,又少走弯路,提高学生解题的能力。 又如当学生学习了

8、圆周长的计算方法后,学生在计算半圆周长时,常把圆周长的一半误为半圆周长。产生这种错误的原因:一是受圆周长计算方法和“半”(1/2)字的影响。二是在思维转折处发生了障碍,没考虑圆周长的一半与半圆周长二者的区别。此刻,展示半圆图(弧长和直径可以分离的复合片)。通过抽拉演示并伴以 “半圆周长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这一提问,学生就会立刻明白错在哪里,并使之印象非常深刻。 总之,电教媒体具有形象、直观、生动,声、光、色、形兼备,静动结合等诸多优点,能将教材内容直观形象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眼见其形、耳闻其声,受到了美的熏陶,能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提高教学效益。但也要引起警觉,电教容易使人沉醉于色彩斑斓的画面和赏心悦目的乐海中,绝不能以娱乐而告终。同时,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我们一定要根据学生的认识规律、心理特点、教学内容、教学任务、学生学习实际等诸多因素去综合考虑,选取电教媒体的最佳作用点,绝不可认为电教媒体用得越多越好, 弄成了电教“满堂灌”。利用电教手段,旨在优化课堂教学,充分调动学习自觉性和主动性,提高学习效果,才能使电化教育发挥最佳功能。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