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雨教学设计.doc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556072365 上传时间:2023-11-06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雷雨教学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雷雨教学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雷雨教学设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雷雨教学设计.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雷雨教学设计.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雷雨教学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雷雨教学设计.doc(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雷 雨教材分析:本文是一篇描写自然景观的文章。炎热的夏日,雷雨送爽,呼吸着新鲜的空气,欣赏着美丽的彩虹,耳边声声蛙鸣,孩子水中嬉戏。雷雨为生活增添了许多情趣。文章用精练的语言,向我们展示了雨前、雨中,雨后的景象。教学时要注意对照插图进行学习。教学目标:1、 会认4个生字。2、 默读,边读边想象画面。3、 指导朗读,有观察天气变化的兴趣。课前准备:1、 录音磁带。2、 字卡。3、 生字小黑板。教学流程:一、 导入:1、 大自然美丽而又神奇,今天就让我们走进雨的家族去探索、发现。(板书:雨)2、 看到这个字,你想到那些词? 生:.你还想到那些句子呢?(字、词积累的重现。)3、补充课题,播放录音,谈

2、感受。过渡:对前面谈话总结,作者笔下的雷雨又是一番怎样的景象呢?二、 感悟理解,体会变化1、 借助图画读课文,思考作者分几部分向我们详细描写这一自然景象的?(根据学生回答引出雨前、雨中、雨后)2、 雨前:A、 读中体会,说景象。B、 理解词语,感受景象。(压、垂)C、 读中感受,呈现画面。(板书雨前景物特点。)3、 雨中:A、 指导朗读“哗,哗,哗”(引导学生感悟不是简单理解而是程度加深,用语调感受变化。)B、 体会3个句子,雨的变化(来去匆匆)过渡:雷雨虽然短暂,但它却给自然界带来了巨变。4、 雨后:A、 观察图说说雷雨后景色。(引导学生从感觉、视觉、听觉等方面来谈。)B、 前后对照,体会变

3、化。(读首段连尾段)C、 理解词语,想象画面。 彩虹-挂 蜘蛛-垂、坐(指名交流,多种形式朗读。)律动:雨之歌三、 巩固识字:1、 出示小黑板(自由读-指名领读-挑战读)2、 开火车组词读字卡。四、 总结拓展:读过这篇文章你想说什么?课下我们也要留心天气变化,并通过文字记录下来。教后反思:本文是一篇描写自然景象的文章,而雷雨也是孩子们在日常生活中亲身经历过的。二年级的孩子虽然年龄小,但也积累了一些书本知识、生活经验。在教学设计中,我力争让学生在体验感悟中实践查、听、读、说、想的综合能力,便书本知识和生活世界沟通起来,为学生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为了激发孩子们的学习积极性,因此在教学时我作了一些

4、尝试:从两方面入手来调控课堂,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一、课初播放有关雷雨的录音,让学生边听边想创设语文境遇是发展儿童心灵的首要方法。教师首先要创设一个富于激发儿童情绪、情感和思想的情境,将儿童引至情思的情境之中,当儿童的情思被激发起来,使之产生愿意读书、急于表达的愿望时,读书才能达到好效果。在教学本课时,我首先从听觉方面唤起孩子的兴趣,简单的交流展示后,我就播放雷雨的录音,在听的过程中孩子们被轰隆隆的雷声带入了夏日的午后,接受着雷雨的洗礼又联系上生活经历,学生有感而发谈感受。自然引入本字的学习,让学生通过品词析句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教师此时做为一个引导者、组织者、评论者,并积极参与活动,仔细观察

5、学生的探究活动,发现和鼓励学生的创造精神,对学生进行一定的语言和思维的训练。 二、图文对照体会变化。针对孩子的年龄特点,他们对直观的事物毕竟比较感兴趣,因此在教学中我注重让学生把语言文字与图画结合起来对照学习。让孩子从不同角度发表自己的看法。尊重他们的独特体验。但回顾本节课,也出现了一些不理想和处理不当之处。如在播放录音,由于音质效果不太好,孩子在感受方面不是太充分。在谈话时并未能达到预想效果。另外在感受语言文字时,应注重通过学生的读来表达他们的感受,而减对词句的直白理解。因为他们的语言表达毕竟有限。今后在教学中还应不断挖掘教材,关注细节,使自己的课堂教学更扎实。轮流试教教学设计及课后反思(人教版第四册)二年级语文组: 杜丽敏2006-4-2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