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厄运打不垮的信念》相关资料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556072011 上传时间:2024-02-11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19.1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厄运打不垮的信念》相关资料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厄运打不垮的信念》相关资料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厄运打不垮的信念》相关资料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厄运打不垮的信念》相关资料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厄运打不垮的信念》相关资料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厄运打不垮的信念》相关资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厄运打不垮的信念》相关资料(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厄运打不垮的信念相关资料20厄运打不垮的信念资料:1、明末有位穷秀才,名叫谈迁,决意博览群籍、详加考订,编纂一部真实可靠的明朝信史。从1621年开始,他长年背着行李,步行百里之外。到处访书借抄,饥梨渴枣,市阅户录,其中的艰辛苦不堪述。就这样铢积寸累,再经考证取舍,且六易其稿,终于卒五年之功而完成初稿。以后陆续改订,积二十七年之不懈努力,撰成了百卷巨著国榷。不料天有不测风云。在1647年8月的一个夜晚,盗入家门,见别无他物,就把国榷手稿席卷而去。这时候,谈迁已经53岁。面对沉重打击,谈迁不禁老泪纵横:噫,吾力殚矣!但谈迁并未就此沉沦,而是迅速从打击中挺立起来,吾手尚在,宁已乎!就这样,他重新踏上

2、了走百里之外,遍考群籍之路。又经四年努力,终于第二次完成国榷初稿。这一年,谈迁57岁。初稿之后是漫漫的校正之路。1653年,谈迁有机会进北京为人作书记,结识了几位著名藏书家。经过两年半的辛勤查访,又搜集到大量宝贵资料。返乡之时,谈迁在金钱方面一无所获,唯筐中录本,殆千百纸。他喜不自禁,连称余之北游幸哉!余之北游幸哉!三十多年锲而不舍的努力没有白费,国榷全书一百零八卷,凡五百万言,为治明史者46所必读。2、谈迁(公元15941658年),明末清初史学家。原名以训,字仲木,明亡后改名为迁,字孺木。他自幼刻苦好学,博鉴群书,精通诸子百家,对历史,尤其是明代的一些典故研究颇深。他立志编撰翔实可信的明史

3、。从天启元年(公元1621年)他27岁开始,历时20余年,六易其稿,汇至百卷,终于完成这部编年体明史。全书有500多万字,取名国榷。清顺治四年(1647年)手稿被窃,时已53岁,他发愤重写,经四年努力,完成新稿。之后,又到北京走访降臣、皇室、宦官和公侯门客,搜集明朝遗闻,并实地考察历史遗迹,加以补充、修订。书成后,署名江左遗民,以寄托亡国之痛。1657年,去山西平阳(今临汾)祭奠先师张慎言途中病逝。谈迁勤耕一生,著作还有枣林集、枣林诗集、枣林杂俎、北游录、西游录、史论、海昌外志等。面对厄运明朝末年,史学家谈迁经过20多年呕心沥血的写作,终于完成明朝编年史;一;一;国榷。面对这部可以流传千古的巨

4、著,谈迁心中的喜悦可想而知。然而,他没有高兴多久,就发生了一件意想不到的事情。一天夜里,小偷进他家偷东西,见到家徒四壁,无物可偷,以为锁在竹箱里的国榷原稿是值钱的财物,就把整个竹箱偷走了。从此,这些珍贵的稿子下落不明。20多年的心血转眼之间化为乌有,这样的事情对任何人来说,都是致命的打击。对年过六旬、两鬓已开始花白的谈迁来说,更是一个无情的重创。可是谈迁很快从痛苦中崛起,下定决心再次从头撰写这部史书。谈迁继续奋斗十年后,又一部国榷诞生了。新写的国榷共104卷,500万字,内容比原先的那部更翔实精彩。谈迁也因此名留青史、永垂不朽。英国史学家卡莱尔也遭遇了类似厄运.卡莱尔经过多年的艰辛耕耘,终于完

5、成了法国大革命史的全部文稿。他将这本巨著的底稿全部托付给自己最信赖的朋友米尔,请米尔提出宝贵的意见,以求文稿的进一步完善。隔了几天,米尔脸色苍白、上气不接下气地跑来,万般无奈地向卡莱尔说出一个悲惨的消息:法国大革命史的底稿,除了少数几张散页外,已经全被他家里的女佣当作废纸,丢进火炉里烧为灰烬了。卡莱尔在突如其来的打击面前异常沮丧。当初他每写完一章,便随手把原来的笔记、草稿撕得粉碎。他呕心沥血撰写的这部法国大革命史,竟没有留下任何可以挽回的记录。但是,卡莱尔还是重新振作起来。他平静地说:这一切就像我把笔记簿拿给小学老师批改时,老师对我说:lsquo;不行!孩子,你一定要写得更好些!rsquo;他

6、又买了一大沓稿纸,开始了又一次呕心沥血的写作。我们现在读到的法国大革命史,便是卡莱尔第二次写作的成果。是的,只要出现了一个结局,不管这结局是胜还是败,是幸运还是厄运,客观上都是一个崭新的从头再来。只要厄运打不垮信念,希望之光就会驱散绝望之云。有关故事补充:卡莱尔重写法国大革命史卡莱尔经过多年的艰辛耕耘,终于完成了法国大革命史的全部文稿。他将这本巨著的底稿全部托付给自己最信赖的朋友米尔,请米尔提出宝贵的意见,以求文稿的进一步完善。隔了几天,米尔脸色苍白、上气不接下气地跑来,万般无奈地向卡莱尔说出一个悲惨的消息:法国大革命史的底稿除了少数几张散页外,已经全被他家里的女佣当做废纸,丢进火炉里烧为灰烬

7、了。卡莱尔在突如其来的打击面前异常沮丧。当初他每写完一章,随手把原来的笔记、草稿撕得粉碎。他呕心沥血撰写的这部法国大革命史,竟没有留下任何可以挽回的记录。但是,卡莱尔还是重新振作起来。他平静地说:这一切就像我把笔记薄拿给小学老师批改时,老师对我说:lsquo;不行!孩子,你一定要写得更好些!rsquo;他又买了一大沓纸,从头开始了又一次呕心沥血的写作。我们现在读到的法国大革命史便是卡莱尔第二次写作的成。不错,当无事时,应像有事时那样谨慎;当有事时,应像无事时那样镇静。因为在漫长的旅途中,实在是难以完全避免崎岖和坎坷。只要出现了一个结局,不管这结局是胜还是败,是幸运还是厄运,客观上都是一个崭新的

8、从头再来。只要厄运打不垮信念,希望之光就会驱散绝望之云。坚强的海伦middot;凯勒1882年,一名女婴因高发烧差点丧命。她虽幸免于难,但发烧给她留下了后遗症;一;一;她再也看不见、听不见。因为听不见,她想讲话也变得很困难。那么这样一个在19个月时就既盲又聋的孩子,是如何成长为享誉世界的作家和演说家的呢高烧将她与外界隔开,使她失去了视力和声音。她仿佛置身在黑暗的牢笼中无法摆脱。万幸的是海伦并不是个轻易认输的人。不久她就开始利用其它的感官来探查这个世界了。她跟着母亲,拉着母亲的衣角,形影不离。她去触摸,去嗅各种她碰到的物品。她模仿别人的动作且很快就能自己做一些事情,例如挤牛奶或揉面。她甚至学会靠

9、摸别人的脸或衣服来识别对方。她还能靠闻不同的植物和触摸地面来辨别自己在花园的位置。七岁的时候她发明了60多种不同的手势,靠此得以和家里人交流。比如她若想要面包,就会做出切面包和涂黄油的动作。想要冰淇淋时她会用手裹住自己装出发抖的样子。海伦在这方面非比一般,她绝顶的聪明又相当敏感。通过努力她对这个陌生且迷惑的世界有了一些知识。但她仍有一些不足。海伦五岁时开始意识到她与别人不同。她发现家里的其他人不用象她那样做手势而是用嘴交谈。有时她站在两人中间触摸他们的嘴唇。她不知道他们在说什么,而她自己不能发出带有含义的声音。她想讲话,可无论费多大的劲儿也无法使别人明白自己。这使她异常懊恼以至于常常在屋子里乱

10、跑乱撞,灰心地又踢又喊。随着年龄的增长她的怒气越为越大。她变得狂野不驯。倘若她得不到想要的东西就会大发脾气直到家人顺从。她惯用的手段包括抓别人盘里的食物以及将易碎的东西猛扔在地。有一次她甚至将母亲锁在厨房里。这样一来就得想个办法了。于是,在她快到七岁生日时,家里便雇了一名家庭教师;一;一;安尼middot;沙利文。安尼悉心地教授海伦,特别是她感兴趣的东西。这样海伦变得温和了而且很快学会了用布莱叶盲文朗读和写作。靠用手指接触说话人的嘴唇去感受运动和震动,她又学会了触唇意识。这种方法被称作泰德马,是一种很少有人掌握的技能。她也学会了讲话,这对失聪的人来说是个巨大的成就。海伦证明了自己是个出色的学者

11、,1904年她以优异的成绩从拉德克利夫学院毕业。她有惊人的注意力和记忆力,同时她还具有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毅力。上大学时她就写了我的生命。这使她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从而有能力为自己购买一套住房。她周游全国,不断地举行讲座。她的事迹为许多人著书立说而且还上演了关于她的生平的戏剧和电影。最终她声名显赫,应邀出国并受到外国大学和国王授予的荣誉。1932年,她成为英国皇家国立盲人学院的副校长。1968年她去世后,一个以她的名字命名的组织建立起来,该组织旨在与发展中国家存在的失明缺陷做斗争。如今这所机构,国际海伦middot;凯勒,是海外向盲人提供帮助的最大组织之一。也许人生就是这样,说不定哪一天同样的事就发

12、生在你身上,但你能否勇敢地战胜它呢也许你会想着怎样去克服,但更多的是会想着怎么去逃避。怎么样,被我说中了吧!所以你得相信挫折与困难是无处不在的!但假如你遇到了挫折也无须难过,不要想着它是如何的难以克服,你只要想着翻过这座铁青的山就是蓝迁迁的海了,就能看见黎明了,给自己一丝心理安慰,也许能增加不少的勇气呢!在人生的道路上,总会充满荆棘和坎坷的,其实挫折并不算什么,重要的是你能不能承受,能不能战胜。心若在,梦就在,让我们从头再来,要坚信,我能行。信念即命运对于许多人、尤其是年轻人来说,前途未可预见。人生变数很多,没有人能承诺我们的一生永远是晴天;没有人能预知草莽中是否潜藏毒蛇猛兽;没有人能勾勒出命

13、运的风刀霜剑;也没有人能掐算出何时将至大限。然而,外界虽不能把握,行动却可以产生力量。力量的源泉就来自于坚强的信念。信念,是精神上的一种特殊能力。真正意义上的信念,永远是不可战胜的。在它的面前,一切障碍都得低头。以下的事例就是信念的颂歌。一条船在大海中,遇上了突如其来的风暴,它沉没了,全船人员死伤无数。船上有一个人侥幸获得一只小小的救生艇,从而幸免于难。他的救生艇在风浪中颠簸起伏,如同树叶一般,被吹来吹去。他迷失了方向,救援的人也没有找到他。天渐渐黑下来,饥饿、寒冷和恐惧一起袭上心头。然而,他除了这只救生艇之外,一无所有,他的心情灰暗到了极点。他无助地望着天边。忽然,他看到一片模糊的灯光,他高

14、兴得几乎叫了出来。他奋力划着小艇,向那片灯光前进。然而,那片灯光似乎很远,很远,天亮了,他也没有到达那里。他继续艰难地划着小艇,他想,那里,既然能看到灯光,就一定是一座城市或者港口。生的希望在他心中燃烧着。白天时,灯光看不清了,只有在夜晚,那片灯光才在那里闪现,像是对他招手。3天过去了,饥饿、干渴、疲惫更加严重地折磨着他,有好多次,他觉得自己快要崩溃了,但一想到远处的那片灯光,他又陡然增添了许多力量。第4天,他依然在向那片灯光划去,最后,他支持不住,昏迷了过去,但他脑海中,依然闪现着那片神奇的灯光。晚上,他终于被一艘经过的船只救了上来。当他醒过来时,大家才知道,他已经不吃不喝在海上漂泊了4天4

15、夜!当有人问他是怎样坚持下来时,他指着远方的那片灯光说:是那片灯光,给我带来了希望。大家仔细一看,哪里有什么灯光,那只不过是天边闪烁的星星而已!在我们生命的旅途中,一定会遇到各种挫折和困境。这时,只要心头有一个坚定的信念,努力拼搏,就一定会渡过难关。在困境中,如果你认为自己真的失败了,那么,你就会一蹶不振,如果你对自己说:一定要坚持!那么,你就会走过险途,获得胜利。有一年,一支英国探险队来到了撒哈拉沙漠的某个地区。他们在茫茫的沙海里负重跋涉,阳光下,漫天飞舞的风沙就像烧红的铁砂一般,扑打着探险队员的面孔。他们口渴似炙,心急如焚;一;一;大家的水都没有了。这时,探险队队长拿出一只水壶,说:这里还有一壶水。但穿越沙漠前,谁也不能喝。于是,一壶水,成了穿越沙漠的信念的源泉,成了求生的寄托。水壶在队员手中传递,那沉甸甸的感觉,使队员们濒临绝望的脸上,又显露出坚定的神色。最终,探险队顽强地走出了沙漠,挣脱了死神之手。大家喜极而泣,用颤抖的手,拧开了那壶支撑他们精神和信念的水;一;一;但缓缓流出来的,却是满满的一壶沙子!不错,当我们一切顺遂时,也应当对可能的不测加以预防,但当挫折到来时,就应当像风平浪静时那样保持镇静。因为,在漫长的旅途中,实在难以避免崎岖和坎坷。只要出现了一个结局,不管这结局是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演讲稿/致辞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