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月诗派介绍.docx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556071758 上传时间:2023-06-07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34.6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月诗派介绍.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新月诗派介绍.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新月诗派介绍.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新月诗派介绍.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新月诗派介绍.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月诗派介绍.docx(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四、新诗的“规范化”闻一多、徐志摩为代表的前期新月派u 新月诗派大致介绍:新月社成立于1928年,是五四后的一个重要的文化团体,主要成员包括胡适、梁实秋。因为它拥有闻一多、徐志摩等一大批有才华、有成就的诗人,又以提倡格律诗而独树一帜,形成了现代诗史上一个重要的诗歌流派,人称“新月诗派”或“格律诗派”u 新月诗派的产生:起初,他们多在晨报副刊和现代评论上发表作品,1926年4月晨报副刊诗镌专栏的开辟,可以看作该诗派的正式形成,1928年新月月刊在上海创刊,由徐志摩、闻一多任编辑。而1931年新月诗选(陈梦家编选)的出版,则可以看作该诗派的一个总结,也标志着该诗派的结束。u 前期新月派在新诗发展史

2、上所负担的历史使命:在郭沫若的女神为新诗的发展开辟了道路以后,就迫切需要出现形式与内容的严格结合和统一,可供学习、足资范例的新诗作品,确立新的艺术形式与美学原则,使新诗走向“规范化”的道路(Fan:使新诗“规范化”)u 前期新月派:1927年以前,以北京晨报副刊“诗镌”为基本阵地的诗人群u 主要诗人:闻一多、徐志摩、朱湘、饶孟侃、杨世恩、孙大雨、刘梦苇、于赓虞等。u 新月派主张:1.在新诗与旧诗之间建立一架不可少的桥梁(“写中国的新诗”);2.将创造的重心从早期白话诗人关注“白话”转向“诗”自身,使新诗成为诗(“诚心诚意的试验作新诗”由此,中国的新诗创作进入了一个“自觉”的时期。u 一面旗帜:

3、“使诗的内容及形式双方表现出美的力量,成为一种完美的艺术”(Fan:建立超链接进入)“理性节制感情”的美学原则与诗的格律化主张 *理性节制感情:反对“感伤主义”与“伪浪漫主义”,即反对不加节制的直抒胸臆的抒情方式,反对无病呻吟、言之无物为实现此理论原则1.创造客观抒情诗(变“直抒胸臆”的抒情方式为主观情愫的客观对象化,使情感的表现蕴藉而含蓄,具有鲜明的形象性能激发起读者更丰富的联想,积极参加审美再创造过程。2.加强诗歌中的叙事成分(进行现代叙事诗的试验、做“新诗戏剧化”、“小说化”的努力)其意义减弱了早期白话诗里开始显露,在郭沫若女神等诗作里充分展现的诗人主体形象与主观意志,并显示出“非个人化

4、”的倾向。*诗歌格律化:以“和谐”与“均齐”为新诗最重要的审美特征(创造中国式的诗歌)闻一多提出“新诗格律化”主张,鼓吹“三美”,即音乐美(音节)、绘画美(词藻)、建筑美(节的匀称和句的齐整)与早期的梁启超“诗界革命”的局限比较新月诗派提倡新诗格律化,绝非是梁启超式的简单保留旧格律、古风格。因此新月诗派的理念在实践中获得了成功。意义新诗格律化的倡导,纠正了早期新诗创作过于散漫自由,创作态度不严肃造成的一定程度的混乱局面,使新诗趋于精炼与集中,具有了相对规范的形式,巩固了新诗的地位。u 新月派主要诗人介绍:闻一多、徐志摩、朱湘 *闻一多(1899-1964年)前期新月派“领导文学潮流”的代表诗人

5、。他留学美国,热情地学习西方文化,又强烈地感到民族与文化的压迫,写下了被称为“爱国主义”的诗篇,写尽了这位植根在深厚的传统文化土壤中的现代知识分子的内心矛盾与痛苦(闻一多的一“冲”沉郁的风格,与一“压”在新诗发展的第一个十年其他诗人不能替代的独特作用与贡献) *徐志摩(1896-1931年)贯穿新月派前后期的重镇艺术风格飞动飘逸诗的特点执着地追寻“从性灵深处来的诗句”,在诗里真诚地表现内心深处真实的情感与独特的个性,并外射于客观物象。追求主、客体内在神韵及处在形态之间的契合。在诗的外在形式方面,他总是能抓住每一首诗特有的“诗感”、“原动的诗意”,寻找相应的诗律。(其在新诗史上的独特贡献:在不拘一格的不断试验与创造中追求美的内容与美的形式的统一,以其美的艺术珍品提高读者的审美力) *朱湘(1904-1933)主要作品:夏、草莽集追求中心:1.塑造超越时间的具有“东方的静的美丽”的形象,形成“古典的与奢华的”美的风格。2.对诗的形式美的探索,讲究形式的完整与“文学的典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