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节 滑轮9.doc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556067622 上传时间:2023-06-27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84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2节 滑轮9.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第2节 滑轮9.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第2节 滑轮9.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第2节 滑轮9.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第2节 滑轮9.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第2节 滑轮9.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2节 滑轮9.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2.2滑轮教案应用创新点: 1、教学内容的构思上,以教材大纲为依据,结合本校学生的实际状况,本着让学生跳一跳够得着的原则,力争让每一位学生学有所获。2、教学活动的安排上,采用了以学生自主探究为主,教师启发引导为辅的模式,穿插学生实验,使学生轻松愉快的接受新知,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发展特点。3、在信息技术的使用上,充分发挥了信息技术(白板)的优势,将白板的多种功能与教学相结合,既简化了教学程序,又调动起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对重难点的突破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教材分析:本节课是建立在学生探究了杠杆知识之后,对简单机械的引申扩展。同时又为后面学习“功、机械效率”作准备,所以,本节课是简单机械的重

2、要内容。这节课有两个突出特点:一是有大量的学生探究活动,在实践中得到规律,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二是本节课贴近生活,趣味性强,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情分析: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八年级的学生,这段时期的学生正处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关键时期,经过学习,学生们已经学习了力和杠杆的有关知识,并掌握了相关的实验技能,这些知识对本节内容的学习起铺垫作用。 但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误差分析以及准确的归纳仍存在障碍。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认识定滑轮和动滑轮,知道定、动滑轮的特点;学会组装滑轮组以及知道动力和阻力之间的关系。过程与方法目标:经历探究实验过程,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感受科学探究方法。情感、

3、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小组实验与交流,养成团队合作的良好习惯,初步认识科学对社会发展的作用。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通过flash动画演示杠杆的缺陷及播放升国旗视频,引入新课,同时给出滑轮在生产与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二、新课教学(一)滑轮:周边油槽,能绕着轴转动的轮子。引导学生观察手中的滑轮实物,了解滑轮的构造,认识滑轮。(二)滑轮的分类:1、提出问题:小组合作,采用绳和一个滑轮将货物提到高处,你有什么方法?请用钩码替代重物来实验。学生上台展示实验设计方案。FF对比两图,思考两次使用滑轮有什么不同?(学生讨论)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归纳得出:定滑轮:滑轮的轴不随物体一起移动的滑轮。动滑轮

4、:滑轮的轴随物体一起移动的滑轮。提出问题:1、两种滑轮在力的方向上有什么不同?2、工人师傅要把货物提升到同一高度,使用哪种滑轮好?或使用这两种滑轮各有什么好处?结合学生讨论结果,确立研究课题。(三)定滑轮、动滑轮的特点提出问题:1、实验中需要测量哪些物理量?定滑轮和动滑轮需要测量的物理量相同吗? 2、弹簧测力计的使用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实验探究:首先按图或组装器材,探究动滑轮和定滑轮的特点,将测量结果填入表格。(教师巡回指导解决出现的问题)1探究定滑轮的特点实验次数物重G/N拉力大小F/N1232探究动滑轮的特点实验次数(物重G+动滑轮重G动)/N拉力大小F/N123交流讨论:组织指导学生分组交

5、流讨论。(1)通过实验,使用定滑轮与不使用滑轮直接提升物体时拉力的大小有什么不同?拉力的方向有什么不同?(2) 通过实验,使用动滑轮与不使用滑轮直接提升物体时拉力的大小与方向又有什么不同?结论: A、使用定滑轮不省力也不费力,但可以改变力的方向。 B、使用动滑轮可以省一半的力,但费一倍的距离,不改变力的方向。 (四)滑轮组把定滑轮和动滑轮组合在一起,就构成了。这样既可以改变力的方向,又可以省更多的力。通过给学生播放flash动画,结合动画及学生体验,小组讨论滑轮组绕线的方法,小组代表汇报展示,教师与学生共同讨论给出画图需注意的事项以及滑轮组阻力与动力的关系。1、图甲中,重物是由 段绳子吊着,每

6、段绳子平均承担物重,绳端用的拉力F= G。2、图乙中,重物是由 段绳子吊着,每段绳子平均承担物重,绳端用的拉力F= G。结论:不计绳重与绳与滑轮之间的摩擦, ,n表示 乙甲接着将简单滑轮组引申为复杂滑轮组,请学生在白板上画出绕线方法以及说出动力与阻力的关系。进一步巩固所学的知识。 例题:设计滑轮组已知货物重700N,绳能承受最大拉力为200N,请在工具箱内选用最少的滑轮,设计滑轮组,在地面上将货物提起。(不计滑轮重及摩擦)三、巩固练习1、如右图,放在水平地面上的物体所受重力为G,系着它的一根竖直轻绳绕过光滑滑轮,它的另一端受的拉力为F,地面对物体的支持力为N,下面关于这三个力大小的关系正确的是

7、( )AF=G; BG=N; CF+N=G; DF=N2、重200N的物体,使用定滑轮将它提起时,不计摩擦和滑轮重,所用拉力是_N,如果使用动滑轮将它提起,所用拉力是_N3、如图A、B两个滑轮中,A是_滑轮,B是_滑轮,在不考虑滑轮重和摩擦时,物体与桌面的摩擦力是90N,匀速移动物体,水平拉力F为_N。四、提升能力1、用一个动滑轮来提升重物,动滑轮的重力是30N,作用在绳子自由端的拉力是是150N,则物体的重力是( )A.300N B.270N C.180N D.150N2、如图所示,不计滑轮与轴之间的摩擦。当拉力F的大小为15N时,物体沿水平面做匀速直线运动,此时物体受到的摩擦力为 N;方向

8、 ,将拉力F增大为20N,物体受到的摩擦力 (选填增大、减小或保持不变)。3、工人们为了搬运一台笨重的机器,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四种方案(机器下方的小圆表示并排放置的圆形钢管)。其中最省力的方案是( )4、如右图所示,不考虑滑轮重和摩擦,匀速向上拉动弹簧测力计乙,当弹簧测力计甲的示数为5N时,弹簧测力计乙的示数为 N,从而可知被提重物所受重力是 N,这个滑轮属于 滑轮。五、布置作业:观察生活实际或上网查找资料,哪些地方应用了滑轮?配套练习六、板书设计12.2滑轮1、 滑轮的定义:周边油槽,能绕着轴转动的轮子。2、滑轮的分类:定滑轮:轴不随物体一起移动动滑轮:轴随物体一起移动3、滑轮的特点:定滑轮不

9、省力,但能改变力的方向动滑轮能省一半力,但不改变力的方向4、滑轮组:教学反思: 作为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物理学科,教师决不能仅仅停留在如何“教会”学生记住结论,更应多方面关注学生的“学”。让学生在体验平台上,手脑并用地参与科学探究活动我认为本节课的优点在于:1、古代故事及现代视频情景作为课堂引入,利用插入视频、flash动画,拖拽等白板优势,使知识引入更加直观,提升了学生学习兴趣,增强了爱国主义教育。2、环节设计上方法多样,讨论、训练、反馈、应用、提高,使课堂安排环环相扣。3、充分利用了本节课有大量实验以及白板的优势,将白板的众多功能与课堂教学相结合,使实验结论一目了然,重点难点轻松展现,简化了教学程序,激发了学习兴趣。同时,时间容易过于仓促。本节课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学生对白板功能的使用还不娴熟,学生由于平时亲自动手操作不多,还有器材的组装,测力计的校对,读数等都延缓了课堂的教学速度。我认为在实验过程中对时间的把控还有待提高,实验前明确实验方向,研讨实验方法,实验时教师加强指导,及时纠正。 滑轮教案学校:包钢十二中姓名:陈雯学科:物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