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刿论战[52].docx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556061067 上传时间:2023-12-25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3.4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曹刿论战[52].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曹刿论战[52].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曹刿论战[52].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曹刿论战[5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曹刿论战[52].docx(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曹刿论战左传教学目标:1、熟读课文,背诵全文。2、积累词语,理解文义。3、理解句式,准确翻译。4、了解背景,评价人物。教学步骤:一 、左传简介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完整的编年体史书。原名左氏春秋,又称春秋左氏传,相传为鲁国史官左丘明所著。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对后世影响很大,既是史学名著,又是文学名著。体例介绍:历史散文也称史传文,它有国别、编年、纪传三体。 国别体:通过各国史事个别独立地排列载述,以完成对某一历史进程的叙述。国别体史书有国语和战国策。国语是以记言为主,兼及记事;战国策是以记事为主。 编年体:即以时间为经,以事件为纬来叙写史实。它的优点是线索清楚、背景明确、系统性较好;不足是

2、不便于集中而广泛地描写人物。春秋左传和资治通鉴都是编年体。纪传体:即以人物为中心叙写历史,为司马迁所独创。古代官方编辑的“二十四史”用的都是纪传体。这种体例对后世影响很大。左传与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 左传的作者,司马迁和班固都证明是左丘明,这是目前最为可信的史料。现在有些学者认为是战国初年之人所作,但均为质疑,因为左传中某些文章的叙事风格与其他不符,并无任何史料佐证,只能归为臆测。关于长勺之战: 公元前686年冬,齐襄公被堂弟公孙无知杀死,无知自立为君。几个月后,齐臣雍廪又杀死了公孙无知,这样,齐国的君位便空置了起来。住在莒国的公子小白抢先回到齐国夺得王位,称为齐桓公。后来

3、鲁国也送公子纠回齐国争夺王位,结果被齐桓公打败,齐桓公逼鲁庄公杀掉公子纠。 鲁庄公十年(前684年)齐桓公又借口鲁国曾经帮助公子纠与他争夺齐国君位,再次举兵攻鲁,两军战于鲁国长勺,结果弱小的鲁国战胜了入侵的强大的齐国。读准字音: gu jin b f b f sh zh yng m刿 间 鄙 孚 帛 夫 轼 辙 盈 靡二、重点词句1、十年春,齐师伐我。伐:攻打2、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间:参与3、肉食者鄙,未能远谋。鄙:鄙陋,在文中指目光短浅。 4、小惠未徧。徧通“遍”,遍及,普遍 5、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牺牲:指猪、牛、羊等。加:虚报。信:实情6、小信未孚,神弗福也。福:赐福,保佑7

4、、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狱:案件。虽:即使 8、忠之属也。可以一战。可以:可以凭借9、既克,公问其故。克:战胜10、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鼓:击鼓。作:振作。再:第二次。11、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测:估计。伏:埋伏三、问题探究1、“曹刿请见”的原因是什么?明确:肉食者鄙,未能远谋。2、曹刿认为“何以战”的条件是什么?明确:“忠之属也” (取信于民)3、表现鲁庄公取信于民的句子是哪句?明确: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4、“忠之属也”具体指什么?明确: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5、曹刿分析取胜的原因有两条:明确:一条是选择有利于进攻的时机,即文中的哪一句?一条是把握有利于追击的

5、时机,又是哪一句?明确:彼竭我盈。辙乱旗靡。 6、本文一个有名成语是什么?明确:一鼓作气 四、成语拓展(据红色字释义写出有相应该字的成语):齐人三鼓 一鼓作气 望其旗靡 所向披靡惧有伏焉 危机四伏 故克之 克敌制胜 攻无不克三而竭 精疲力竭 殚精竭虑观其辙 南辕北辙 重蹈覆辙五、人物形象曹刿:“请见”、“何以战”:深谋远虑,有政治远见。“下视其辙”、“登轼而望”、论战:审慎、有军事才能。鲁庄公:1、鲁庄公广开言路,使一介草民曹刿得以参与论战。2、鲁庄公面对曹刿“肉食者鄙”的批评和“小惠”、“小信”的刺耳意见,仍能虚怀若谷,唯才是用。3、不高高在上,而是亲临第一线深入实际,“战于长勺”“与之乘”

6、,甘当配角,让能人“掌旗”;4、用人不疑,不收回成命,不打退堂鼓,不干扰能人的作战部署;5、善于总结经验,“既克”后“问其故”,向内行请教,学习如何掌握战争的规律。曹刿论战的详略是怎样安排的?为什么这样安排?解析:曹刿论战一文紧扣“论战”,叙述了曹刿对战争的有关论述和指挥长勺之战的史实,材料安排详略得当。如第一段略去曹刿求见的详细情节,而对鲁庄公与曹刿的论战作了详写。其中对战前政治准备又作了重点论述,因为这是决定战争胜负的前提。第二段不对战争的场面作细致描写,只作概述。写曹刿指挥作战,只用了两个“未可”,两个“可矣”,也不讲原因。第三段是论战的重点。详细写曹刿论“何以胜”。曹刿对“击鼓”一事的解释,“追击”一事的解释充分表现了曹刿卓越的军事才能。文章所以要这样安排详略,主要是表现中心意思的需要。文章的题目是“论战”,意在说明取胜的道理,表现曹刿的政治远见和军事才能,当然要详写论战,略写作战。小结:本文记叙了齐鲁长勺之战的经过,以曹刿对战争的论述贯穿全文,阐明了必须取信于民,运用正确的战略战术并掌握战机才能取胜的道理,表现了曹刿的政治卓见和非凡的军事才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