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奇特的脸》教学设计(方耀先).docx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556055525 上传时间:2023-02-21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555.9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一张奇特的脸》教学设计(方耀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一张奇特的脸》教学设计(方耀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一张奇特的脸》教学设计(方耀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一张奇特的脸》教学设计(方耀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一张奇特的脸》教学设计(方耀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张奇特的脸》教学设计(方耀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张奇特的脸》教学设计(方耀先).docx(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教材分析本课是人美版第6册第16课,课题是一张奇特的脸,课型属于“造型表现”领域。本课和前一课面具同属一个单元。本课侧重于用泥塑的形式浮雕的手法表现人物面部的变化,由于本课涉及到的造型并不是严谨的写实造型,而是充满浪漫主义情调的想象,所以本课的教学目标定为增加学生对陶艺学习的兴趣以及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和动手能力上。另一方面,由于学校没有泥塑需要的材料,所以对教材进行了二度创作,运用橡皮泥和卵石相结合进行创作。这既考虑实际需要,又充分遵循国家标准教材的的严谨性。学情分析本课针对的是三年级学生,他们的面部表情极为丰富,因此这一课他们并不陌生,只是用橡皮泥和卵石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创作还是第一次,

2、虽然具备他们一定的造型能力,好在前一节课学过面具设计的和本课有异曲同工之处,学生学起来会比较轻松。橡皮泥的使用方法学生比较熟悉,本课只需要点到即止,所以本课的重点放在如何运用夸张、变形、装饰等手法创造一个自己想象中的独特的浮雕头像上。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世界各国独具特色的脸部艺术,知道艺术化的脸与现实生活中的脸两者之间的差别。采用揉、捏、粘、压等的技法进行泥塑创作。大胆地将脸型、五官进行夸张、变形,巧妙搭配色彩,塑造一张奇特的脸。2.过程与方法通过欣赏、比较,感受各民族脸部造型艺术的魅力。通过制作使学生感受泥塑与其他材质的与众不同,感受制作的快乐。在合作探索学习过程中,掌握泥塑的技巧和

3、方法并运用到创作面部艺术中。3.情感态度和价值培养学生耐心细致、合作学习的态度以及热爱民俗文化的情感,提高审美情趣。教学重难点通过脸形的夸张、五官的变形,色彩的搭配与装饰,制作富有创意而奇特的脸。教学准备:教具:变脸道具、课件、范作,橡皮泥及工具。学具:卵石、橡皮泥、各色卡纸、油画棒、装饰材料(羽毛、弹珠、小物品或各种废旧材料)等 。教法和学法为了让美术课堂活起来,结合三年级孩子的认知及思维特点,我以“趣”贯穿于教学始终,让动手操作成为学生探索学习的主要途径,具体采用以下教法和学法:教法:1.情景创设法:在开课之初让学生通过川剧变脸激发学习兴趣。在展示评价环节中,通过角色扮演让石头赋予生命。

4、2.竞赛游戏法:以小组竞赛的方式贯穿整堂课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规范课堂常规。 3.示范教学法:教师通过现场演示,让学生更直观了解泥塑、卵石和橡皮泥相结合的方法和技巧。学法:1.合作探究法:在使用导学案和学生动手制作脸型的环节中,以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进行学习,培养团队精神,提高课堂效率。 2.观察发现法: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学生通过观察引起思考,发现问题在潜移默化中获得知识和方法。教学过程一、表演激趣导入学生表演自创节目川剧变脸,引入课题。教师设问:表演者的脸和我们平常的脸有什么不同?【设计意图】变脸道具由学生亲自制作,并进行现场表演,这会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直观地感受脸的奇特变

5、化。设问简洁明了,快速入题。二、艺术欣赏感知欣赏中外脸部艺术非洲面具,非洲面具本身有很多种形态,一类是象脸一样只遮住面部,一类是套住整个头部,粗犷、稚拙、淳朴、简约是它们的风格。吞口木雕是水族特有的特色民间手工艺品,它不仅造型独特,雕刻利落,而且具有文化内蕴,现在已被越来越多的人当作艺术品收藏。吞口摹状是人首,凸眼,犬耳,宽鼻,獠牙,咧嘴,伸舌,口含利剑,将吞口置于门上可以起到吞邪镇恶,保护家庭平安和主人康乐的作用。社火脸谱人物众多,古朴无华,开脸严谨,用色讲究,艺人们编了一整套用色的口诀:“红色忠义白为奸,黑为刚直青勇敢,黄色猛烈草莽蓝,绿是豪侠粉老年,金银二色色泽亮,专画妖魔鬼神判(官)。

6、”民间艺人根据不同人物进行不同的脸谱设计,以夸张变形的艺术手法,加进象征性、寓意性的纹样,以表现人物不同的身份和性格。川剧脸谱是川剧表演艺术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历代川剧艺人共同创造并传承下来的艺术瑰宝。川剧演员在演出前,要在面部用不同色彩绘成各种图案,以展示人物的身份、形貌、性格特征。世界各国奇特的脸,初步感知不同民族、不同地域的脸。【设计意图】选择最有代表性的中外脸部艺术进行欣赏,进一步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其中选择了川剧脸谱,和前一环节一脉相承,同时通过欣赏了解了脸部艺术文化。三、合作探索分析1.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分别研究脸型、五官、色彩的相关内容。第1.2合作学习小组,研究脸型,组长结合

7、导学案组织小组内认真研究探讨并用“剪一剪”脸形的形式完成学习任务。(图一)图二图一第3.4合作学习小组,研究五官,组长结合导学案组织小组内认真研究探讨并用“捏一捏”五官的形式完成学习任务。(图二)第5.6合作学习小组,研究色彩,组长结合导学案组织小组内认真研究探讨,“画一画”的形式为空白的面具搭配出自己满意的色彩。完成学习任务。(图三)图三2.小组总结学习成果进行分享,得出奇特的脸所必备的造型要点。脸型:变形五官:夸张色彩:鲜艳【设计意图】为了减轻学习负担,这一环节设计导学案,分组进行学习,级能提高学习效率,有培养了学生对合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导学案清晰明了地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奇特的脸部

8、艺术的组成元素,教会学生用这种美术的学习方法,提升学习能力,引发学生更多的思考,激发创意,也为下一步的创作打下基础。导学案中出现学生用卵石和橡皮泥创作的作品,让学生对橡皮泥和卵石相结合的创作方法有亲切感,同时顺利进入下一环节。四、实践引导示范1.认识兴文石头文化,我们兴文地质遗迹丰富、自然景观多样,独特的石头丰富多彩的苗族文化共同构成了一幅完美的自然山水画卷。引得中外友人乐此不彼去探索发现,今天我们就要用我们身边的卵石进行创作,用另一种方式赋予石头的生命。你看,这些石头有圆形,长条形,不规则形等,我们可以充分利用这一特点来做脸部艺术。【设计意图】选择家乡的资源,结合橡皮泥进行创作,既让学生感受

9、各种材料带来的变化,同时从另一角度认识家乡的石文化。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孩子们在奇石上创作,更能变难为易创造出各种奇特的脸,赋予石头新“生命力”。学生可适形造型,便于操作,也培养了孩子们爱家乡的情感。2.演示橡皮泥制作技巧搓、压、卷、围用自编的顺口溜提示步骤和创意:这个脸蛋真奇特,先做脸型要夸张,再做五官要变形,色彩搭配要鲜艳。【设计意图】使用顺口溜让学生回顾创作要点,便于进一步在操作过程中加以灵活运用。教师示范之后,再展示其它范作,会让学生从多个角度去认识技法带来的各种变化,如块面造型、线条造型、各种块面叠加等方法,引导学生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技法和风格进行创作。教材中只用泥塑进行操作,我让学

10、生用家乡的奇石与泥塑的方法相结合进行创作,加上多元化的装饰使组合具有各种可能,这也算是是对教材的二次创作吧。五、合作实践应用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完成一张奇特的脸,小组内思考确定制作方法后,完成创作。要求:1.小组分工协作,每人做一部分! 2.造型奇特、五官夸张、色彩鲜艳!【设计意图】根据本课的知识要点提出作业要求,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共同完成作品,节省了时间,培养了团队精神,在小组合作中,学生最容易出现的是各自为阵,所以我让学生先讨论再操作,有效的解决上述问题。六、展示评价拓展1.游戏活动展示,情景创设多元评价。对制作好的作品加以“生命力”,模仿人物的对话。教师引导解说作品进行示范:“小朋友

11、们,我叫小瘦猴,虽然我色彩鲜艳,但难掩心中苦闷,瘦的脑袋耷拉着,学习总是没精神,哎没办法,只好请教大侠士,传我功夫变强壮。”侠士:“我说这位小朋友,功夫可要天天练,做事不要走捷径,只要改掉挑吃挑喝坏毛病,平时加强多锻炼,身体就会好起来。“小瘦猴:“谢谢大侠士,您的话我记心上,改掉恶习变强壮。”学生将对自己的作品进行创编,有困难的小组可以只为作品取名字,用一句话进行表达。【设计意图】通过评价,引导学生根据作品进行表达,由于是三年级的孩子,只要能和本课学习相关的语言就可以达到美术学习的目的了,用角色扮演的方式,提高了自我评价的能力,同时改变以前千篇一律的评价方法。2.脸部艺术欣赏其它艺术形式的脸部艺术作品欣赏。【设计意图】这是教学的最后环节,通过欣赏,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热情,让学生明白艺术形式的多样性和美术的奇妙之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