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周血细胞形态学检验及技巧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556049003 上传时间:2023-09-24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13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外周血细胞形态学检验及技巧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外周血细胞形态学检验及技巧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外周血细胞形态学检验及技巧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外周血细胞形态学检验及技巧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外周血细胞形态学检验及技巧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外周血细胞形态学检验及技巧》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外周血细胞形态学检验及技巧(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外周血细胞形态学检验及技巧卫生部北京医院血液科郑天林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彭明婷谷小林陆红五血细胞形态学采样、制片染色与检查要求:(一)采样、制片及染色,三道工序至关重要,是细胞形态学检查的成败关键。要得到合格的涂片标本,做好上述工序,应注意以下要求:1.采样、制片:(1)玻片要求:国内1.0mmx26mmx76mm0.5,美国NCCLS规定1.0mmx25mmx75mm0.5,要严格清洁,接近中性.(2)推片:选择优质推片,推片两端边缘整齐、平滑。也可选用有机玻璃,其大小、厚度与坡片相同,两端之边缘应加工光滑,以利推片用。(3)采外周血(样),擦去第一滴血,迅速采血,量适中,如绿豆粒大小,具有一

2、定推片技术,推片倾斜45,推成血膜长度25mm35mm,宽度1820mm,血膜四周留有空隙区,血膜终尾离玻片终端至少10mm,血膜均匀,薄如蝉翼,尾端形如弧状,迅速扇(摇)干,血膜具有头、体、尾不同厚薄区域。此外,涂片时,还要考虑患者的血液状态,如贫血程度、血液粘稠度、WBC或有核细胞多少等因素,调整推片技巧。(4)如若采用静脉血推片,用K3-EDTA或肝素抗凝,推制血片应尽早进行(最迟在12小时内)。(二)染色:是识别细胞形态的重要标记工序:常规瑞氏-姬姆萨染色要点:1 要得到满意、漂亮的血细胞染色标本,新鲜涂片迅速染色是很重要的。2 染色液配制要合格;3 涂片切勿用甲醛固定,否则不着色;4

3、 染色的好坏与染色液、缓冲液的质量及比例、加液间隔时间、保持玻片染色液面的张力等染色技巧均有重大关系。染液要覆盖涂膜面,再加缓冲液(1:2),其量要充足、混均,染色时间要30分钟以上。5 细胞着色的观察:(1)当染液与缓冲液混合后,甲醛吸水液温升高,发生剧烈反应,直至液膜表面的“染色粒”呈均匀分布,随染色时间的推延,“染色粒”由“染色小粒”聚集成“染色大粒”,逐渐由外缘向内缘推进至染色面中心(此过程需要20-30分钟以上),则表明细胞着色已完成,(2)再用自来水缓流冲洗,使染色液沉渣及染色粒浮去,使其充分起分色作用,去除细胞染色中浮色,显示出胞核结构及细胞清晰形态,待干,镜检。六外周血细胞形态

4、检查技巧:外周血中三种血细胞数与形态学表现是: 反映骨髓造血状态及血液病和其他疾病的厨窗; 是检查与观察疾病的重要指标;(一)WBC形态学诊断技巧:1WBC数值准确性估计:(1)目前自动化计数仪时有出现结果的偏差,低倍镜观察血涂片可以粗略估计WBC数值及分布。低倍视野WBC数:正常约35个,增多6个以上,减低3个以下。(2)WBC如推至片尾,分布不均,估计将有一定难度。较大的细胞如单核、异淋及中性粒细胞及不成熟细胞多在片尾,体部则多为较小的淋巴细胞,使分类造成偏差,所以分类部位在适当调整。2 白细胞计数值限度分级:(1)WBC正常范围:4.010.0x109/L;(2)WBC正常限度以下:轻度

5、减少(4.03.0x109/L),中度减少(3.02.0x109/L), 极度减少(10.020.0x109/L), 中度增多(20.040.0x109/L), 明显增多(40.080.0x109/L) 极度增多(80.0x109/L)。以此与所测知WBC计数值作粗略对比,推断WBC计数值的准确性。(4)如在血片分类计数过程中发现较多有核红细胞时, 计出血片中有核红所占%率,即以校正原WBC计数值减去有核红所占比例,求出外周血中WBC总数值, 另作WBC分类计100个过程中遇到多少有核红细胞,即有核红细胞个/100个WBC, 或作血片有核细胞分类计数(包括有核红细胞),计出有核红细胞所占%率。

6、3 WBC分类正常范围及其病理性改变:(1)WBC分类正常范围: 新生儿出生后最初24小时白细胞数高,主要为中性粒细胞,至第34周,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例倒转,直至4岁淋巴细胞比例仍多。表1 白细胞分类正常范围由于民族、地区、年龄、性别及其生理性变化的影响,以及检查本身的技术差异,即使一人同次取材不同涂片、一张涂片多次分类计数结果也不可能完全一致,但不可差异太大。 分类中占大比例的中性粒细胞或淋巴细胞呈正态分布,占小比例的嗜酸/嗜碱性粒细胞及单核细胞则为Poisson分布。(2)病理性形态学改变: 中性粒细胞: 中性粒细胞分叶分化程度,被认为从干细胞至粒细胞生成是否正常及与粒细胞年龄相关;如

7、核分叶不良,Pelger-huet现象;核仅一叶或二叶,其百分率增加时谓之“左移”,反之,多数细胞四叶以上谓之右移,一般认为正常中性粒细胞胞核分叶情况:4 叶者为1525%3叶者为4050%2叶者为2040%1叶者为3:1者即为大细胞高色素性贫血,5%。其网织RBC内嗜碱性网织增多,代偿性功能减低者,低于正常水平。多见于AA,但有不典型AA(1/4)患者可有网织RBC增高。网织RBC计数1000个RBC中有多少网织RBC,以其%数表示,是一个比值数,不是绝对值。精确应计算绝对值或用流式细胞仪计数更为确切。(3)MCV、MCH、MCHC反映RBC病理变化,可将贫血分为大细胞性贫血、正常细胞性贫血、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及单纯小细胞性贫血(即小细胞性正常色素性贫血),其诊断标准及其病因见表3:2 RBC形态学在检验中易被忽视,观察RBC形态,一般以外周血涂片较为可靠。RBC形态与排列(如重叠、缗钱状)与涂片技术、涂片部位及厚薄有很大关系。这点在镜检时应予注意。即是合格涂片,RBC形态依然与涂片部位及厚薄等多种因素有关:如取涂片中心区域,RBC中心淡染,多1/3细胞面积大小;取自涂片薄处或尾部,RBC形态误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