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下册第13课第一次抱母亲.docx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556045050 上传时间:2023-04-18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08.6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年级下册第13课第一次抱母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四年级下册第13课第一次抱母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四年级下册第13课第一次抱母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四年级下册第13课第一次抱母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四年级下册第13课第一次抱母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四年级下册第13课第一次抱母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年级下册第13课第一次抱母亲.docx(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3天前 上传下载附件 (87.53 KB) 【教师简介】王晓辉,小学语文高级教师,深圳市南山区骨干教师,广东省阅读教学比赛特等奖第一名获得者。同时在2008年、2012年代表南山区参加深圳市阅读教学大赛,均获一等奖。也曾到贵州、江西、厦门等地进行微型讲座、课题论坛和课堂教学展示活动。作为学校语文学科教研组长,能认真做好科组教研工作,勇挑重担,潜心研究,不断超越自己。苏教国标本教科书四年级下册第13课第一次抱母亲 深圳市南山区王晓辉一、教材分析第一次抱母亲是苏教版教材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第三篇课文。本组教材以“爱心”为主题编排,倡导无私奉献、相互关爱、回报母爱和保护弱小等美好品质的教育,向我们展

2、示了人性的美。就小学阶段阅读教学而言,第二学段是承上启下阶段,四年级下册的阅读教学,是第二学段阅读教学的最后一个学期。除了肩负着“承上”的任务外,更重要的是要解决“启下”的问题。教材的编排体现了这个特点,在阅读能力的要求上特别注重理解能力、概括能力、自学能力和写作能力的提升。特别注重语文意识、整合意识和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形成。第一次抱母亲是一篇文质兼美、情真意切的美文。一个非常偶然的抱母亲的机会,引发了母子之间心灵的碰撞和融通。文章字里行间洋溢着母亲对子女的爱,更表达了儿子对母亲深深的感恩之情,是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锤炼语感的好素材。但由于当今的孩子都是独生子女,家长的溺爱,已使孩子们对父爱、

3、母爱的认识变得淡化,加上文中人物所处时代久远,小学生的认知与文章之间有很大差距。因而,努力将文章中的母亲与自己的母亲产生关联,从而使学生真正走进文本,产生共鸣,唤起他们的真情实感有一定的难度。所以本课的教学力求引导学生在个体自学、小组研学、同桌互学、整合拓学的过程中走进文本,捕捉课文中的动情点,辅以想象留白,谈出自己对文本的独特体验,与文本进行深层的“对话”,让作者之情、文本之情、教师之情、学生之情在课堂汇流,让课堂容量适度、结构优化、效率提高。从而实现让学生通过对文本的品读,受到心灵的启迪,感情的共鸣,获得语文能力的发展和语文素养的提升这一终极教学目标。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正确、流

4、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准确把握文章的情感基调,理解重点词句的意思,关注课文表达特点。2.过程与方法目标充分体现自学互动,通过多种方式的自主学习,在学生合作交流和教师导学中,相机渗透学习方法,将语言文字的理解、感悟与训练巧妙地融入朗读之中。读中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感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语文综合素养。3.情感与价值目标通过用语言描述情境,用图画展现情境、用音乐渲染情境,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体会母爱的无私伟大,唤起学生对母亲的崇敬、感恩、回报之情。三、教学准备1.预习单2.多媒体课件四、课时安排第一课时(一)板书课题,质疑导读(二)引导初读,感知课文结合预习单,明确初读要求(三)检查初读,认读字词

5、结合预习单,检查读音词意(四)再读课文,要求读通 结合预习单,梳理文章内容(五)布置作业,搜集资料结合预习单,布置家庭作业(另附预习单)第二课时教学过程:(一)巧妙导入,设置开放的自学1.齐读课题,走进故事。2.配乐读第一自然段3.聚焦三处“没想到”,体会作者的心情;聚焦“作者的回忆”,体会母亲的形象。学法提示:找画圈品写议先自读自悟,再小组交流4.汇报交流(1)聚焦三个“没想到”出示句子:我左手托住母亲的脖子,右手托住她的腿弯,使劲一抱。没想到母亲轻轻的,我用力过猛,差点仰面摔倒。护士在后面扶了我一把,责怪说:“你使那么大劲干什么?”我说:“我没想到我妈这么轻 。”我一直以为母亲力大无穷,没

6、想到她是用八十多斤的身体,去承受那么重的担子。 导学策略:抓关键词,体会作者吃惊、难过、愧疚的心情。顺学而导,渗透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的学法。(2)聚焦“作者的回忆”出示语段:在我记忆中,母亲总是手里拉着我,背上背着妹妹,肩上再挑100多斤重的担子翻山越岭。这样年复一年,直到我们长大。我们长大后,可以干活了,但逢有重担,母亲总是叫我们放下,让她来挑。我一直以为母亲力大无穷,没想到她是用80多斤的身体,去承受那么重的担子。语用选点:翻山越岭年复一年导学策略:对比词义朗读想象雨天,山路泥泞,一步一滑,母亲-;夜里,摸黑赶路,行走艰难,母亲-;夏天,烈日当头,酷热难耐,母亲-;冬天,寒风刺骨,大雪纷飞

7、,母亲-; (3)体会母亲的辛劳语用选点:“我”的回忆。这篇以语言描写为主的文章中,我回忆母亲过去辛劳的这段语言描写写得最为详细,最为具体,突出了母亲当年的艰辛劳苦,也让作者的难过愧疚之意跃然纸上,是刻画母亲形象方面的浓墨重彩之笔。学生对这段回忆写了什么,不难理解。但为什么这样写?作者表达方法上的用意是什么?需要在此处停留,引发学生思维扎根,通过同桌互学讨论,解开作者的语言密码。导学策略:留白想象重担,体会母亲身轻担重。妹妹考上大学,母亲哥哥要娶媳妇,母亲 我在外地工作,母亲 对比母亲变化,深化理解愧疚之情。出示语段:母亲竟然这么轻,我心里很难过。护士说:“亏你和你妈生活了几十年,眼力这么差。

8、”我说:“如果你跟我妈生活几十年,你也会看不准的。”护士问:“为什么?”我说:“在我记忆中,母亲总是手里拉着我,背上背着妹妹,肩上再挑100多斤重的担子翻山越岭。这样年复一年,直到我们长大。我们长大后,可以干活了,但逢有重担,母亲总是叫我们放下,让她来挑。我一直以为母亲力大无穷,没想到她是用80多斤的身体,去承受那么重的担子。”品味对话写法,体会文章表达精妙。(二)多法并用,升华母亲的形象语用选点:两个反问句出示句子:母亲笑了笑说:“提那些事干什么?哪个母亲不是这样过来的?”导学策略:理解护士眼中的母亲 联系自己的母亲 小时候长大后拓展诗词中的母亲,渲染歌曲中的母亲开掘“瘦”字意象,提示“瘦”

9、字写法,强化“瘦”字书写,促进情感的升华(三)对比两“抱”,解读泪水的内涵导学策略:自读自悟,体会两次“抱”的不同 出示句子:我突发奇想地说:“妈,你把我从小抱到大,我还没有好好抱过你一回呢。让我抱你入睡吧。” 动情朗读,感受报母恩的真情 出示语段:我坐在床沿上,把母亲抱在怀里,就像小时侯母亲无数次抱我那样。为了让母亲容易入睡,我将她轻轻地摇动。护士不忍离去,静静地站在边上看着。母亲终于闭上眼睛。我以为母亲睡着了,准备把她放到床上去。可是,我忽然看见,有两行泪水从母亲的眼角流下来创设情境,领悟行孝要及时趁早(四)移觉练笔,言意兼得的训练请你选择一个角色,体会他的内心世界,写下来。母亲: 我躺在

10、儿子的怀里,忍不住流泪 “我”: 我看着怀中闭眼流泪的母亲,感慨万千护士:看着病房里这温暖的一幕,我 我:读着温暖的文字,看着感人的画面,我 (五)主题拓展,课堂内外的互通推荐阅读书籍、电影世界上最疼我的那个人去了 机动环节读中发现对护士描写中,暗线潜藏的巧妙构思 板书设计: 阅读课:第一次抱母亲广东:王晓辉第一次抱母亲(苏教版四下)课堂实录执教者:深圳市南山区王晓辉第二课时 课前谈话: 1、出示古文体,这是什么字?生:孝。理解字的意思:上面是老人,下面是孩子。 2、师谈24孝中黄香“扇枕温衾”的故事。引出新25孝“花布抱母”。(出示图片)你想到什么? 生畅谈想法。教学过程: 一、巧妙导入,设

11、置开放的自学 (一)齐读课题,走进故事。 师:读的时候要强调“第 一 次”,再读课题。 (二)生配乐读第一自然段。 指导读儿子的话:“妈,你别动,我来抱你。” (三)聚焦三处“没想到”,体会作者的心情;聚焦“作者的回忆”,体会母亲的形象。1、师:没想到“我”这么一抱,竟然抱出了种种意想不到的感受。请同学们在自由读课文中,要特别留意带有“没想到”这三个句子。一边自由读,一边找句子,用波浪线画出来,圈出关键的词语,用心去品味一下当时作者的心情和感受,用一个恰当的词语概括下来,写在相应的句子旁边。完成后,再把你的想法和小组的同学交流交流。2、学法提示: (出示: 没想到 (找画圈品写议) 关 键 词

12、 语 作者心情 板书:没想到 3、学生自读自悟 4、小组交流。 5、汇报交流(1)生汇报句子,并谈感受,师点评。(2)相机出示三个带“没想到”的句子。 出示句子:“在我的记忆中,母亲总是手里拉着我,背上背着妹妹,肩上再挑100多斤重的担子翻山越岭。这样年复一年,直到我们长大。我们长大后,可以干活了,但逢有重担,母亲总是叫我们放下,让她来挑。我一直以为母亲力大无穷,没想到她是用80多斤的身体,去承受那么重的担子。” 6、自由读这段文字。7、生紧扣“翻山越岭”“年复一年”等语句来谈感受。(四)再次出示句子:在我的记忆中,母亲总是手里拉着我,背上背着妹妹,肩上再挑100多斤重的担子翻山越岭。这样年复

13、一年,直到我们长大。我们长大后,可以干活了,但逢有重担,母亲总是叫我们放下,让她来挑。我一直以为母亲力大无穷,没想到她是用80多斤的身体,去承受那么重的担子。师:这两个词都写出了母亲的辛劳,但他们所强调的意思一样吗?生谈理解。师:这里强调了不仅路途遥远,而且时间漫长。作者只用了两个不同的词语,却使母亲辛劳的形象跃然纸上,体现了作者用词的精妙。(五)体会母亲的辛劳 1、生继续紧扣关 键 词“力大无穷”补充对该段的理解。师:正是这种爱,使母亲能够生:翻山越岭。师:还能够生:年复一年。 2、创设情境读句子 出示:母亲总是手里拉着我,背上背着妹妹,肩上再挑100多斤重的担子翻山越岭。 酷暑天,炙热难耐

14、 寒冬夜,大雪纷飞 就这样,年复一年 指导读出慢镜头的感觉。 3、再次齐读“我们长大后,可以干活了,但逢有重担,母亲总是叫我们放下,让她来挑。我一直以为母亲力大无穷,没想到她是用80多斤的身体,去承受那么重的担子。” 4、指导读“我一直以为母亲力大无穷,没想到她是用80多斤的身体,去承受那么重的担子。”读出低沉、缓慢的语气。5、出示句子,配乐师生读。 师:我早就该想到 生:母亲轻轻的, 师:我早就该想到 生:我妈那么轻。 师:我早就该想到 生:她是用八十多斤的身体,去承受那么重的担子。6、想象其它情境。7、用一个词概括母亲的身体。生:轻飘飘。生:瘦弱。 生:我还想到了弱不禁风。 8、指导书写“瘦”(田字格)师范写,生练写。 9、这个段落用的笔墨最多,这样写有什么好处?生谈感受。师:这段话写得越详细,就越能感受到母亲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