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上9青蛙看海第二课时课案.doc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556043561 上传时间:2024-03-19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4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上9青蛙看海第二课时课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上9青蛙看海第二课时课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上9青蛙看海第二课时课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2上9青蛙看海第二课时课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2上9青蛙看海第二课时课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上9青蛙看海第二课时课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上9青蛙看海第二课时课案.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青蛙看海第二课时课案课型 新授课时第二课时执教李堡镇中心小学许红霞理论支持语文教学的过程应该是努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构建和谐高效课堂的过程。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我们每一位教师不仅要努力地通过自己的讲授使学生获得更多的知识,更重要的是我们要下大工夫教给他们自主学习的方法,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习惯,进而培养学生会学的能力,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和主人,从而构建和谐高效的语文课堂教学。教学过程的本质是一个对话过程,阅读教学过程是一个主体间对话的过程,是教师、学生、文本之间多项交流、互动对话的过程,对话者之间应该是平等的,教学中教师要尊重作为对话主体的学生的认识、体验等。文本以语言为自己的载体,学

2、生如果能突破语言的外壳,就可以吮吸美味的果汁了,要引导学生抓住文中关键词句,激活学生自身的灵性,从而揣摩文章的内涵。教学目标1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2 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只要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坚持不懈地刻苦努力,就一定能到达理想的彼岸。3课堂拓展,补充阅读,积累语言。教学重点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教学难点朗读、感悟课文,体验文中蕴含的“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的道理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 动物贴画课时安排2课时设计内容一、课前自主预习:1 读一读:认真练读青蛙看海课文。2 想一想:青蛙为了看海,有哪些地方值得我们学习。二、课内精讲精练:教学步骤教 师 引

3、导学 生 活 动设 计 意 图一、激趣导入二、精读感悟三、总结延伸四、作业1(出示大海配乐图)小朋友,看,这是什么地方?你们喜欢它吗?为什么?2是呀,大海的海水那么的蓝,那么的清澈,那么的一望无边,真让人喜欢呀!3不仅是我们喜欢大海,有一只长期住在湖边的小青蛙(板贴小青蛙),也很想去看看大海(板书:看海)。今天,我们就来细细地学习一下这则故事。(揭题并齐读:10 青蛙看海) 过渡:小青蛙想看海,可是一座大山挡在了它的面前。(教师板画一座高山)我们一起来帮它想办法吧!学生自由发言。(一)学习第13自然段1 一只苍鹰也给小青蛙出了个好主意,(板贴苍鹰)请小朋友自由读读13自然段,思考:苍鹰是怎样对

4、小青蛙说的?(课件出示苍鹰前后两句话,背景是小青蛙与苍鹰的对话图)指名读第一句话。从这句话中你知道了什么?(用着重符突出“只要-就能-”)你们给小青蛙出的办法可行吗?你从苍鹰的哪句话中知道的?(引出苍鹰的第二句话,着重符突出“你不-,怎么能-呢?”。)教师小结,指名读好第二句话。2小青蛙要看海,就必须登上山顶,可你们看,这座山怎么样?(实在太高了。教师板画在山腰间画几朵白云)角色转换:你就是这只蹲在湖边的青蛙(动作),看到这么高的山,心里感觉?请同桌讨论,集体交流。那小青蛙有什么表现?(出示第二自然段,突出“吸了一口凉气”)为什么“吸了一口凉气”?还说了什么?(突出“天哪,这么高的山!”)指名

5、朗读,并自由练习表演朗读。小青蛙有信心登上前面那座高山吗?找一找哪句话告诉我们的?突出“怎么上得去呢?”反复朗读,体会意思。为什么小青蛙没有信心登上出顶?用“因为所以”练习说话。3角色朗读13自然段。(二)、学习第49自然段过渡:青蛙登不上去,心里感到怎么样?(板书:失望)1(出示课件)苍鹰说完展翅飞走了,正在这里谁来了?自由读49自然段,小松鼠是怎么说的?小青蛙是怎么说的?请分别用“ ”与“ ” 划出来。2师生交流(出示青蛙和松鼠的对话,分别用“ ”与“” 划好。)小组学生自愿找角色朗读,男女生对读。3小青蛙的心情有什么变化?交流。(在小青蛙的话句旁,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小青蛙的心情变化过程

6、“失望兴奋有信心”)4自由分角色朗读、表演。(三)学习1011自然段1你知道小青蛙要跳多少跳?(无数跳)为什么?青蛙是怎么做的?(着重符突出“一级一级地往上跳”,并板书)2 组织青蛙跳的活动,播放轻松的音乐,练习不停地跳。谈感受。引导:太辛苦了,离山顶还有一段路呢,咱们就不爬了,回去吧?为什么?3这些困难小青蛙都有克服了,(引读)它还是跟着松鼠( ) ,累了 ( ) ,渴了( ) 。不知不觉它已经跳完了 ( ) ,达到了( )。指导读好这句话。4他们看到大海了吗?你从哪里知道的?理解“展现”(出示配乐大海图及11自然段)(教师板书:终于看到了大海)小青蛙看到了大海,会怎么样?它会对小松鼠说什么

7、?(同桌自由想象,讨论交流。)1 总结全文。2 你喜欢这只小青蛙吗?为什么?(教师板书:坚持不懈 刻苦努力)2小小的蚂蚁、爬得慢吞吞的蜗牛和乌龟听说青蛙看到了大海,都有羡慕不已,也想去看看大海,你准备怎样对他们说呢?3看来你们已经弄懂了这则故事,老师再送你们两句话:“世上无难事,只要有攀登”、“有志者事竟成”(多媒体出示句子)1让我们一起有感情地分角色读一读故事吧!2小组练习课本剧表演.1书空课题,感情朗读。2畅谈对大海的印象。3齐读课题。1自由读,体会苍鹰对小青蛙说的话。(1)自由读,自主体会苍鹰的话。(2)交流感受,从苍鹰的话中读懂了什么。(3)用只要-就能-说一句话。(4)交流,苍鹰的办

8、法是否可行。(5)齐读第二句话。(一)1引导看图,山是怎样的?2角色转换,你就是这只青蛙,看到这么高的山,心里感觉怎样?(1)同桌讨论。(2)集体交流。3小青蛙有什么表现呢?A自由读第二自然段。B青蛙为什么吸了口凉气?还说了什么?C练习表演朗读。4思考:小青蛙有信心登上前面那座高山吗?(1)找找有关句子。(2)体会“怎么上得去呢?”(3)为什么小青蛙没有信心登上出顶?用“因为所以”练习说话。(4)分角色读1-3自然段。(二)1自由读第49自然段思考:小松鼠是怎么说的。小青蛙是怎么说的? 2师生交流。3男女生对读。4小青蛙的心情有变化吗?交流。(三)1学生思考:想想为了看到大海,青蛙要跳多少跳?

9、2突出“一级一级地往上跳”。3 引导:太辛苦了,离山顶还有一段路呢,咱们就不爬了,回去吧?为什么? (1)引导读“它还是跟着松鼠”(2)齐读。1 思考:青蛙看到大海了吗?(1)找出有关句子。(2)理解“展现”。2 自由发挥想象(1)小青蛙看到了大海,会怎么样?(2)它会对小松鼠说什么?畅所欲言: 1你喜欢这只小青蛙吗?为什么?2 小小的蚂蚁、爬得慢吞吞的蜗牛和乌龟听说青蛙看到了大海,都有羡慕不已,也想去看看大海,你准备怎样对他们说呢?3 齐读 “世上无难事,只要有攀登” “有志者事竟成。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在学生眼前展示了精美的画面和恰当的音乐,让学生亲眼目睹、亲身感受了大海的壮阔美丽,引发起

10、学生情不自禁的赞叹,争相恐后地说出他们最真实的想法。这一环节,使得这些生活经历有限、生活感受粗浅的低年级学生,不仅眼里有语言文字,还有相对应的形象画面,“符号”对应了“形象”,“形象”又激起了“情感”这一环节的设计,故意把苍鹰前后两句不同的话放在一起,自读自悟,以悟促读,反复体会两个句子不同的意义层次,让学生去学会朗读,通过读来感悟出课文字里行间中所表达的“青蛙要想看到大海,就必须登上山顶,别无他法”这一知识点,从而接受潜移默化的语言熏陶。从低年级起,教师就要善于根据不同的教材内容,不同的对象,不同的时机,创造不同的条件,全面、灵活地培养学生角色转换的能力。因为没有成功的“角色转换”就无所谓真

11、正的“入境悟情”。如本课设计让学生充分转换角色去思考,去想象,去感受。旨在创设学生最佳的学习情境,调动起学生的各路感觉器官,积极地去感受、体验,使学生的思维火花在交流与探索中产生碰撞,情感与认识得以升华,使学习引“深”或拓宽。虽然可能会得到一些可笑、错误乃至失败的想法亦或是说法,但是作为我们教师来讲,还是应该时时鼓励,处处宽容,让这些个性的火苗带着他们激情地跳动。这一教学环节以读为主,通过组织各种形式的读(自读、引读、表演读、分角色朗读),体味课文的语言,感受青蛙在松鼠的关爱下心情从“失望兴奋有信心”的变化过程。 由于是亲身经历、体验,对“一级一级地往上跳”有了深刻地感觉,学生的情感与青蛙的情

12、感产生了共鸣,深切感悟到了青蛙的辛苦艰难。再引导学生动情练读,抓重点词“一级一级地往上跳”“累”“渴”的朗读。学生有了体验,就读得情真意切,发自内心。用快、慢两种语速比较读“歇一会儿”、“喝点山泉水”,让学生置于浓郁的课文情境中,感受青蛙为了看海而坚持不懈、努力向上的精神。鲁迅语:在低年级阅读教学中,充分利用教材,注意引导儿童展开想象的翅膀,不仅能激发他们学习课文的兴趣,加深对课文意义的理解,而且有利于训练创新思维意识,形成积极向上的健康情感。小青蛙到达山顶后的表现,学生都能想象得到。课上学生说一说,喊一喊,甚至叫一叫,都是他们入情入境的体现。这一环节,既让学生分享了青蛙的快乐,同时也让他们深切地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体会到“有付出,就有收获”的道理。这一环节,我设计了三个不同层次的拓展练习。第一层,让学生联系自己人进行自我教育。第二层,针对他人的特点,开展他人教育。第三层,课外语言积累,深化道理。进一步让学生懂得只要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坚持不懈地刻苦努力,就一定能到达理想的彼岸的道理,使学生把外部语言不断内化。在全文结束之处安排了学生分角色朗读、排练课本剧这两个作业,能再现课文中人物对话时的情境,加深学生对课文的记忆与理解,培养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的组织能力和创造能力。板书设计: 青蛙看海 坚持不懈 刻苦努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