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辛集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556043558 上传时间:2023-02-19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24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北省辛集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河北省辛集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河北省辛集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河北省辛集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河北省辛集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河北省辛集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北省辛集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欢迎阅读本文档,希望本文档能对您有所帮助!河北省辛集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51“天子有天下谓之天下,诸侯有国谓之国。然有国者不可以称天下,有天下者或可以称国,故诸侯谓之邦国,天子谓之王国。” 该材料主要说明 A.专制王权的高度集中B.周天子与诸侯之间等级森严 C.分封制与宗法制内在联系加强D.宗法制下礼乐制度的直接影响52学家钱穆认为:“西周三百年历史,最重要者为封建政体之创兴。”属于“封建政体之创兴”的政治制度是 A.宗法制B.皇帝制C.分封制D.禅让制53据春秋记载,在二百四十二年间鲁君朝贡周王3次,朝贡齐国11次,朝贡晋国20次,朝贡楚国2次。这一现象反映的实

2、质是 A.各诸侯国之间联系密切B.宗法分封逐渐瓦解 C.周天子成为天下共主D.周王未能实现高度集权54.战国以来,郡县制逐渐得到推广,但分封制并未退出历史舞台,甚至在某些时期出现了逆袭。这一现象反映了 A.君主专制影响国家制度变革B.郡县制度还不够完善 C.分封制利弊并存D.分封制不利于中央集权55新唐书礼三本说:“夫君者,民众父母也”;周易家天下说:“家人有严君焉,父母之谓也”;马克思说:“就像皇帝通常被尊为全国的君父一样,皇帝的各个官吏也都在他所管辖的地区内被看作是这种父权的代表”。这二则材料实质上揭示了 A.君父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特殊地位 B.古代社会家国同构的社会特征 C.家长制作风体

3、现了封建特权思想 D.宗法关系渗透到社会生活诸多方面56皇帝仁宗说:科举考试“须南北兼顾。南人虽善文词,而北人厚重,比累科所选,北方仅得什一,非公天下之道。”于是,“命杨士奇等定取士之额,南人十六,北人十四。”明朝推行这一举措的目的是 A.借助科举取士打压南方富商大贾 B.通过科举取士均衡政治势力 C.促进南北方区域特色文化交流 D.尽力维护科举取士区域公平57. 隋文帝杨坚确立了三省六部制以后,又对地方机构进行了改革,将州、郡、县三级改并为州、县二级,克服了南北朝时期“地无百里,数县并置”,或“户不满千,二郡分领”的弊端。其主要目的在于 A.节省中央的财政支出B.提高中央的行政效率 C.加强

4、对地方的控制D.打击地方豪强势力58.在谈到明朝内阁的作用时,有学者指出:“内阁成员犯不着为了皇帝去得罪其他文官,事实上他们也没有这个权力。没有宰相的权力和地位,却要承担宰相的罪责,去充当皇帝的挡箭牌、替罪羊,这是任何明智的人都不会去做的事情。”这意在说明内阁的设立 A.不利于政府机构间的协调与督察 B.加强了对百官的监察 C.弥补了明太祖废丞相带来的弊端 D.直接导致了皇权削弱59.隋文帝时期,社会事务繁多,尚书省和各部门向皇帝的报告大量增加,甚至连营造细小之事、出给轻微之物,也要向他报告,皇帝只好早起晚睡。 这反映出 A.隋文帝对大臣不够信任B.政务运行机制尚不健全 C.君主专制集权空前强

5、化D.政府部门无任何决策权60.凡讼之可疑者,与其屈兄,宁屈其弟;与其屈叔伯,宁屈其侄。”是古代官吏办理疑难案件时采用的一种方法。这说明古代司法 A.缺少私有财产保护观念B.极易受到外界因素干预 C.民事案件没有规章可循D.传统观念影响司法质量61.按唐制,中男(16至21岁)不服兵役,成男(22岁以上)才服兵役。某次,封德彝提出中男服役的提议,得到太宗的许可。但是,魏征不肯签署文件,并指出这是竭泽而渔的做法。最终此提议没有通过。据此,你认为魏征供职于 A.尚书省B.中书省C.兵部D.门下省62997年,宋太宗分全国为十五路,转运使掌管一路的大权。1007年后,宋真宗在此基础上陆续增设了经略安

6、抚司、提点刑狱司和提举常平司等机构。宋真宗这样做是为了 A.削相权以加强君权B.分事权以相互牵制 C.改变地方割据局面D.强化集体议事制度63范仲淹在杭州任职时,正逢大饥。他号召富人兴造土木工程,开展宴游活动。官府也翻新粮仓吏舍,日役千人。两浙唯杭州晏然,民不流徙。下列对范仲淹施政措施的正确认识是 A.招民为役以赈饥民B.不恤荒政伤耗民力 C.鼓励消费刺激生产D.宴游兴造靡费财政64商鞅变法规定:“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明尊卑爵秩等级,各以差次名田宅,臣妾衣服以家次”。这表明商鞅变法 A.要取消贵族特权B.模糊了社会等级界限 C.使贵族体制发生转变D.以废

7、除奴隶制为重要目的65王亚南在中国官僚政治研究中说:“纵观中国官僚制度每经一个朝代,表面上看好像是多一次重复,多一次再生产,但仔细观察起来,其内容是代有变更。”下列制度符合既是“重复”,又是“再生产”的特点的是 A.郡县制度B.郡国并行制C.刺史制度D.行省制度66北宋时,于州县之上设有更高一级的地方长官监司,但州县长官也可上书直达朝廷,因此,常有知州不满监司之决定,而直接上书要求朝廷重新作出决定的例子。甚至县亦有权在认为本辖区受到不公正待遇之时,向朝廷作出申诉。朝廷允许“越级申诉”的目的是 A.加强君主专制B.加强中央集权 C.分化地方权力D.扩大地方权力67明朝地方志记载:“正(德)、嘉(

8、靖)以前,仕之空囊而归者,闾里相慰劳,啧啧高之;嘉(靖)、隆(庆)以后,仕之归也,不问人品,第问怀金多寡为重轻。”这种现象本质上说明 A.“吏治之坏,根于士风”B.“治官化民,其要在上” C.“习俗移志,安久移质”D.“圣人治吏不治民”68清初思想家顾炎武在日知录中写道:“春秋时犹宗周王,而七国则绝不言王矣;春秋时犹严祭祀、重聘享,而七国则绝无其事矣;春秋时犹论宗姓氏族,而七国则无一言及之矣;春秋时犹宴会赋诗,而七国则不闻矣;春秋时犹有赴告、策书,而七国则无有矣。邦无定交,士无定不待始皇之并天下,而文、武之道尽矣。”该材料说明 A.春秋战国时期“礼崩乐坏” B.春秋时七霸仍不敢称王 C.战国时

9、期宗法制、分封制、礼乐制遭破坏 D.周末社会风俗发生了巨大变化69近代历史学者蒋廷黻在谈到中国政府与列强签订的不平等条约时说:“条款虽很多 可以为祸,亦可以为福,看我们振作与否。”材料中的“为福”是指这些条约的签订 A.加速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 B.加强了中国与西方各国的友好往来 C.使列强加强了对中国的控制 D.加快了中国融入世界市场的进程70在收复新疆作战中,清军各军,远者相距三千余里,仓促有事,无所秉承,公文用当时中国最快捷的“马上飞递”方式也需要半个月。为此,左宗棠坐镇大营,下令所属各大军前沿指挥官“相机办理,不为遥制”。上述材料集中表明 A.清军在收复新疆过程中并无统一战略 B.左宗棠

10、“缓进急战”的策略卓有成效 C.军队的协调性较强是收复新疆的关键 D.交通地理深刻影响着战争的作战方式711897年,晚清士人顾肇新称:“强敌环伺,各思乘机而起,为今之计,惟有汰除一切冗官浮费,腾出的饷,聘请西国名将,迅练劲旅,或犹可以立国,若犹是因循迁就,恐四分五裂。”这一言论 A.凸显了在民族危机下政府的应对不力 B.说明中体西用思想已深入人心 C.完整地表达了维新派社会改革的要求 D.认识到洋务运动存在着弊端721832年,一艘英国商船“阿美士德”号遍游中国沿海要地,6月20日,该船进入吴淞,甚至游弋于吴淞炮台周围,尽窥守军虚实。船上的一位传教士说:“如果我们是敌人,那么这里的军队的抵抗

11、不会超过半小时。”对此理解最准确的是 A.上海等地的鸦片走私比较猖獗 B.英国发动的鸦片战争蓄谋已久 C.清政府没有放弃闭关锁国政策 D.鸦片战争前夕的清军海防松弛73“红歌”不是抽象的革命口号,更不是单纯的政治符号。它能够广泛流传而且经久不衰,主要在于它独特的艺术魅力和历史内涵。下列几首红歌所反映的内容可以归为同一时期的是 过雪山草地保卫黄河地道战延安颂 A.B.C.D.74萨苏在国破山河在:从日本史料揭秘中国抗战中引用了一个故事:日军兵斋藤在战斗间歇,到一条小河边用汽油桶洗苹果,不小心汽油桶被水冲到对岸正在洗澡的中国兵身边。双方都大吃一惊,因为双方都没带枪,都没办法射击。中国兵取出一个苹果

12、吃了一口,向后面的树林退去。日本兵神差鬼使地用日语问:“好吃吗?”没想到这个中国兵居然用日语回话道:“谢谢!”萨苏引用该故事旨在说明 A.中日两国士兵渴望和平B.中日士兵超越了仇恨 C.战争的残酷与苦难D.残酷战争下人性依存75中日双方对1894年7月25日发生的丰岛海战记述各异。中方济远航海日志记载:“7点45分,倭三舰同放真弹子,轰击我船,我船即刻还炮。”日方出版的二十七八年海战史称:“7点52分,彼我相距约3000米之距离。济远首先向我发炮。旗舰吉野立即迎战,以左舷炮向济远轰击。”这说明 A.研究者的立场会影响其对历史的解释B.历史真相因年代久远而变得模糊不清 C.通过文献记录最终能够还

13、原历史真相D.原始记录比研究文献更接近历史真相761928年,南京国民政府制定的海关进口税则确定进口货物税率为7.5%27.5%,这废止了近代某一条约的相关规定。这一条约是 A.南京条约B.天津条约 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77蒋廷黻在中国近代史中指出:“1840年以前是我们对人家不公正,1840年以后是人家对我们不公正。”对此理解不合理的是 A.前一个“不公正”指中国自认是天朝上国,视外国为蛮夷 B.后一个“不公正”指列强发动侵略战争,签订不平等条约 C.后一个“不公正”是前一个“不公正”引起的 D.西方对中国不公正主要是为了满足工业革命后商品输出的需要78英国伦敦的某杂志上曾经刊登了一幅新

14、闻漫画一个长得奇丑无比的黄柠檬脸小童不自量力地惹火了来自日本的蝴蝶蜂(杂种的意思)。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其反映的是甲午中日战争其反映了西方列强对中国战败的蔑视其表明西方仍不愿给予日本以平等的地位战后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A.B.C.D.79重工业建设五年计划:“五年内在湘、鄂、赣区域由政府投资2.7亿余元,建设包括钢铁、煤矿、电冶等12项、30余个大型厂矿五年后(民国三十年)钢、铁、铜等类产品应满足全国一半以上的需求,特别加大对该地区煤矿的勘探工作对我国特产而世界急需的钨、锑、锡等,由中央统制对外贸易。”从材料可见 A.政府正在为抗日展开经济备战B.政府工作重心已转向经济建设 C.大危机给中国提供了发展机遇D.中共已完全丢失了南方根据地80鸦片战争前,林则徐在给道光帝的奏折中得出结论:“彼万不敢以侵凌他国之术窥伺中华”,理由很简单:英国路途遥远,补给困难,怎有实力冒犯天朝?何况中英贸易近两百年,茶叶生丝等贸易利益重大,断不可能为了一些鸦片走私商人而大动干戈。这从本质上说明林则徐 A.没有认识到英国的根本需求B.主张向西方学习 C.闭目塞听,愚昧无知D.认识到英国侵略中国是偶然的8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分)材料一关于永乐帝迁都之举,后人不断地提出自己的解释。丘濬说朱棣“自北平(即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国内外标准规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