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教师的议(1).doc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556040641 上传时间:2023-02-27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5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给教师的议(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给教师的议(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给教师的议(1).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给教师的议(1).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给教师的议(1).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给教师的议(1).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给教师的议(1).doc(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给教师的新建议(一) 上海市北郊学校校长 郑杰 第一条要继续学习 有很多条理由支持教师可以不再学习,比如工作量太大,平时工作很辛苦;教师现在拥有的知识量用来教学生绰绰有余;教师已过学习年龄,记忆力差等等。但支持教师应该继续学习的理由似乎只有一条,那就是教师如果不学习就无法胜任现在的工作,如果无法胜任工作,那么工作量就不会存在,现有的知识量也无用了,而原来用来做借口的年龄问题正好成为回家休养的凭据。 我们原来认为,教师的任务就是传递给学生既有的知识,这在过去是条真理。教师将人类知识的精华部分、基础部分嚼烂了给学生,学生牢固掌握了以后,就是作好了走向社会的全部准备。可能受了这样的传递式教育的学生走

2、向社会还可能会成为社会精英呢!因为教育在过去并没有现在这样普及。 现在的局面却全然不同,以至于许多人对学校教育提出质疑。这质疑来自于知识的变化,而学校却缺乏应对之术。知识从量上看,裂变得“一日千里”,使今天的知识即使刚印到书本上就可能被淘汰,更何况将这些知识运用于未来;知识从质上来看,更趋向于活化的能形成智慧的那部分知识,死的知识的记忆在很大程度上交给电脑去完成了。在历史上,教育第一次在为不可知的未来服务,教师和学生间的代沟从来没有像今天那么大,教师也不得不第一次抛去因经验丰富而摆出的架子,虚心向孩子学。这是我们怕见到而又不得不见到的一幅图景。教师此时光有一桶水,也是不足用的。 如果教师不能经

3、常更新知识结构,不能对新知识保持长久的好奇与敏锐,教师就有可能被学生看不起。在学生眼里“老古董”多得很呢!一旦教师不被学生看重,麻烦可真大了,因为威信是维系师生关系最牢靠的锁链。 而且,教师的魅力在于通过活化了的知识的积淀,所形成的诸多良好的品质:个性、修养、风度、气质、幽默感,对人的尊重的态度,以及对真理的追求与敬畏。教师对知识的虔诚态度是多么令人感动啊! 一旦教师停止了学习,教师的工作便如同机械运作。在机械枯燥的活动中教师会丧失人的本质,会觉得生活毫无意义,会沮丧且失活力。这一切都将使教师工作显得令人厌恶。因此,学习本身还在拯救教师自己。 学习可能就是这样一种东西,它使学生亲近你,使你永葆

4、活力和魅力。最终,因为学习,你拥有你的工作,你将学习与工作融合在了一起,甚至你的美好生活有一大半在工作中实现。能胜任你现在的工作,是你继续学习的惟一重要的理由。第二条要拥有精神空间 有一个事实在全世界大致相同:教师不是赚钱的营生。教师在恭贺新禧时不太习惯于说“恭喜发财”,说实话,教师要发财是不可能的。 有许多条规定都限制了教师的发财,因此,教师的工资一般都仅略高于民众的平均收入。这样的限制使教师更倾向于从社会地位上而非经济地位上来获得尊严。 这就将教师的工作目的与其他职业区分开来了。教师在很大程度上是将自己的精神世界来作为职业资源的,这使得这一行并不以实际的可被清点的收获取胜。教师为适应当前社

5、会的迅捷变化,面临许多挑战,如知识结构的变化、观念的更新、教学技术的改善、新型教学手段的尝试、师生间代沟的拉大、日益增加的难以应付的杂事以及快节奏的工作方式等等,都在那么强烈地敲打着教师的身心。 但教育有没有永恒不变的东西呢?一定有的,否则教育的继承性将会受到质疑,世界上所有事物都不是凭空而来的,“新”生之于“旧”,现在的教育从旧的教育中来,其中一脉相承的是古老而永恒的东西,使教育成为教育而不变异为其他东西。因此,学校大楼可以现代化,设施可以现代化,思想可以现代化,甚至后现代化,而教育的目的与本质依然如故。 那永恒不变的东西是“人性”,也就是不同于无机世界的机器或其他生物体的东西。人区别于无机

6、世界和其他生物体的要素显然在于人的精神世界,这精神世界里包含着理想、信念、美感、思索、情感、道德等等。构成精神世界的品质不仅使人与其他物种终于区分开来,而且使人与人之间也有了显著差异,人便有了精神上的贵族与乞丐之分。 现代化的一个标准就是人的一部分技能被机器替代的程度,如人的行走因为机器而加速,人对知识的记忆因为电脑而成为多余,甚至人的一部分思维,如运算也被机器承担下来。现代化是人类的福音,但机器的过度使用已经侵害到“人性”领地,如人的情感因为过于舒适的生活境况而被磨平,现代人的麻木与冷漠,人的个性因为时尚追求而丧失,便是人为现代化付出的代价之一,商业的霸权使人自觉成为奴仆。一旦“人性”的本源

7、人作为生物的基本习性受到损害,那么人所主宰的世界也将不得不受到毁灭性打击,地球的生态环境恶化是现代化的报应,而人的生物性也受到同样的报应,那实在是人的悲剧性结局。 因此,学校作为人类文明的聚集地便以精神世界充实而富有价值,教师的价值在学校中就是以传递人类精神的火把而体现出来的。但令人担忧的是,所谓现代化的统计方式量化几乎使学校与教师的独有价值受到打击,尽管谁都知道精神的难以度量,但数字已统治了这个世界,学校也在魔掌之下。愈是如此,教师坚守人类精神家园的责任愈是巨大。教师既要在科学与技术领域中成为学生的导师,又要成为人类精神的守望者,而且教师的一切功底又是以精神底子作为基础的。这样的话,教师自觉

8、充实自己的精神空间就显得尤其重要了。第三条对美好的事物应保持敏锐 世界上有两种哲学,一种是所谓看破红尘,以为这个世界已无法拯救,人本身也无法自救,这是个悲剧性结局的世界。持这种观念的人多半消极厌世,希望早日结束世俗的噩梦,能进入极乐的天堂。刚过去的1 999年染上世界末的恐慌,便是因为这样一种悲观主义哲学无意识渗入人心而造成的。第二种哲学是现世的,拥有此类人生观的人十分珍惜上帝的赐予,享受一切注定,包括苦难与挫折,对来世不存什么奢望,在并不算漫长的一生中,活过了,爱过了,痛过了,感动过了,便觉得死而无憾。 当然更多的中国人没有哲学,他们趋利弊害,害怕苦难,追求快乐,恰巧现代化的进程为这群人提供

9、了足够多的东西,他们便将自己迷失在了许多无聊的活动之中,甚至从来也不会有空闲自问:我是谁?我在哪里?我该怎么活着?我将到哪里去?因此,普遍缺“钙”的中国人,应该将哲学作为滋补品。 有了哲学,便是想清楚了那些作为人的根本问题,然后坚定地信仰这种哲学,才会细细地品味造物主所有的恩赐。首先是品味一切美好的东西:这个世界是那么美好,使每一个奄奄一息的人流连忘返。吃的、喝的、听的、看的等等一切自然之物都值得留恋。所以会享受生活的人,每到享受的时候, 神情总是非常专注。 人类的伟大还在于人创造了第二自然供人享用:音乐、艺术、文学等等东西。对自然物进行吸纳、再造、改造、提炼、概括、渲染、提升、强化之后,人从

10、人造的景观中获得更高层次的快乐,这些精神产品甚至改造了人,以及人的精神品质。人类物质文明的丰富提高了精神产品的质量,还降低了这些产品的价格,使人人拥有也许在过去只有贵族才拥有的东西。然而可悲的是,精神产品的普及却不能激起人们对精神产品的取用。在一个实用主义盛行的年代里,精神产品的媚俗势不可挡,快餐文化主宰了精神世界,反而降低了精神品质,也使现代人对美好事物的感受力下降。“上帝”和人都在创造美好的事物,而人却不知珍视。 其实对美好事物的向往是人类的本能。人的感官是天生的美好事物的捕捉器,享受美好事物是人的天性。即使在丑恶与黑暗的年代里,人的内心世界依旧天然地保持着对美好事物的期盼。 教师实在是一

11、种很好的职业,因为所面对的孩子就是最美好的事物,他们有纯真的心灵,诚实的态度,自然的感情,善良的祈愿,如果不能捕捉到这些美,那你就糟踏了造化的赐予。 一个现世的人,一个享受现世幸福的人,就要对美好事物保持高度的敏锐。这样你才会发自内心地爱孩子,而且因为爱而满心欢喜。 给教师的新建议(二)第四条要赢得学生尊敬 最近有一些电视广告的镜头很刺激我:广告商们纷纷将刻板、机械的形象附于教师身上,男教师一脸苦相、面黄肌瘦,营养不良的样子;女教师则远离了“可爱”,在她们身上寻不见温柔,也没有灵性。 没有人对广告中的教师形象提出异议,可能广告商原本就要以教师的古板来衬托孩子的天真和活力。如果孩子代表太阳,代表

12、美好,代表灵性,代表未来,那么不经意间,广告已告诉普天下人,教师是那么阴暗、呆板,是已经落后的一群,对此居然没有人提出异议!广告中因有了教师形象,平添了几分喜剧色彩。 可能在历史上教师更多作为悲剧人物,没有想到现代的教师居然成为喜剧人物。教师成为喜剧人物正是教师真正的悲剧。教师并不乞求形象高尚,但也不应该被嘲弄,也许该让教师成为普通人。 成为普通人很不容易。 教师一旦走上讲台,或许自我感觉很神圣,要让自己成为众人仰望的对象,成为一个传教士、布道者,这样就不是普通人了,神圣的人都是替天行道的,行道的过程中是没有个性真实的,长久之后教师就忘了自己是谁,而和所扮演的角色合而为一了。有人居然把教师腔调

13、和职业病带回了家中,这更可怕。可现在的学生越来越不“吃”这一套,他们不愿意被大道理所蒙蔽,他们要活出自己,自己来体验。他们不欢迎讲大道理的神圣的教师,他们喜欢有些小心眼,有时犯错误,有时候不高兴哭了,有时很高兴忘乎所以的教师,他们喜欢有血有肉的人做他们的教师,越是这样的教师,学生才越会亲近。 当然教师真成为普通人也是很危险的,危险在于学生会不怕你了。人对遥不可及的东西总心怀恐惧,教师一本正经的样子的确有震撼力,可一旦去掉面具露出真实的面孔, 学生便不再怕你。但是否想过原本教师就不应让学生怕的。教师应该让学生尊敬。一旦教师赢得学生的尊敬,照样可以“摆平”学生,而且可以“摆平”学生的一生。 这样的

14、话,教师就不会成为悲剧人物,悲剧人物被人同情而不是被尊敬;教师也不会成为喜剧人物,喜剧人物被人轻视而不受尊敬。 教师要成为受全社会尊敬的职业,提高收入不是惟一方法,重要的是为自己添上一种力量,不是暴力或阴谋的那种力量,而是靠道德、学识、才华、能力积累起来的力量。 愿教师走出悲喜剧,成为普通人,普通的受人尊敬的人。 第五条要富有情趣 教师的天分让我从做教师的头一天起就在营造一个“乌托邦”的世界。我觉得教育的存在本身就是“乌托邦”,教育的价值在于有某种理想,或建立起某种理想来传递精神的火把。因此,我明知自己身处于“乌托邦”之中,工作起来才格外凭兴之所至,感觉格外有趣味。如果要说我们要做的工作有什么

15、意义,这就是全部的意义。 有时小孩子真可以成为大人的教师。小孩子生活中,一切都是游戏。你叫他用功读书,他就会没有功利目的的读,他不会一下子想到读书用功和祖国、 民族、人类命运的关系,他甚至不会为了自己的前途、命运而努力学习呢!他的外部世界与他的内心世界是统一的,如果小孩子肯自觉坐到书桌前苦用功,好玩是他的全部理由。而大人们多半采用强制手段逼孩子读书,这种强制手段真是无奇不有,甚至是变本加厉,这其中最重要的原因是读书在小孩子看来实在并不好玩。在扼杀孩子的天性强迫读书这件事情上,教师和家长是合谋的。 我们再来反思自己的工作。如果我们工作得很好,那多半是觉得好玩。但如果工作很好,并不觉得好玩,那一定有一种强制力在支持你,这种力量可能来自自身:担心下岗、好胜心、晋级;也可能来自外部:严格的管理监督,竞争激烈,领导很凶。教师觉得苦恼,往往是因为自己并不觉得教书好玩。 教书怎么会好玩呢?每天上下班,教一帮教不会还经常惹麻烦的学生,领导还要让你完成这完成那,没教好还要挨批评,怎么会好玩呢1如果你是这样想的话,那就要向孩子学习了,因为孩子总是将大人看起来没什么好玩的东西搞得很好玩。这种将不好玩的东西搞得好玩的天性,就叫情趣。 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