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山行教学设计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556029717 上传时间:2023-01-06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10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古诗山行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古诗山行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古诗山行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古诗山行教学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古诗山行教学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古诗山行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诗山行教学设计(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古诗山行教学设计古诗山行教学设计 1一、创设情境,熟读古诗,感知美、复习旧知,导入新课:师:小朋友们,大家从小到现在一定会背不少诗吧!现在,请你们自由背诵你 最喜欢的那一首。学生纷纷自由背诵。师:同学们真棒!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杜牧写的古诗山行。、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出示一幅云雾缭绕山上,深秋的黄昏,在夕照下绚丽的晚霞和红艳的枫叶互相 辉映的枫林图,并伴以婉约动听的古筝曲。师:同学们,你们看见了什么?想到什么?让学生展开想象尽情地说。 通过创设情境,激发了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熟读古诗,感知美:师:同学们,你们喜欢这首诗吗?喜欢我们怎么才能把它学好呢?学生 各抒己见。师:说得真好!那我们就先来朗

2、读古诗吧!先自由地读,读好后再读给同桌小 朋友听,要读准字音,读出重音、节奏。生自由地大声朗读、同桌互读纠正错误、 同学们自告奋勇地朗读、小组读、全班、齐读等方式把古诗读正确。学习古诗,重在朗读、背诵,在反复诵读中,初步感知诗歌的韵味和意境的美 好。二、领悟意境,品读古诗,欣赏美、理解诗意,领悟意境:师:小朋友真棒!一会儿就把这首古诗读通顺,读正确了!请小朋友们再轻轻 读读这首古诗,然后在小组内讨论一下:你们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问题不能解决?分小组学习讨论交流。师:刚刚小朋友的学习热情很高,现在来把你们的学习体会与大家分享分享。 小组汇报学习情况,师随机出示多媒体等电教手段。师:我今天惊奇地发

3、现,我们小朋友读书的水平已经超过了老师,读书的方法 也越来越高明。表扬学生好的学习方法。充分信任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在读读、说说、想想、议议中自 我品味语言,感悟诗意,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整体感知,体会诗情:师:你们真是了不起,能自己读懂这首古诗。谁能用自己的话再描绘这深秋的 山林?生看着画面说,师点拨。、品读古诗,欣赏美:“紧扣词句。生:我最喜欢“霜叶红于二月花这句,他让我看到了火红的枫树林,比春天 的花还要红。品味词句是学生在理解诗意的根底上的进一步提高,也是有感情地朗读训练的 前提,是古诗教学的关键。“想象漫游:师:此时,你也来到了寒山脚下,枫树林

4、中,你看到了美丽的景物你有什么感 想?生:多美的景色啊!真希望能把他画下来。这样进一步强化了学生对古诗内容的印象,而且让学生在想象漫游中体会大自 然的美景,受到了美的熏陶和教育。三、美读品味,感悟诗情,表达美、美读品味:师:美丽的秋景,生动的诗句,同学们我们怎样美美地朗读呢?老师准备了一 段乐曲,你们在优美的伴乐下尽情朗诵吧!生找小伙伴有感情地背诵、师抽生朗 读、背诵。、感悟诗情,表达美:师:小朋友,通过学习感受到深秋山林中的美丽,你们愿意选择自己最喜欢的 方式来表达心中感受到的美吗?出示表达方式:读一读。演一演。画一画。写一写。 生自由选择,小组合作,表达美。语文课要“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

5、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 习方式,引入多种教学形式,转换课堂模式,让每个孩子都投入地学、生动地学, 再尽情展示学后的成果。在这一环节中,尽力做到了开放思维、激发想象、发挥潜 能。四、训练迁移师:学了这首古诗你们准备完成什么作业?生:课外朗读杜牧的诗,抽时间与同学交流。自己给自己布置作业,过一把当老师的瘾,使孩子倍感新奇自豪,有利于切合 不同孩子的认知水平和兴趣爱好,进行分层教学,最大限度开掘孩子的潜能,开展 创新能力,使每个孩子都品尝到学习的快乐,享受到成功的喜悦。古诗山行教学设计 2一、教材分析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学会一个生字,理解四个新词语的意思。2、理解这首诗的意思,

6、能用自己的话说出古诗描写的主要内容。3、有感情的朗读、背诵这首诗。情感、态度、价值观:热爱大自然的美丽,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感情。三、教学重点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美的意境。四、教学难点通过了解诗人写诗的背景体会古诗的情感。五、教学准备有关的课件、课前收集有关描写四季景色的诗句。六、课时准备:一课时七、教学过程1、谈话导入大自然是个万花筒,随着季节的更迭,不断的变换着它美丽的容颜。那还等什 么呢?让我们走进大自然一睹它的芳容吧!在这绚丽多姿的季节中,你最喜欢哪个?请你用课前收集的诗句赞美一番。瞧同学们说得这么起劲,老师也忍不住要参加你们的行列,也给你们带来了一 首诗板书:山行课件出示诗同学们想读吗

7、?赶紧读吧。2、初读课文。1自由读诗。2谁愿意读给全班同学听一听,谁还想读?老师听得还不过瘾,同桌一起来读一读。四人小组来试试都说人多力量大,一组同学来如何?还想读的同学一起来。3、感知诗意,体会诗境。导入:听同学们读得这么有感情,老师也忍不住来表现一下,行吗?师范读 跟着老师一路游来,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四人小组合作学习随学生所说随机教学1生:看到山、 石径、 白云、 人家教学: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a:寒山:理理解这个词吗?能向同学介绍介绍你是怎样学懂的吗?b:石径:这是怎样的石径?课文用哪个词修饰它?你是怎样理解的?石径斜 就是我们再读读这句话,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它的意思呢?让我们

8、再来欣赏欣赏,引读: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生:霜叶霜叶就是是呀,霜叶是大自然赐予我们的一道奇丽的风景线,经霜打之 后就有了火红的枫叶。请再读诗句,你还感受到了什么?引导学生体会霜叶红于 二月花二月花是什么季节的花?能用一个词或一句话来形容吗?是呀,春花使五颜六色的,是多姿多彩的,可是,这么美的春花在杜牧眼里却 远远比不上那似火的霜叶。这是为什么呢?请再读诗句,或许会有所发现哦。根据学生答复板书:爱爱到何种程度,你体会到了吗 ?请把它读出来,还有更喜欢的吗?请一两 个学生读你被吸引了吗 ?是呀,这么美的霜叶不知吸引了多少文人墨客,也有诗句: “林间暖酒烧红叶,红树青山好放船。可这都比不

9、上杜牧笔下红的似火,艳的连 二月春花也无法比较的霜叶。面对这一派迷人的景色,请再次抒发内心的情感。请生读诗句。个别读,合作 读这么美的风景,如果邀请你的好朋友一起欣赏,感觉是否会更好呢?男女生 赛读看谁感受到的更美你感受到了怎样的春天?请把它读出来。5、回归整体,体会借景抒情6、小结今天我们跟着诗人去感受了别出一番的秋景图,让我们觉得秋天还有更多值得 我们去了解的。八、练习设计1、背诵诗歌,要求默写一遍。2、改变人物角色,把自己当作诗人,写下自己一夜的的所见、所闻、所感。 九、自我反思:指名请学生起来朗读这首诗,请同桌进行点评或者比赛读。这两首诗读得正确、 流利根本上没什么太大的问题,而引导他

10、们读出古诗的节奏和音韵之美却是比较困 难的。熟读的根底上,我请学生把自学中解决不了的问题提出来,他们提出了 “ 斜、 生、坐、于这几个词需要帮助,我的心里暗暗快乐,小家伙们还不错嘛,善于发 现问题也是一种优秀的学习能力。及时表扬了刚刚提问题的几个同学,接着尽量用 通俗易懂的方法,讲解这几个词。扫清了理解障碍之后,请表达能力比较好的同学, 用自己的话来说说诗意,效果还是挺好的。古诗山行教学设计 3教学目标:1、随诗句认识 1 个生字。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学会积累诗词。3、指导学生在反复吟诵中,想象深秋山林的美丽景色,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 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1、随诗句认识 2 个生字。2、有感

11、情地朗读古诗,学会积累诗词。教学难点:指导学生在反复吟诵中,想象深秋山林的美丽景色,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之情。 教具准备:生字卡片、教学挂图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出示挂图。1、今天我们来学习唐代诗人杜牧的诗山行。板书课题,指名朗读,全班 齐读。2、介绍诗人杜牧。二、初读课文。1、自读课文。1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每个字的字音。2再读课文,边读边画出生字,并将生字读三遍。3把课文连起来读一读,注意把句子读连贯。4同桌互读课文。2、检查自读。1抽读生字卡指名、开火车读、齐读2指名读课文,注意正音。3教师示范读课文。4齐读课文。三、导读,初步理解诗意。1、学习第一、二

12、行。1师范读。2生自由读。说说你想知道些什么?3教师讲解:“寒寒冷,点明季节是深秋。“石径斜高而缓的山势,坡度不大,所以可以乘车游山。 “生白云升腾、缭 绕和飘浮的种种动态,说明山很高。4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两行诗里描绘的景象。一条石头小路蜿蜒曲折地伸向充满秋意的山峦,在白云缭绕的地方有一处人家, 炊烟袅袅。5指名读、齐读。2、学习第三、四行。1指名读。2生自由读。说说又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地方没有读懂?3教师讲解:“坐因为。4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两行诗里描绘的景象。因为夕照枫林的晚景实在是太迷人了,所以诗人特地停车欣赏。枫叶秋霜染过, 艳比二月春花。3、分组读第三、四行诗。4、指导朗读。1自由读。2

13、指名读。3女生读。4男生读。5齐读。四、指导背诵全诗。1有感情地朗读全诗。2试背。3指名背。4对不准确的地方教师进行指导。5男女生背诵比赛。6齐背。五、作业设计。背诵全诗。古诗山行教学设计 4教学要求:1. 读懂诗句,理解内容,想象大自然的美丽景色2. 体会诗人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3. 背诵课文,默写课文教学重难点:在朗读诗句中进入情境,有感情朗读教学时间: 2 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一)讲故事,让学生在了解古诗大意的根底上感受诗人作诗时的情景。(二)介绍山行诗人。二、初读古诗,感受古诗内容。(一)配乐范读古诗,让学生在老师的范读中感受古诗的韵味。(二)学生自由读诗。1、认真读诗,想一想哪些你能读懂了 ?2、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诗,交流。(1)山行:在山路上行走。(2)杜牧(唐)学生用课外知识交流对杜牧的认识,加深记忆,更方便的理解诗 意。(3)交流:石径、坐、霜叶、红于、白云深处(学生发现交流,在结合学生质疑,解读古诗词鱼。)3、句子的理解:(1)指导朗读第一句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指名学生交流研读情况:根据学生指出的“ 小径太直、人家位置错误的画面问题,相机操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