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谈语文教学的提问技巧.doc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556028216 上传时间:2024-02-25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9.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也谈语文教学的提问技巧.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也谈语文教学的提问技巧.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也谈语文教学的提问技巧.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也谈语文教学的提问技巧.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也谈语文教学的提问技巧.doc(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也谈语文教学的提问技巧阜宁县施庄初级中学出 曹效胜无论上在传统的单一讲授的课堂上,还是在现代多元的互动课堂上,提问都是语文教学的一个极其重要的一个环节。好的提问能诱发学生思维的兴趣,使提问真正问到学生们的“心窍”上。在接受新知识的过程中始终使学生感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情境,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使课堂熠熠生辉,让学生终生难忘。作为一名优胜的教师,在课堂上必须正确地引导学生进入教学中思路发展,并能有所创新。如何设计提问和怎样发问是课堂提问的关键。(一) 提问要笨遵循教学的规律在语文教学中,提问应该紧扣教学目的,教学重点,教学难点,必须遵循教学原则,不得违背学生的实际能力,更不能背离科学去主观臆造

2、,随意发挥,信中发问,满堂问或漫无目的问都不利于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因此,课堂提问必须遵循以下原则。1、 针对性。要针对教学内容及学生的疑难问题,做到有的放夭。一方面,针对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问,过易或过难的应少问或不问,中等难度的问题也应该有选择的问;另一方面,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提问方式,较难的问题要求优秀的学生回答,中等问题由一般学生回答。这样做到因材施问,问中有答,使课堂不至于出现尴尬或冷场的局面。特别难的问题,教师在提问后一定要留给学生充分的思考空间,然后再自己回答,也可以收到良好的效果。针对性原则要求在设计问题时,教师要先找准关键点或突破点,切中要害,力求“牵一发而动全身”,

3、突出重点,突破难点。2、 合理性。设计的提问必须合理得当。力求保证质量,达到科学性和思想性的统一,。设计的问题要紧扣语文教材,符合逻辑,思想性强,可答性强,能充分掌握新教材大纲的重点、难点及能力训练的要求,便于学生理解回答,切忌题旨不清,词不达意,更不应对学生回答的不完善而进行挖苦挑剔。而应该给出恰如其分的肯定和褒奖;对有创意的回答,更应该大加鼓励。这样,教师才能在提问中紧紧攫住学生的心,充分控制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教与学协调发展。3、 发散性。设计的提问必须具有启发性、发散性,使学生能够触类旁通,举一反三。教师要因势利导,促使学生作出创造性的回答。如我在讲授我的叔叔于勒一文中

4、“游船巧遇”的情节时,让学生这样来思考:假如于勒知道刚才买牡蛎的就是自己的亲哥嫂时,他的心情怎样?学生根据自己的思考,踊跃发言,对于勒作出了多方面的分析,这样就可以加深对人物形象及主题的理解和把握。4、 引导性。 教师的提问不但在一定情况下,要刺激学生的思维,更要提出重点,要做到这一点,教师的提问就不能用简单的判断和猜测诠释,要提问在没有好好看书前或是认真思考前无法回答的问题上。(二) 提问方式要灵活。提问技巧的直接表现就是提问方法的运用,恰当地选用提问方法对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有着积极的作用。教师既要掌握提问的主动权,又要掌握提问的技巧,充分利用学生的反馈信息,调节自己的教学活动。一要掌握

5、问的时机,在学生“愤”与“悱”时候启发,抓住学生认知上的矛盾去打开学生思维的大门;二要注意交换问的角度,善于“曲问”,故设迂回,旁敲侧击,以激发兴趣,开拓思路;三要有意加强问的力度和难易度,避免过易、过冷,过繁过死。在语文教学中,我较常用的提问方法有如下一些。1、 开门见山法。这种直截了当的提问法在于检查基础知识,加强记忆,了解学生的预习和复习的情况,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同时也可调动学生告终问维的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例如;在讲授课文孔乙己时,可以提问:我们进入初中后学习发哪些鲁迅先生的作品?孔乙己一文中出场的人物有几个?主人公是谁?为什么他得到这么一个奇怪的名字?通过几个小提问,教师能够快

6、速地帮助学生复习旧知识和检查他们的预习情况,让学生很自然地进入课文角色。这种问法通常适合作导入语。2、 误导曲问法。例如:如果我想了解学生是否了解“唐宋八大家”的有关常识,就可以设问,司马光和司马迁哪一个属于“八大家”?故意让学生听到非此即彼的语气,让他们在故设迂回,旁敲侧击中,开捂思路,激发兴趣,真正掌握知识。再如死海不死一文,一开篇可让学生思考:题目中的两个“死”,是什么意思?“死”与“不死”矛盾吗?文末又说“死海真的要死了”,这个“死”又是指什么?这一番提问,势必能激发学生对本文的兴趣,并急切地研读课文寻找答案。最后,当学生理解了“死”的三个不同含义时,也掌握了死海的特征以及形成过程。3

7、、 情境启示法。语文教学重在“哓之以理,动之以情”。由于课堂教学是师生双方的活动,始终贯穿着情感交流,“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因此,教师必须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在课堂中创设新的情境,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启迪学生的思维,使其投入情感,产生共鸣。例如,在祝福中,当祥林嫂问我有无灵魂时,我设问:假如你们是文中的“我”,你应该如何回答呢?这样问能使学生进入当时的情境,在心理上与“我”产生共鸣,就不难理解“我”回答祥林嫂的问题时那种复杂的心情。4、 层层剖析法。由浅入深,由表及里,步步深入,层层发问,理清问题的来龙去脉,从现象么本质进行揭示。例如:我在讲授别云间一诗时,设置了系列问题:课文标题中的“别

8、”一般的道别有什么不同?怎样理解?为什么不叫“别松江”呢?这样提问可把事情的前因后果,表象、本质层层理清,有助于学生对作者思想,写作背景等知识的掌握,顺利地完成了教学任务。5、 关键词发问法。如:宗璞的紫藤萝瀑布一文的第8小节,教学时就可以抓住“那时的说法是,花和生活腐化有什么必然关系”中的“那时”发问。“那时指什么时候?”“那时”指的就是10年浩劫,那时紫藤萝“东一穗西一串伶仃地挂在树梢”。进而就能领悟作者的写作意图:“紫藤萝的命运,从花儿稀落到如今的繁花似锦,是整个国家命运的写照。可见抓住“那时”一词发问,便抓住了文章的扣子,打通了全文的脉络。6、 比较区别法。即将类似的事物进行比较,找出

9、异同,以加深对事物特征的认识理解。例如:我在讲授小石潭记时,设计问题:小石潭记与与朱元思书均为描写山水的游记散文,在写作手法上有何异同?景物描写中蕴含的作者的心情是否相同?这样一问就使学生在对比中弄清了两文在写景层次、顺序,所写景物的特征及作者的心情上的不同,达到了触类旁通的效果,顺利地完成了教学任务。7、 梯式渐进法 提问必须高度重视新旧知识的联系,必须有利于学生进行知识间的分化和综合。例如,藤野先生一文,可以围绕“我”和“先生”的关系发问,教师可以设置以下的“连环问”1)藤野先生给“我”的第一印象?2)后来,先生和“我”的关系如何?3)别人眼中的先生如何?4)“我”和先生之间发生了那些事情

10、?5)“我”对先生的感情如何?这样层层深入地提问,可促使学生加深对文章的人物形象及主题的理解把握。解决了这几个问题,整篇课文也就能理解透彻(三)提问的导向要正确和机智提问技巧的另一重要表现在于对学生反馈信息的分析、评价。要遵循一个原则就是应变“设杠就范”式,为“镜面反射”式。对于学生的回答少做或不做评价,不求全责备,而应鼓励学生陈述自己的思维过程和观点想法。另一方面教师的理解以学生的陈述为“镜”,一方面教师的巧问再为学生完善自己的思想提供一面“镜子”让其回答更趋完善、准确和合理。总之,教学是一种艺术,教学有法,而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提问也有自己的技巧。成功的课堂教学,不仅停留在让学生学会书本上的知识,还要借助提问艺术,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作为教师,在教学中备课时,也要大胆创新,科学提问,精心设问,在“实、新、巧、异”上下功夫,问得自然、巧妙、精到,充分发挥好学生的主体作用,达到激发学生思维,锻炼学生表达能力的目的,使他们真正从应试型向素质型方向转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