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解剖与组织胚胎学第三篇问题答疑材料导学资料(裴凌云).doc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556026653 上传时间:2023-09-08 格式:DOC 页数:32 大小:28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体解剖与组织胚胎学第三篇问题答疑材料导学资料(裴凌云).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人体解剖与组织胚胎学第三篇问题答疑材料导学资料(裴凌云).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人体解剖与组织胚胎学第三篇问题答疑材料导学资料(裴凌云).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人体解剖与组织胚胎学第三篇问题答疑材料导学资料(裴凌云).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人体解剖与组织胚胎学第三篇问题答疑材料导学资料(裴凌云).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体解剖与组织胚胎学第三篇问题答疑材料导学资料(裴凌云).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体解剖与组织胚胎学第三篇问题答疑材料导学资料(裴凌云).doc(3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人体解剖学一、定义:系统解剖学systematic anatomy 是按人体器官功能系统(如运动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泌尿系统、生殖系统、脉管系统、感觉系统、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等)阐述人体正常器官形态结构的科学。二、解剖学姿势方位术语:上(颅侧)、下(尾侧);前(腹侧)、后(背侧);内侧、外侧;内、外;深、浅;四肢:近侧、远侧;尺侧、桡侧;胫侧、腓侧1冠状面(额状面)2矢状面3水平面(横断面)第一章骨学1.各部椎骨的主要特征颈椎: 颈椎椎体较小,最主要的特征是,在颈椎横突上有横突 孔。其次是棘突大都分。在个颈椎中有几个具有特殊形态结构的椎骨:第颈椎主要特点是没有椎体和棘突,呈环形,称

2、为寰椎。由前弓、后弓和侧块组成。前弓的后面有一关节面,叫齿突凹。侧块的上面有一对椭圆形的关节窝,叫上关节凹。第颈椎主要特征是在椎体的上面有一向上的突起,叫齿突。该椎骨又称枢椎。第颈椎主要特征是,棘突特别长,不分,又称隆椎。隆椎是计数椎骨的骨性标志,向下数就是胸椎。胸椎: 椎体的侧面和横突末端都有肋凹,它是与肋骨相接的关节面;胸椎的棘突较长,斜向后下方 ,呈覆瓦状。 腰椎:椎体粗大,棘突呈板状,向后平直伸出。 骶骨: 由块骶椎融合而成;骶骨呈倒置三角形,底朝上。骶骨前面光滑凹陷,有四对骶前孔,后面有四对骶后孔,两侧有耳状面。耳状面后上方有骶粗隆。骶骨中央为骶管。尾骨:由个尾椎融合而成,呈三角形。

3、2新生儿颅骨闭合不是很好,怎么办?囟门大小异常:正常囟门小于25厘米,生后逐渐变小,1岁至1岁半闭合。如果前囟逐渐变大,头围比同龄儿大,运动和智力发育均落后,有“太阳落山”眼,这种大头娃娃是患了脑积水。如果囟门和头围都偏大,额部和顶骨两侧有突出的结节,运动和智力发育不落后,伴有多汗或惊跳,是患了佝偻病。1岁半囟门不闭合应考虑佝偻病、脑积水、呆小病等。如果囟门过小,闭合过早,头围又小,运动和智力发育落后伴呕吐等颅内压上升表现是患了小头畸形。发现囟门这些异常情况应立即去医院请医生诊治第二章 关 节 学1.胸廓上、下口的形态及围成胸廓上口呈肾形,为后高前低的斜面,由第1胸椎、第1肋骨和胸骨柄上缘围成

4、,胸骨柄上缘约与第2-3胸椎间线平齐。胸廓上口有气管、食管及头颈上肢的大血管等通过。胸廓下口宽大,前高后低,由第12胸椎,第12、11肋及肋弓、剑突组成。两侧肋弓的夹角叫肋下角,角度大小因体形而异。胸廓下口有膈封闭,食管和大血管等穿经膈的裂孔走行。2.髋骨与脊柱间的韧带连结.骶结节韧带呈扇形,起于髂后下棘、骶骨侧缘及尾骨的上部,向外方经骶棘韧带的后方止于坐骨结节。.骶棘韧带位于骶结节韧带的前方,较薄,呈三角形,起于骶骨下端及尾骨的外侧缘,向外方与骶结节韧带交叉后止于坐骨棘。上述两条韧带与坐骨大、小切迹共同围成坐骨大孔和坐骨小孔,是臀部与盆腔和考,试大收集整理会阴部之间的通道,为肌肉、肌腱、神经

5、、血管等通过。.髂腰韧节为强韧的三角形韧带,连于第4、5腰椎横突与髂嵴之间。3.髋关节和膝关节形态、结构特点及运动髋关节hip joint由股骨头与髋臼相对构成,属于杵臼关节。髋臼内仅月状面被覆关节软骨,髋臼窝内充满脂肪,又称为Haversian腺,可随关节内压的增减而被挤出或吸入,以维持关节内压的平衡。在髋臼的边缘有关节盂缘附着。加深了关节窝的深度。在髋臼切迹上横架有髋臼横韧带,并与切迹围成一孔,有神经、血管等通过。关节囊厚而坚韧,上端附于髋臼的周缘和髋臼横韧带,下端前面附于转子间线,后面附于转子间嵴的内侧(距转子间嵴约1厘米处),因此,股骨颈的后面有一部分处于关节囊外,而颈的前面则完全包在

6、囊内。所以股骨颈骨折时,根据其骨折部位而有囊内、囊外或混合性骨折之分。髋关节周围有韧带加强,主要是前面的髂股韧带,长而坚韧,上方附于髂前下棘的下方,呈人字形,向下附于股骨的转子间线。髂股韧带可限制大腿过度后伸,对维持直立姿势具有重要意义。此外,关节囊下部有耻骨囊韧带增强,可限制大腿过度外展及旋外。关节囊后部有坐骨囊韧带增强,有限制大腿旋内的作用。关节囊的纤维层呈环形增厚,环绕股骨颈的中部,称为轮匝带,能约束股骨头向外脱出,此韧带的纤维多与耻骨囊韧带及坐骨囊韧带相编织,而不直接附在骨面上。股骨头韧带为关节腔内的扁纤维束,主要起于髋臼横韧带,止于股骨头凹。韧带有滑膜被覆,内有血管通过。一般认为,此

7、韧带对髋关节的运动并无限制作用。髋关节为多轴性关节,能作屈伸、收展、旋转及环转运动。但由于股骨头深嵌在髋臼中,髋臼又有关节盂缘加深,包绕股骨头近2/3,所以关节头与关节窝二者的面积差甚小,故运动范围较小。加之关节囊厚,限制关节运动幅度的韧带坚韧有力,因此,与肩关节相比,该关节的稳固性大。而灵活性则甚差。这种结构特征是人类直立步行,重力通过髋关节传递等机能的反映。当髋关节屈曲、内收、内旋时,股骨头大部分脱离髋臼抵向关节囊的后下部,此时若外力从前方作用于膝关节,再沿股骨传到股骨头,易于发生髋关节后脱位。膝关节knee joint由股骨内、外侧髁和胫骨内、外侧髁以及髌骨构成,为人体最大且构造最复杂,

8、损伤机会亦较多的关节。 关节囊较薄而松弛,附着于各骨关节软骨的周缘。关节囊的周围有韧带加固。前方的叫髌韧带,是股四头肌肌腱的延续(髌骨为该肌腱内的籽骨),从髌骨下端延伸至胫骨粗隆,在髌韧带的两侧,有髌内、外侧支持带,为股内侧肌和股外侧肌腱膜的下延,并与膝关节囊相编织;后方有腘斜韧带加强,由半膜肌的腱纤维部分编入关节囊所形成;内侧有胫侧副韧带,为扁带状,起自内收肌结节,向下放散编织于关节囊纤维层;外侧为腓侧副韧带,是独立于关节囊外的圆形纤维束,起自股骨外上髁,止于腓骨小头。关节囊的滑膜层广阔,除关节软骨及半月板的表面无滑膜覆盖外,关节内所有的结构都被覆着一层滑膜。在髌上缘,滑膜向上方呈囊状膨出约

9、4厘米左右。称为髌上囊。于髌下部的两侧,滑膜形成皱襞,突入关节腔内,皱襞内充填以脂肪和血管,叫做翼状襞。两侧的翼状襞向上方逐渐合成一条带状的皱襞,称为髌滑膜襞,伸至股骨髁间窝的前缘。 由于股骨内、外侧髁的关节面呈球面凸隆,而胫骨髁的关节窝较浅,彼此很不适合,在关节内,生有由纤维软骨构成的半月板。半月板的外缘较厚,与关节囊紧密愈着,内缘薄而游离;上面略凹陷,对向股骨髁,下面平坦,朝向胫骨髁。内侧半月板大而较薄,呈“C”形,前端狭窄而后份较宽。前端起于胫骨髁间前窝的前份,位于前交叉韧带的前方,后端附着于髁间后窝,位于外侧半月板与后交叉韧带附着点之间,边缘与关节囊纤维层及胫侧副韧带紧密愈着。外侧半月

10、板较小,呈环形,中部宽阔,前、后部均较狭窄。前端附着于髁间前窝,位于前交叉韧带的后外侧,后端止于髁间后窝,位于内侧半月板后端的前方,外缘附着于关节囊,但不能腓侧副韧带相连。半月板具有一定的弹性,能缓冲重力,起着保护关节面的作用。由于半月板的存在,将膝关节腔分为不完全分隔的上、下两腔,除使关节头和关节窝更加适应外,也增加了运动的灵活性,如屈伸运动主要在上关节腔进行,而屈膝时的轻度的回旋运动则主要在下腔完成。此外,半月板还具有一定的活动性,屈膝时,半月板向后移,伸膝时则向前移。在强力骤然运动时,易造成损伤,甚至撕裂。当膝关节处于关屈而胫骨固定时,股骨下端由于外力骤然过度旋内、伸直,可导致内侧半月板

11、撕裂;同理,如该时股骨下端骤然外旋、伸直,外侧半月板也可发生破裂。膝关节内有两条交叉韧带。前交叉韧带附着于胫骨髁间前窝,斜向后外上方,止于股骨外侧髁内面的后份,有制止胫骨前移的作用。后交叉韧带位于前交叉韧带的后内侧,较前交叉韧带短,起自胫骨髁间后窝及外侧半月板的后端,斜向前上内方,附于股骨内侧髁外面的前份,具有限制胫骨后移的作用。 由股骨下端、胫骨上端和髌骨构成。关节腔内的辅助结构有膝交叉韧带(前、后交叉韧带)和内、外侧半月板。第三章 肌 学 1.膈的三个裂孔的名称、位置及穿经结构主动脉裂孔在膈与脊柱之间,有主动脉及胸导管通过;食管裂孔位于主动脉裂孔的左前方,有食管及迷走神经通过;腔静脉孔位于

12、食管裂孔右前方的中心腱内,有下腔静脉通过。2.大腿三群肌的位置、排列层次及各群肌的功能大腿肌配布于股骨周围,分为前、后和内侧三群。 前群有缝匠肌和股四头肌。 缝匠肌为全身最长的肌,呈扁带状,起自骼前上棘,斜向内下经大腿前面达膝关节内侧,止于胫骨上端内侧面。 作用:屈髋关节和膝关节,并可使已屈的膝关节旋内。 股四头肌为全身体积最大的肌,有四个肌头,分别称为股直肌、股内侧肌、股外侧肌和股中间肌。四个肌头向下形成一总腱,覆盖髌骨前面,再向下形成髌韧带,止于胫骨粗隆。 作用:为强有力的伸膝关节的肌,股直肌还能屈髋关节。 后群包括股二头肌、半腱肌和半膜肌。 作用:后群肌主要屈膝关节、伸髋关节。当屈膝时,

13、股二头肌可使小腿旋外,半腱肌和半膜肌能使小腿旋内。 内侧群位于大腿内侧,有5块,为耻骨肌、长收肌、短收肌、大收肌和股薄肌。 作用:主要使髋关节内收。3.小腿三群肌的位置及各群肌的功能 小腿肌的分化程度不如前臂,肌数目较少,但一般比较粗大,参与维持人体的直立 姿势和行走,小腿肌可分为三群:前群在骨间膜的前面,后群在骨间膜的后面,外侧群在腓骨的外侧面。前群 前群由内侧向外排列,有三块。 胫骨前肌 起自胫骨外侧面,肌键向下经踝关节前方,至足的内侧线止于内侧楔骨和第一跖骨的足底面。 趾长伸肌 起自胫骨内侧面的上23和小腿骨间膜,向下至足骨分为四条腱,分别止于第25趾背移行为趾背腱膜,止于中节和远节趾骨

14、底。由此肌另外分出一个腱,经足背外侧止于第5路骨底,称为第三腓骨肌。拇长伸肌 位于前二肌之间,起自腓骨内侧面的中份和骨间膜,肌腱经足背,止于眼趾远节趾骨底。 作用:前群各肌都伸踝关节(背屈)。此外,胫骨前肌可使足内翻,拇长伸肌能伸拇趾,趾长伸肌能伸第25趾,而第三腓骨肌可使足外翻。 外侧群 外侧群为腓骨长肌和腓骨短肌。短肌在长肌的深面。两肌皆起自腓骨的外侧面,腓骨长肌起点较高,并覆盖腓骨短肌。两肌的腱经外踝的后面转向前,在跟骨外侧面分开,短肌腱向前止于第跖骨粗隆,长肌腱绕至足底,斜行至足的内侧缘,止于内侧楔骨和第1跖骨底。作用:使足外翻和趣踝关节(跖屈)。此外,腓骨长肌腱和胫骨前肌腱共同形成“

15、腱环”有维持足横弓的作用。后群分浅、深两层。 浅层 有强大的小腿三头肌,它的两个头位于浅表称腓肠肌,另一个头位置较深的是比目鱼肌。腓肠肌的内、外侧二头起自股骨内、外 侧髁的后面,二头相合,约在小腿中点移行为腱。比目鱼肌起自腓骨后面的上部和胫骨的比目鱼肌线。三个头会合,在小腿的上部形成膨隆的小腿肚,向下续为人体最粗大的跟腱,止于跟骨。作用:屈踝关节(跖屈)和屈膝关节。在站立时,能固定踝关节和膝关节,以防止身体向前倾斜。 深层 有4块肌,国肌在上方,另3块在下方。 国肌:斜位于胭窝底,起自股骨外侧踝的外侧部分,止于胫骨的比目鱼肌线以上的骨面。作用:屈膝关节并使小腿旋内。 趾长屈肌:位于胫侧,起自胫骨后面,它的长腱经内踝后方至足底,在足底分为4条肌腱,止于第25趾的远节趾骨底。作用:屈踝关节(跖屈)和屈第25趾。 拇长屈肌:起自腓骨后面,长腱经内踝之后至足底,止于拇趾远节趾骨底。作用:屈踝关节(跖屈)和屈拇处。 胫骨后肌:位于趾长屈肌和拇长屈肌之间,起自胫骨、腓骨和小腿骨间膜的后面,长腱经内踝之后,到足底内侧,止于舟骨粗隆和内侧、中间及外侧楔骨。作用:屈踝关节(跖屈)和使足内翻。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