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2驱油机理研究综述.doc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556025461 上传时间:2023-02-27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121.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CO2驱油机理研究综述.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CO2驱油机理研究综述.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CO2驱油机理研究综述.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CO2驱油机理研究综述.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CO2驱油机理研究综述.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CO2驱油机理研究综述.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CO2驱油机理研究综述.doc(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CO2驱油机理研究综述第一章 概 述1.1 CO2驱国外发展概况注入二氧化碳用于提高石油采油率已有30多年的历史。二氧化碳驱油作为一项日趋成熟的采油技术已受到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世界正在实施的二氧化碳驱油项目有近80个。90年代的CO2驱技术日趋成熟,根据1994年油气杂志的统计结果,全世界有137个商业性的气体混相驱项目,其中55采用的是烃类气体,42采用的是CO2,其他气体混相驱仅占3。目前,国外采用二氧化碳驱油的主要国家有:美国、俄罗斯、匈牙利、加拿大、法国、德国等。其中美国有十个产油区的292个油田适用CO2驱,一般提高采收率715,在西德克萨斯州,CO2驱最主要是

2、EOR方法,一般可提高采收率30左右。1.1.1国外CO2驱项目情况在国外,注二氧化碳()技术主要用于后期的高含水油藏、非均质油藏以及不适合热采的重质油藏。推广二氧化碳驱油的主要制约因素是天然的二氧化碳资源、二氧化碳的输送及二氧化碳向生产井的突进问题以及油井及设备腐蚀、安全和环境问题等。为解决以上问题,提出了就注提高原油采收率技术,这种技术是向地层中注入反应溶液,使其在油藏条件下充分反应而释放出气体,溶解于原油之中,降低原油粘度,膨胀原油体积,从而达到提高原油采收率的目的。美国是CO2驱发展最快的国家。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美国CO2驱项目不断增加,已成为继蒸汽驱之后的第二大提高采收率技术。

3、美国目前正在实施的CO2混相驱项目有64个。最大的也是最早使用CO2驱的是始于1972 年的SACROC 油田。其余半数以上的大型气驱方案是于19841986年间开始实施的,目前其增产油量仍呈继续上升的趋势。大部分油田驱替方案中,注入的CO :体积约占烃类空隙体积的30 %,提高采收率的幅度为7 %22。1.1.2小油田CO2混相驱的应用与研究过去,CO2混相驱一般是大油田提高原油采收率的方法。大油田由于生育储量多,剩余开采期长,经济效益好,而小油田CO2驱一般不具有这些优点。近年来许多小油田实施了CO2混相驱提高原油采收率方案,同样获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如位于美国密西西比州的Creek 油田

4、就是一个小油田成功实施CO2驱的实例。该油田于1996 年被JP 石油公司收购时的原油产量只有143 m3 / d,因油田实施了CO2 驱技术,使该油田的原油采收率大大提高,其原油产量在1998 年达到了209 m3 / d,比1996年增加了46。1.1.3重油CO2非混相驱的研究与应用CO2驱开采重油一般是在不适合注蒸汽开采的油田进行。这类油田的油藏地质条件是:油层薄,或埋藏太深,或渗透率太低,或含油饱和度太低等。注CO 2可有效提高这类油藏的采收率。大规模使用CO2非混相驱开发重油油田的国家是土尔其。土尔其有许多重油藏不适合热采方法。1986 年土尔其石油公司在几个油田实施了CO2非混相

5、驱,取得了成功。其中Raman 油田大规模C02 非混相驱较为典型。 加拿大也有许多重油油藏被认为不适合进行热力开采,加拿大对CO2驱开采重油进行了大量的研究。试验得出,轻油粘度在30 饱和压力下从大约从1 . 4 降到20,降低了15倍。另外,在不同温度下重油粘度测量发现,温度达到275 左右才能降粘,而CO2一旦溶解在原油中就可使原油粘度降低,并且可以把粘度降低到用蒸汽驱替的水平。1.2国内研究应用现状我国东部主要产油区CO2气源较少,但注CO2提高采收率技术的研究和现场试验却一直没有停止。注CO2技术在油田的应用越来越多,已在江苏、中原、大庆、胜利等油田进行了现场试验。1996年江苏富民

6、油田48井进行了CO2吞吐试验,并已开展了CO2驱试验。草3井位于苏北盆地漆渔凹陷草舍油田戴一段油藏高部位,产层为Ed1段,属底水衬托的“油帽子”。初期自喷生产,日产油约59t,不含水,无水采油期共367天,综合含水升至22时停喷,转入机抽生产,后日产油4.55t,含水90。为了增油降水,在该井进行了CO2吞吐试验,效果明显,原油产量上升,含水下降,泵效增加,有效地延缓了原油产量递减。江苏油田富14断块在保持最低混相压力的状态下,于1998年末开始了CO2水交替(WAG)注入试验注入6周期后水气比由0.86:1升至2:1,见到了明显的增油降水效果。水驱后油层中形成了新的含油富集带。试验区采油速

7、度由0.5升至1.2,综合含水率由93.5降至63.4。大庆油田从发现第一口二氧化碳气井,到研究应用二氧化碳驱油技术,已走过13个春秋,至2008年年底,已有6个采油厂建起二氧化碳驱油试验区,累计增油超过4000吨。第二章 二氧化碳的驱油特点2.1二氧化碳的基本性质在标准条件下,也即在压力下,(绝对温度)下二氧化碳是气体状态,气态二氧化碳密度,气态二氧化碳粘度,液态二氧化碳密度,液态二氧化碳粘度,但在高压()低温()条件下液态与气态二氧化碳的密度相近。临界温度(绝对),临界压力,当温度超过临界温度时,压力对二氧化碳相态几乎不起作用,即在任何压力下二氧化碳均呈现气体状态,因此在地层温度较高的油层

8、中应用二氧化碳驱油,二氧化碳通常是气体状态而与注入压力和地层压力无关。若地层埋深为15002000m,地温为310350K(绝对),用1020MPa压力向该地层注入二氧化碳的话,它将位于超临界状态。临界温度(绝对),临界压力,当温度超过临界温度时,压力对CO2相态几乎不起作用,即在任何压力下CO2均呈现气体状态,因此在地层温度较高的油层中应用CO2驱油,CO2通常是气体状态而与注入压力和地层压力无关。若地层埋深为15002000m,地温为310350K(绝对),用1020MPa压力向该地层注入CO2的话,它将位于超临界状态。CO2在水中溶解度随压力增加而增加,随温度的增加而降低,随地层水矿化度

9、的增加而降低,这要求我们在应用二氧化碳水溶液时要考虑地层压力、温度、地层水矿化度的变化。CO2溶于水中形成“碳化水”,结果使水的粘度有所增加,例如,溶解35%质量比浓度时,水的粘度增加2030%。CO2溶解于水时可形成碳酸,它可以溶解部分胶结物质和岩石,从而提高地层渗透率,注入CO2水溶液后砂岩地层渗透率可提高515%,百云岩地层可提高675%。并且,CO2在地层中存在,可使泥岩膨胀减弱。 CO2在油中溶解度远高于在水中的溶解度,在油中溶解度高于甲烷在油中溶解度,而且其溶解度与原油分子量成正比的增加,但要注意,CO2容易溶于高含蜡量原油,而不太溶于环烷烃和芳香烃含量高的原油。.当压力超过“完全

10、混相压力”时,不论油中有多少CO2,油与CO2都将形成单相混合物,即达到无限溶混状态,低粘度原油混相压力低,而重质高粘度原油混相压力高。CO2与原油混相压力还与原油饱和度有关,当原油饱和压力由提高到,混相压力则可由提高到。地层温度也影响混相压力,当地层温度由50上升到100时,混相压力要增加。2.2二氧化碳的驱油方式2. 2.1 CO2混相驱混相驱油是在地层高退条件下,油中的轻质烃类分子被CO2提取到气相中来,形成富含烃类的气相和溶解了CO2的原油的液相两种状态。当压力达到足够高时,CO2把原油中的轻质和中间组分提取后,原油溶解沥青、石蜡的能力下降,这些重质成分将会从原油中析出,残留在原地,原

11、油粘度大幅度下降,从而达到混相驱的目的。混相驱油效率很高,条件允许时,可以使排驱剂所到之处的原油百分之百的采出。但要求混相压力很高,组成原油的轻质组分C26含量很高,否则很难实现混相驱油。由于受地层破裂压力等条件的限制,混相驱替只适用于API重度比较高的轻质油藏,同时在浅层、深层、致密层、高渗透层、碳酸盐层、砂岩中都有过应用的经验,总结起来,CO2混相驱对开采下面几类油藏具有更重要的意义。 a.水驱效果差的低渗透油藏; b.水驱完全枯竭的砂岩油藏; c.接近开采经济极限的深层、轻质油藏; d.利用CO2重力稳定混相驱开采多盐丘油藏。 2.2.2 CO2非混相驱 CO2非混相驱的主要采油机理是降

12、低原油的粘度,使原油体积膨胀,减小界面张力,对原油中轻烃汽化和油提。当地层及其中流体的性质决定油藏不能采用混相驱时,利用CO2非混相驱的开采机理,也能达到提高原油采收率的目的,主要应用包括:a.可用CO2来恢复枯竭油藏的压力。虽然与水相比,恢复压力所用的时间要长得多,但由于油藏中存在的游离气相将分散CO2,使之接触到比混相驱更多的地下原油,从而使波及效率增大。特别是对于低渗透油藏,在不能以经济速度注水或驱替溶剂段塞来提高油藏的压力时,采用注CO2,就可能办到,因为低渗透性油层对注入CO2这类低粘度流体的阻力很小。 b.重力稳定非混相驱替。用于开采高倾角、垂向渗透率高的油藏。 c.重油CO2驱,

13、可以改善重油的流度,从面改善水驱效率。d.应用CO2驱开采高粘度原油。2.2.3单井非混相CO2 “吞吐”开采技术 这种单井开采方案通常适用那些在经济上不可能打许多井的小油藏,强烈水驱的块状油藏也可使用。此种三次采油方式最适合那些不能承受油田范围的很大前沿投资的油藏。周期性注入CO2与重油的注蒸汽增产措施相类似,但它不仅限于重油的开采,而且已成功地用于轻油的开采中。虽然增加的采收率并不大,但评价报告一致认为,这些方案确能在CO2耗量相对较低的条件下增加采油量。多数情况下,采用这种技术的井在试验以前均已接近经济极限。 该方法的一般过程是把大量的CO2注入到生产井底,然后关井几个星期,让CO2渗入

14、到油层,然后,重新开井生产。采油机理主要是原油体积膨胀、粘度降低以及烃抽提和相对渗透率效应;在倾斜油层中,尽管油井打在不太有利的位置,利用这种技术回采倾斜油层顶部的残余油也是可能的。CO2吞吐增产措施相对来说具有投资低、返本快的特点,有获得广泛应用的可能性。2.3二氧化碳驱油影响因素分析二氧化碳是怎样驱油的呢?将二氧化碳从地下采出来,然后再注入油层,它与油层“亲密接触”后,就产生四种作用。一是降低原油黏度。二是能使原油体积膨胀10%至40%。这样能让一部分不流动的残余油动起来,抽油机就能让原油“走出”地面了。三是可降低油水界面张力,把黏在岩壁上的原油洗下来,从而提高了采收率。四是能解堵及改善油

15、水黏度比。这样就减弱了“水窜”,减少了无效循环,进而提高了水驱效果。影响CO2驱油效果的因素很多,主要分为储层参数、地层流体性质以及注气方式三大类。其中,储层参数主要包括油藏的非均质性、油层厚度、渗透率性等,流体性质主要包括原油粘度及原油密度等。2.3.1 储层特征影响因素分析渗透率、平面非均质性影响低渗透率可提供充分的混相条件,减少重力分离,渗透率太高容易导致早期气窜,从而造成较低的驱油效率。随着非均质性的增强,采收率变小。因为非均质油藏中,注入的CO2优先进入高渗透层,导致当低渗透层中的原油尚未被完全驱扫时,CO2已从高渗透层突入到生产井中,产生粘性指,从而使驱油效率降低。因此,储层岩石的

16、非均质性越小越好。垂向横向渗透率比值的影响随着的增大,采收率有所下降。随着纵横向渗透率比值的增大,浮力的作用加剧,层间矛盾更加突出。2.3.2 流体性质影响因素分析浮力、重力影响因素。在油藏中由于密度差引起溶剂超覆原油而产生流动。二氧化碳气体在驱替前缘向油藏上部移动,在上部与油形成混相,驱替效率较高。在油藏下部,驱替效率明显比上部低。随着原油密度的增大,其采收率减小,变小的主要原因为由于油气密度差越大,浮力作用越明显,二氧化碳气体越容易沿着油层的顶部流动,气体突破的时间就越短,大大降低了二氧化碳气体的体积波及系数,导致采收率下降。扩散、弥散作用。混相流体的混合作用有分子扩散、微观对流弥散、宏观弥散三种机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