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课综合检测.doc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556023643 上传时间:2023-06-05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一课综合检测.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第一课综合检测.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第一课综合检测.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第一课综合检测.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一课综合检测.doc(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课 文化与社会 综合测试班级:_姓名:_一、 填空题(17*2+6=40)1、 文化的含义:文化是相对于_、_而言的_。2、 不同区域,有不同的自然环境,也有不同的_。3、文化的特点:文化是人类社会_,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 文化素养不是_,而是通过对社会生活的体验,特别是通过_而逐步培养出来的。 文化现象实质上是_。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_,精神产品离不开_。4、 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_社会的发展,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则会_社会的发展。5、 经济是_,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_,又_于一定的政治、经济,给予政治、经济以重大影响。6、 文化有

2、其自身的_和_。7、 我国应对日益严峻的文化挑战的措施:二、选择题(5*4=20)1、 我们的国家之所以伟大,我们的民族之所以伟大,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我们创造了灿烂的文化。下列属于文化活动的是( )A、2012年8月8日凌晨,强台风“海葵”登陆浙江,江浙沪皖不同程度受灾。B、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从2011年6月20日起,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C、2011年9月21日,中国当代纤维艺术展及中国民乐大师团音乐会在乌克兰中央艺术家之家和乌柴可夫斯基音乐学院同时拉开帷幕D、2011年9月26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主持仪式,欢迎朝鲜内阁总理崔永林访华。(2012北

3、京卷)优秀城市雕塑体现了城市的精神品质和文化追求。北京“十二五”期间将新建一批呈现北京历史文化特色和“北京精神”的城市雕塑,分布在京城的大街小巷。回答2、3题。2、优秀城市雕塑的文化价值主要表现为显示城市的文化底蕴 活跃城市的文化市场增强人们的精神力量 培育优秀的文化人才A. B. C. D. 3、优秀城市雕塑作为公共环境艺术作品体现了城市环境对雕塑风格的依赖 反映了雕塑理念与城市环境的统一体现了城市环境是时代精神的产物 反映了历史情怀与时代精神的融合A. B. C. D. 4、(2012广东卷)雷锋精神激励了几代中国人,并传播到世界多个国家,被称赞为“全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这体现了文化既是

4、民族的,也是世界的 源于实践,引导实践的发展能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影响 对人的影响来自特定文化环境A B C D5、(2012广东卷)广东某县依托葛洪等历史名人的文化遗产,致力于挖掘当地独特的中医药文化和宗教文化,力塑文化品牌。该县的这一做法是基于文化独特性是区域文化发展的基础 经济与文化的发展是同步的文化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 文化对经济具有反作用A B C D三、材料分析题(1*40=40) 山东是中华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历史悠久,名人辈出,文化底蕴深厚。同时有着鲜明特色的革命文化和民间文化、现代文化资源,是著名的文化资源大省。2010年1月13日,山东召开全省文化建设工作会议,会议提出,到2

5、020年,要形成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文化优势,与我省经济地位相适应的文化软实力,与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相适应的文化条件,把山东建设成为思想基础牢固、服务体系健全、产业优势突出、发展活力强劲的文化强省。请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说明山东省为什么要建设文化强省?第一课 文化与社会 综合测试答案二、 选择题 C A C B D三、材料分析题 答:(1)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又反作用于一定的经济政治,给予经济政治以巨大影响。先进的文化对经济社会发展起促进作用。建设文化强省可以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促进山东经济政治发展。(2)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建设文化强省有利于推动山东经济建设,提高人们的文化素养,推动民主政治建设。(3)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是综合国力竞争中维护国家利益和经济安全的重要精神武器。建设文化强省可以提高山东的文化软实力和综合竞争力。(4) 建设文化强省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是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迫切需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