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23.doc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556020787 上传时间:2023-11-05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23.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23.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23.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23.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23.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23.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教学设计贵州省黔西县思源实验学校 李中宝教材解读: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选自庄子.秋水,记叙了战国时期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庄子与名家学派的代表惠子在濠上游玩时的一场小辩论,庄子与惠子是一对爱斗嘴的欢喜冤家,学究天人。惠子注重现实,强调事实逻辑;庄子生性通达,诙谐幽默,物我两忘。本来是二人日常生活的一个小片段,或许说是朋友间的一次小小的逗趣,因涉及人生态度和世界本源的认识而成为著名的“千年之辩”,二子的这次辩论不仅是智慧的较量,更是认识和思想的碰撞,与名家学派另一个代表人物公孙龙的“白马非马论”在世界哲学史上影响深远。学情分析:八年级学生已经接触了不少文言文,对文言文的朗读、

2、翻译、理解积淀了一定的基础;学生们通过北冥有鱼的学习对庄子及其作品有了一定的了解,所以学习本文稍显容易。文言文学习的重点在“读”,阅读这则辩论(对话)要注重通过分析人物心理且反复揣摩,理解庄子、惠子两人思想和性格上的差异,才能读出故事本真和超然于故事本身的韵味。学习目标:知识目标:积累常用文言词语,正确翻译课文,把握文意。能力目标:1.揣摩人物心理,读出人物语气,体会论辩趣味。2.了解庄子、惠子二人的思想和性格差异,感受庄子“崇尚自然,天人合一”的思想以及豁达的生活态度。素养目标:引导学生积极拓展阅读视野,激发阅读激情,增加对祖国传统文化的认知和了解。教学重点:积累常用文言词语,正确翻译课文,

3、把握文意。教学难点:揣摩人物心理,读出人物语气,体会论辩趣味。教具:多媒体 纸质资料 黑板教法:阅读法 探究法 拓展法学时:1教学过程一、 组织教学:起立,问候,坐下。二、 导入。庄子是老子之后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庄子善辩,与同时期的惠子既是好朋友,也是一对爱斗嘴的欢喜冤家。二千三百多年前的某一天,风和日丽,庄子和好朋友惠子外出游玩。濠水之滨,“白色的小鱼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庄子有感而发“鲦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爱较真的惠子认起真来:“子非鱼,安知鱼之乐?”二人唇枪舌剑,你来我往,于是,濠梁之上,展开了一场响彻千年的哲思之辩。接下来,我们一起走近两位大家,欣赏他们

4、这场思想和智慧的较量。板书课题: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三、新授(一)一读解标题1. 齐读标题。评价学生齐读情况,强调句读先断句,再读。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找出句子成分主语,谓语,补语状语后置变成补语)2. 让同学说出标题的意思。(交代了人物,事件,地点)3. 读法:速度不快不慢,声音不高不低,叙述语气。 4. 再次齐读标题。 (二)二读识文字1.读准字音,是学习文章的前提,朱熹曰:“学者观书,务须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读一字。”学生齐读全文,听后强调:濠ho梁 鲦tio鱼(均为形声字,左形表意;右声,表音)(三)三读断句读1.子/非鱼,安知/鱼之乐?(断两处)2.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断

5、一处)生自由读,断句。发言,师点评,总结断句要领。复习 初中文言断句歌完全通读,一二不多。主谓宾补,停顿犹可。关联总领,前或后或。古二今一,名状无错。省略提示,点断理合。动词修辞,标示明确。A.任选语句,生解释歌诀意思。B.生齐读。(四)四读析义理(根据个人预习情况,结合文下注释,抢答)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安:疑问代词,怎么。)1.安 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 (安:疑问代词,哪里)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之:结构助词,的)安知鱼之乐? (之:结构助词,的) 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 (之: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2.之 既已知之而问我 (之:代词,代“汝知鱼之乐”)久之,目似瞑

6、(之:助词,用于动词后,补充音节)何陋之有 (之:助词,宾语前置标志)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之:动词,去,到) 我非子,固不知子矣 (固:固然)3.固 子固非鱼也 (固:本来)4.翻译下列句子(抢答,点评,集体校译)(1)鲦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2)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3)子曰:“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正确翻译文言文经验小结:朱熹曰:“书不记,熟读可记;义不精,细思可精”,文言文翻译“三须”:须借助工具书,须关注文下注释,须归类整理。(五)五读赏韵味师:读书,是对文本内容的演绎,是作者思想感情的再现,须仔细研读,

7、分析人物心理,揣摩人物语气,感受二子论辩的美趣。1. 比较阅读下面两句话,体会庄子出游和说话时的内心情感,揣摩庄子说话时的语气。(1)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2) 鲦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提示:1.关注“游”“出游”“从容”“也”:两个动词描述的行为一样;“从容”描述动作情状的形容词,人物内心感情的投射与外化;“也”判断句的标志,肯定语气,庄子内心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体现了庄子豁达、崇尚自然、天人合一,从诗意角度看世界的性格。2.朗读方法指导:“从容”“乐”重读,“也”语音延长。)2. 生读“子非鱼,安知鱼之乐?”(提示:1.关注“安”“?”;2.读出惠子认真质问的语气,体现出惠子注重

8、现实,注重逻辑、以科学眼光看问题的性格;3.朗读方法指导:“安”字重读,句末语调上扬,语速稍快。)3. “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提示:1.关注庄子狡黠反问的语气。2.关注“安”“不知”“?”与上一句的关系,理解庄子成功地将辩论的重心“安知鱼”转变为“安知我”。3.朗读指导:“安”重音。4.想象庄子此时的表情。)4. “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提示:1.关注“全矣”“!”,理解惠子严密的逻辑和以退为进的论辩技巧。2.惠子无可辩驳的语气;3.“全矣”重读,斩钉截铁。4.想象惠子的表情)5. “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

9、”(提示:1.关注“安”字,庄子又一次巧妙地偷换了概念,将“怎么”故意曲解为“哪里”,这实际上是朋友间的一次逗笑,取乐,体现了庄子的。2.“濠上”重读,“也”字长音。3.想象庄子此时的表情)齐读全文,再次感受二子精彩的论辩。(六)六读品美趣讨论:以下两题,任选一题讨论。1. 故事的结局,谁赢了?提示:分别从故事的角度和逻辑的角度讨论。2.庄子和惠子你喜欢谁,为什么?(1)全班分成八小组,独立思考,自由讨论。按照“结论”“理由”的模式,准备发言。师巡回,了解情况,不时参与讨论。(2)生发言,师点评。提示:惠子关注现实,注重逻辑,认真求实,以科学的眼光看世界;庄子生性豁达,崇尚自然,注重内心情感,

10、天人合一,从美学的角度,用诗意的眼光看世界。(七)七读悟其神心灵碰撞:对比阅读本文与惠子相梁,结合文章内容与生活实际,从二子中选一个你喜欢,写一段话,说明你喜欢他的理由,或者说你从他的身上学到了些什么。写完后与大家分享。(提示:可以只喜欢其中之一,也可以两个都喜欢,从不同角度取其所长,避其所短,成就完美的自己)四、总结。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们聆听了战国时期两个思想家的一次有名的辩论濠梁之辩,感知了智者与智者之间思想和智慧的交锋,进一步认识和了解了庄子。需要明确的是,庄子不仅仅是道家学派的一个代表,还是一种文学,更是一种文化。让我们带着好奇,怀着敬仰,多多地阅读庄子,打开庄子之门,走近庄子,汲取生活的智慧与力量,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五、作业。课外阅读逍遥游庄周梦蝶鲍鹏山:说庄子,以“我心中的庄子”为话题,写一则读书笔记。六、下课。板书: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庄子 崇尚自然 天人合一 诗意看世界濠梁之辩 智者的较量 惠子 注重现实 严谨认真 科学看世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