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柳》教学设计[2333].docx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556018621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1.9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咏柳》教学设计[2333].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咏柳》教学设计[2333].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咏柳》教学设计[2333].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咏柳》教学设计[2333].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咏柳》教学设计[2333].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咏柳》教学设计[2333].docx(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咏柳教学设计教材分析:咏柳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六册第一组第二篇课文古诗两首中的一首古诗。咏柳这首诗是唐代诗人贺知章的千古名篇,描写了初春二月的柳树、柳条、柳叶。这首清新隽永的小诗之所以能传唱千古,不仅仅是因为它对柳树的描写非常贴切,更因为这首诗通过写柳树的美好姿态和蓬勃生机来赞美春风,以丰富的想象和形象的比喻,把看不见的春风生动形象地表现出来了,借以抒发作者在春回大地时的喜悦、欢快的心情。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会认2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古诗的意思,能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欣赏美的能力。2过程与方法:让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感受柳树的美好,品析诗句含义,体会

2、诗歌中表达的感情,初步掌握诵读诗句的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诗古内容的理解,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热爱美的思想感情。想象古诗描绘的意境,深入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情感。教学重点:1理解诗句意思,品味诗人的情感。2有感情地诵读古诗。教学难点:品味诗歌的意境。教学方法:创设情境、自读自悟、吟诵想象。学习方法:吟诵、体悟、交流。教学过程:一、介绍诗人、写作背景。1、同学们,今天,王老师要让大家认识一个人。出示饮中八仙歌诗句“知章骑马似乘船,眼花落井水底眠。”同学们,你们知道杜甫在这句诗中描写的是哪位诗人吗?2、介绍贺知章。贺知章做官非常顺遂,天宝三年,他奉诏回乡,百官送行。坐船经南京、杭州

3、,顺萧绍官河到达萧山县城,越州官员到驿站相迎,然后再坐船去南门外潘水河边的旧宅,其时正是二月早春,柳芽初发,春意盎然,微风拂面。贺知章如脱笼之鸟回到家乡,心情自然格外高兴。忽然他见到了一株高大的杨柳,在河岸边如鹤立鸡群,英姿勃发。二、初诵诗句1、同学们,假如你是这位老人,37岁离家,85岁方还乡,忽然看见了往昔记忆中那一棵柳树依然亭亭玉立于路旁,你会怎么想?你想做什么?写诗。古人说:“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幻灯出示)当诗人内心的感受澎湃激荡时,他就提笔写下了这首咏柳2、我们能体会

4、到“咏柳”的意思就是他要赞美柳树。是的,咏就是要用一种诗词押韵的、优美的方式来赞颂,来歌唱自己心目中美丽的形象。3、在这位老人眼中,这棵柳树是怎样美丽的形象呢?请同学们齐读这首诗。正音“绦、似”师范读。指名读,提示,可加上动作。全班练习读。三、理解诗意1、读了这么多次,你的眼前出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呢?你看到了一棵怎样的柳树?生自由说。2、理解前两句诗意。柳树的什么是碧绿的?树叶。树叶像什么?碧玉,就是绿色的玉石。多少剔透的碧玉啊?满满一树。“一”在这里表示什么?满、全、整个。这样的一棵树,在阳光中闪烁着温润的光泽,如此的碧绿、剔透,所以贺老说它像是用碧玉妆扮的。在作者眼中,这棵柳树婆娑垂落的,

5、不是枝条,而是什么啊?绿色的丝带。有多少丝带呢?数不清的。你从哪知道是数不清的?“万条”就是说柳条非常多。这是一种泛指的表达,就像我们学过的“桃花潭水深千尺”、“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尝试将前两句诗的意思连起来说一说。3、理解后两句意思。满树碧玉一般的叶子,无数绿丝绦一样的枝条,妆扮成了这棵袅娜动人的柳树。当我们看到它时,我们不禁想问问是谁来妆扮柳树的呀?贺老也和我们一样有疑问,他问道:“不知细叶谁裁出”,他很快想到了答案,也回答了“二月春风似剪刀”自己问,自己答,他用了一种怎样的修辞手法?设问。除了设问,贺老还用了一种修辞手法比喻。把春风比作了剪刀。能不能用自己的话将我们刚才讲的诗意连起来说

6、一说?4、说说整首诗的意思。同桌交流说,指名说。四、品味诗韵1、刚才同学们已经从语言中初步品读了这首诗的一些妙处。比如它用到的比喻、设问,这是修辞手法。我们还能从哪些方面来品味诗韵呢?押韵、感情、意境、画面、想象(板书)2、请同学们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方面与同桌一起仔细品味吧。3、学生展示自己的成果:画作、吟诵、想象五、吟诵诗句诗歌,是用凝练的语言,表达了作者无尽的思想。只有我们沉浸其中,反复吟诵,才能一点点贴近作者的心。因为,“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让我们一起来嗟叹之、咏歌之、手之舞之足之蹈之吧!六、书写诗篇1、让我们拿起笔来,把他的这首千古名作写下来吧。请对照语文书,把这首诗正确、工整地写下来。尤其要注意“垂、裁”这两个字的写法。2、学生书写,老师巡回指导。播放咏柳音乐。3、交流评价。七、拓展阅读贺知章老先生将柳树描写得这样美好,我们还知道哪些关于柳树的诗句呢?请同学们交流交流,也希望同学们以后可以诵读更多的诗歌。板书设计: 咏柳 唐 贺知章 柳叶:碧玉 柳枝:丝绦 春风:剪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